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1日星期六

申報不等於心安理得

此文刊於昨日(2013年8月30日)《信報》的年青有計專欄內。

--------

申報不等於心安理得(作者:Bittermelon)

最近有議員獲航空公司招待,與家屬到外地出席飛機接收儀式。事件曝光後外界譁然,公眾認為即使沒有直接利益衝突,但議員接受商業機構的外訪贊助並不恰當。議員們也坦然承認,公眾有如此反應實在始料不及。

或許是輿論壓力吧,當中幾位議員除了公開道歉外,還打算將整筆或部分旅費捐到慈善團體。這做法令人聯想到歐洲中世紀教廷推出的贖罪券,以及中國清朝的贖罪銀。然而時而勢易,現在即使付了鈔捐了錢,也不等於可以將錯誤一筆勾銷,但肯付鈔至少代表肯承擔責任吧。

另一位議員雖然承認活動是款待性質,但認為已按規定向立法會申報,因此不會捐款。哈!原來申報了利益就等同袋袋平安兼心安理得。至於仍堅稱活動屬於「公務」的那位,他表示已按照機制申報,因此不覺得有問題,自然也不會捐款了。說也奇怪,既然認為是公務,那又為何要申報?既然申報了,那還是公務嗎?再講,若果真是公務,又為何要帶上家屬同行呢?

有位仁兄答得很妙,議員為公務犧牲了陪伴家人的時間,因此公幹時帶上家屬是合情合理。言下之意,莫非家屬以公費同行也是理所當然?既然這位仁兄如此有同理心,必定是位好老闆,若果多些企業高層能像他般就好了!

說到公幹,有時的確會帶上家屬同行的。不過,按普遍企業的做法,家屬的旅費包括交通和餐飲必需由員工自付。至於酒店之類,企業一般都不會介意家屬與員工同住,但大前題是企業毋須額外付費,或者多付的差額由員工負責也是可以的。

從事內部審計多年,員工差旅費審核過不少,當中不乏有人偷偷地將私人費用當成公費報銷。若果公司缺乏監控,又或者報銷程序存在嚴重漏洞,這些問題就很容易發生,而且也難以追查。不過,有時做得太過份,又或者習以為常以為沒有人知,上得山多真的會遇老虎的。

上得山多終遇虎

記得早年到外地某分公司做審計,在審核當地某大員的差旅費時,發現了一張由旅遊公司發出的收據,費用涉及四人同行的旅遊套票,金額也不算少。根據該大員的差旅費報銷表格,此筆開支是用於「招待客戶旅遊用」。表面看來沒有問題,只是奇怪為何不由分公司的行政部安排和付款,卻要由大員自己報銷。問了當地財務,原來他們也問過大員,得到的答案是碰巧於周末應酬客戶時,他們突然提出了此要求,因此來不及通知公司安排。

聽來看似合理,客戶要求嘛!可是無從證實,因為不能直接找客戶求證吧?可是,某次與分公司的司機閒談,從中得知該大員的親屬曾專程到來與他度假。巧合的是,來訪的日期與旅遊套票收據開出的日期頗為接近。既然家屬到訪,大員又如何分身去應酬客戶?此事令我們起了疑心,因此聯絡當地旅遊公司索取套票的使用詳情,包括日期、行程和參加者姓名。結果一如所料,所謂客戶其實是大員的家屬。此事當然上報了總公司,該大員有沒有以「因公務犧牲了陪伴家人時間」來做解釋就不得而知,但最後給公司嚴懲就可以肯定。

於商業社會,公費私用的誘惑多的是,但謹守職業操守的人是會設法避免的。況且,不要以為貪圖這些小利沒有人知,很多時候管理層早已看在眼裡,未有行動只不過是「時辰未到」而已。

商界如是,政界也是一樣,議員一言一行受公眾注視,誰是真心為民,誰在混水摸魚,其實市民心裡一清二楚。有人慨嘆市民對公職人員的要求愈來愈高,其實不然,我們只想議員做好本份而已。若果連這樣簡單也叫做「要求高」,那就不要當議員好了。兩天前看到有議員將十個月前的款待活動也申報了,可能怕被公眾發現再惹質疑吧?但請議員們搞清楚,申報了不等於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款待。說到底,議員應盡力避免利益衝突,而不是借申報去收取利益!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hk/2013/08/bittermelon_30.html

&&&&&&&&

2013年8月30日星期五

六福財務表現

【am730專欄】上篇提到六福集團(590)的收入於2013年有134.1億元,按年增加12.6%。雖然同期的毛利也有增加,但毛利率卻下降了2.1個百分點至21.1%。此外,經營溢利也按年下跌了4.3%。根據年報解釋,下跌的原因包括毛利率下跌和經營開支增加。

接著按損益表往下看,2013年的除稅前溢利有15.3億元,按年減少了4.1%。跌幅較經營溢利少,皆因年內的財務收入淨額勁升接近51倍。細看財務報表註腳,年內的利息收入有674.1萬元,按年增加了102.3%。同一時間,銀行借貸之利息開支卻大減90.3%至只有31.1萬元,因此也帶動了財務收入淨額上升。根據資產負債表顯示,截至2013年3月的手頭和銀行現金有11.9億元,較2012年3月減少22%,為甚麼利息收入卻增加逾1倍呢?原來是期內的存款利率上升有關。按註腳披露,年內的加權平均實際利率是1.47%,較2012年的0.98%增加了0.49個百分點。

此外,雖然資產負債表內並沒有銀行借貸這一欄,然而翻看現金流量表,2013年期間六福曾向銀行借入2.1億元,但在年結前已悉數償還。2012年也一樣,於年內借入11.3億元,並於年結前還清。借貸金額大減八成,相信是這個原因令利息開支下降。

影響除稅前溢利的另一個項目是應佔聯營公司之業績,該公司名為「六褔鑽石有限公司」,六福間接持有50%權益。顧名思義,此公司主要經營鑽石產品製造及批發,六福於2012年從中分到275.9萬元溢利。可是,聯營公司於2013年由盈轉虧,六福因此承擔了102萬元虧損。計入上述兩項,加上稅務開支,六福於2013年的淨溢利有15.3億元,按年減少了5.8%。

相信不少朋友都知道,損益表內某些收益和開支只屬帳面上,實際對現金是沒有任何影響的。若要詳細了解,最好看看現金流量表。六福的情況如何呢?將2013年的溢利減去相關非現金項目,未計營運資金變動,調整了的經營溢利是16.1億元。計入營運資金變動後,營運產生之現金淨額只有7.5億元。換句話說,年內營運資金所用金額是8.6億元。為甚麼用了那麼多?究竟用了在何處?當中有兩項比較矚目,包括「存貨增加」和「貿易應收帳項、按金、預付帳項及其他應收帳項增加」,涉及金額分別是5.99億元和2.57億元。截至2013年3月,六福的存貨有4.96億元,按年增加了14.4%。若以年內平均值4.64億元來計算存貨周轉期,2013年有160天,2012年則有139天。雖然年報沒有解釋原因,但在六福網站提供的全年業績簡報顯示,周轉期增加得最多是珠寶產品,由2012年的281天升至2013年的317天。

貿易應收帳的情況也差不多,截至2013年3月的金額有3.17億元,按年急升94.8%。應收帳款周轉期也由2012年的4天增加至2013年的7天。應收帳款大幅上升,年報沒有解釋原因,但按常理推測,應是零售業務佔總營業額的比重減少,批發和品牌業務的比重增加所致吧?可是,2013年三者的比例是82:15:3,2012年也是81:15:4,既然比例沒有重大變化,應收帳款大升就有點奇怪。初時以為是品牌店數量多了,因此令應收帳金額和周轉期上升。可是,據全年業績簡報顯示,品牌店向六福購貨的條款是貨到即付。這樣看來,應收帳款問題與此無關。唯一想到的理由,就是設於百貨公司內的特許專櫃數量增加。與自營店不同,百貨公司會先收取客人的銷售款,扣除了佣金後,於信貸期內才會退回給六福,因此產生應收帳款之餘,更令周轉期延長。

此外,帳齡也值得關注。一般情況下,六福給予客戶的信貸期最多不會超過90天。截至2013年3月31日止,帳齡超過此天數的帳款有1,517萬元,按年增加了797%。佔應收帳款的比例,也由2012年的1%增加至2013年的5%。雖然帳款已逾期,但由於相關客戶並無拖欠紀錄,因此六福選擇不做減值撥備。最後想讚一下六福,跟往年不同,2013年的年報加入了不少財務數據和分析,業績簡報資料也很有參考價值,希望六福繼續此做法,因對企業管治是有莫大裨益的。

文章來源:AM730 2013-08-30

&&&&&&&&

2013年8月29日星期四

六福的軟銷

【am730專欄】時興植入式廣告,不論電影和電視都很容易找到其蹤影。最近三色台搞了一個藝員歌唱比賽,某個牌子的香口珠就經常在節目中出現。不過,其宣傳手法就不敢恭維,記得有一幕是訪問幾位藝員參賽以來的心路歷程,訪問地點是化妝間,藝員身旁的化妝枱上出現了一個小掛架,掛滿了二、三十包香口珠。坦白講,化妝間出現香口珠絕不出奇,但若像便利店般大量展示就頗為突兀了。

此外,一個教人如何選購和烹調平價食材的節目,餸菜的而且確很便宜,示範的烹調方法也很簡單易懂,但主持在節目中所用的廚具,部分是由高級廚具供應商贊助,價錢動輒幾千元一件。例如某款家用攪拌器,見主持人靠它就能輕輕鬆鬆造出中式甜品,翌日到電器商店看看,驚覺其價錢較普通牌子高出逾四、五倍,「食得平啲」之效果即時大打折扣。

不過,成功的例子倒也不少,例如近期非常受歡迎的電視劇集《衝上雲霄II》,劇中女主角配戴的那只鎖匙手鐲就掀起了熱潮,產品尚未正式推出,中港兩地已經有不少人預訂。

聽說此款手鐲連鎖匙索價超過3萬元,值不值得就見仁見智。但幾乎可以肯定,此手鐲為贊助商帶來不少商機,這家商戶就是六福集團(590)旗下的六福珠寶。

六福集團早前公布2012年至2013年的全年業績,收入達到134.1億元,按年增長12.6%。同期的毛利有28.3億元,按年只增加2.6%。心水清的朋友定必看到了,毛利上升幅度較收入低,代表期內銷售成本的升幅必定較收入高。計算了一下,期內升幅達到15.6%,因此連帶將毛利率拉低了2.1個百分點至21.1%。

