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年青會計師協會於今天(10年1月29日)在《信報》刊登這篇拙作。其實這篇文章是藉自己的飄泊工作生涯而借題發揮,宣傳一下內部審計專業。
--------
內部審計苦與樂(作者:Bittermelon)
上星期在這個專欄看到陳啟仁兄的十年回憶錄,當中提及到會計師北上的飄泊生活,雖然陳兄和筆者從事的會計工種不同,但自己也身同感受。
在內部審計多年,因工作性質的關係,筆者需要經常到外地公幹,到過的城市差不多超過一百個,當中包括亞洲、非洲、中東、歐洲、南美洲及北美洲,看來這份工作相當不錯吧?身邊很多親朋好友都這樣說,而且也很羨慕筆者可以周遊列國到處去。可是,工作壓力之大,出差行程之緊湊,不是當事人是很難體會得到箇中辛酸的。
人在旅途洒淚時
壓力大,行程緊,主要是出差的成本高昂,沒有可能再重來一次,所以我們的工作不能有任何遺漏,所有工作必須在預算的期限前完成。早上上班,晚上加班,週末週日加班又加班,出差的生活其實是很苦悶的。例如吃飯,雖然身在外地可以嚐遍各地美食,但不幸的是筆者天生一個「中國胃」,吃了一星期的異地美食後就必定想找中國菜吃,沒有中國菜吃的話,亞洲菜如日本、越南、泰國等地的菜色也成。
不過,試過有些落後的地方什麼也沒有,惟有珍而重之地拿出自備的珍藏──罐頭五香肉丁或紅x牌魚柳拌白飯吃,又或者弄一個港式公仔麵,這樣就可以樂上好半天。
在外地工作,最怕就是家人掛念,由於每到一個地方至少要逗留兩三個星期,筆者更試過在某地停留了差不多兩個月,所以致電回港的長途電話費每次都很龐大。最怕是身處的地方有突發事情發生引致家人擔心,最經典的莫過於2001年的九一一恐怖襲擊。雖然當時筆者不是身在美國,但每次乘搭飛機都令家人牽掛萬分。
襲擊過後不久還要到亞洲某地出差,由於筆者當時任職美資公司,有情報說公司在當地的設施可能會成為攻擊目標,所以公司加強了保安,外籍員工包括筆者在內,出入都要由荷槍實彈的保安護送。
筆者又試過到南美洲某地出差,下機當日就有同行的同事在公路上給持槍賊人打劫,雖然筆者剛巧在另一部車所以避過一劫,但為免令家人擔心,我隻字不敢提。多年來在家的日子實在很短,身在外地久了,試過很多次,早上醒來望著天花板時卻記不起自己身在何地,也試過家人在臨終前也無法及時回來見最後一面,那時才明白人在旅途那種孤單,寂寞及內疚的滋味。
從工作中找樂趣
飄泊的出差生涯雖然辛苦,但工作卻是樂趣無窮。內部審計是一門很有趣的專業,在工作上有很多機會碰到或看到不同的事物,而且又要接觸各式各樣不同背景及地方的人,上至CEO下至清潔亞嬸,我們都需要懂得與他們溝通。
內部審計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專項調查,例如舞弊調查,查東查西搜集證據的挑戰很大,經常要和被查對象玩捉迷藏,而且通常是困難重重,失敗的多,成功的少。
但是,當我們找到足夠的證據以揭露被審對象的問題時,那種滿足感實在是無法形容。
可能是這些專項調查的關係吧,內部審計一向給人一個錯覺,認為我們是專向管理層打小報告的秘密警察、金手指、無間道等。甚至有人以為我們的工資是與問題發現的數量掛鉤!其實專項調查只佔我們日常工作的一小部份而已,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責不是專門找別人的錯處,而是幫助企業解決在營運上的種種問題。找問題只是工作的一部份,評估問題的風險,協助營運部門想出解決方案,並且協調其他部門推行方案才是我們的工作重點。內部審計不是專門找碴的麻煩友(Problem Finder),而是解決問題的好幫手(Problem Solver)。
目前愈來愈多的企業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紛紛成立了自己的內部審計部門,所以對內部審計人員的需求不斷增加。如果自問溝通及分析能力強,有Common Sense(例如遇到一個問題時能否舉一反三),具備一定的會計知識,中英文口語及書寫良好,而且諸事八卦不怕麻煩,願意尋根究底的話,內部審計專業歡迎你。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com/2010/01/bittermelon_29.html
&&&&&&&&
2010年1月27日星期三
5日圓能買到什麼?
5日圓能買到什麼?到過日本旅行多次,印象中最便宜的東西也要100日圓吧?現在,如果你願意的話,原來5日圓能買到一股日航(JAL)股票。日航股票在東京股票交易所是1000股一手,即是說,用5000日圓就可以買回來了,不過要有當作牆紙的準備。
5日圓一股只是上周的價格,前天查看過,現價只有2日圓,而且股價在過去52周內高見215日圓,而最低於本年1月22日出現,只有1日圓。
到過日本多次,我自己較喜歡乘坐日航,除了服務質素較好外,其中一個原因是日航在成田機場有很多櫃檯,回程Check-in時不需要花時間排隊。希望日航這次能順利重組,不希望她就此消失吧。
--------
相關新聞報導:
日航料今申請破產 改寫日本政商關係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0119/News/ad_adb1.htm
2010年1月19日
【明報專訊】日本政府今天將公布日航重組計劃,外界相信日航最快將於今天申請破產保護,成為日本史上第六大破產案。分析指日航破產改變了日本政商關係,日航失去政府保護後或可重生。
負責監督日航重組的企業再生支援機構今日公布日航重組計劃,日航股價昨跌至歷來新低的5日圓,令這間一度是日本驕傲的企業市值只得1.5億美元,連買一架珍寶客機也不夠。在破產陰霾下,日航股價過去3個月大跌95%。日航股價2003年曾創下366日圓紀錄。
股價跌至5日圓新低
日航在1951年創辦,1953年成為國有企業,1987年私有化,但一直受政府保護傘保護。日航近年多次向政府借錢應急,但首相鳩山由紀夫競選期間承諾打擊政界、官僚及財界組成的「鐵三角」,民主黨上台後,抗拒再用公帑維持日航運作。日本證券界人士Mitsushige Akino說﹕「若5年前,讓日航破產是難以接受的,但如今日本民眾都不大想救日航。」富士通研究所資深經濟師Martin Schulz說﹕「這次破產將改變日本政府的形象及政府跟企業的關係,民眾也希望一些舊的官商聯繫被切斷。」
達美拉攏結盟 擴市場佔有率
