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

末代準會計師考生的困境

這篇文章是和WYJIMMY兄合寫的,事緣由一個電郵開始。

會計師公會將於本年9月推行Enhanced Qualification Program的新制考試,可是對舊制考生的過渡安排卻引來部位學生會員的不滿。有學生會員向公會反映,可是得不到回應,所以向WYJIMMY兄求助。眼見學生會員很無助,WYJIMMY兄寫了一個電郵給年青會計師協會的Horace兄和我。大家商議過後,先由我們發表這篇文章,Horace再向公會跟進。

其實整篇文章的構思主要來自WYJIMMY兄,我只是順著其思路「加鹽加醋」去寫和潤飾。文章於今天在《信報》刊登,希望此舉能喚起公會對問題的關注。

--------

末代準會計師考生的困境 (作者: WY Jimmy、Bittermelon)

最後一屆的香港中學會考將於下星期三放榜,有調查發現「末代考生」的心理壓力很大,因為今年不會再設重讀中五的會考課程,萬一他們考不上的話便需要轉到新高中學制,考生和家長都擔心難以適應。雖然考評局在2011年還會舉辦多一屆中學會考,但目的只是為了給今年失手的學生多一個補考機會。

年紀輕輕的「末代考生」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去面對前途,而我們今屆的「末代準會計師考生」也一樣要面對類似的困境,可是其壓力就有過之而無不及。

香港會計師公會於今年9月將會推行Enhanced Qualification Program的考試新制,雖然大部分準會計師都認同新制能使公會在海外互認上創造優勢,但對舊制考生的過度安排卻引起了一些爭議,因為目前部分學生不滿公會只提供兩次應考終期考試(Final examination)的機會,重考不成功的話,舊制考生便需要重讀改動頗大的新制課程。

不論新制或者舊制,要完成公會的會計師專業試,考生需要先完成四個單元,即是先在單元工作坊取得合格後,才能參加單元考試。待四個單元全部合格之後,考生才可以參加終期考試。

當初得知有兩次重考機會時,筆者也覺得很充裕嘛,至少準會計師考生比今屆的末代會考生「幸福」,多出了一次機會。可是,細心研究了一下,準會計師只是「兼職」讀書,他們日間需要工作,晚間又要加班,大家只能在僅有的公餘時間內去進修和準備考試,不像會考生那樣可以「全職」讀書。

在職學生準備時間不足

而且要參加舊制的終期考試也有一定的限制,舉個例子說明,準會計師甲於2009年12月報考B卷的單元試(Module B)及今年5月報考C卷的單元試(Module C)並取得合格成績,在公會的過度安排下,準會計師甲需要在今年9月及12月順利完成餘下的A卷及D卷(Module A及D),才有資格應考僅有兩次終期考試的機會。換句話說,如果準會計師甲因為工作關係不能在今年完成餘下的兩份試卷,或者不幸失手,他就失去資格參加舊制的終期考試了。

有人可能會說,好好準備考試就不是了嗎?但不要忘記,準會計師們每天都要面對極大的工作壓力,而且很多時候也是身不由己的,因手上的工作太多太忙,引致公司不肯「放人」的情況是時有發生。而且根據過往考生的成績,單元考試的合格率大約不到60%,要他們在今年一次過取得合格成績實在不容易。相較新制的考生,過度安排對舊生來說就不太公平了。

在早前的研討會上,公會教育部曾向舊制的考生大派定心丸,承諾會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去過度,可是出來的結果卻令他們失望。

另外,公會是否向舊制考生提供轉制課程,其具體安排似乎未有公布,筆者比較擔心舊制考生需要再額外支付一筆轉制課程費給指定的補習機構。須知現在的經濟還未完全復蘇,會計職位更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一般的準會計師的收入有限,這方面無疑令他們在財政上雪上加霜。