按管理層解釋,毛利率下跌皆因「回復至較正常水平」。為了找出何年屬於「正常」和「不正常」,特意翻看他們最近十年的財務報表,發現2008年,以及2010年至2012年的毛利率屬於「不正常」,因為其水平介乎23.2%和24.9%,其餘「正常」年份的毛利率均在21%左右。至於那幾年為何「不正常」地高,相應的年報均沒有說明。

沿著損益表再往下看,期內的經營溢利有15.2億元,按年下跌了4.3%。根據年報所示,除了因毛利率變回正常外,店舖租金持續不按比例地飆升、增設多間自營店及分區行政中心,以及店舖翻新引致折舊上升等,都是令經營溢利下跌的原因。

店舖租金影響有多大呢?2013年的開支是4.1億元,按年急升了35.7%。若與毛利相比,2013年的比例約是15%,2012年只有11%。換句話說,賣出首飾後賺到的每100元毛利,前年有11元進了店舖業主的錢包中,去年則進一步升至15元,難怪管理層以「不按比例地飆升」來形容租金升幅了。

其實,看店舖平均租金也看出點端倪,截至2013年3月,店舖總數是1,072間,若只計算128間自營店,將租金平均攤分,每間店的年均租金開支是321萬元,按年增加了10.3%。

此外,年內自營店舖增加了24間,相關的經營開支自然也會上升。就以折舊為例,2013年的金額是9,229.2萬元,按年急增32.2%。員工數目也因此增加,目前總數達到5,400人,按年增加了14.9%。

然而,奇怪的是,員工成本居然沒有因此大升,2013年的開支是5.4億元,較前年只略為增加1.6%而已。此外,2013年的人均年薪只有10萬元,較2012年的11.3萬元下跌了11.6%。翻看各地區的新店數量,以內地的數目居多,年內合共增加了17間。由於內地工資水平較其他地區低,相信是人均年薪拉低的原因。

這次六福的宣傳那麼成功,相信他們肯花錢在廣告開支上吧?去年的廣告及宣傳開支是6,735.3萬元,按年增加了14%。錢的確多花了,但若看此開支與毛利的比例,2013年是2.4%,即是每賺到100元就花2.4元在廣告上,2012年則是2.1%,顯示開支水平其實沒有太大變化。

篇幅所限,下篇續探討六福財務表現。

文章來源:AM730 2013-08-29

&&&&&&&&

2013年8月27日星期二

從零食物語看四洲

【am730專欄】每日上下班都會途經港鐵香港站,站內店舖數量雖然不至於林立,但在通道要衝都設有各式各樣的商舖,其中一家就是四洲集團(374)旗下的零食物語。港鐵車站每天人流極多,按理商機無限,但如何吸引人流走進店內幫襯,相信並不容易。以香港站為例,最多客人光顧的商舖皆與食品有關,零食物語在站內開設分店是個不錯的選擇。

早前見到這家小店遇到麻煩事,相信是店舖的捲閘壞了所以關不上,而且壞了兩天也未能修理好。店舖始終要休息,過了營業時間豈非中門大開?當然不會這樣。晚間把貨物運回貨倉?可是,將產品下架再上架很花時間吧,那怎麼辦?原來他們用了一個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找個護衛員通宵坐在舖內把守。聽說捲閘是由港鐵提供的,既然壞了,而且遲遲未能修理好,究竟聘請護衛員的開支由那一方負責呢?

說到四洲,當然不得不提由他們從日本引入的零食「甘大滋」。此乃瓜瓜小時最愛,記得先母不時都買給我吃。零食物語也曾是我們經常光顧的零食店,但自從有了759阿信屋後,就少了幫襯。

為甚麼?純粹顧客之體驗,試過某次買了一款零食,發現阿信屋的價錢比他們便宜一些,自始以後就有一個印象,認為阿信屋的貨品定必較為便宜。瓜瓜是個極度懶惰的消費者,此後就再沒有去核實兩家的價錢是否仍有差距,總之想起買零食,就慣性走進阿信屋。不知其他消費者的習慣如何,但若果多幾個像瓜瓜那樣的就「弊傢伙」了。

去年阿信屋營業額大升,對零食物語有沒有影響呢?嘗試翻閱2013年的年報找答案,可是他們沒有披露相關資料。不過,根據他們在網頁提供的分店地址數了一下,目前全港加上澳門的分店數目合共是57間。

然而,翻看2012年的年報,當時的分店數目是「逾80多間」。就假設80間吧,即是去年分店數目減少了23間或29%。反觀阿信屋,截至今年4月分店總數是134家,按年增加了63家或113%。當然我們不能單憑店舖數量,就斷定零食物語受阿信屋影響,但是否有點「前者愈做愈縮,後者愈做愈旺」的感覺?

雖則如此,但相信零食物語之業務只佔四洲集團營業額較少的百分比,食品代理和製造才是核心。由於年報沒有披露個別業務的業績,唯有看整體數字。

四洲於2013年3月底全年的整體收益有29億元,按年增長4%,2012年度更有8.9%。以產品種類來看,小食類的貢獻最大,今年度的收益有11.2億元,佔總營業額38.7%,金額按年增長6.3%。其次是糖果類,今年度的收益有4.9億元,佔總營業額16.9%,金額按年增長也有4.2%。

相信受惠於日圓貶值,集團的整體毛利率由2012年度的28.1%,上升至今年度的30.5%。根據年報披露,假若日圓兌港元之匯價每下跌1%,整體除稅前溢利,將會增加319.3萬元,即是約為去年除稅前溢利的2.3%,影響著實不算少,而且也佐證了日本貨源對四洲有多重要。

細閱年報,四洲的主要市場是香港和內地,兩地收益的比例於2013年度約為66:34,但兩者的經營溢利比例卻是84:16,反映香港業務比內地賺錢。

其實兩地業務的稅前溢利邊際利潤已經反映了出來,香港業務是7.2%,內地卻只有2.6%。

最後一提,四洲的客戶包括了不少大型超市集團,眾所周知,他們的應付帳周轉期都是較長的,身為他們的供應商,四洲的應收帳周轉期有多久呢?

以集團應收帳款的年內平均值計算(即年頭加年尾再除二),今年的周轉期是65天,按年減少了2天。以相同的方法計算,同期的應付帳周轉期是33天,按年增加了2天。以此來做比較的話,應收帳周轉期就顯得很高了。再者,計算出來的周轉期,是包括了零食物語等自營零售業務,若撇除此因素,相信周轉期將會高。不過,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若要食品穩佔市場,超市是不二之選呀。

文章來源:AM730 2013-08-27

&&&&&&&&

2013年8月24日星期六

為了轉行做會計,你可以去到幾盡?

不時都收到讀者朋友的電郵,說希望轉行做會計。入行的原因不外乎幾個,包括會計好歹也是一個專業、收入穩定;會計行業不怕經濟周期,好景時企業需要會計師,企業倒閉時也需要會計師;會計工作只需對數不需對人等等。姑不論實際情況是否如此,借用港產片《狂舞派》的名句:「為了轉行做會計,你可以去到幾盡?」。

為什麼這樣說?首先是錢的問題。既然是轉行,即代表在原本的行業已打滾了幾年,工資應達到某個水平吧?即使不高,但也至少高於新入職的會計文員吧?按目前市價,會計文員月薪大概八千至一萬左右。但在缺乏學歷和經驗的情況下,薪金將會更低。因此,除了要拋棄累積多年的本行經驗外,也要不介意收取低薪。沒有多少家庭負擔還好些,頂多是節衣縮食,減少應酬,買少些東西而已。若有家庭負擔,那就不只是個人的事情了。

此外,從事會計工作,會計知識必不可少。若要有好發展,考取會計師資格更是必須的。假設本身的學位與會計無關,首先就要讀一個Conversion course,七、八萬元是最低消費吧?之後還要報考專業試,若果順利合格不需要重考,五科考試連工作坊及註冊費用約為二萬元。這還未只,因為轉行的朋友大多沒有會計底子,若果自修不成就要報讀補習班,額外開支再所難免。可是,薪金已經微薄,讀書考試又要駛一筆,經濟負擔著實非輕。

另一個問題是時間。若果本身有大學學位還好些,假設廿五、廿六歲決定轉行入會計,並且於三、四年內完成Conversion course並且成功通過專業試,三十歲前有望成為會計師。可是,若果未有學位的話,修讀一個認可課程最快也要兩、三年,之後再考專業試又花兩、三年,等到取得「會計師+學位」這張入場券時已經年過三十,起步就比人遲了。不單如此,日間要工作,晚間要讀書進修,僅有的假期也要留作準備考試,旅行和各式各樣的娛樂就變得奢侈,連平時的興趣也可能要暫且放低。

假若你認為自己可以捱得過的話,那就去吧!

文章來源:Education post 2013-08-23

&&&&&&&&

2013年8月23日星期五

損益表知多啲

【am730專欄】相信不少朋友都知道甚麼是「Profit & loss account」吧?按會計準則,此財務報表幾年前已改名為「Statement of Comprehensive Income」。可是,此名稱將再修改成「Statement of profit or loss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中文譯名則沒有甚麼大改變,也離不開盈虧帳、損益表,和收益表等。為免混淆,以下全稱為「損益表」吧。

有人說損益表是企業一年一度成績表,股東「食粥食飯」全看它。何解?企業盈利大升,股價通常隨之飆升(當然例外情況倒也不少),若企業還大派股息,那名副其實是「財息兼收」了。或許先解釋損益表構造。簡單來說,此表顯示企業於某年度或某時段在營運方面的財務表現。企業該年是龍是蟲,就全看「Bottom line」,即是溢利的俗稱。溢利如何得來?簡單地說,就是將期內收入減去開支。

初接觸會計的人大抵都有一個痛苦的經驗,就是搞不清為何收入會是Credit,而開支卻是Debit。另外,開支明明還未支付出去,幹嘛要當成開支?若果最後不支付,盈利豈非無端減少了?收入也一樣,錢還未到手,客戶到時賴數怎辦?還有一項叫遞延稅項,在稅例中找不到,而且還分永久性和暫時性差異,究竟是甚麼來的?其實投資者不必深究,把這些會計問題留給會計師去做好了。雖則如此,投資者也不應只著眼於溢利,至少也應了解其他項目,例如最多人關注的First line,即營業額(又稱為收入或收益)。

看營業額主要看增長,其比率直接影響投資者對企業前景的信心,若果營業額增長放緩,甚至倒退,例如市場飽和,競爭太大,佔有率下跌等,就算溢利如何亮麗,股價也易跌難升。另外,財務報表的註腳中有一項叫「業務分部資料」,當中披露了各分部的營業額,其金額和增長也是必看的,例如按業務和地區劃分,若當中出現重大變化,就要參考年報內的「管理層討論」去了解其原因。