日本政府承諾,日航申請破產保護後仍會繼續營運。美國兩大航空公司正展開與日航結盟的競爭。日航現與美國航空同為全球第三大航空聯盟「寰宇一家」成員,但美國最大航空公司達美正全力拉攏日航轉投全球第二大航空聯盟「天合聯盟」。日本傳媒引述消息人士稱,日航與達美已接近達成協議。消息人士稱,企業再生支援機構相信,伙拍達美將每年為日航帶來172億日圓收入,相反伙拍美國航空收益只有54億日圓。若日航跟達美結盟,三大航空聯盟在日本市場佔有率便會重新洗牌,達美將可利用日航在亞洲區內的航線,擴大它在中國等市場的佔有率。
IMF:過早退市恐釀二度衰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昨警告,多數國家私人領域需求仍然非常疲弱,各國若太早取消經濟刺激措施,恐將導致二度經濟衰退。
卡恩在日本發表演說時說,雖然全球經濟正逐漸復蘇,但力度非常脆弱,全球經濟仍需靠政府技援,各國目前只應「規劃」退市計劃,而非實際「執行」計劃。卡恩稱,執行退市計劃的適當時機,需根據各個國家特定情決定,「只要民間需求還沒有強大到足以彌補政府開支,政府就不應該撤走刺激措施」。他還指出,發達國家復蘇步伐緩慢,美國、歐洲與日本的失業率在末來數月可能上升,多國政府須優先解決高赤字問題。
&&&&&&&&
5日圓一股只是上周的價格,前天查看過,現價只有2日圓,而且股價在過去52周內高見215日圓,而最低於本年1月22日出現,只有1日圓。
到過日本多次,我自己較喜歡乘坐日航,除了服務質素較好外,其中一個原因是日航在成田機場有很多櫃檯,回程Check-in時不需要花時間排隊。希望日航這次能順利重組,不希望她就此消失吧。
--------
相關新聞報導:
日航料今申請破產 改寫日本政商關係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0119/News/ad_adb1.htm
2010年1月19日
【明報專訊】日本政府今天將公布日航重組計劃,外界相信日航最快將於今天申請破產保護,成為日本史上第六大破產案。分析指日航破產改變了日本政商關係,日航失去政府保護後或可重生。
負責監督日航重組的企業再生支援機構今日公布日航重組計劃,日航股價昨跌至歷來新低的5日圓,令這間一度是日本驕傲的企業市值只得1.5億美元,連買一架珍寶客機也不夠。在破產陰霾下,日航股價過去3個月大跌95%。日航股價2003年曾創下366日圓紀錄。
股價跌至5日圓新低
日航在1951年創辦,1953年成為國有企業,1987年私有化,但一直受政府保護傘保護。日航近年多次向政府借錢應急,但首相鳩山由紀夫競選期間承諾打擊政界、官僚及財界組成的「鐵三角」,民主黨上台後,抗拒再用公帑維持日航運作。日本證券界人士Mitsushige Akino說﹕「若5年前,讓日航破產是難以接受的,但如今日本民眾都不大想救日航。」富士通研究所資深經濟師Martin Schulz說﹕「這次破產將改變日本政府的形象及政府跟企業的關係,民眾也希望一些舊的官商聯繫被切斷。」
達美拉攏結盟 擴市場佔有率
日本政府承諾,日航申請破產保護後仍會繼續營運。美國兩大航空公司正展開與日航結盟的競爭。日航現與美國航空同為全球第三大航空聯盟「寰宇一家」成員,但美國最大航空公司達美正全力拉攏日航轉投全球第二大航空聯盟「天合聯盟」。日本傳媒引述消息人士稱,日航與達美已接近達成協議。消息人士稱,企業再生支援機構相信,伙拍達美將每年為日航帶來172億日圓收入,相反伙拍美國航空收益只有54億日圓。若日航跟達美結盟,三大航空聯盟在日本市場佔有率便會重新洗牌,達美將可利用日航在亞洲區內的航線,擴大它在中國等市場的佔有率。
IMF:過早退市恐釀二度衰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昨警告,多數國家私人領域需求仍然非常疲弱,各國若太早取消經濟刺激措施,恐將導致二度經濟衰退。
卡恩在日本發表演說時說,雖然全球經濟正逐漸復蘇,但力度非常脆弱,全球經濟仍需靠政府技援,各國目前只應「規劃」退市計劃,而非實際「執行」計劃。卡恩稱,執行退市計劃的適當時機,需根據各個國家特定情決定,「只要民間需求還沒有強大到足以彌補政府開支,政府就不應該撤走刺激措施」。他還指出,發達國家復蘇步伐緩慢,美國、歐洲與日本的失業率在末來數月可能上升,多國政府須優先解決高赤字問題。
&&&&&&&&
Labels:
時事、政治、經濟
2010年1月25日星期一
別問我是誰
《別問我是誰》是一部電影的名字,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但是,在這裡是一個請求,是我提出的一個請求,請「別問我是誰」吧。
最近不約而同地分別聽到兩位朋友說,有人正在打聽我是誰,這可能是自己的文章得罪人多稱呼人少的後果。也聽說自己的一篇文章令到某團體的要員龍顏大怒,其下屬無端被罵過夠,也許與此有些關聯吧。
無論如何,我寫文章的本意不是對人而是對事,雖然過去的幾篇文章曾批評過某些人或者團體,但批評都只是集中在他們的做事手法或者處理方法,從未試過因為討厭他們而寫。或者這樣說吧,「愛之深,責之切」就是我寫批評文章的寫照。
不想被人打聽身份,其實不是因為自己身份特殊,又或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不想人知道自己是誰,主要是因為想給自己一個較自由的寫Blog空間。情況就有點像《人在中環》的CK,我有很多Blog文都是圍繞身邊工作的人和事,若親朋好友知道了,難免出現尷尬的情況。
不論是讚是彈,我還是會繼續寫下去的。不過,請給我一點空間,別問我是誰好嗎?
&&&&&&&&
最近不約而同地分別聽到兩位朋友說,有人正在打聽我是誰,這可能是自己的文章得罪人多稱呼人少的後果。也聽說自己的一篇文章令到某團體的要員龍顏大怒,其下屬無端被罵過夠,也許與此有些關聯吧。
無論如何,我寫文章的本意不是對人而是對事,雖然過去的幾篇文章曾批評過某些人或者團體,但批評都只是集中在他們的做事手法或者處理方法,從未試過因為討厭他們而寫。或者這樣說吧,「愛之深,責之切」就是我寫批評文章的寫照。
不想被人打聽身份,其實不是因為自己身份特殊,又或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不想人知道自己是誰,主要是因為想給自己一個較自由的寫Blog空間。情況就有點像《人在中環》的CK,我有很多Blog文都是圍繞身邊工作的人和事,若親朋好友知道了,難免出現尷尬的情況。
不論是讚是彈,我還是會繼續寫下去的。不過,請給我一點空間,別問我是誰好嗎?
&&&&&&&&
Labels:
有感而發
2010年1月22日星期五
考到CPA就想收工不進修?