筆者的個人意見是,希望公會能檢討目前的安排,除了將舊制的終期考試次數增加外,也盡快公布舊制考生的轉制課程安排,給予他們多些時間及機會去準備。

推行新的考試制度後,畢竟最受影響是舊制考生。筆者早年在參加專業試時也遇過考試轉制的問題,當時經常慨歎「生不逢時」,為什麼偏偏在這時候轉制,而且對新制也無所適從,考試壓力異常巨大。有見及此,筆者認為在情在理,公會應給予舊制考生多一點幫助。除了上述措施外,建議公會多舉辦幾個專為舊制考生而設的單元及終期考試研討會,讓他們有多些資源去為考試而做準備,藉此紓緩一下壓力,而且又可以令考生們覺得公會是體恤他們的。

溝通不足 未接納學生意見

就這次事件,很多舊制考生都向筆者反映,公會根本未有聽取他們的意見,又或者是抱着「意見接受,做法照舊」的態度,傷透了他們的心。作為公會的一分子,筆者再次呼籲公會,好好地正視一下與學生會員之間溝通不足的地方。

此外,筆者亦建議公會協助準會計師們成立學生組織,定時讓學生代表與公會理事溝通並表達意見。公會學生是我們會計業的未來棟樑,希望日後不再看到閉門造車的政策和措施,以及一廂情願地以為我們了解學生的想法和需要。我們的思維模式已經不適用於新一代了,如果打算將問題敷衍過去便算的話,這絕對是有違公會在培育會計師上的應有責任。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com/2010/07/wy-jimmybittermelon.html

--------
註:

今早聯絡了公會教育部的Jonathan Ng,他對文章有以下的回應。看來是一個好開始,我們會對此事繼續跟進。

"Dear Bittermelon,

Thank you for your email.

I duly noted your comments raised at the YAA column. These are fair comments. In fact, I share your sentiment that we should be sensitive to the worries of the old students and devise a plan to help them transit to the new framework. You may wish to note that we are planning to work with the course providers to arrange module and final preparation seminars with the focus on the changes in syllabuses. We will also revisit the need to extend the final examination with optional questions (currently only offer in the two examination sessions in 2011 as a transitional arrangement). Please rest assured that we are trying our best to cater for the old students caught up by the new system.

With kind regards,

Jonath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onathan Ng
Director, Student Education & Training
Hong Kong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

2010年7月28日星期三

無殼蝸牛任宰割

最近樓市異常熾熱,從我兩位朋友的遭遇就可見一斑。

朋友A君是有殼蝸牛,最近因家庭上的轉變需要換大一點的樓,將手頭的住宅放售,晚上放盤,第二天下午就已經給人家買了,前後不到廿四小時。現在朋友A君有點後悔,擔心樓市太旺盛,不夠錢買回另一楝樓。

朋友B君是無殼蝸牛,一直都是租樓來住。其租約(死約)剛期滿,業主要求加租到貼近市價的水平,加幅高達40%。如果不肯續約的話,便需要在一個月內搬走。朋友B君在同區找其他租盤,發現原來業主算是有良心,因為續約的價錢比其他租盤便宜少許。

現在的二手私人住宅市場,不論是想買樓或者租樓都是一件艱難事,因為市場由業主主導,只要業主的開價貼近市價或者不太離譜的話,買家或者租客只有兩個選擇,「買/租」和「不買/不租」,根本沒有多少討價還價的餘地。

現在在香港地生活真不容易,就以一個三人家庭為例,假設兩公婆每月的總收入有四萬元(根據統計處的數字,月入四萬元以上的三人家庭只佔其總數的14.5%),在市區租一個稍為普通的兩房單位至少要一萬元,孩子供書教學至少也要差不多一萬,餘下的就只有兩萬元供駛用。如果要聘請一個家務助理,還要儲錢交稅,餘下的收入根本就捉襟見肘。如果按全港三人家庭的入息中位數18800元來計算,租或者買二手私人住宅根本沒有可能。

撇開豪宅不說,現在的二手私人住宅市場似乎已經到了用家不能承受的程度。除非有大量投資者入市繼續炒作,否則的話,個人認為用家市場的價格已經到了極限,價格回落未必在短期看得到,但再要大幅上升的話,看來機會則比較少。

正如有人說過,當所有人都說要入市炒股時,就是將手頭股票賣掉的時間。既然現在的購買力已經跟不上樓價的升幅,調整應是早晚的事。

我不熟悉二手樓市,以上只是我的一點兒淺見,你們怎樣看?