再往下看就是毛利,以它計算出毛利率,可以看到企業所售賣產品的賺錢能力。例如食肆,若食材價格上升,就會影響毛利率。又例如製衣廠,若果原材料如棉花價格上升,或工人工資增加,但售價不能轉嫁給客戶的話,毛利率就會下跌。因此,我們需要注意毛利率的變化,以了解企業的賺錢能力。

接著再往下看就是經營溢利,即是毛利減去和營運開支後的數值。以它計算出溢利率、留意其變化,及找出升跌原因,從而了解企業的盈利能力及成本控制。開支可分為銷售及運送,行政及支援等,將各項開支與營業額比較,並留意往年的變化,就能看出企業控制成本的能力。

將經營溢利減去財務開支和稅項後,得出來的溢利,就是股東最後能分享得到的利潤。另外,財務開支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能看出企業的負債情況,若果此數字持續上升,就有必要找出原因了。不過,有一點需要留意,若果企業內有非全資擁有的子公司,那麼就代表股東並不能享有溢利之全數,須要減去「非控制性權益(Non-controlling interest,簡稱NCI)」才成。

早前朋友致電來問,究竟「股東應佔溢利」和「溢利」有何分別,為甚麼有些公司只有「溢利」,有些公司則兩者皆有,答案和NCI有密切關係。NCI是指並非由企業直接或間接擁有的子公司權益。舉個例子,A公司擁有B公司80%的股權,其餘20%就是NCI。當A公司編製綜合損益表時,首先會將B公司的所有收入和開支計入A公司的損益表內。當計算出溢利後,就會將NCI所佔的溢利扣除,出來的金額就是「股東應佔溢利」了。最後一提,損益表最為人詬病的,就是不能阻止「水分」流入。舉個極端例子,若有企業想誇大盈利,慣常做法是同時造大應收帳,但損益表仍把水分照單全收。

另外,一些非現金收益和虧損也會計入損益表,如資產的公平值變動,其實這些只是帳面變動,並不涉及現金。所以,翻閱損益表時,不妨也看看現金流量表,就能進一步了解溢利是如何得來的了。

文章來源:AM730 2013-08-23

&&&&&&&&

2013年8月22日星期四

阿信屋是否overtrading(二)

【am730專欄】上篇談及過CEC(759)因發展阿信屋業務關係,營業額近兩年急速膨脹,可是淨溢利未有同步增長,此情況符合了Overtrading的其中兩個表徵。為了探討CEC是否有這個問題,接下來繼續其餘測試。

測試三,是否有庫存積壓問題:截至今年4月底止年度,整體庫存為1.63億元,按年增37.7%,去年度庫存也升26.3%。雖然金額增加,但未必代表有問題,還要看存貨周轉期。按業績通告披露,周轉期於今年度是56天,去年度是64天,按年下降8天,數據變化反映CEC庫存沒有積壓。

測試四,賒帳銷售是否大幅增加:阿信屋業務是現金零售,理應沒有應收帳,即使有,也只會是八達通等電子貨幣引起的應收款,周轉期普遍只有幾天。因此相信,CEC的應收帳大部分應屬於線圈業務。按管理層披露,此業務的應收帳款周轉期,今年和去年度分別是91天和86天,按年升5天。雖則如此,若以集團整體去看,截至今年4月底,整體應收帳款為1.07億元,按年跌15.2%,去年度金額也減少5.8%。再看看整體應收帳款周轉期,今年度是33天,去年度是60天,按年降27天。跌幅那麼大,主要是阿信屋的營業額上升,在計算周轉期的基數增加所致。

然而看應收帳款減值撥備,截至今年4月底累積金額有589.8萬元,按年增加98.7%。此外,撥備總數佔應收帳款未減值前約5.2%,較去年度的2%增加3.2個百分點。無論如何,若「拉上補下」去看,應收帳款在整體上暫時不算出現嚴重問題,但需要密切注意往後的變化。

測試五,應付帳款是否延遲支付:於今年4月底年度,整體應付帳款為3,235.2萬元,按年跌12.2%,去年度金額也減少0.2%。至於應付帳款周轉期,今年度是14天,去年度是22天,按年降了8天。數值顯示,應付帳款沒有出現延遲支付的情況。

測試六,現金周轉是否不靈:利用上述各個周轉期計算,得出來的整體現金周轉期,於今年度是75天,去年度是101天,數值顯示資金回籠時間縮短了26天。現金周轉期大幅改善,相信是零售業務急速發展有關。

阿信屋的銷售主要是現金交收,佔整體營業額比重也由去年度的30%急升至今年度的63%。反觀線圈銷售是以賒帳為主,但佔總營業額比重卻由去年度的69%,跌至今年度的36%。此消彼長下,令集團整體資金回籠時間加快。此外,CEC過去兩年現金流均是淨流入,今年和去年度分別有3,550.2萬元和840.5萬元。現金淨流入主要依賴經營業務,兩年的金額分別為3,604.5萬元和2,393.5萬元。根據年報披露,經營業務現金流主要來自線圈業務,而不是阿信屋。其實不難明白,看看今年度的經營邊際利潤率(Operating profit margin),線圈業務有3.3%,阿信屋業務只有1.4%,前者賣100元可賺3.3元,後者卻只有1.4元,這就解釋了此現象了。以此來看,暫時看不到CEC在現金周轉和現金流上出現問題。不過,現金周轉期仍高達75天,負債應不會少吧?

測試七,流動負債是否高企,短期借貸是否急升:截至今年4月底年度,流動資產有4.05億元,按年增21.3%。流動負債有5.23億元,升47.8%。因此,流動資產比率由去年度的0.9降至今年度的0.8。速動比率也一樣,不計算存貨,去年度是0.6,到了今年度只有0.5,與「1」的合格水平相差一段距離。

流動負債上升,因CEC借了一筆為數1.33億元的抵押貸款。本來當中9,786.1萬元是超過一年後才需要償還,但由於貸款合約允許銀行可隨時要求清付,因此整筆貸款歸類成流動負債。此外,CEC於今年向銀行借入的款項共4.31億元,按年增加1.52億元或54.5%。因此,資本負債比率於今年度為0.39,按年高出0.08。

總括而言,雖然CEC符合了某幾項表徵,但幾個重要周轉期於去年都大幅改善,而且又有現金流入,因此相信CEC沒有Overtrading的問題。

不過,目前CEC的營運依靠銀行借款,利息開支雖然只佔營業額1%,但在總體淨溢利率只有1.6%的情況下,利息開支就顯得有點貴了,若果日後息口上升,溢利將會進一步被蠶食。長遠而言,股本集資於CEC來說是較為健康的選擇。

文章來源:AM730 2013-08-22

&&&&&&&&

2013年8月20日星期二

阿信屋是否overtrading(一)

【am730專欄】最近和朋友閒聊,話題扯到了CEC(759)旗下阿信屋。他們近年開了不少分店,朋友擔心是overtrading現象。是甚麼來的?中文翻譯稱為「過度貿易」,簡單來說是一個現象,指一盤生意膨脹過頭,企業的流動資本不足以支撐下去。舉個簡單例子說明,假設你只有100元資本,正常來說,先拿去購入商品,待商品賣出後就能連本帶利賺回來,資金回籠後再進貨,商品賣出後又再圖利。不斷循環下,盈利就能累積起來。聽過「貨如輪轉」吧?理想的生意莫過於此。

然而,你見市場暢旺,不如一次過買入1,000元商品,轉手後盈利即時到手,不用慢慢去累積。但你手上只有100元資本,餘下900元差額就得靠賒借了。本來借錢做生意正常不過,依靠別人的錢去賺錢,何其妙哉。可是,天下沒有免費午餐,借款愈多,利息開支自然愈大,最後讓利息蠶食盈利。若果借貸過度就更閉翳,因借款也有償還的一天,為了還債就得做更多生意。好景不常,營業額雖然多了,但有客戶拖數,資金回籠時間延長,造成短期資金短缺。為了維持生意,唯有增加借貸,結果令利息開支進一步攀升,形成惡性循環,直至支撐不下去,落得倒閉收場。

究竟CEC會否出現此等情況?碰巧他們最近公布了全年業績,不如扮演企業醫生為CEC把把脈,檢測一下有沒有overtrading的幾個「病徵」。測試一,營業額是否急速膨脹:今年截至4月底止年度,CEC營業額12.8億元,按年增61%,去年度升幅也有24%。

據管理層解釋,是阿信屋不斷開新店所致。將營業額拆開來看,增長動力來自阿信屋業務,其營業額於今年度達8.12億元,漲237%,去年度升幅更高達1,347%。反觀電子元件製造業務營業額過去兩年均呈下跌,跌幅分別為16%和11%。如此看來,CEC豈不是overtrading?Relax!這只是其中一個表徵而已,並不代表甚麼,況且營業額急速膨脹未必是壞事,繼續做其他測試吧。

測試二,淨溢利是否未能與營業額同步增加:今年度CEC淨溢利為2,015萬元,升30%,明顯遜於營業額增長。另外,若看該集團整體淨溢利率,2013年和2012年度分別是1.6%和1.9%。換句話說,生意做多了六成,淨利也增加了,但按營業額比率計算,以前100元能賺到1.9元,現在反而減少至只有1.6元。那麼,CEC也符合了此項表徵。

為甚麼出現此情況?看總體毛利率,2013年和2012年度分別是27.9%和23.6%,而零售業務毛利率,兩年分別是31.4%和29.6%。既然毛利率正在上升,即代表病徵與銷售成本無關。其實去年日圓貶值令銷售成本下降,毛利率上升早以是預期之內。

拿著損益表往下看,經營開支分別按年增98%和69%,融資成本也亦增38%和32%,相信這是淨溢利未能同步增加原因。今年度銷售及分銷費達到2.16億元,漲178%,去年度升幅達312%。究其原因,主要是年內增加63家分店,令租金及相關費用急升。可幸的是,今年店舖租金佔零售收益僅9.7%,減少2.2個百分點。這是由於CEC改變了開店策略,避免於一線購物地段開舖,將陣地轉移至住宅區。

此外,僱員福利開支也是令經營開支上升元兇,今年度金額是2.53億元,升25%。據業績公告披露,今年僱員人數按年跌10%至3,500人,按此計算,期內人均年薪是7.2萬元,升39%。然而若與營業額相比,今年比率是19.8%,跌5.7個百分點。另外今年度融資開支有1,340.9萬元,增38%,去年度也升了32%。不過與營業額相比,兩年的比率分別是1%和1.2%。綜合看來,雖然CEC符合此項overtrading的表徵,但幾項重要開支與營業額仍維持著一定比例,反映預算控制方面其實做得不錯。

寫到這裡可以先來個小結,CEC去年的業績符合了overtrading其中兩個表徵,可是不能以此作結,還有其他幾個測試要做。由於篇幅所限,下篇再續。

如前所述,瓜瓜只是在「扮」企業醫生,若有專家看到此文,請勿見笑。

文章來源:AM730 2013-08-20

&&&&&&&&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為甚麼即溶咖啡這樣難喝?