不只一次在討論區看到類似的問題,好多人以為考到了CPA加上Degree就可以從此收工不用再進修,但在求職時卻發現一街都是相同學歷的人,競爭實在太大,甚至有人見到有 Qualified Accountants 申請會計文員職位,慨嘆辛苦考CPA並不值得云云。
曾在《會計新手需知(二):學歷競賽》一文講過,我當初入行時也和很多新手一樣,認為只要辛苦幾年,考取到CPA資格後就從此不用再辛苦,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可是,因為市場上專業會計師的供應實在太多,但機會卻越來越少,形成了慘烈的學歷競爭。
坦白講,今時今日,CPA加上Degree只是入行的入場券而已,如果還不肯接受現實去改變想法,仍然羨慕及沈醉於前輩們的風光日子的話,工作日子漫長,真是得難再捱下去。
有人質疑進修沒有用,又有人說莫非要繼續考取 Master、Doctor、CFA、AICPA、CICPA、ACA、CIMA、CIA、CISA一大串資格才夠資格搵食。其實進修沒有錯,常見的問題只是在於進修不得其法。
例如讀會計的博士課程,除非是在大專任教,否則,博士資歷對於在商界工作的會計人根本沒有多大的幫助,而且會計博士課程的內容太專,在工作中能應用到的知識實在很有限。進修未必一定是在Degree之後繼續讀,盲目讀上去,就算是碩士博士,如果進修的東西未能配合自己的職業發展(Career path),讀了其實差不多等於白讀。以我自己為例,我選了Internal Audit這條路,所以進修的範疇大多是圍繞這方面的。另外,在商界發展,Management soft skills是很重要的,特別是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skill)、溝通技巧(Communication skill)、領導才能(Leadership)、表達技巧(Presentation skill)以至談判技巧(Negotiation skill)等等,想「上位」成為管理人的話,這些全是必修科。
還有一點,只是「讀」是沒有用的,必需要通過「實踐」來邊做邊學,將人家的知識變成自己的。
&&&&&&&&
曾在《會計新手需知(二):學歷競賽》一文講過,我當初入行時也和很多新手一樣,認為只要辛苦幾年,考取到CPA資格後就從此不用再辛苦,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可是,因為市場上專業會計師的供應實在太多,但機會卻越來越少,形成了慘烈的學歷競爭。
坦白講,今時今日,CPA加上Degree只是入行的入場券而已,如果還不肯接受現實去改變想法,仍然羨慕及沈醉於前輩們的風光日子的話,工作日子漫長,真是得難再捱下去。
有人質疑進修沒有用,又有人說莫非要繼續考取 Master、Doctor、CFA、AICPA、CICPA、ACA、CIMA、CIA、CISA一大串資格才夠資格搵食。其實進修沒有錯,常見的問題只是在於進修不得其法。
例如讀會計的博士課程,除非是在大專任教,否則,博士資歷對於在商界工作的會計人根本沒有多大的幫助,而且會計博士課程的內容太專,在工作中能應用到的知識實在很有限。進修未必一定是在Degree之後繼續讀,盲目讀上去,就算是碩士博士,如果進修的東西未能配合自己的職業發展(Career path),讀了其實差不多等於白讀。以我自己為例,我選了Internal Audit這條路,所以進修的範疇大多是圍繞這方面的。另外,在商界發展,Management soft skills是很重要的,特別是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skill)、溝通技巧(Communication skill)、領導才能(Leadership)、表達技巧(Presentation skill)以至談判技巧(Negotiation skill)等等,想「上位」成為管理人的話,這些全是必修科。
還有一點,只是「讀」是沒有用的,必需要通過「實踐」來邊做邊學,將人家的知識變成自己的。
&&&&&&&&
Labels:
會計界的人和事
2010年1月20日星期三
非執董與立法會議員是否有利益衝突?
上周高鐵撥款申請終於獲立法會通過,其中會計界立法會議員陳茂波投了讚成票,有人認為他是九龍倉的受薪董事,而九龍倉在福田站附近有發展項目,如果高鐵一旦建成,九龍倉能間接得到好處,所以認為陳議員存在利益衝突,應該避嫌不投票。
查看了九龍倉的公司網頁,發現陳議員是該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審核委員會成員。如果因為他的非執行董事身份而質疑存在利益衝突的話,我認為對他有點不公平了。
先旨聲明,我不支持花費那麼多公帑來興建高鐵的(詳見《六、七十後會計師對高鐵的看法》),我和陳議員也沒有任何瓜葛,本文只是純粹以事論事來討論。
獨立非執行董事(Independent Non-executive Director)這個職務,其實嚴格來說只是公職(當然如果是做得好的話),其角色是代表公眾去監管公司,並對董事會的決定及財務報表提供客觀獨立的意見。他們本身對公司的具體運作是沒有話事權的。
有人說他們是受薪董事,即是存在利益衝突。可是,根據最近的年報,九龍倉董事的酬金是每年港幣60,000元,如果同時擔任審核委員會成員的話,每年酬金額外再加港幣20,000元。即是說,陳議員及其他獨立非執行董事每年收取九龍倉港幣80,000元的董事酬金。當然我們可以批評利益衝突與酬金多少無關,但是如果是我的話,我一定不會為那麼那一點金錢來偏袒公司及破壞自己的名聲。
不過,香港的獨立非執行董事是由公司的管理層聘任,所以他們的獨立性受到很多人質疑,例如張仁良教授曾經撰文討論過這問題。不過,這問題和是次事件似乎無直接關係,所以暫且不談。
雖然陳議員在這件事上面有利益衝突,不過,我覺得在這件事上面,他投票前有沒有諮詢過業界,這才是我們應該要關注的問題。
&&&&&&&&
查看了九龍倉的公司網頁,發現陳議員是該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審核委員會成員。如果因為他的非執行董事身份而質疑存在利益衝突的話,我認為對他有點不公平了。
先旨聲明,我不支持花費那麼多公帑來興建高鐵的(詳見《六、七十後會計師對高鐵的看法》),我和陳議員也沒有任何瓜葛,本文只是純粹以事論事來討論。
獨立非執行董事(Independent Non-executive Director)這個職務,其實嚴格來說只是公職(當然如果是做得好的話),其角色是代表公眾去監管公司,並對董事會的決定及財務報表提供客觀獨立的意見。他們本身對公司的具體運作是沒有話事權的。
有人說他們是受薪董事,即是存在利益衝突。可是,根據最近的年報,九龍倉董事的酬金是每年港幣60,000元,如果同時擔任審核委員會成員的話,每年酬金額外再加港幣20,000元。即是說,陳議員及其他獨立非執行董事每年收取九龍倉港幣80,000元的董事酬金。當然我們可以批評利益衝突與酬金多少無關,但是如果是我的話,我一定不會為那麼那一點金錢來偏袒公司及破壞自己的名聲。
不過,香港的獨立非執行董事是由公司的管理層聘任,所以他們的獨立性受到很多人質疑,例如張仁良教授曾經撰文討論過這問題。不過,這問題和是次事件似乎無直接關係,所以暫且不談。
雖然陳議員在這件事上面有利益衝突,不過,我覺得在這件事上面,他投票前有沒有諮詢過業界,這才是我們應該要關注的問題。
&&&&&&&&
Labels:
時事、政治、經濟
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
香港還有什麼優勢?