&&&&&&&&

2010年7月26日星期一

律師

最近手頭上有幾個公司的項目都由我負責,不約而同全部都需要和事務律師溝通。

先講我們的美國律師,和他們合作已有一段日子,基本上都是合作愉快的。不過可能他們的客人太多,通常都稍為遲了些才能收到回覆。而且也因為香港和美國的時差關係,有時我需要在三更夜半起來(或者根本沒有睡過)和他們溝通。工作效率方面,他們比較散漫一些,完成不了嗎便延遲吧,不過總體來說都能在指定的期限前完成工作。

至於我們的香港律師,他們都是“風風火火"的那種,工作效率超快,和他們工作最過癮,不過,要配合他們,有時會覺得很累。唯一一點不好的地方,就是好像沒有計劃似的,要上一步差不多完成或者完成後才肯進行下一步。其實有些事情是可以大家同步進行的,這樣的話可以省回一些時間。

最後是我們國內的律師,溝通是最大的問題。由於我們公司的管理層不懂中文,大家都要利用英文來溝通。雖然他們的英文也不錯,可是,有些時候相方都誤會了大家的意思,所要不時要靠口頭溝通又或者寫中文電郵來確認。至於工作效率方面,他們在香港和美國律師之間,算是中規中矩。

收費方面,雖然因項目的範疇不同所以不能直接比較,但大體上美國律師最貴,香港次之,國內則比較便宜。

&&&&&&&&

2010年7月23日星期五

盡職審查

最近公司要收購一家小型企業,在落實前需要進行盡職審查(Due diligence review),找當地的CPA問價,單是財務的DD最低消費要三十幾萬港元,加上法律的DD,最少也要接近一百萬。可是,收購對象的規模很小,而整單收購的作價也只有幾百萬,考慮過風險因素以後,還是由自己公司來做,遇上重大的法律事項,就找律師幫忙再看。

以前自己也做過類似的DD review,算是有點經驗吧。問同行及律師找到了幾份DD的Checklists,定下了review的目的,範圍及參考過其他人的做法後,review就開展了。以下一個比較簡單的DD Checklist供大家參考,如有錯漏,歡迎留言補充。

盡職調查清單

A. 基本情況
(1) 最近公司及其相關附屬公司的設立、變更等歷史檔案、股票發行記錄、執照、公司章程等
(2) 公司近5年來的會議記錄
(3) 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最近的組織機構圖
(4) 現有管理層及重要僱員的簡歷
(5) 公司的人力資源及管理政策

B. 財務資訊
(1) 公司最近3年的核數師報告及財務報表
(2) 公司最近的內部財務報表
(3) 公司的中期報告、年度報告
(4) 最近3年與該公司合併或被該公司收購的所有經濟實體的核數師報告及財務報表
(5) 公司目前內部預算、財務計畫與預測及所有長期預算、資本擴張、重組程式或戰略性計畫有關的書面報告或檔案
(6) 稅務登記、納稅申報單和納稅年度清單等

C. 經營資訊
(1) 公司的經營計畫
(2) 產品的市場研究/報告
(3) 主要客戶清單及其份額
(4) 主要供應商清單及其份額
(6) 銷售及推廣渠道
(7) 過去及預期的增長銷售率及市場份額
(8) 成本結構及收益率
(9) 競爭對手的情況
(10) 影響公司所屬行業之發展的主要正面/負面因素

D. 重要的公司協定
(1) 重大供應和銷售合同
(2) 重大貸款合同
(3) 抵押合同
(4) 擔保合同
(5) 租賃合同
(6) 建設工程合同
(7) 以公司為締約方的經銷協定、分銷協定、授權合約、特許經營協定、非競爭協定
(8) 管理層協定
(9) 其他合同

