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星期一

「會計佬看藝術 死梗」有感

最近某著名導演接受訪問,說「會計佬看藝術,死梗」。整句話的意思相當明顯,從事會計銅臭味十足,更加不懂藝術為何物,因此不要來胡搞!面對這樣刺眼的批評,著實挑起會計人如瓜瓜的神經。先不論「會計佬」三字是否帶有貶意,單是話說的語氣就叫人反感。再者,會計並不是男性專有行業,女性在業界舉足輕重。不看什麼,單看會計師公會,上屆會長就是一位女性。此外,目前公會接近半數會員是女性,「佬」字又何從說起?

為何名導演要這樣說?啊!原來審計報告惹怒了他。根據《審計署署長第六十二號報告書》,審計署發現了「盛事基金」多項問題,並且在報告內列舉了幾項事例,均涉及名導演的劇團。從事內部審計多年,每當找到被審單位出問題時,定必要求解釋,若他們被追問至詞窮理屈,無可申辯的時候,就最愛用「你們不懂」來做藉口。至於名導演是否也是這樣,因此才說出這番話來,那就留待讀者自行判斷了。

不過,此話卻帶出一個問題,審計署是做審計的,看藝術卻是審美,兩者風馬牛不相及,為什麼審計署要看藝術?無他,為的還不是那個「錢」字?藝術創作離不開經費,旦凡涉及公帑的活動,審計署就有責任去監察,確保一分一毫用得其所。那麼,會計人看藝術會遇到什麼問題呢?最主要就是如何衡工量值。審計著重客觀理據,審美卻很主觀,不是嗎?正如大衞像,它是公認的世界級藝術作品吧?可是,當年來港展出,淫褻物品審裁處居然將之評為不雅。

客觀標準評定資助額

又例如早前一幅剛拍賣的名畫,卻被人誤以為是垃圾扔掉。由此可見,審美沒有客觀可言,對藝術的感覺是因人而異的。此外,在評論藝術時,很大程度需依靠個人的主觀感覺,自己的喜好和閱歷也會有影響。例如今日看一幅畫作,他日再看的感覺就未必一樣。

故此,要評定公帑是否用得其所,我們就只得依賴客觀標準。雖然瓜瓜不是審計署職員,但天下審計都是採用同樣方法,就是客觀。即使會計人自己有很高的藝術修養,或是對藝術毫不認識,他們只會看客觀數據和事實,而在這類審計當中,首要看的東西,就是目標是否達到預期。舉個例子,根據審計報告,名導演所屬的機構在接受基金撥款前,承諾了一定的觀眾數目,但最後卻遠低於目標而被罰款,這個方法就是利用客觀標準來評定資助額,完全符合經濟效益。當然,觀眾數量多寡與藝術水平沒有直接關係,但卻保證公帑用在目標上。根據報導,名導演對罰款感到不開心,並且抗議說相關政府部門並沒有看他們所做的現場意見調查。無可否認,一個嚴謹而且進行得宜的觀眾調查,能較為客觀地去衡量藝術水平。可是,連最基本的承諾,即是旅客人數也未能達標,調查結果即使如何再好也是徒然吧?

此外,審計費用時,會計憑證是最基本要看的東西,若果缺乏了它,又如何證明支出是否真確無誤?碰巧審計報告又舉出了實例,原來名導演所屬的劇團涉嫌浮報開銷,一筆數幾萬元的開支沒有正式收據,另一筆則只有銀行兌換收據,但未有發票或正式收據等。

其實名導演的理據實在教人納悶,莫非不遵守協議承諾,開支又沒有單據,這樣才叫懂得藝術?若名導演不想再被審計砲轟,方法簡單得很,只要不再使用公帑就成。用自己的私財去營運,只對自己負責,不守承諾可以,沒有單據也成!

文章來源:《信報》年青有計 2014-05-02

&&&&&&&&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