在很多香港人心目中,上海,深圳等國內城市是香港的勁敵,當對方有什麼新搞作,香港的傳媒不時都會大字標題報導,而且普遍都會用「恐削香港競爭力」,「勢將超越香港地位」等的字眼。今年1月1日起,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終於啟動,香港和台灣卻排除在外,加上高鐵,西九等等還是爭論不休,香港的形勢似乎不大對頭。基建涉及龐大公帑,爭論一下其實很正常,但問題是爭論經年都未有結果,政府做事有好像畏首畏尾,還說要大搞六大產業,加上曾特首的任期就只餘下兩年,香港的管治以至施政是否有效並顧及香港的長遠發展,這個真是很令人擔憂。
曾經想過香港有什麼優勢,例如:
基建(包括通訊建設,交通網絡,港口設施)?很久以前的確是一項很強的優勢,可是到內地走一走,就會發現香港的基建其實已經被人家追上了。
金融體制? 以前和現在還有優勢,香港沒有銷售稅,稅率較低而稅制又較簡單,但將來呢?上海及深圳等城市早晚能趕上香港,這只是遲早的問題。
人才?以前還有優勢,但現在和將來就不是了。特別是香港的教育在過去十年亂作一團,香港的新一代很難和內地專才競爭。不看別的,單看英文吧,香港年輕人的英文水平越來越差,在討論區上,還看到有人把自己英文不好全都歸咎於政府的教育政策...哎,中中英中等的政策混亂固然有關係,但一個人的英文水平好不好,其實是很看自己,如果有心學好英文的話,自己報讀課程聽英文歌看外國電影讀英文小說又有多難?沒有錢報課程買小說看電影?這更加是藉口,到公共圖書館,什麼英文小說電影DVD歌集CD一應俱全,而且費用全免。所以英文不好的問題不是因為別人,而是自己。
數來數去,香港的優勢只餘下這幾個:
法治體制:香港的法治體制很健全,因為三司獨立的關係,做到互相制衡。另外,很多生意人都喜歡將香港加入商業合約內成為仲裁地,即使合約內容不涉及香港,從這裡可以看出香港法治體制在商業社會的地位。
人權自由:香港奉行言論自由,社會大眾對人權的意識也得高,而且政府也認識到人權自由對香港的重要性,普遍來說是相當克制,也不敢亂來。
廉潔守法:這個對香港來說太過重要了。雖然貪污受賄的案件時有發生,但整體來說,政府廉潔,公民守法,這不是因為香港人的道德觀念特別重,而是整個機制使到貪污受賄一旦被揭發,其代價實在太大,所以一般人都不會輕易趟這渾水。
其實香港目前只是在吃老本,這些老本能吃多久呢?這全要看人家何時能追上來了。哎!
&&&&&&&&
曾經想過香港有什麼優勢,例如:
基建(包括通訊建設,交通網絡,港口設施)?很久以前的確是一項很強的優勢,可是到內地走一走,就會發現香港的基建其實已經被人家追上了。
金融體制? 以前和現在還有優勢,香港沒有銷售稅,稅率較低而稅制又較簡單,但將來呢?上海及深圳等城市早晚能趕上香港,這只是遲早的問題。
人才?以前還有優勢,但現在和將來就不是了。特別是香港的教育在過去十年亂作一團,香港的新一代很難和內地專才競爭。不看別的,單看英文吧,香港年輕人的英文水平越來越差,在討論區上,還看到有人把自己英文不好全都歸咎於政府的教育政策...哎,中中英中等的政策混亂固然有關係,但一個人的英文水平好不好,其實是很看自己,如果有心學好英文的話,自己報讀課程聽英文歌看外國電影讀英文小說又有多難?沒有錢報課程買小說看電影?這更加是藉口,到公共圖書館,什麼英文小說電影DVD歌集CD一應俱全,而且費用全免。所以英文不好的問題不是因為別人,而是自己。
數來數去,香港的優勢只餘下這幾個:
法治體制:香港的法治體制很健全,因為三司獨立的關係,做到互相制衡。另外,很多生意人都喜歡將香港加入商業合約內成為仲裁地,即使合約內容不涉及香港,從這裡可以看出香港法治體制在商業社會的地位。
人權自由:香港奉行言論自由,社會大眾對人權的意識也得高,而且政府也認識到人權自由對香港的重要性,普遍來說是相當克制,也不敢亂來。
廉潔守法:這個對香港來說太過重要了。雖然貪污受賄的案件時有發生,但整體來說,政府廉潔,公民守法,這不是因為香港人的道德觀念特別重,而是整個機制使到貪污受賄一旦被揭發,其代價實在太大,所以一般人都不會輕易趟這渾水。
其實香港目前只是在吃老本,這些老本能吃多久呢?這全要看人家何時能追上來了。哎!
&&&&&&&&
Labels:
有感而發
2010年1月15日星期五
六、七十後會計師對高鐵的看法
受到一群「五十後」會計前輩及「八十後」朋友的感應,與YAA的馬振峰兄合寫了這篇題為《六、七十後會計師對高鐵的看法 》的文章,並已於昨天(1月14日)在《信報》以特稿型式發表了。
與其說是「合寫」,其實是我自己將文章寫得太爛,經過振峰兄潤筆並加以補充後,此文章才能面世。我不是謙虛在說客套話,自己寫Blog寫文章快有一年了,愈來愈覺得自己寫的東西很不濟,錯別字多、內容沈悶、文字累贅不在話下,有時更加是思路不清、胡說八道、胡言亂語。不過,這一年也學到了不少東西,至少看到了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好好改善。
今日立法會將會再次討論及表決高鐵的撥款申請,無論結果如何,希望政府能汲取今次的經驗及教訓。 不過,看來這個希望還是很遙遠,單是看到昨天到立法會出席答問大會的曾特首,不肯多踏一步與門外的八十後對話,就已經知道我們不可能再對他有任何寄望。曾特首,您知道昨天您錯過了一個大好機會嗎?你口中經常說要和市民溝通,哪為什麼不肯多走一步呢?
最後,也想為今日在立法會現場的各位八十後打打氣,即使我未能完全認同你們的想法,但你們的舉動實在感動了我(特別是正在「苦行」的你們),每次路過,其實都很想走到你們面前說聲加油的,不過恐怕會嚇你們一跳。無論如何,希望你們好好加油,並且好好享受這次人生寶貴的經歷!