有沒有發覺,即使買了很貴的即溶咖啡,味道遠不及一杯咖啡連鎖店造的?因為自己手藝不好,不懂調配?還是因為沒有咖啡店的專業器材?其實主要問題在於那些咖啡豆。

製造即溶咖啡所用的咖啡豆以Robustas品種為主,此品種有一個特性,就是防害力強,能抵受蟲害和病害,而且能在較不理想的環境下生長,因此適合大量種植。可是,此品種味道欠佳,口味較為酸澀。因此,要令難喝的咖啡變得好喝,唯有加入各式各樣的人造味道。面對這樣的咖啡,即使手藝和器材如何頂級,也不能令它變得好喝。

至於連鎖店,他們選用的是Arabicas咖啡豆,俗稱精品咖啡。此品種防害力弱,而且必須在特定的海拔高度、溫度、濕度,以及土質下生長,因此不容易種植。可是口味絕佳,而且價錢也較貴。根據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網站的最新報價,執筆之時,哥倫比亞咖啡豆(Arabicas其中一種)每磅價格是147.27美仙,Robustas只是97.12美仙,價錢相差超過50%。


連鎖店咖啡遠較即溶咖啡好喝,除了選用的咖啡豆外,最重要還是「即磨即煮」。咖啡豆要經過烘焙才能研磨成粉去沖煮,但烘焙後的咖啡豆會隨時間而被氧化。一般而言,烘焙過的咖啡豆在烘焙後三日至四周內使用最理想。若存放超過一個月,因氧化關係味道已經失掉得七七八八。若果將豆磨成粉,氧化速度將更加快,基本上幾分鐘內已經失掉了味道。可以想像得到,即溶咖啡是大量生產,裝造過程需時,加上經過多次高溫處理,咖啡的天然香味基本已經全部失掉,所以有些廠家會加入人造香味。即使如此,出來的香味仍與「即磨即煮」有很大距離。

綜合而言,即溶咖啡本身的咖啡豆已經很差,再加入人造味道和香精,試問又怎會好喝?這麼說,要喝一杯美味的咖啡就唯有到連鎖店吧?當然不是!不論在家還是在辦公室,只要些少Arabicas咖啡豆,加上一個合規格的研磨器和一個咖啡壼,已經可以沖煮一杯上好的咖啡。

例如French press(法式壓濾壼),只要加入200ml燒至90度的熱水,以及15g剛研磨出來的咖啡粉(水量和咖啡粉量可按個人口味增減),略為攪拌並且蓋好頂蓋,等待3分鐘後將濾網壓下並將咖啡倒出,一杯香濃撲鼻的咖啡就造出來了。簡單容易吧?

其實French press只是沖煮咖啡的其中一種方法,而且Arabicas咖啡豆種類繁多,豐儉由人,不同烘焙程度也會令咖啡味道改變,因此必能找到一款合口味的。當找到適合自己的咖啡豆和沖煮方法後,你便會發現,原來自己動手比連鎖店造的更好喝。不過,這是一條不歸路,一旦習慣喝精品咖啡,你就永遠不肯再喝即溶咖啡的了。

&&&&&&&&

2013年8月17日星期六

打風半日閒 何必太認真

此文刊於昨日(2013年8月16日)《信報》的年青有計專欄內。

--------

打風半日閒 何必太認真(作者:Bittermelon)

強颱風尤特剛於本周三在香港周邊掠過,其實我們相當幸運,因為沒有受她正面吹襲。其他地方就倒楣了,例如菲律賓,尤特於當地造成3死54人失踪。由於八號風球關係,大家平白多了半天假期。然而大家似乎意猶未盡,在社交網站所見,各方朋友都盼望當天下午不用上班。

天氣資訊語意不明

在認識的朋友當中,大部份僱主都是以下午二時做cut off,若果八號風球在二時後取消的話,那麼員工就可以全日休息了。記得當天於十時看了看由天文台提供的熱帶氣旋路徑圖,據肉眼估計,當時尤特距離內陸大約80公里,移動速度則是每小時16公里。以此估算,尤特將於四、五個小時後登陸,那時心想下午應該不用上班了吧?豈料天文台其後表示將會在「下午二時前後」改發三號強風訊號。

尷尬事情來了,大家都在想究竟是二時前還是在二時後?若果剛好在二時改發又怎樣,需要上班嗎?就是因為天文台這個模棱两可的訊息害苦了公司的HR同事,不少同事都找她們問個究竟。結果呢?天文台當天於一時四十分改發三號波,大家就唯有「死死地氣」穿衣上班。

所謂天有不測之風雲,苛求天文台準確公布改發時間,實在有點強人所難。不過,天文台對外發放的訊息不時都語意不明,例如「在晚間考慮是否須要改發八號」,那代表機會有多少?還有「天亮前不會改發更高信號」,是否意味天亮後立即改發?

身為市民,很希望他們可以說得確實一點,例如本周二在社交網站廣傳了一份疑似天文台的內部文件,寫出了改掛風球的機會率。雖然不知是真是假,但若果天文台依樣畫葫蘆,你說有多好。

此外,最不希望打風的應該是會計師樓吧?因為周四就是「D Code Return」的最後期限,若果企業的年結日是介乎12月1日至31日,報稅表就必須要於當天或之前提交。周三因打風而沒有了半個工作天,相信會有些少影響。

雖然現在流動通訊科技發達,即使在家仍能工作。可是,若碰到問題要找客戶問,又或者需要客戶進一步提供資料,工作仍舊不能完成。不過,聽聞稅局早以預料得到,因此將會寬鬆處理並允許順延一、兩天。事先聲明,上述只是道聽途說,若有問題請直接和稅局商討。

「李氏力場」不可靠

每次說起打風,「李氏力場」之說就必定出現,不少朋友都認為力場是不會讓weekday打風的。究竟實情是否如此?八卦之下,利用天文台網頁提供的颳風資料做了一個小統計,假設懸掛八號風球就等於「打風」,並且只計算首個八號風球,若果颳風其後因轉風向而改變訊號,例如由八號東北轉八號東南則不會計算。

此外也假設沒有風球是由一號或三號直接跳至九號或以上,在過去的68年(即由1946年開始),香港曾打風144次,當中106次(約74%)是在Weekday(星期一至五)發生,其餘38次(約26%)則在Weekend(星期六和日)發生。上述結果顯示,Weekday打風的次數較Weekend多。這樣看來,即使不能證明「力場」是否存在,但至少顯示其效力也不外如是吧?

此外還有一個有趣發現,初時以為一星期七天出現的打風次數應該很相近,然而結果有些出人意表。按次數計,星期三打風的次數最多,在144次當中佔了27次(約19%),其餘依次是星期四有24次(約17%)、星期五有22次(約15%)、星期二,六和日各有19次(約13%),次數最少是星期一,只有14次(10%)。

歌仔都有得唱,「天氣不似預期,但要走總要飛」,當今科技連颱風動向也難以準確預測,更何況力場之說?其實也不必太認真,難得打風有半日假期,何不輕鬆點讓自己好好休息。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hk/2013/08/bittermelon_16.html

&&&&&&&&

2013年8月16日星期五

我今日冇偷食?

【am730專欄】最近有一家公司遭債主告上法庭,要求歸還今年年初借出的一筆貸款。此事之所以引起哄動,皆因城中某名人乃此公司的股東,而且更為該筆貸款做了擔保,因此入稟狀也要求名人償還欠款。

此外,名人幾個月前才對外宣稱,自己當時並沒有任何債務,既然該筆貸款早已於年前借入,即是說名人作出聲明時,該筆貸款已經存在,因此傳媒質疑名人不誠實。究竟那城中某名人是否講了大話呢?其實,此事值得商榷,瓜瓜嘗試以會計的角度去剖析一下。

或許你會問,公司由名人全資擁有,代表有100%控制權,既然公司向人家借了錢,那不是代表名人也借了錢嗎?況且名人為貸款做了擔保,即是有債務在身。

事實擺在眼前,還用說嗎?其實,這裡涉及一些有趣的法律和會計問題,很值得去分析和討論的。

首先探討第一個問題,究竟一家有限公司的債務,其股東是否需要「上身」?一般來說,公司是獨立法人,在法律上與股東被看待成兩個獨立個體。

就好像我們購入上市公司的股票,就算上市公司因債台高築而倒閉,也與我們這些股東無關,最壞的情況下,我們只會損失投資的金額。

即使公司不是上市,而且由單一股東全資擁有,按理股東也不應該為公司之債務負責的。就是這個原因,當企業向銀行借款時,銀行通常要求董事或股東做私人擔保,此舉就是為了避免一旦公司倒閉,銀行無法追討欠款。

不過,先撇開擔保不說,在某些情況下,股東也要為公司債務負責,說的就是「Lifting the corporate veil」。其實這是法律原則,倘若法官認為,股東藉著公司來逃避債務或某些責任,甚至用來行騙,就可以「揭開公司的面紗」,裁定股東需要負責。

舉個簡單例子,若果有人開設了一間空殼公司,然後以公司名義向供應商大量購買貨品。其後公司不單拒絕付款,而且還將所有貨物以超低價賣給自己。

這樣安排下,即使供應商入稟將公司清盤,也取不回所有貨款。在此情況下,由於公司開設之目的純粹用來避債,其股東就很大機會被法庭頒令,要負責公司的債務了。

由此可見,單以股東身份而言,即使公司是由股東全資擁有,除非符合Corporate veil的條件,例如是存心欺騙,否則股東都不必為公司的債務上身。同一道理,除非名人存心利用公司來逃避債務,否則很難將公司的債務和名人扯上關係。

即使如此,名人不是債務的擔保人嗎?自然是有債務在身吧!但他還對外聲稱沒有任何債務,講大話的證據確鑿,還可以抵賴?然而,實情並非如此簡單,因為名人沒有為債務明確下過甚麼定義。吓?欠債即是欠別人錢,道理簡單不過,還有甚麼定義?