E. 重要資產
(1) 關鍵的有形資產:不動產、設備、設施及其他實物資產
(2) 關鍵的無形資產:專利、商標、版權、專有技術、軟體、許可和批准及特許經營

F. 法律事項
(1) 所有重要的訴訟、行政處罰、行政覆議程式、政府調查或問訊事項,包括過去,現在及潛在的
(2) 最近三年內就進行中的、已終結的訴訟或仲裁案件與律師之間的備忘錄或信函

G. 保險:所有已購買的保險單和賠付情況

另外,在進行盡職審查前,通常雙方都會簽訂保密協議。不過,即使簽了,有些資訊特別是關於銷售及產品的,賣方都是不會願意公開太多的。

還有一點值得提一下,如果涉及大型的收購合併,賣方通常會開放一個Data Room,方便買方進行DD Review之餘,也可以比較有效控制資料外流。

&&&&&&&&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電車男終於笑了

兩個月前,公司請了一位年輕的男同事,性格木訥寡言,不苟言笑又不喜歡和別人說話,同事跟他聊天也不太願意,終日只是埋首在電腦螢光幕前工作。曾問過他在公餘時愛做些什麼,他說最愛在家上網打機看漫畫,是位典型的電車男。

但最近這位電車男同事有些變化,不但變得開朗,而且經常笑(傻傻的那種),為什麼呢?最大可能是因為公司最近來了一位美少女暑期工,而這位美少女剛巧坐在電車男鄰坐。平時我們「撬」電車男說一句話都很難,但這位美少女來了以後,卻可以天天逗他說話說上半天。

看來電車男這次逃不掉了! 說準確點,其實公司內一眾年輕男同事也逃不掉,哈哈!

&&&&&&&&

2010年7月19日星期一

新人的困境

最近在討論區內經常見到剛畢業的會計新人留言,慨嘆很難找到工作,有人寄出了數十個申請都未有面試機會,有人見了多次工但都沒有著落,看來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始終會計新人的供應太多,但需求卻未有同步增加。

其中一位版友找我,向我訴說最近工作上的遭遇。此君於去年大學畢業,本來打算在核數方面發展,但奈何找不到適合的工作,最後在一家企業當了會計文員。在初期工作上還不錯,可以邊做邊學,可是好境不常,企業的生意愈來愈差,減少人手之餘還轉了系統,除了數據亂七八糟外,工作量大增,最慘是連負責的經理也不肯定要怎麼辦,使到這位版友很灰心,而且現職的工作經驗不被公會承認,想放No paid leave準備考公會試公司又不准許,所以他很想轉工。但因為最近求職市場不太好境,找新工作很難,他開始有些氣餒。

其實我在初入行時也面對過類似的處境。曾在一家公司的內審工作過,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Cash count 和 physical inspection,過了第一天就已經不想幹了,加上上司的無理要求,當時和這位版友一樣很想轉工。可是當時正值金融風暴,轉工很難。我又試過一次另一份工作,本來待遇和前景都不錯的,但又是好境不常,另一場金融風暴使公司需要削減人手,每天下班時都不知道明天是否能留下來,每天早上回到公司,大家第一時間就會登入公司網絡,誰不能登入的就代表將會即日收到公司的解僱通知,回想起來那段日子最痛苦,每天返工就像等死似的,當時也很想轉工,但市道很差很差,比現在還要差好幾倍。

和大家分享這些慘痛的經歷,為的只是想說,壞事總有一天會過去,而另一件壞事又會接踵而來,不斷循環,無可避免。

其實年輕人不用看得太灰,有的是青春嘛。面對工作上的困境,我的建議是先盡力最好自己現有的工作,其他不能由自己控制的東西就看開點,至少問心無愧。與此同時,不妨試試申請其他工作,老實說,我工作了那麼多年,能找到一份自己滿意又合適的工作並不容易,需要講求點緣份,不可強求。

另外,很多新人喜歡先辭工後再找工作,這個我是極不建議的,而且現在市況不好,競爭又大,始終認為一鳥在手勝過百鳥在林嘛。

其實這些說話還為老套的,年輕人未必會聽。回想自己年輕時,也曾有人向我講過類似的說話,當時我都覺得「乜咁老套,全是廢話!」。但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是頗有道理的。

--------

相關文章:會計人無奈 收拾心情向前行

&&&&&&&&

2010年7月16日星期五

撈碟

某日和內子在一家出名的燒味連鎖店吃午飯,我們要了一碟菠蘿咕嚕肉。這家店做的咕嚕肉非常出色,還未吃到一半,好酸甜的內子就搶著要「撈碟」,將美味的紅橙色汁醬據為己有了。這事令我想起,原來自己已經很久沒有撈碟了。現在偶爾還會「撈汁」來吃飯,但最後何時「撈」過「碟」就記不起了。