--------
六、七十後會計師對高鐵的看法(作者:Bittermelon、馬振峰)
近期「八十後」反對廣深港高速鐵路項目(高鐵)的新聞熱爆全城,在各大小報章,電子傳媒及互聯網均可看到相關的報導及討論。過往會計師給人的印象多是保守而且謹慎,如果沒有關係到切身的利益,很少有會計師肯出來發表意見。記得有一位外籍作家曾寫過一篇文章,諷刺香港的會計師從來都不會表達自己的意見,更甚者還會試探老闆的想法,然後當成自己的意見來取信於老闆。
不過,今天情況已有所改變,一群「五十後」的資深會計師也不甘後人,早前在各報章刊登廣告,支持以較便宜的價錢去興建高鐵。不過,這群年過半百前輩的舉動,未有像八十後那樣受到傳媒的重視,印象中只有某電視台,在新聞報導中簡單地報道,而且在互聯網也未有掀起熱烈的討論。有人不禁會問,五十後和八十後都已紛紛出來表態了,你們這一群六、七十後的會計師去了哪裏?筆者沒有資格代表同輩說些什麼,不過身為其中一份子,也想講一下我對高鐵項目的想法。
應審慎理財 量入為出
筆者是支持興建高鐵的,因為沒有高鐵而只靠目前的運輸網絡的話,未來的香港幾可肯定會被國內城市孤立,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被邊緣化」。在大陸工作多年,自己深切體會得到國內城市、特別是鄰近我們的深圳及廣州,發展可以用神速來形容。
基建、人才、市場、法律法規等範疇不斷發展不斷完善,但反觀香港,雖然總體競爭力還是排在一眾內地城市之上,但發展的空間及速度已經大不如前,在此消彼長下,香港的競爭力在將來必然會下降,如果我們還被孤立在外,其境況將會如何堪虞是可想而知的。當然,也有不少論者認為「被邊緣化」與否其實只是一相對概念而已。現今世代物流、人流固然重要,但不可忽視的是資訊流,當中包括知識,創意及思想的自由流通。
互聯網世界正好填補及豐富了人類在這方面的需要。如果鋪設光纖到戶的「最後一哩」是最昂貴的話,是不是高鐵到西九「金一哩」需要香港市民共同來承擔那額外300多億元的建造費呢?香港官員、議員也好,南下「自由行」也好,常把香港是「中國最自由開放的城市」、也是「世界經濟最自由的地方」掛在口邊。
如這是香港引以為傲的比較優勢,為什麼不朝這方向大力發展,鞏固此優勢,幫助祖國走向世界,而需要經常「黐住」祖國「揩油水」?如這300多億元用在知識創意領域上,譬如投資於網絡基建使香港成為「上網無障礙」的超級資訊城市,那2030年的香港又會是一番怎麼樣的景象呢?筆者無意騎劫財委會的決議流程。然而,在此只想指出,在資源有價的現今世界,我們用的一分一毫都應「諗過度過」,此投資所帶來的風險與期望回報,理應是對香港最佳的選擇。
誠然,高鐵應該建,不過,總站建在西九這方案則值得商榷。從理財的角度去看,政府的方案似乎違背了香港沿用已久的「量入為出」審慎理財原則。669億值不值得花,其實要先看方案的預期效益,其中涉及經濟的包括三項:
(1)把香港鐵路接駁到國家高速鐵路網,具有重要策略意義;
(2)令香港與珠三角地區以至內地其他主要城鎮有更緊密的連繫以及;
(3)在施工期間,可創造大約一萬一千個職位;營運期間預計可創造約一萬個職位。可是,總站建在西九龍與否,似乎對以上的預期經濟效益看不到有什麼實質的影響。我們不禁會問,為什麼政府一定要將總站建在西九龍呢?有人曾提出過,高鐵總站放在市中心才能發揮其最大成效,那又為什麼不是建在旺角,尖沙咀,甚至中環?當然,如果總站建在中環需要建造海底隧道,但需要多花的金錢和時間可能更具效益,而且有沒有想過可以和現有的機場鐵路共用呢?抑或可否向「東」,建在那塊已閒置了十幾年的啟德機場的空地,接駁遊輪碼頭不是更好嗎?再者,一個地區的大型基建,除了要提供一個即時的解決方案,如提供交通便利外,還有其他界外效應要考慮,如趁機發展新市填,有助釋放封閉的資源。目前西九周圍樓價已熱火朝天,政府犯不着再火上加油,用市民的669億送給已悶聲發大財的地主。
政府常常憂慮「類天水圍」問題,不如把高鐵站設在新界北區,帶動該區的經濟及就業,創造另一個旺角不是一舉三得嗎?內地政府官員要開發新區,都會提供諸多誘因,如建路免稅等。他們有這種勇氣及魄力,為甚麼我們港官沒有,而要「走精面」,搞到現在兩面不是人?
相信市場 = 變相公投?
筆者相信,市場是較佳的檢驗真理的工具。既然政府還說不出669億元怎樣融資,是加稅拿中產「着數」,抑或夥拍財閥予人官商鈎結的口實,不如把整個項目拿出來搞上市融資,看看現在政府條數是不是可行,出現超額認購的情況抑或乏人問津,最後要擱置計劃?這樣香港官員不單只不用看議員們面色箍票,更可直接獲得融資,一舉兩得。但不知此舉有沒有人看待為變相公投呢?
其實今時今日,高鐵問題的重點不在總站建在何地,而是在於整過項目缺乏有效的公眾諮詢。雖然自2008年5月開始,政府已經透過港鐵舉行了三十幾場諮詢會議及多次的巡迴展覽,但目前出現的爭拗卻突顯了這些諮詢其實沒有什麼成效可言。愈來愈覺得我們香港人爭拗太多,辦實事的卻太少。
歸根究底,其實是香港的管治班子不是由民選產生,一個缺乏認受性的政府,說什麼也很難得到市民的支持,更何況官員根本就不太願意去多聽取及採納民意呢?
最後,此議題更帶起了功能組別存廢問題。筆者不願被標籤成「既得利益,助紂為虐」的一群,筆者較為喜歡成為Na’vi族的一份子!
&&&&&&&&
與其說是「合寫」,其實是我自己將文章寫得太爛,經過振峰兄潤筆並加以補充後,此文章才能面世。我不是謙虛在說客套話,自己寫Blog寫文章快有一年了,愈來愈覺得自己寫的東西很不濟,錯別字多、內容沈悶、文字累贅不在話下,有時更加是思路不清、胡說八道、胡言亂語。不過,這一年也學到了不少東西,至少看到了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好好改善。
今日立法會將會再次討論及表決高鐵的撥款申請,無論結果如何,希望政府能汲取今次的經驗及教訓。 不過,看來這個希望還是很遙遠,單是看到昨天到立法會出席答問大會的曾特首,不肯多踏一步與門外的八十後對話,就已經知道我們不可能再對他有任何寄望。曾特首,您知道昨天您錯過了一個大好機會嗎?你口中經常說要和市民溝通,哪為什麼不肯多走一步呢?
最後,也想為今日在立法會現場的各位八十後打打氣,即使我未能完全認同你們的想法,但你們的舉動實在感動了我(特別是正在「苦行」的你們),每次路過,其實都很想走到你們面前說聲加油的,不過恐怕會嚇你們一跳。無論如何,希望你們好好加油,並且好好享受這次人生寶貴的經歷!