嚴格來說,若按確定性來分類,債務可以分為「負債」和「或有負債」。簡單點說,當你持有一件東西,它將會引致你的經濟利益流出,那就是負債了。例如你以信用卡買了部手機,卡數就是你的債務了。

至於或有債務,其不同之處是「潛在」,當特定事件發生或不發生,債務才會形成。為貸款作擔保就是個好例子,若果借款人有能力償還欠款,擔保人就不須要為債務上身,因此也沒有債務可言。

相反,若借款人無力還債,擔保人就要承擔責任了。從會計角度去看,由於不能確定或有負債是否真的發生,因此,不會在資產負債表內確認,但會在財務報表的註腳內作出披露。

同一道理,若果名人當時真心相信公司是有能力還款的話,他自然認為自己沒有債務。再者,如上述所言,名人只說沒有任何債務,但沒有說明是否包括潛在債務。所以,技術上他並沒有講大話。

當然,技術上過關並不代表沒有問題,正如老婆質問老公有沒有偷食,老公答「今日沒有」一樣。縱然老婆一時不以為意,給你胡混過關,可是單靠技術做幌子的言語偽術,偷食又可以維持多久?至於名人是有心還是無意,則要由名人自己回答了。

文章來源:AM730 2013-08-16

&&&&&&&&

2013年8月15日星期四

中國香精年報欠清晰

【am730專欄】去年中國香精香料(3318)管理層出現人事變動,兩位高層被董事會免去執行董事職位,報章多以「內訌」、「同室操戈」、「兄弟內鬥」等形容。翻看交易所披露易網頁,由去年7至11月的短短4個月內,涉及此事的公告、通告和通函有19份,問題有多複雜和困擾可想而知。可幸的是,此事似乎沒有對該集團去年業績造成很壞影響,收入和毛利至少還有增長。

細閱中國香精2012年的全年業績,收入7.6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3.9%。另外,由於同期銷售成本只升0.4%至4.31億元,結果令毛利增加9%至3.29億元,毛利率更上升2個百分點至43.3%。可是,因為經營開支按年增加13.3%至2.54億元,升幅較毛利高出4.3個百分點,加上其他收入減少,因此經營利潤按年減少4%至7,670.2萬元。

去年經營開支增加,主要來自「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和「行政費用」,前者按年升13.2%至1.31億元,後者則按年升13.4%至1.24億元。

年報沒有直接解釋為何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增加,只提及此費用按營業額比例由15.8%增加至17.2%,因集團改變銷售策略及支付給代理的銷售佣金增加。不過,翻閱財務報表,雖然去年銷售佣金按年急升29.2%,但增加的金額其實只有457.2萬元,反觀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增加的金額卻有1,523萬元,因此應還有其他因素影響。

至於行政費用增加,年報也沒有直接解釋原因,只提及此費用按營業額比例由14.9%增至16.2%,因僱員福利開支、勞動力,及研發開支增加所致。查閱財務報表,去年僱員福利開支急升22.3%至1.05億元,研發開支則增4.8%至2,256萬元,兩者按年增加金額分別是1,916.9萬元和102.5萬元,合共是2,019.4萬元。可是,行政費用按年只增加1,461.4萬元,多了出來的558萬元相信屬於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

至於收入方面,中國香精目前主要有四項產品,按2012年的收入金額來排序,分別是佔總收入49.4%的香味增強劑、19.4%的食品香精、17.4%的提取物和13.9%的日用香精。除了提取物外,其餘3項收入於去年均錄得增長。若論增長金額,香味增強劑最高,按年增加了2,945.4萬元至3.76億元,此產品對集團的盈利貢獻也最大,除稅後利潤於2012年有5,683.7萬元,約佔集團整體利潤94.6%。此外,此產品同期的淨利潤率有15.1%,也是各項產品中最高。

若論收入的增長幅度,日用香精最高,按年增加25.3%。可是,同期卻錄得407.3萬元虧損。令人欣慰的是,與2011年的948.5萬元虧損相比,虧損減少了57.1%。

此外,食品香精去年的表現甚有驚喜,於2011年,除稅後利潤只有123.3萬元,到了2012年,雖然收入只有1.9%的增長,但除稅後利潤卻錄得1,493.1萬元,增幅高達1,110.9%。至於原因為何,由於年報沒有提及,財務報表又缺乏資料,因此不知道詳情。

中國香精的主要市場是中國,2012年的收入有7.33億元,按年增加4.6%或3,189.1萬元;其次是東南亞,同期的收入有1,987.4萬元,按年增加34.7%;第三位是歐洲,同期的收入有481.7萬元,按年增加16.7%。至於日本和其他市場,同期的收入分別急瀉74.6%及59.9%。為何這麼差,年報也沒有具體交代,只在業務回顧中間接提及過,海外需求減少以及一名海外客戶沒有續約。

整體而言,雖然2012年的經營利潤較2011年減少4%,但由於存貨和應收帳款及其他應收金額下降,加上應付帳款及其他應付款等增加,因此經營產生的現金大幅改善,金額由2011年的5,177.5萬元增加258.6%至1.86億元。

此外,該集團於去年7月配售了8,000萬股新股,合共籌得約6,394.8萬元,所以該集團的流動資本也因而改善。截至2012年12月31日,該集團的流動比率有4.1,較2011年的3.9高。不過,若減去配售所得款項,該集團於2012年的流動比率將下降至3.6,由此可見,配售對流動資本的影響可謂不少。

寫到這裡,其實有點失望,上述幾項變動原因,年報都沒有解釋清楚,希望中國香精能在今年的年報內披露多些詳情,好讓投資者對公司的財政有更深入的了解。

文章來源:AM730 2013-08-15

&&&&&&&&

2013年8月13日星期二

曼聯波衫值幾錢?

【am730專欄】早前曼聯球隊來港作賽,讓本地球迷樂透。可恨的是,大球場居然草地變泥地,曼聯因此取消了公開操練,球賽也差點兒受影響。曼聯一舉一動受國際注目,此次事件自然傳遍世界,讓人以為號稱國際城市的香港,連一個足球場也打理不好。花錢搞盛事卻成變醜事,你說羞不羞家?可幸的是,和曼聯作賽的本地球隊傑志打出爭氣波,雖然比賽輸了,但絕對是雖敗猶榮。

曼聯來港獻技,球衣自然搶手。早前新聞採訪一間體育用品店,負責人說每日賣出60至70件曼聯球衣,若果每件賣500元,每日營業額就有3萬至3.5萬元,難怪負責人在鏡頭前笑逐顏開。目前曼聯球員所穿的球衣是由保險公司Aon贊助,但到了2014至2015年球季,贊助商將轉為通用汽車旗下的雪佛蘭。據曼聯年報披露,合約總值是5.59億美元,合約為期7年,即每年約為7,986萬美元,創下球會贊助費新高。不過,這宗交易在通用汽車內部鬧出了風波。合約總值這般高,原來管理層事前並不知情,直至曼聯對外公布,此事才得以曝光。據報負責此項交易的仁兄,當時是通用汽車市場部主管,他將合約金額分拆到幾個不同的預算上,涉嫌藉此隱瞞合約總值。

管理層得悉後大為震驚,那位仁兄隨即被通用汽車的法律部門調查了整整三天,雖然發現不到涉及任何利益受收或利益衝突,但最後也要被逼離開公司。真的不明白為何這樣笨,這次贊助費創新高,難道他以為曼聯不會對外公布?

這宗交易還有一個有趣地方,通用汽車之所以選擇與曼聯合作,據稱當中一個重要考慮是球迷人數。曼聯聲稱全球有6.59億位球迷,此數是球會去年委託一家媒體研究公司調查出來。可是據年報披露出來的具體細節,原來「球迷」定義相當寬鬆,若果受訪者經常觀看曼聯比賽、追蹤賽事精華、或閱讀或談及曼聯消息的話,就被視為球迷。換句話說,其他球隊支持者,若然希望曼聯輸波而看他們比賽,在這定義下也會視為曼聯球迷。再者,調查方法也有爭議,因此數只是從53,287位網上調查受訪者推算出來。

此外,年報還透露,在6.59億位球迷中,表示喜歡曼聯的其實僅2.77億人。無論調查方法如何,曼聯受世人注目是肯定的,能與他們沾上邊自然就能曝光,因此各大企業爭相贊助。說到贊助,這是曼聯其中一個可觀收入來源,截至去年6月30日年度為例,贊助收益共6,310萬英鎊,佔總收益約20%。不看年報不知,原來贊助方式有很多種。當中以球衣贊助最賺錢,去年曼聯從Aon收取1,920萬英鎊的球衣贊助費,佔同期贊助收益約30%。

年報還做了一個統計,將過去球衣贊助收益做了個比較。由2000年至2012年,曼聯共有三個球衣贊助商,第一個是Vodafone,贊助期由2000年至2006年,每年支付的贊助費平均有800萬英鎊;第二個是AIG,贊助期由2006年至2010年,年均贊助費是1,410萬英鎊;至於目前的Aon,由2010年至今的年均收益有1,960萬英鎊。由此可見,球衣贊助愈來愈值錢。除球衣外,訓練裝備也一樣吸金,目前的贊助商是DHL,球員在賽前熱身和訓練時,都會穿著印有DHL標誌的訓練服。其實在Vodafone和AIG贊助的年代,是沒有分球衣和訓練服的,由2010年開始才將兩者分開。雖然年報沒有說DHL的贊助費是多少,但透露其他零星贊助收益於2012年是2,860萬英鎊,將此數與全年贊助收益相減,再減Aon球衣贊助費,估計訓練裝備贊助費約1,530萬英鎊。看來曼聯除球隊管理出色外,也有生意頭腦。

最後不得不提Nike,除贊助和提供足球裝備外,他們同時和曼聯合作,負責球會周邊商品的生產和經銷,賺到的淨利就互相對分。此合作為期13年,現在還餘下兩年,Nike保證全期會向曼聯支付合共3.03億英鎊,即大約每年2,330.8萬英鎊。有趣的是,假若球會從超級聯賽降級、或者不能晉身某些歐洲大賽的話,此數就會相應遞減,最高扣減金額為每季635萬英鎊。

能創造這麼多收益,你說這件球衣多值錢!