小時候最愛和家人搶著撈碟。撈碟的必要條件是一碟蒸餸,通常是牛肉豬肉之類,例如梅菜蒸豬肉、冬菇蒸豬肉、鹹魚蒸豬肉、鹹蛋蒸豬肉、蝦醬蒸豬肉、吊片蒸肉餅、炸菜蒸牛肉、冬菜蒸牛肉等等。當那碟蒸餸吃到九成許,家人就會爭著擁有它,然後將碗內的白飯倒進去再用匙舀來吃。

蒸魚或者蒸雞時則只會「撈汁」,因為怕骨頭。最愛是梅菜蒸魚、鹹魚蒸魚、冬菇肉絲蒸魚、金針雲耳蒸雞、冬菇蒸雞等等。蒸魚方面,我最愛鯇魚和大魚魚腩。

愈寫愈想吃,就在今晚來一碟吧!

&&&&&&&&

2010年7月14日星期三

尿兜你點揀?

前天寫了篇廁所文章《得人驚》,今天向大家介紹兩個關於廁所的小遊戲,讓大家在公餘時解解悶。

以下這個遊戲叫《Toilets Tactics》,男士可以測驗一下自己在不同情況下選尿兜的方法是否「正確」,而女士也可以了解一下男士去廁所時感受到的「困惑」。



很多年前曾玩過一個類似的遊戲,名叫《The Urinal Game》,剛在網上找到了。覺得這遊戲更好玩,你試試選一個有人正在用的尿兜,不同的人有不同反應的。連結在這裡:http://www.addictinggames.com/theurinalgame.html

另一個遊戲叫《Toilet》,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純粹在限時內將「小雲的朋友」拋到不斷移動的廁所中。



Enjoy!

&&&&&&&&

2010年7月12日星期一

得人驚

在大陸出差,要數「最得人驚」的東西可算是廁所了。

幾年前曾經常聽到有人在廁所內被壞人割去內臟器官,單單是聽也心寒。除此以外,缺乏衛生常識是其中一個主原因。試過很多次了,很多廁所看上去被打掃得窗明几淨,地板連一點水漬也沒有,可是還有一股臭味。最後終於明白其原因,原來用以抺地板的地拖是永遠不會沖洗的,地板有尿漬污水嗎?清潔工就用地拖抺干淨,污染的地拖又用來抺廁所地板,不臭才奇怪呢!

另一種「最得人驚」是廁所要算是搭建在河邊或者池塘邊的那些了。最典型要算是什麼也沒有,在地板上開個洞的那種了。用者可以直接和大自然親近,將排泄物直接排進河水裡,可怕的還未完,發覺這種廁所的附近總有幾家餐廳飯館之類,而大家又同時吃這條河或者池塘的河鮮。

。。。哎吔!愈寫愈覺得噁心!

記得曾在多個國內的廁所中見過一道相同的標語,大部份都是綠底白字,上面寫道:「來也匆匆,去也沖沖」。很多香港的公廁也有標語勸人要沖廁所。可是,到過日本多次,印象中並沒有看到類似的標語,而他們的公德意識很强,例如坐廁,日本人用後必定會沖好水,抺干廁板並蓋好的。國內不用說了,香港也一樣差,記得多年前路經尖沙咀文化中心,當時需要「放低幾銀兩」進了廁所,剛巧聽到女廁的清潔亞嬸和男廁的清潔亞伯談話,亞嬸向亞伯訴說將會很忙了,因為當晚中心有粵劇上演,女廁將會一團糟。

說到清潔亞嬸,一次在台灣的經歷十分深刻。當我正在尿兜前全神貫注地响應大自然的呼喚時,一位亞嬸突然進來做清潔,那時我不知所措尷尬不已,可是其他人卻什麼反應也沒有,像是習慣了的。

這篇文是寫廁所的,那即是真正的「廁所文章」吧,哈哈!

--------
相關文章:尿兜你點揀?