--------
六、七十後會計師對高鐵的看法(作者:Bittermelon、馬振峰)
近期「八十後」反對廣深港高速鐵路項目(高鐵)的新聞熱爆全城,在各大小報章,電子傳媒及互聯網均可看到相關的報導及討論。過往會計師給人的印象多是保守而且謹慎,如果沒有關係到切身的利益,很少有會計師肯出來發表意見。記得有一位外籍作家曾寫過一篇文章,諷刺香港的會計師從來都不會表達自己的意見,更甚者還會試探老闆的想法,然後當成自己的意見來取信於老闆。
不過,今天情況已有所改變,一群「五十後」的資深會計師也不甘後人,早前在各報章刊登廣告,支持以較便宜的價錢去興建高鐵。不過,這群年過半百前輩的舉動,未有像八十後那樣受到傳媒的重視,印象中只有某電視台,在新聞報導中簡單地報道,而且在互聯網也未有掀起熱烈的討論。有人不禁會問,五十後和八十後都已紛紛出來表態了,你們這一群六、七十後的會計師去了哪裏?筆者沒有資格代表同輩說些什麼,不過身為其中一份子,也想講一下我對高鐵項目的想法。
應審慎理財 量入為出
筆者是支持興建高鐵的,因為沒有高鐵而只靠目前的運輸網絡的話,未來的香港幾可肯定會被國內城市孤立,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被邊緣化」。在大陸工作多年,自己深切體會得到國內城市、特別是鄰近我們的深圳及廣州,發展可以用神速來形容。
基建、人才、市場、法律法規等範疇不斷發展不斷完善,但反觀香港,雖然總體競爭力還是排在一眾內地城市之上,但發展的空間及速度已經大不如前,在此消彼長下,香港的競爭力在將來必然會下降,如果我們還被孤立在外,其境況將會如何堪虞是可想而知的。當然,也有不少論者認為「被邊緣化」與否其實只是一相對概念而已。現今世代物流、人流固然重要,但不可忽視的是資訊流,當中包括知識,創意及思想的自由流通。
互聯網世界正好填補及豐富了人類在這方面的需要。如果鋪設光纖到戶的「最後一哩」是最昂貴的話,是不是高鐵到西九「金一哩」需要香港市民共同來承擔那額外300多億元的建造費呢?香港官員、議員也好,南下「自由行」也好,常把香港是「中國最自由開放的城市」、也是「世界經濟最自由的地方」掛在口邊。
如這是香港引以為傲的比較優勢,為什麼不朝這方向大力發展,鞏固此優勢,幫助祖國走向世界,而需要經常「黐住」祖國「揩油水」?如這300多億元用在知識創意領域上,譬如投資於網絡基建使香港成為「上網無障礙」的超級資訊城市,那2030年的香港又會是一番怎麼樣的景象呢?筆者無意騎劫財委會的決議流程。然而,在此只想指出,在資源有價的現今世界,我們用的一分一毫都應「諗過度過」,此投資所帶來的風險與期望回報,理應是對香港最佳的選擇。
誠然,高鐵應該建,不過,總站建在西九這方案則值得商榷。從理財的角度去看,政府的方案似乎違背了香港沿用已久的「量入為出」審慎理財原則。669億值不值得花,其實要先看方案的預期效益,其中涉及經濟的包括三項:
(1)把香港鐵路接駁到國家高速鐵路網,具有重要策略意義;
(2)令香港與珠三角地區以至內地其他主要城鎮有更緊密的連繫以及;
(3)在施工期間,可創造大約一萬一千個職位;營運期間預計可創造約一萬個職位。可是,總站建在西九龍與否,似乎對以上的預期經濟效益看不到有什麼實質的影響。我們不禁會問,為什麼政府一定要將總站建在西九龍呢?有人曾提出過,高鐵總站放在市中心才能發揮其最大成效,那又為什麼不是建在旺角,尖沙咀,甚至中環?當然,如果總站建在中環需要建造海底隧道,但需要多花的金錢和時間可能更具效益,而且有沒有想過可以和現有的機場鐵路共用呢?抑或可否向「東」,建在那塊已閒置了十幾年的啟德機場的空地,接駁遊輪碼頭不是更好嗎?再者,一個地區的大型基建,除了要提供一個即時的解決方案,如提供交通便利外,還有其他界外效應要考慮,如趁機發展新市填,有助釋放封閉的資源。目前西九周圍樓價已熱火朝天,政府犯不着再火上加油,用市民的669億送給已悶聲發大財的地主。
政府常常憂慮「類天水圍」問題,不如把高鐵站設在新界北區,帶動該區的經濟及就業,創造另一個旺角不是一舉三得嗎?內地政府官員要開發新區,都會提供諸多誘因,如建路免稅等。他們有這種勇氣及魄力,為甚麼我們港官沒有,而要「走精面」,搞到現在兩面不是人?
相信市場 = 變相公投?
筆者相信,市場是較佳的檢驗真理的工具。既然政府還說不出669億元怎樣融資,是加稅拿中產「着數」,抑或夥拍財閥予人官商鈎結的口實,不如把整個項目拿出來搞上市融資,看看現在政府條數是不是可行,出現超額認購的情況抑或乏人問津,最後要擱置計劃?這樣香港官員不單只不用看議員們面色箍票,更可直接獲得融資,一舉兩得。但不知此舉有沒有人看待為變相公投呢?
其實今時今日,高鐵問題的重點不在總站建在何地,而是在於整過項目缺乏有效的公眾諮詢。雖然自2008年5月開始,政府已經透過港鐵舉行了三十幾場諮詢會議及多次的巡迴展覽,但目前出現的爭拗卻突顯了這些諮詢其實沒有什麼成效可言。愈來愈覺得我們香港人爭拗太多,辦實事的卻太少。
歸根究底,其實是香港的管治班子不是由民選產生,一個缺乏認受性的政府,說什麼也很難得到市民的支持,更何況官員根本就不太願意去多聽取及採納民意呢?
最後,此議題更帶起了功能組別存廢問題。筆者不願被標籤成「既得利益,助紂為虐」的一群,筆者較為喜歡成為Na’vi族的一份子!