文章來源:AM730 2013-08-13

&&&&&&&&

2013年8月12日星期一

數字看底特律現況

美國中西部城市底特律在不久前申請了破產保護,成為美國史上最大宗的市政府破產事件。一個城市為甚麼會弄到這個地步,上周已寫了一篇文章去分析。不過,究竟破產對當地居民帶來甚麼影響?在底特律市政府的官方網頁找到以下資料,看後實在替他們擔憂:

1. 人口持續下跌

1950年:1,849,600
1990年:1,028,000
2000年:951,270
2010年:713,777
2012年:684,799

由1950年開始計算,跌幅高達63%;由2000年開始計算,跌幅也有26%。

2. 失業率/就業/失業人口

2000年:6.3% / 353,813 / 27,685
2010年:23.4% / 278,063 / 83,475
2012年:18.3% / 279,960 / 63,896

就業情況自2000年開始惡化,2010年到了高峰。雖然其後有所改善,但2012年的失業率和失業人口仍高企。

3. 職位數目

1970年:735,104
1980年:562,120
1990年:412,490
2012年:346,545

汽車和其他製造行業式微,工廠紛紛搬遷或者倒閉,因此職位數目持續下跌。

4. 居民人均收入和稅務負擔

底特律人均收入:$15,261
鄰近城市人均收入:$22,816 – $31,959

底特律人均稅務負擔:$1,207
鄰近城市人均稅務負擔:$590 – $930

底特律人均稅務負擔對收入比:7.9%
鄰近城市人均稅務負擔對收入比:1.8% – 3.2%

底特律物業稅稅率:67.07 mills
鄰近城市物業稅稅率:36.81 mills – 60.70 mills

底特律入息稅稅率:居民2.4% / 非居民1.2% / 企業2.0%
鄰近城市入息稅稅率:不徵收

底特律公共服務用家稅:5%
鄰近城市入息稅稅率:不徵收

總括來說,底特律市民的稅務負擔較其他城市大。

5. 居民保險負擔

底特律平均物業業主保險:$1,543
鄰近城市平均物業業主保險:不用購買

底特律平均汽車保險:$3,993
鄰近城市平均汽車保險:$2,052 – $3,108

底特律市民的保險負擔較其他城市大。

6. 底特律市政府一般儲備累計赤字

2010年:$91 million
2011年:$197 million
2012年:$327 million
2013年(預測):$375 million

市政府財政狀況愈來愈差。

7. 罪案數字

罪案宗數:


整體破案率:

底特律:8.7%
鄰近城市:18.8% – 33.8%
美國其他大城市:11.4% – 34.0%

底特律罪案宗數多,但破案率偏低。

8. 市政問題

- 40%街燈壞掉
- 警察反應時間太長:2013年平均48分鐘/最低31分鐘/最高115分鐘
- 廢棄建築物數量:78,000個(接近半數列作危樓)
- 荒廢土地數量:66,000幅
- 公園數目:2008年317個,2009年關閉了210個,現餘下107個。可是,2013年將會再關閉50個,另外有38個只會有限度維持。
- 危險廢物堆田區:70個
- 消防局平均使用年期:80年
- 救護車行駛里數:250,000里 – 300,000里

若有興趣看看詳細的官方資料,可以到市政府網頁找到。

相關文章:AM730《若果香港變成底特律》

&&&&&&&&

2013年8月10日星期六

會計工種的抉擇

早前有青年團體做了一項調查,發現青年對就業認識不足,連自我目標及性格亦不甚清楚,使他們在職場上感到無所適從。團體舉了些個案,例如有朋友看了講述按摩行業的日劇,因此感興趣下入行,最後才發覺與現實相差很遠。另外,也有朋友性格比較內向,不太喜歡面對他人,但卻老是找客戶服務工作。

會計畢業生主修會計,畢業後當然會找會計相關工作因此沒有選擇的煩惱吧?當然不是!會計工作的範疇廣闊,不同崗位的要求,分別可以很大。例如會計兩大範疇「審計」與「企業會計」,前者經常需要接觸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事,到不同的地方,因此適合性格外向兼且喜歡與別人溝通的朋友;後者的工作環境較為固定,工作也較為常規,因此適合性格內向又喜歡穩定的朋友。

除此之外,早些了解行內的情況,及早調節一下自己的期望也是件好事。例如加班,一般來說,審計的情況較企業會計的嚴重;又例如升職,由於審計的階梯層數較多,比如說audit staff就已經分成junior、intermediate、semi-senior、senior、assistant supervisor和supervisor,通常1-2年就會升級,反觀企業會計的層數相對較少,例如assistant accountant、accountant、senior accountant和accounting supervisor,因此看起來審計的升職機會較企業會計快和容易。

最後一提,碰到不少朋友在找工作時,都非常看重職業的「錢」途。例如早年投資銀行「好景」,大家就千方百計想考進去;又例如四大會計師行,由於薪酬較其他會計師行高,所以每年都吸引不少畢業生申請其空缺。人望高處的心態絕對可以理解,但在選擇職業時,應考慮自己的能力和各方面的優劣。即使能如願以償考了進去,到頭來發現原來並不合適自己,最後只會浪費時間。職場如戰場,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戰場最重要。

文章來源:Education post 2013-08-09

&&&&&&&&

2013年8月9日星期五

淺談真明麗套現能力

【am730專欄】上一篇提及過,由於近年全球需求疲弱,加上LED照明市場競爭激烈,因此真明麗(1868)已連續兩年錄得虧損,營業額也在萎縮。除了經營前景外,投資者最關心的,相信是他們的現金周轉和套現能力,究竟真明麗在這兩方面的現況如何?

或許看看幾個重要指標。首先是存貨周轉期,截至2013年3月,存貨餘額有7.34億元,按年增加13.3%。然而,2013年度的已售貨物成本按年下跌56.3%至7.29億元,庫存增加,但貨物成本下跌,單看此情況已經可以預期,存貨周轉期必然上升。仔細計算了一下,2013年度的存貨周轉期是346日,較2012年度的227日高出119日,或52.6%。

一般來說,存貨周轉期代表產品由製成至售出的平均時間,數值上升反映產品可能滯銷。不過,看看存貨的明細,當中只有21.7%屬於製成品,其餘全為原材料和在製品。若只計算製成品,2013年度的存貨周轉期將會是73日,較2012年度的43日高出30日,或70%。

或者這樣說吧,於2012年度,產品由原材料採購至產品製成需要230日,賣出則需要43日。到了2013年度,前者增至297日,後者增至73日。這樣看來,真明麗的產品不單可能滯銷,產品的生產時間也可能拖長了。

接著看應收帳款周轉期,按帳款年內的平均值計算,2013年度需要52日,較2012年度的84日減少了32日,或38%,數值變化反映應收帳款回收的時間大幅改善。另外,按年報披露,給客戶的信貸期通常是發票開出後60日至90日,目前的周轉期只有52日,看來目前客戶信貸控制得很好吧?可是,在計算此周轉期時包括了呆壞帳撥備,假若使用撥備前的應收帳款餘額來計算,得出來的周轉期於2013年度是100日,看來還有可改善的空間。

至於應付帳款周轉期,按帳款的平均值計算,2013年度是58日,較2012年度的37日增加了21日,或54.8%,數值變化反映真明麗向供應商支付貨款的時間延長了。根據年報顯示,供應商給予的信貸期通常為30日至90日,細看截至2013年3月應付帳款的帳齡,超過90日的應付帳款佔總額的50.8%,較2012年3月的35.9%高出14.9個百分點,估計有不少貨款過了信貸期限仍未支付。雖然應付帳款周轉期愈長愈好,但這同時也是一個警號,反映資金周轉可能出現困難。

既然如此,就看看現金周轉期吧。早前的文章已經介紹過,只要將存貨周轉期加上應收的再減應付的即成。2013年度的數值是340日,2012年度則只有273日,按年增加了67日,或24.5%。數值變化反映資金回籠時間延長了。

綜合上述各點來看,真明麗可能面對的情況是,產品生產時間延長,銷售也出現滯銷,存貨因而積存,以致鎖住了流動資金,為了減輕資金壓力,因此加快回收客戶帳款,以及盡量延長支付供應商之貨款。

跟著接下來看看真明麗的套現能力(Liquidity)。截至2013年3月,流動資產有14.15億元,流動負債則有7.71億元,兩者相除後,得出來流動資產比率有1.84倍,較2012年3月改善了。

可是,存貨的變現能力較弱,若進一步考驗Liquidity,即是撇除存貨重新計算,得出來的速動比率只有0.88倍,較「1」的合格水平為低。由此可見,真明麗在流動資金方面的壓力著實不輕。這就解釋了,為何真明麗於2013年度需要出售子公司以及部分資產了。

除此以外,銀行借貸也增加,於2013年度,新造的銀行貸款金額有5.67億元,令年結時的貸款結餘增加了3,955.4萬元,或7.6%。再者,由於經營虧損令儲備下跌,因此2013年度的債務股權比率由2012年度的24%,上升11.9個百分點至35.9%。

雖然真明麗的套現能力轉弱,但由於手頭現金仍有2.53億元,加上今年5月以2.38億元代價出售了於本港的一項物業,預計將會產生1.1億元的帳面收益,現金仍算充裕。再者,一年內的經營租賃承諾和資本承擔不多,合共只有4,972.5萬元,暫時看不到真明麗在資金方面有甚麼問題。當然,若經營情況仍未有改善,真明麗能否再可以依靠變賣資產和借貸來維持現金流,就是我們值得留意的問題了。

文章來源:AM730 2013-08-09

&&&&&&&&

2013年8月8日星期四

真明麗前景明麗嗎?

【am730專欄】通識題:一家企業最重要是甚麼?給些少提示吧!食神韜韜在政府宣傳短片中講過,打邊爐最緊要是爐具安全。記得在片中少女問韜韜:「你又話啲料最緊要嘅?」韜韜卻答:「打邊爐就唔同,冇個爐,點打呀!」同一道理,一家企業最重要的既不是資金,也不是生意,而是盡責能幹員工,借用韜韜說法,「冇員工,點做生意?」可見員工對企業何其重要。

但若有企業的員工數目於短短兩年驟降六成,你如何想?說的是真明麗(1868)。截至2011年3月,其員工人數共9,200人,及後的2012年3月,人數急降到5,000人,到了今年3月,人數進一步縮減至只有3,500人,實在令人心酸。

不單如此,真明麗近年出售資產,連過往在研發和生產上的投資,也要列作「不良」而要減值。為甚麼?引用管理層的說法,皆因全球需求疲弱以致客戶下單愈加保守,以及LED照明市場競爭激烈令售價下降。繼2012年度的14.31億元巨額虧損後,真明麗於2013年度再度錄得6.24億元虧損。營業額也進一步萎縮,2012年度仍有10.84億元,到了2013年度減少至只有8.27億元,按年減少23.7%。

真明麗2013年度的中期業績不是轉虧為盈嗎?對!截至2012年9月底,上半年的而且確錄得546.1萬元盈利。換句話說,去年虧損主要來自下半年,計算了一下,金額約為6.3億元。

究竟情況是否很差?或許先看看產品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毛利率。在未虧蝕前的兩個年度,即是2010年度和2011年度,整體毛利率都在34%左右。可是,到了2012年度,因成本上漲以及為存貨做了4.66億元的撥備,令毛利率暴跌至負53.9%。即使撇除了存貨撥備,該年度的毛利率也有負10.9%。換句話說,每賣出100元的產品,真明麗就要虧損10.9元。及至2013年度,因受惠於原材料價格下跌,以及勞工成本因勞工人數減少而下降,因此毛利率回升至11.9%。雖則如此,但與未虧蝕前的34%相比,連一半的水平也未有回復。

接下來看看營業額。若按產品種類來看,貢獻總營業額約一半的「LED裝飾燈」,2013年度收入有4.16億元,按年跌25%。佔總營業額約三成的「LED一般照明」算是表現最好,在所有產品當中的同期收入之跌幅最低,按年只跌14.4%至2.73億元。餘下產品包括「白熾裝飾燈」、「舞台燈」和其他所有產品,同期營業額跌幅介乎31.7%至57.4%。

若看各地區的營業額,主要市場——中國,其營業額按年下跌25.7%至2.13億元。排行第二的美國市場之跌幅最大,營業額按年急挫45.9%至1.81億元。不過,也有驚喜,法國的營業額按年上升6.2%至3,898.5萬元,俄羅斯更加急升113.5%至7,361.6萬元,排行即時躍升至第三位。說也奇怪,俄羅斯地區錄得如此佳績,但年報內的「管理層討論及分析」卻隻字不提,為甚麼呢?