&&&&&&&&

2010年7月9日星期五

誰願給會計師一杯水

多謝年青會計師協會(Young Accountants Association),此文於今天(2010年7月9日)在協會於《信報》的年青有計專欄發表。

--------

誰願給會計師一杯水(作者:Bittermelon)

早前富士康員工的連串跳樓自殺事件引起全世界關注,有人歸咎於廠方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將有血有肉的員工當成沒有感情的機器來看待,加上工時長,追產量,以及對產品質量的嚴格要求,使員工承受很大的壓力。身為會計界的一員,是否對這樣的工作環境似曾相識?

香港的會計從業員一直都飽受工時過長問題的困擾,加班仿佛已成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部分。企業的實務會計如是,會計師行的核數工作更加不在話下。

遇上客戶的財務報告需要趕在死線前完成,連續幾星期通宵達旦留守在客戶或者公司加班不是什麼稀奇事,反而不需要加班時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一些較有良心的僱主會感謝員工的辛勞而給予補假,可是更多的僱主卻認為這是員工應有之義而不給予任何補償。會計行內稱這種無償的加班為「食鐘」,顧名思義,即是員工需要犧牲私人時間來工作。

食得鹹魚抵得渴?

富士康的員工因種種壓力而自殺,有人認為既然他們忍受不了,為何不辭職轉工。而每當有人批評會計行內的「食鐘」文化時,也總有人以「食得鹹魚抵得渴」來反駁,認為受不了的大可以辭職不幹另謀高就去也。這種說法除了涼薄以外,也和晉惠帝的金句「何不食肉糜」相同。

明知富士康工作壓力巨大,有員工忍受不了而發生連串自殺慘劇,但每天仍有大批民工在廠外輪候應聘,而現職的員工則願意咬緊牙根默默承受,大家為的只是薪高糧準的福利。

根據報導,其實廠方的薪水不算怎樣高,在慘劇發生之前也只是稍稍高於法定的最低工資水平而已,而糧準更不用說,這是僱主應有的責任,難道這些微末的要求也要員工承受沉重的工作壓力,就算要他們冒上生命來換取也是該當的嗎?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香港的會計業界,明知大型會計師行工作繁重,每天都要加班食鐘過活,但每年仍有大批畢業生對大行的職位趨之若鶩,而現職的會計師們也不知道要強忍到何時,大家為的就只是一個較為理想的職業發展機會罷了,難道吃這一小塊不太鹹的「鹹魚」也要像置身於沙漠當中一樣「抵得渴」,要以平衡的工作生活來換取嗎?

未雨綢繆勝過臨渴掘井

追源溯底,食鐘文化和當今的會計師行運作模式可謂息息相關。現今的合夥人除了要顧及審計工作的質量外,他們還要維持業務上一定的盈利。如果今年的生意額不達標,來年能否安坐在合夥人的位置上也是疑問,加上近年會計準則變換頻繁和審計標準愈收愈緊,相較以前核數工作變得繁重很多,任由員工食鐘就可以舒緩成本上的壓力。可是,利用員工的青春,陪伴家人和朋友的時間,甚至賠上健康來維持盈利,在本質上與血汗工廠又有何分別?

和幾位從事內部審計的行家談起,很多在國內設有廠房的外資企業未有意識到危機,去為類似富士康的慘劇做好預防措施。會計界也一樣,雖然大家都知道食鐘問題的存在,但都沒有認真去解決。

早年曾有大型會計師行推出過一些措施以減少加班,但似乎成效不大。筆者不祈求此文發表以後會對問題有什麼即時的改變,只盼望有朝一日大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去未雨綢繆,早日給會計師們一杯水去解解渴,當有慘劇發生後才去臨渴掘井的話,就為時晚矣。

文章來源: http://hkyaa.blogspot.com/2010/07/bittermelon.html

&&&&&&&&

2010年7月7日星期三

每231名港人就有一位會計師

今年3月寫《會計師供過於求》一文時曾提及過,香港會計師公會的會員人數快突破三萬,在過去十年間已上升了70%。言猶在耳,上星期在討論區內已有版友貼文,說公會會員人數於今年5月已過三萬了。版友更以香港700萬人口來平均計算,說每230名香港人就有一位會計師了,還附加了一點,這只是香港會計師公會的會員人數,計算還未包括其他會計專業團體。