&&&&&&&&
Labels:
《信報》年青有計
2010年1月13日星期三
2010年1月11日星期一
Employee Expense Review(三)
上兩篇己談過Air ticket,Accommodation及Entertainment,接下談一談最後的Messing及Local travelling。
4)Messing
這類費用容易出問題,主要是因為金額較鎖碎。常見的問題和Entertainment一樣,主要是費用混雜了私人甚至虛假的開支。
找出及防止這個問題的方法,其實和上述Entertainment 一樣,不過,有一個技巧值得提出,就是我們要細心查看單據的內容。例如到某餐廳用膳,很多餐廳的單據都會印上餐廳的地址,就餐人數,結賬的日期及時間,食物的詳情等等。遇過很多次,員工報稱是自己的就餐費用,但印在單據上的用膳人數不只一位。又或者報銷單據中顯示員工在某時某日已經到了城市A,但在相同的時間卻在城市B用餐。這個通常是員工不見了原先的單據,又或者因事誤了就餐時間,但又不想浪費了公司給予的費用,所以拿其他同事的單據來報銷。另外,很多時候是員工接受了客人或當地公司的宴請,或者當地公司的Canteen用膳,但同時又找其他人的發票向公司報銷。遇過一次,員工A在其 Expense Report中說明和員工B一同用膳並報銷費用,但員工B卻在同一時間又報銷了自己的餐費。
要防止問題的發生,公司應要求員工填寫Expense Report,Report上的每項細節應順日期及時間填寫,除了方便員工在報銷時沒有遺漏,也方便主管審批。另外,有些公司為了免卻報銷上的麻煩,索性向員工派發定額的津貼而不需要報銷。不過,採用這個方法時須要考慮員工的薪俸稅,而且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消費標準,這個需要注意。
5)Local travelling
這類費用其實頑鎖碎,而且金額不多,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特性,所以最容易造假。常見的是虛假開支。例如員工報銷了交通費,但原來當地公司或者酒店已派了專車接送。要特意找出這些有問題的費用,其實比較不化算,所以除非有人投訴,又或者發現該員工在其他費用方面造假,否則一般都不會特意仔細審核。
要找出有問題的費用,其實主要是利用其他資料來對比。例如找出酒店的費用清單及當地公司的派車記錄是比較有效的方法。另外,要防止問題的發生,和上述Messing一樣,員工應在填寫Expense Report時說明費用的細節,例如出發及目的地,時間及目的。
總結
要有效控制Employee Expense,預先制定相關的 Policies & Procedures是很重要,而且應要求員工在報銷時填寫 Expense Report。至於Expense Report的內容需要有詳細至那一個程度,這就要視乎公司的需要及對Employee Expense的重視程度。推行Expense Report這控制,一般遇到的阻力頑大,因為很多員工都認為是浪費時間,有些甚至認為公司不信任員工,所以管理層的支持是很重要。我曾在一家外資公司工作,管理層對Employee Expense Report都非常認真,上至CEO及CFO也和其他員工一樣在每次出差回來時填寫。如果員工未能按要求填寫,公司除了不發放費用外,屢犯不改的話會影響員工的年終表現評估。
另外,有一些比較攻心計的經理級員工,他們會將單據交給秘書代為報銷,並且將自己的私人費用也塞進單據內一併報銷,又或者同一單開支,利用信用卡簽賬單及商戶收據報銷兩次,當被發現時則推說是秘書弄錯了。遇到這些員工,我們也拿他們沒辦法,如果多次犯同一個錯誤的話,唯有直接向管理層報告。
--------
上一篇文章:Employee Expense Review(二)
&&&&&&&&
4)Messing
這類費用容易出問題,主要是因為金額較鎖碎。常見的問題和Entertainment一樣,主要是費用混雜了私人甚至虛假的開支。
找出及防止這個問題的方法,其實和上述Entertainment 一樣,不過,有一個技巧值得提出,就是我們要細心查看單據的內容。例如到某餐廳用膳,很多餐廳的單據都會印上餐廳的地址,就餐人數,結賬的日期及時間,食物的詳情等等。遇過很多次,員工報稱是自己的就餐費用,但印在單據上的用膳人數不只一位。又或者報銷單據中顯示員工在某時某日已經到了城市A,但在相同的時間卻在城市B用餐。這個通常是員工不見了原先的單據,又或者因事誤了就餐時間,但又不想浪費了公司給予的費用,所以拿其他同事的單據來報銷。另外,很多時候是員工接受了客人或當地公司的宴請,或者當地公司的Canteen用膳,但同時又找其他人的發票向公司報銷。遇過一次,員工A在其 Expense Report中說明和員工B一同用膳並報銷費用,但員工B卻在同一時間又報銷了自己的餐費。
要防止問題的發生,公司應要求員工填寫Expense Report,Report上的每項細節應順日期及時間填寫,除了方便員工在報銷時沒有遺漏,也方便主管審批。另外,有些公司為了免卻報銷上的麻煩,索性向員工派發定額的津貼而不需要報銷。不過,採用這個方法時須要考慮員工的薪俸稅,而且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消費標準,這個需要注意。
5)Local travelling
這類費用其實頑鎖碎,而且金額不多,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特性,所以最容易造假。常見的是虛假開支。例如員工報銷了交通費,但原來當地公司或者酒店已派了專車接送。要特意找出這些有問題的費用,其實比較不化算,所以除非有人投訴,又或者發現該員工在其他費用方面造假,否則一般都不會特意仔細審核。
要找出有問題的費用,其實主要是利用其他資料來對比。例如找出酒店的費用清單及當地公司的派車記錄是比較有效的方法。另外,要防止問題的發生,和上述Messing一樣,員工應在填寫Expense Report時說明費用的細節,例如出發及目的地,時間及目的。
總結
要有效控制Employee Expense,預先制定相關的 Policies & Procedures是很重要,而且應要求員工在報銷時填寫 Expense Report。至於Expense Report的內容需要有詳細至那一個程度,這就要視乎公司的需要及對Employee Expense的重視程度。推行Expense Report這控制,一般遇到的阻力頑大,因為很多員工都認為是浪費時間,有些甚至認為公司不信任員工,所以管理層的支持是很重要。我曾在一家外資公司工作,管理層對Employee Expense Report都非常認真,上至CEO及CFO也和其他員工一樣在每次出差回來時填寫。如果員工未能按要求填寫,公司除了不發放費用外,屢犯不改的話會影響員工的年終表現評估。
另外,有一些比較攻心計的經理級員工,他們會將單據交給秘書代為報銷,並且將自己的私人費用也塞進單據內一併報銷,又或者同一單開支,利用信用卡簽賬單及商戶收據報銷兩次,當被發現時則推說是秘書弄錯了。遇到這些員工,我們也拿他們沒辦法,如果多次犯同一個錯誤的話,唯有直接向管理層報告。