真明麗於2013年度錄得虧損,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不良」資產(包括物業、廠房及設備)需要減值,這些資產涉及真明麗近年在中國和海外市場的業務拓展及研發投入,減值金額高達3.96億元,佔全年虧損的63.5%。以金額來排序,「LED裝飾燈」的不良資產減值最多,金額是2.01億元;其次是「白熾裝飾燈」,減值金額是9,139.3萬元;其後的「LED一般照明」和「舞台燈」,減值金額分別為7,990.6萬元和2,416.8萬元。

一般來說,此類減值是一次性,影響只屬短暫。然而這次減值的原因,主要是產品市場尚未復甦或復甦程度不如理想,因此預期資產可以產生的現金將會低於其帳面值。雖然管理層沒有明言,但看來是產能過剩吧?換句話說,全球需求疲弱以及LED照明市場競爭激烈,不單令真明麗的營業額和毛利率下挫,而且連過往的投資也要減值,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齊齊受影響。

真明麗的前景是否真明麗呢?其主席在年報中說,有信心可於全球經濟逐步復甦之時,較其他對手更快振作起來。可是,經濟何時復甦仍是未知之數吧?再者,為資產做減值,其實在某程度上已反映出,管理層對前景並不太過樂觀。

文章來源:AM730 2013-08-08

&&&&&&&&

2013年8月6日星期二

若果香港變成底特律

【am730專欄】近期清水灣一帶發生了多宗爆竊案,就連汪阿姐的大宅也不能倖免。對此,阿姐顯得有點動氣,皆因這次已是二十年來第三次,而且對上兩次至今仍未破案,阿姐大嘆報警也沒有作用。相信只是個別地區的問題吧?應該不難解決。

不過,試幻想一下,假如本港罪案率攀升、破案率偏低、打999要等待30至115分鐘才有警察上門。這還未止,街燈有四成壞掉了、六成六的公園不是關閉就是荒廢、接近8萬幢殘舊建築被棄置,當中接近一半更是危樓、全港有接近7萬塊荒地、70個有害廢物堆填區、供電網絡不穩定、消防設備殘舊兼且不足、救護車因老化而經常「跪低」等。

面對這麼多市政問題,政府還要徵收重稅,加上失業率嚴重,十個就有兩個失業,人口又不斷流失,有三成六的人口活在貧窮線之下,若果香港變成這樣,你會如何打算?

不要以為講笑,地球另一端就有這樣的地方,說的就是美國中西部城市底特律。若有留意國際新聞的話,大抵聽過當地市政府負債高達180億(美元,下同),但卻無力償還債務,因此在不久前申請了破產保護,成為美國史上最大宗市政府破產事件。上述情況之所以發生,源於市政府缺乏資金。究竟一個大城市為何淪落如斯?

或許先說點歷史。底特律以汽車工業起家,在全盛時期,世界上半數汽車都是「Made in Detroit」,當時市內經濟有多蓬勃可想而知。工廠需要大量勞工,因此帶動人口急升,於1952年達到185萬的高峰,若由1900年開始計算,50年來升幅高達600%。可是好景不常,由於美國汽車業衰退,加上近年其他製造行業也不景氣,不斷有工廠遷離該地甚至倒閉,因此失業率持續攀升。以2000年為例,底特律當時的失業率是7.3%,2010年急升至23.4%。雖然其後有所改善,但2012年的失業率仍高達18.3%。不少居民因找不到工作而離開,市內人口也隨之而下跌。於2012年底,市內人口只餘下68萬,與高峰期比較大減了63%。

失業率高企,人口持續下跌,市政府的稅收自然不會好到哪裡去。底特律目前的稅收主要來自物業稅、入息稅、公共服務用家稅和博彩稅。除了最後一項外,其餘三項都正在萎縮。市內人口流失,物業需求自然大減,物業價值也隨之而下跌,最終令物業稅收減少。以最近5年為例,該項稅收減少了19.7%,預期2013年還會再減少9%。

失業率持續高企,入息稅自然大減,相關稅收於最近5年減少了15%。至於公共服務用家稅,主要是向電話、燃氣和電力服務的用家收取,稅收用以維持警察局的營運。相信是人口關係,近十年稅收下跌了28%。唯一保持平穩的是博彩稅,然而,鄰近城市將會有新賭場營運,因此預期於2015年開始,稅收將會減少。

市政府因稅收減少而出現財赤,為了彌補赤字,底特律市採用了高稅政策。例如物業稅,稅率較鄰近城市為高。入息稅也是一樣,未計聯邦稅和州政府稅,目前底特律居民的稅率是2.4%,非居民和企業分別是1.2%和2%,反觀鄰近幾個城市則沒有此稅項。還有公共服務用家稅,目前稅率是5%,密歇根州內就只有底特律徵收此稅項。

綜合而言,市內居民每年的人均稅務開支是1,207元,較州內其他城市高出30%至105%。可是,人均收入卻只有15,261元,較州內其他城市低33%至52%。高稅政策不單沒有改善市政府的財政,反而令更多居民和企業離開,形成了惡性循環。

既然稅收大減,市政府又出現財赤,那麼底特律市依靠甚麼來維持?答案是發債。例如2012年8月,市政府就發行了一筆為數1.295億元的債券。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市政府每1元的稅收當中,有0.38元是用以償還債項,若不是破產,預期此數將會上升至0.65元。

有評論認為,底特律之所以衰落,皆因市政府只懂得「食老本」,當工業式微時未有對症下藥,只靠借貸來維持公共開支。雖然香港坐擁巨額儲備,但老本也有用盡的一天,近十年好像也在原地踏步,經濟仍然依賴某幾個行業,我們是否應以底特律為鑑,好好為香港的未來籌謀?

文章來源:AM730 2013-08-06

&&&&&&&&

2013年8月5日星期一

身教比反粗口更重要

讀書時受朋輩影響,小時候試過講粗口,但很快就不講了,因為家父和先母都不講粗口的,自己講了卻覺得很羞家。現在年紀大了,就更加不會講,因為覺得有辱斯文。不過,在某些情況下,偶爾還是會講的,例如觀看足球比賽,置身其中受現場氣氛感染下,粗口就自自然然脫口而出。當全場觀眾起鬨齊聲一個「X」字時,是何其暢快!

瓜瓜的工作屬於文職,當然不會隨便講粗口,但也有不少例外情況。試過某次要訪談某位Auditee,此人很搞笑,每講一句說話時,例必有個「小」字作為開頭或結尾。初時以為他有心與我們做內審的過不去,但其後發現他與自己部門同事也是這樣說話的,連與他上司說話時也不例外,「小」前「小」後「小」個不停。由於他講粗口我卻不講,初時在溝通上的確有些問題。及後嘗試在言詞之間也加入了幾句粗口,溝通出奇地變得順暢,其後他還主動提供很多資料,省卻了我不少時間。或許他發現我能融入他的世界,將我看待成「自己友」吧。又試過某次去貨倉做盤點,由於瓜瓜是Auditor的身份,貨倉人員初時對我的態度頗為避忌的。豈料和他們說了一兩句粗口後,彼此隔膜盡除。此外,在極度憤怒時我也會說粗口的。其實這是情緒上的發洩,雖然不好,但個人覺得問題不大。

林老師當街以粗口辱罵警員,不論其身份是老師與否,也不論是否仗義執言,她當然有不對的地方。不過,若果未搞清楚她講粗口的原由,單單以她講粗口就去批評她,這就未免太過武斷。況且她已公開道歉,是否有必要搞那麼一場大龍鳳,高調聲討和批判她?與其擔心區區一位老師能將粗鄙文化帶入校園,不如做好身教。其實家長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你自己如何,子女就會如何,瓜瓜的雙親就不是一個好例子嗎?

其實講粗口並沒有甚麼大不了,講不講純粹是個人選擇,以及個人修養的表現。講粗口的不等於一定是壞人,不講粗口的也不等於一定是好人,最重要是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對吧?

&&&&&&&&

會計人都是算死草

此文刊於上周五(2013年8月2日)《信報》的年青有計專欄內。

--------

會計人都是算死草(作者:Bittermelon)

會計人一向給外界的印象都是「算死草」。就有人說過,給我們算過的地方定必寸草不生,連西方社會也一樣有「Bean counter」,即「數豆者」的貶稱,連每粒豆也要點算清楚,可見會計人錙銖必較的形象中外亦然,但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因為天生「算死草」之人喜歡修讀會計?還是會計學將普通人訓練成「數豆者」,專計「婆乸數」?就像《呆伯特》漫畫裡的會計部,那裡是一個惡魔的殿堂,任何正常人只要在會計部稍為呼吸一下,都會變成專門消滅部門預算的惡魔?