我也試算了一下,根據統計署的數字,香港人口於09年年底是702.64萬,假設數字不變,公會於今年5月的會員人數是30,413人,準確點說,每231名香港人就有一位會計師。

其實要具體計算出香港的會計師數量並不容易,因為很多會計師同時擁有兩個或以上的會計專業資格,例如同時是香港會計師公會及ACCA的會員,所以不能簡單地將各會計專業團體的人數加起來計算。

相較香港的律師數量,會計師的確是一個龐大的族群。根據香港律師會的資料,至09年12月,擁有執業證書的事務律師只有6,465人,即是每1,087名港人才有一名事務律師。

若果會計職位能隨著會計師人數增加,這當然是皆大歡喜。可是,隨著產業北移,內銷比重增加,國際會計標準以至中港上市規條漸趨融合,如果會計職位數目能夠保持在現有水平已經是萬幸了,更遑論可以同步增加呢?

可以想像等到,行內的競爭將會愈來愈激烈,在供求的規律下,會計師的工資將會無可避免有所影響力。年代不同了,以前大家都以考牌為最終目標,但現在考牌為的卻只是一紙入行的通行證罷了。要在行內繼續生存,就要令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除了持續進修外,工作經驗和管理技巧也是關鍵。

不論新人和舊人,大家一起努力吧!

&&&&&&&&

2010年7月5日星期一

Risk-control Matrix

早前有網友問如何去製作一個Risk-control Matrix,其實RCM有很多款式,內容也很不同,有些很詳細,有些則很簡單。至於要使用那一款,則要視乎用家的目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製作RCM,例如進行內部控制審核 (Internal control review),或者風險評估 (Risk assessment),又或者製訂內控流程。

基本而言,RCM應至少包括下列幾項﹕

1)Risk
2)Control (control number, description, key control or not)
3)Assertion (completeness, existence, valuation, authorization, rights & disclosure)
4)Related cycle / processes

例子如下:


另外,製作RCM有兩個方向,一個是Risk-to-control,另一個是Control-to-Risk。顧名思義,Risk-to-control是先定下所有的Risk items,然後就每一個item配上相關的Controls。Control-to-Risk則是先記錄所有的Controls,然後就每一個Control配上相關的Risks。

或許有人會問何時用Risk-to-control,何時則用Control-to-Risk。以我自己的經驗,例如為某個流程進行首次的內控審核時,我通常會以Risk-to-control來編制RCM,這樣的話就能確保所有風險沒有遺漏。又例如進行Compliance review時要為現在的內控做記錄,我則會以Control-to-Risk來編制。

以下的RCM就是以Control-to-Risk來編制,在右手邊加上Testing procedures及Testing result,這就能變成一個Audit program了,既方便又省時。


以上的全只是我的個人經驗,沒有與書本對照過,如有錯漏或補充,歡迎留言指正。

&&&&&&&&

2010年7月2日星期五

看《情越雙白線》後感

TVB經常被人批評劇集無新意及好抄襲,例如剛播放完的《談情說案》就被人批評抄襲日劇《神探伽俐略》。

但是看過接下來播放的《情越雙白線》後,我則認為不差,而且極有警世意味,對那些自命「極速戰神」和醉酒駕駛者有警惕的作用。首兩集劇情就是講述經常違反交通規則的主角Turbo哥(由黃浩然飾演),就是因為一次超速兼醉駕引致致命的交通意外,坐牢破產隨之而來,累己是咎由自取,而累人則更換來一世不安。

超速看來很威風,很多年前聽過王傑的訪問,他認為在路上超速駕駛左穿右插是幼稚的行為,自己以為技術過人遇車過車,誰不知只是因為路上的其他使用者見到危險讓路而已。他認為要呈英雄的話就應去賽道試試看,那裏是沒有人會讓你的。

另外,劇集也警惕我們不要隨便當借貸的擔保人,因為當借款人(被Turbo哥撞死的司機)出了意外,擔保人(死去的司機的妹夫)就要承擔所有債項!

&&&&&&&&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