2014年5月22日星期四

會計業如何在融合中犧牲

最近在會計業界內討論得最熱烈的新聞,相信是國家財政部打算立例,限制香港會計師到內地進行審計工作。看到這宗新聞,瓜瓜一點也許不覺得奇怪,要來的始終會來,大方向既然如此,既躲不過又擋不住。

其實財務部此舉實屬正常,培養國內會計人才嘛,堂而皇之,理所當然。或許還有人在想,港人已經「霸佔」了國內同胞的機會數十年,現在才叫你們滾蛋,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可是,持有這種想法的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國內會計業能有今天的發展,香港會計師付出了多少?改革開放初期,國內沒有多少人認識國際會計標準,隨著經濟日益蓬勃,國內企業紛紛走出去,令會計人才需求殷切,從那時開始,就有不少香港會計師離鄉別井在國內打拼,締造了穩固的基礎,讓國內會計業成長。好了,現今羽翼已豐,港人會計師沒有價值就用完即棄,叫人情何以堪!

其實豈止是核數,瓜瓜09年拙作《香港會計業前景悲觀》,當中已經提到,國內企業早已實行會計工作本地化。很多在國內的外資企業,經理級及以下員工,差不多全由國內專才出任,表現突出的更已經坐上了高層位置,只有最高層的幾位才是由總部派駐過來,加上國內本地企業日漸強大,不斷以高薪厚職吸納由外資訓練出來的專才,外資為了填補空缺又不斷培訓新人,國內漸漸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專業人才了。

反觀香港,租金貴人工高,事事講求成本效益的企業,既然國內成本較為便宜,而且專才的質素又有保證,有那一家能抗拒將會計部門北移的誘惑?不信?只要走訪一下本港各大跨國企業,就會發覺不少公司以將會計部門搬到國內辦事處,香港會計部只留下幾位高層,以及負責做合併報表和應付賬等的同事。

套用神劇《天與地》的金句,香港會計業早已「dying」,只不過沒有人肯講出事實而已。國內搞本地化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人家要保護自己利益,此乃天經地義無可厚非,令人最心寒的,卻是自己人「唔爭氣」。例如在數年前,在港上市的企業必須至少全職聘用一位專業會計師,去確保財務報告符合上市規則和相關標準。可是此規定其後被取消掉。又例如在港上市的H股企業,現在他們可以選擇聘用國內會計師為其核數師,而不像其他上市公司般,必須由本港會計師負責。以上兩個例子,主要目的就是要方便國內企業,減低他們在港上市的行政開支,而且被視為中港會計融合的重要措施。好了,我們這邊廂大開方便之門讓人家來融合,人家那邊廂現在卻把大門關上,這叫那門子的融合?其實應該是「溶合」,即是「畀人溶咗」。

此事正好說明融合的惡果,還迷信香港不要獨特要融合?請看看今天香港的會計業吧!

文章來源:主場新聞 2014-05-21

&&&&&&&&

2 則留言:

匿名 說...

中國財務部推行這個政策對其實不單只影響審計員或會計師, 它足以影響香港所有從事會計行業的人員,並且對財務、資金、稅務、內審、公司秘書、財經分析等等行業都有莫大影響。因為香港的會計師特別是從香港的國際會計師樓受過刻苦訓練那些(我要特出這一點,因為外國的國際會計師根本不會這樣訓練員工),他們的財務技術是很全面及專業的。 若香港會計師因上市審計工作減少,他們自然會轉向市場上財務或相似的行業發展。到時相關行業僧多粥少, 工資只會越來越低, 但要僱主就只會求就越來越高,連鎖反應出現, 整個社會向下流. 說穿了就是CEPA根本沒有將個餅做大,只有香港人的乳酪被強搶了。

所以在這個政策還在發酵階段, 所有香港會計從業員應成立職工會,團結一致集思廣益,商議各種可行的對策。當這個政策出台的時候,可及時推出相關政策保護香港會計從業員生計。

bittermelon 說...

匿名君
謝謝您的留言,您說得對,這個連鎖反應真的不能忽視.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