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專欄寫了一年多,取材主要圍繞上市公司的財報。不過,身為會計師,若果會計行業遇上了甚麼大事,也會借此講講自己的感受,今日這篇文章正好如此。
早前有一宗轟動業界的事發生,不少同業擔心不已,更可以說是關乎行業前景,說的就是國家財政部有意限制跨境審計活動。先簡單講一點背景資料,目前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按香港上市規定,其財務報表必須由香港執業會計師審核。因此,香港會計師需要派遣人員到內地進行審計工作。不過,按目前內地的規定,香港會計師事前必須取得臨時執業許可證,此證由財政部發出,有效期為5年。
令人意外的是,財政部草擬了幾項新規定,並於本年4月向相關單位徵集意見。在新規定下,包括香港在內的境外會計師,將不能直接派員到內地進行審計,並且需要委託內地排名前100名的內地會計師取而代之。
問題來了,雖然香港的審計標準容許我們委託其他會計師,但不代表完全放手不理,我們還需要對審計有一定程度的參與。因此,若不能直接派員,但仍然要負起簽發審計報告的責任,相關的審計風險自然大增。
除了這些技術問題外,核數從業員的生計也令人不安。一般來說,初級審計員是實地審計工作的骨幹,既然工作委託了內地會計師去進行,香港會計師自然不需要那麼人手,若果無法調配其他工作給他們,裁員就無可避免。不單如此,如何安置會計畢業生也令人頭痛,要知道各大小會計師行每年皆大量吸納會計學生,但會計從業員目前的供應已經有過剩的跡象,若新例實施,勢必衝擊人力市場。
其實,內地會計行業本地化不是今日才開始,早於2012年,財政部已經對會計師行實施本土化轉制方案,要求境外合夥人比例不得超過40%,隨後更逐步收窄,直至2017年不得超過20%。因此,近年不少派駐在內地的港籍合夥人已經漸漸回流。
有朋友說,港人已經「霸佔」內地同胞的機會多年,現在「讓位」理所當然。更有朋友認為,大陸市場「請客」已有二十幾年,今日人家不再請客,我們出來埋怨,實在說不過去。
此言差矣!為甚麼香港會計師需要派員北上進行審計?就是因為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再講,內地企業在內地上市由當地會計師負責,我們並沒有搶佔他們的本土市場,所以根本不存在霸佔問題。此外,香港會計師應按照自己的專業判斷,決定派遣甚麼人進行審計。可是,新例卻限制了我們的選擇,在道理上也講不通。
情況好比我們開餐廳,理應由我們烹調食品供客人享用。可是,現在客人反過來進廚房自己煮,但卻當成餐廳出品,食物出了問題,還要由餐廳承擔責任,天下間有沒有這個道理吧?當然,站在「顧客永遠是對」的角度去看,我們實在無話可說,但連抱怨的資格也沒有嗎?
我們如何是好?除了希望相關政府部門能向內地當局力陳利弊,並且盡力遊說外,受影響的會計師行也不要沉默,在諮詢期間向當局反映意見。還有一點,業界必須團結一致,若然仍是一盆散沙般,對行業發展漠不關心,甚至互打窩裡炮,此專業還有甚麼前途可言?
最後一提,瓜瓜並不同意「大陸市場請客」之說。坦白講,不論是內地企業來港上市,或者其他如投資、自由行、CEPA、以及滬港通等,這些措施並不是「施捨」,準確點說是「互利」。為甚麼人家要來香港上市和投資?何解內地同胞長途跋涉來買奶粉、奢侈品、化妝品甚至日用品?為何國家肯開放部分內地市場給港商?就是因為我們夠獨特,能給予一些東西,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
就以投資環境為例,我們的市場公平開放、資金可以自由流動、法制建全、稅制簡單、政府廉潔高效等,人家才願意來這裡投資,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若不是「互利」,所謂「長貧難顧」,人家還可以「施捨」多少次?所以,我們應該要想想如何維持我們的優勢。甚麼是優勢?就是「與別不同」!總括來說,維持獨特以保持香港核心價值,就是香港應走之路。
文章來源:am730 2014-05-27
&&&&&&&&
1 則留言:
"就是香港應走之路." for how many more years....
but ye, thx for the articles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