算死草屬工作需要

其實外人有這個想法不足為奇,相信這與當今的複式簿記方法(Double-entry bookkeeping system)有莫大關係。此方法於現代廣受應用,據說最早由威尼斯商人使用,及後由意大利數學家Luca Pacioli研究及整理出來,並於1494年於《算術、幾何、比與比例總覽》一書中發表,所以Pacioli被後世稱為「會計學之父」。

據說Pacioli是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好朋友,除了一起研究數學和幾何知識外,他們更共住了一段時間。

曾經修讀過會計學的大抵都會知道,當記錄每宗經濟活動時,例如將銷售入賬,都須要同時借記(Debit)現金賬或應收賬,以及貸記(Credit)銷售賬。若兩邊不相等,即代表有問題,那怕相差只有一個幾毫,也要把原因找出來。

有人可能會問,一個幾毫都要花時間去追查?的確如此!因為看似小數目,但出現差異的背後可能是由於一個重大的問題。例如有兩筆錯賬,一筆是借記$1,000,000.00,另一筆則是貸記 $1,000,000.01,因兩筆錯賬銀碼相若,在Debit和Credit互相抵銷下,出來的差別就只有$0.01。若我們不去追查原因,這兩筆錯賬就不會被發現了。

另外,會計人要追查差異的原因也和會計科目歸類有關。例如出售了一件標價100元的產品,但只收到80元現金,那麼20元差額去了哪裡?是給了顧客的折扣?未收的應收款?顧客退貨補錢換產品?顧客早前已付了按金,現在要沖銷?差額是現金但丟失了?還是產品標價出錯,其實真正價錢是80元?因上述每個情況的會計科目歸類或入賬方法都不同,所以我們有必要查究到底。

會計人是Gatekeeper

除此以外,即使錯賬的數額細,但積少成多下,最後累積起來的影響可以很大。瓜瓜就曾經聽過一個發生在N年前的案例,當時商界開始利用電腦程式於會計賬務中,那時IT Audit還未普及,會計師也只將電腦和電腦程式視為「黑盒」,即是只探究輸入與輸出,對內裡搞什麼東東全不過問。

當時美國某家公司,有一位電腦程式員看準了這個漏洞,在編寫支薪(Payroll)的電腦程式時,偷偷地加入特別指令,將全公司員工薪金的小數點後所有數字,自動撥歸他自己的薪金賬戶內。對於每位員工來看,小數位只是細數目,所以沒有人為意。而這種欺騙手段,在外國稱為「Salami Slicing」。

「Salami」就是「莎樂美腸」,「Salami Slicing」的字面解釋就是將香腸切片。在西方,各式各樣的香腸都是放在櫃台上賣的,就好像香港某些高級超市,顧客可以這種香腸點一些,那種又點一些,超市職員就把香腸切成一片片,打包後交給顧客。因為「Salami Slicing」這個「每種香腸都點一些」的行為和上述電腦欺詐手法相似,人們就用了此字詞來形容了。

其實會計人在企業的職責像Gatekeeper,有責任去保護企業的財產。若要做到此點,備存仔細詳盡的記錄是重要的第一步。就好像存貨,若不能記錄每件貨品的出入數量、日期、時間、負責人名稱等,那又如何可以確保存貨沒有被偷取?

所以,會計人不是故意要錙銖必較,也不是要與全公司為敵,只是全因為工作上的需要。以後請大家高抬貴「口」,不要再責怪我們是「算死草」好嗎?

(更正:上週「誰吃誰的鐘」一文,作者應為 Small Potato,特此更正。)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hk/2013/08/bittermelon.html

&&&&&&&&

2013年8月2日星期五

首次商業登記不環保

【am730專欄】2011年,公司註冊處推出「一站式成立公司及商業登記」服務,只要登入該處的「註冊易」網站,並提交所需表格和文件,就能同時申請成立新公司和首次商業登記,不用像以前般,要分別到公司註冊處和稅局申請。申請程序簡化了之餘,連申請時間也縮短,現在於香港成立新公司,最快只需1小時。雖然比新加坡的15分鐘慢了點,但相比起其他鄰近地區,效率之高在區內可算數一數二了。可是,政府有時的官僚作風也十二分之嚇人,更可能將這項新措施帶來的好處消磨殆盡。

事緣這樣,最近與兩位朋友敘舊,他們均是執業會計師,主要從事核數與商務諮詢。聽他們說,措施推出以來的確很方便,一切都能在網上進行,現在只需要在「註冊易」辦理相關手續,就能同時取得公司註冊證書和首次商業登記證。不過,取得證書後,現在仍要派人到商業登記署跑一轉,因為需要馬上入紙,申請更改新公司商業登記證上的「營業性質」。

為甚麼?因為最近各大銀行收緊了開戶要求,若然新公司的商業登記證上,營業性質一欄仍是Corporation的話,由於此性質的範圍太大,銀行就會拒絕開設銀行戶口。相信銀行此舉是應金管局的要求吧?其實,香港近年致力打擊洗黑錢活動,這樣做也無可厚非。既然如此,為甚麼申請成立新公司之時,不寫清楚公司的營業性質?記得未推出新措施前,申請人可以在商業登記申請表內填上營業性質,商業登記署憑此發出登記證,若果不填寫該欄,公司的性質才會被計為Corporation的。可是,由於新措施省卻了商業登記申請表,所有新公司的營業性質都會被預設為Corporation,因此要等到商業登記證發出了以後,才能提出更改申請。

當然,每家新成立的公司都未必需要開設銀行戶口,但這樣的公司為數應不會多。由此可以想像得到,開設新公司的朋友需要額外填寫多一張申請表,商業登記署又要花額外人手和時間去處理更改申請。或許你會說,填寫多一張申請表又花多少時間?何必大驚小怪!不如我們來計一計數吧。截至2013年6月,新成立的本地公司總數合共84,996間,平均每月就是14,166間。假設九成新公司需要開設銀行戶口,又假設填寫一張申請表連公司負責人簽名只需5分鐘,再假設商業登記署需要花5分鐘來處理一宗申請,每月花在此問題的時間就是127,494分鐘,即是2,125小時,一年下來就需要25,499小時了!

不單如此,問題還涉及環保。更改營業性質申請表是一張A4紙,變更了的商業登記證會耗用一張A4紙,加上原先發出的商業登記證,此舉就平白耗用A4紙三大張。如上述所言,假設九成新公司需要更改營業性質,也假設當中有一半是通過電子方式提出更改申請而撇除,每月耗用的A4紙就有31,874張,一年就是382,482張。按稅局2010至2011年度的年報內披露,「稅務易」各項服務合共節省了約51萬張A4紙。上述問題耗用的紙張數量,就抵消了75%的節省成效。

其實在申請開設新公司時,申請人也需要提交一份叫《致商業登記署通知書》的IRBR1表格。當公司註冊處收到後,會轉發至商業登記署。既然如此,何不將「業務性質」選項也加進此表中,問題就能解決。然而,兩位朋友透露,據聞商業登記署內部已有人看到問題,並且也提出了改善建議,可是署方卻遲遲不肯去做。或許當中有其他法律和行政考慮,但不要忘記,此問題花費的時間不少,額外耗用紙張還未計入打印用的油墨和碳粉,以及打印機的電量等,而且這些紙張最終也是被送到堆填區,政府整天說要源頭減廢,這個問題就已經值得考慮吧?

不知署方如何想,只希望他們不是守著舊思維,認為銀行收緊開戶措施是商業決定,政府無必要配合;又或者認為官即是管,官方措施應該由民間配合,反過來要求政府配合是笑話。身為市民就於願足矣。

文章來源:AM730 2013-08-02

&&&&&&&&

2013年8月1日星期四

位元堂生意唔易做

【am730專欄】若果和瓜瓜年紀相若的香港仔、香港女,大抵應聽過秋官所唱的一首經典廣告歌曲,頭兩句是「位元堂養陰丸,好似太陽咁溫暖」,廣告中的秋官穿著黑西裝配以白西褲,載歌載舞落力演出,大家應該有些印象吧?說的就是位元堂(897)旗下一隻保健藥品於八十年代的一輯廣告。廣告其後重拍,並由歌手李克勤來演繹。不過,論印象深刻還是秋官的那一輯,或許是先入為主吧?

位元堂最近公布2012至2013年度全年業績,營業額達到8.09億元,按年增7.5%。雖然同期毛利率稍稍回落1.9個百分點,至45.2%,但毛利有3.65億元,升3.1%。坦白講,若不是翻閱他們的業績通告,也不知道原來買賣中西藥品和保健食品可以有如此佳績的。

在位元堂三項主要業務當中,以「中藥及保健食品」對整體營業額貢獻最多,金額達到6.4億元,佔總營業額的79.2%,增長也是最高,按年增幅高達15.4%。然而,另外兩項業務的成績就截然不同了。先講「西藥及保健食品」,此項業務的收益佔總營業額約16.8%。

由於內地政府去年下半年突然推出措施,禁止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露產品在內地銷售,因此位元堂旗下一款「珮夫人」止咳露產品受到影響。雖然該措施已於今年5月撤銷,但令該品牌失去約半年的銷售額和利潤。由於這個不利影響,所以西藥及保健食品業務的營業額按年下跌13.3%至1.36億元。

可謂好景不常,另一項業務,「樽裝燕窩飲品及草本精華產品」於同期營業額,按年跌26.9%至2,293.6萬元。根據管理層解釋,去年市面上出現了假血燕,加上有傳燕窩受高濃度亞硝酸鹽污染,以及內地禁止乾燕窩及樽裝燕窩入口,連旅客攜帶少量入境也不可以,違規最高可被罰款5,000元人民幣,因此令燕窩產品之銷售量大減。管理層預期,整個燕窩業務將於內地取消禁制後才能復原。不過,究竟何時會取消禁制,相信沒有人能夠預測得到。可幸的是,此項業務的收益只佔總營業額約2.8%。

另外,為了減低此影響,位元堂引入更多草本精華產品,務求將產品種類多元化發展。

位元堂於2012至2013年度整體銷售增長理想,溢利更是轉虧為盈。與2011至2012年度的2.21億元虧損比較,溢利大幅改善了167.2%至1.48億元。話雖如此,上一個年度的虧損主要來自聯營公司減值,以及買賣投資的公平變動,若撇除所有特殊項目,如出售附屬公司和聯營公司股權的特殊收益,資產公平值變動等,2011至2012年度其實錄得7,606萬元稅前溢利,金額較2012至2013年度的6,219.2萬元高。換句話說,不計算特殊項目,埋單計數,位元堂去年的溢利其實較前年跌了18.2%。

出現此情況,相信與經營開支上升有關。例如銷售及分銷開支,2012至2013年度是2.43億元,按年增加9.5%。此外,若將此項開支與營業額相除,計算出來的比例是30.1%,與2011至2012年度相比,增加0.6個百分點。行政開支情況就更差,2012至2013年度是1.02億元,升16.2%,與營業額的比例是12.7%,與2011至2012年度相比,上揚0.9個百分點。

經營開支為何上升,業績通告並沒有解釋原因。不過,相信也離不開僱員福利開支,包括董事酬金在內,2012至2013年度總員工成本是1.28億元,升3.7%。雖則如此,若按員工人均計算,期內人均年薪是17.2萬元,較2011至2012年度的17.4萬元減少了1.3%。換句話說,總員工成本增加,是由於員工人數增加,截至今年3月31日,位元堂員工人數是741人,與上一個年度相比增加了36人或5.1%。

從位元堂的情況可見,售賣藥品和保健食品是一門不容易做的生意,一、兩宗食物或藥品安全新聞足以影響銷路,倘靠單一種類產品,面對市場風險就更高,難怪他們經常要推出新產品了。位元堂發展至今已成為香港知名品牌,身為港人也希望他們繼續好好努力,把生意愈做愈好。

文章來源:AM730 2013-08-01

&&&&&&&&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