--------
上一篇文章:Employee Expense Review(二)
&&&&&&&&
Labels:
內審實戰經驗
2010年1月8日星期五
會計人無奈 收拾心情向前行
又一次要多謝年青會計師協會於今天(10年1月8日)在《信報》刊登這篇拙作。這篇文章主要是呼籲一下年輕的會計人,在當前的環境下要好好收拾心情繼續前行。另外,此文章的原先的標題及副題不是這樣寫的,要多謝為這篇文章做編審的仁兄/仁姐,你起的這個標題及兩個副題,實在很切合文章的內容,衷心的謝謝您。
--------
會計人無奈收拾心情向前行 (作者: Bittermelon)
最近會計業界不論是核數或者會計的從業員對前景都感到極度悲觀,單單在網上各大小討論區及會計同行在這個專欄所發表的文章就可見一斑。悲觀的原因除了是個人的事業問題外,大家也認為整個業界的發展似乎不大對頭。
自雷曼在2008年「爆煲」以來,核數從業員不斷受到無薪假甚至勸退和裁員等困擾。一年多後,大家好不容易才撐過來,繼續每天辛勤地工作並期望有較理想的薪增,豈料出來的結果比預期的差很多,加上港交所將會容許內地會計師簽發H股企業的審計報告,政府亦有意在將來認可內地會計師的資格,核數業的前景變得不明朗,很多核數從業員對前途都感到憂慮。
薪酬縮置業難
核數從業員如是,在私人或者公營機構工作的會計從業員,情況也好不到那裏去。因為經濟前景不明朗,經濟實體又未有明顯復蘇,各大企業紛紛實行凍薪以及暫停增聘人手,雖然有傳今年各打工仔有機會獲得3%至5%的加薪,但愈來愈多企業將包括會計在內的支援部門北移,工作機會特別是中層管理職位有下跌的趨勢,而且專業會計師的供應近年又不斷增加,根據香港會計師公會的資料,公會會員人數在1998年10月才只有一萬四千七百五十五人,但截至2009年8月,會員人數卻有二萬八千八百八十四人,在這十年間上升了96%,這數字還未包括其他會計專業資格的會員人數。所以,能找到理想又合適的工作或者升遷的機會,比以前確實困難很多。
資深的會計從業員尚且擔心當前的事業不保,年輕的就更加憂心,每天朝七晚十一不停地工作,稍有餘暇又要進修以應付專業考試,而且考試費用高昂,生活開支又高,為年輕的會計人增添不少財務負擔,可是付出的同時,向上的機會卻似乎看不到,覺得今日的付出完全得不到合理的回報,更遑論可以置業擁有自己的安樂窩。
過往很多人選擇會計專業,其中一個原因是入行門檻不算很高,就算是非會計系的畢業生都可以投身會計專業。就像十幾年前,不管你的起點是中五、中七、會計學位、或者非會計學位,只要肯努力都可以成為專業會計師,加上一點運氣及際遇,不無升遷的機會。但現在呢?沒有學位的話,要在會計這個專業內發展會遇到重重限制,入行門檻提高了,但向上攀升的機會卻不增反減,付出的又比別的行業多,所以很多新人都覺得絕望無助,有些更埋怨上一代不給自己機會,像在等死。
不管是那一代會計人,其實每一代都有自己的難處。身為過來人,我認為各位新人與其抱怨,不如盡能力先做好自己以爭取僅有的機會。就算最後不成功,但已盡過力,問心無愧,可以對自己有個交代。上兩個星期WYJIMMY在這專欄說出心底話,呼籲上一代的上司不要將對自己的要求放諸於下一代的同時,也希望新一代的會計人好好裝備自己,以實力爭取向上游的機會。
盡人事聽天命
有人覺得這些只是老生常談的廢話,更有人問要如何爭取?往哪處爭取? 路在哪兒?其實這些問題需要留待自己去發掘解答,因為各人的情況背景不盡相同,但大前提是先要認識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以及缺點在那裏。盡力做好自己的事,其他控制不了的就留給上天去處理,這道理其實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聽起來似乎消極又無奈,但其實不然,因為盡力爭取尚有一線生機,如果只是抱怨上一代不給予機會而不去爭取的話,就連那丁點兒的機會也沒有。記得曾有位名人講過,幸運從來都不是從天而降,要想「行運」的話,首先是要自己肯「行」出來,不然的話,那有「運」可言?
要知道自己在職場上的優勢以及缺點在那裏,我有一個簡單的測試。在招聘廣告中找出某個職級的所有空缺,如果發現自己能符合大部分職位空缺的要求,這說明你在人力市場有一定的優勢。相反,如果發現當中的某些要求未能符合,這就是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
以上所說的是個人層面的問題,至於整個業界應如何發展,這是我們每一位從業員急切需要探討的問題。與其坐以待斃,大家不如好好想一想,找一找出路才是,對吧?歡迎大家發表意見,請在年青會計師協會的網誌內留下你寶貴的意見。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com/2010/01/bittermelon.html
&&&&&&&&
--------
會計人無奈收拾心情向前行 (作者: Bittermelon)
最近會計業界不論是核數或者會計的從業員對前景都感到極度悲觀,單單在網上各大小討論區及會計同行在這個專欄所發表的文章就可見一斑。悲觀的原因除了是個人的事業問題外,大家也認為整個業界的發展似乎不大對頭。
自雷曼在2008年「爆煲」以來,核數從業員不斷受到無薪假甚至勸退和裁員等困擾。一年多後,大家好不容易才撐過來,繼續每天辛勤地工作並期望有較理想的薪增,豈料出來的結果比預期的差很多,加上港交所將會容許內地會計師簽發H股企業的審計報告,政府亦有意在將來認可內地會計師的資格,核數業的前景變得不明朗,很多核數從業員對前途都感到憂慮。
薪酬縮置業難
核數從業員如是,在私人或者公營機構工作的會計從業員,情況也好不到那裏去。因為經濟前景不明朗,經濟實體又未有明顯復蘇,各大企業紛紛實行凍薪以及暫停增聘人手,雖然有傳今年各打工仔有機會獲得3%至5%的加薪,但愈來愈多企業將包括會計在內的支援部門北移,工作機會特別是中層管理職位有下跌的趨勢,而且專業會計師的供應近年又不斷增加,根據香港會計師公會的資料,公會會員人數在1998年10月才只有一萬四千七百五十五人,但截至2009年8月,會員人數卻有二萬八千八百八十四人,在這十年間上升了96%,這數字還未包括其他會計專業資格的會員人數。所以,能找到理想又合適的工作或者升遷的機會,比以前確實困難很多。
資深的會計從業員尚且擔心當前的事業不保,年輕的就更加憂心,每天朝七晚十一不停地工作,稍有餘暇又要進修以應付專業考試,而且考試費用高昂,生活開支又高,為年輕的會計人增添不少財務負擔,可是付出的同時,向上的機會卻似乎看不到,覺得今日的付出完全得不到合理的回報,更遑論可以置業擁有自己的安樂窩。
過往很多人選擇會計專業,其中一個原因是入行門檻不算很高,就算是非會計系的畢業生都可以投身會計專業。就像十幾年前,不管你的起點是中五、中七、會計學位、或者非會計學位,只要肯努力都可以成為專業會計師,加上一點運氣及際遇,不無升遷的機會。但現在呢?沒有學位的話,要在會計這個專業內發展會遇到重重限制,入行門檻提高了,但向上攀升的機會卻不增反減,付出的又比別的行業多,所以很多新人都覺得絕望無助,有些更埋怨上一代不給自己機會,像在等死。
不管是那一代會計人,其實每一代都有自己的難處。身為過來人,我認為各位新人與其抱怨,不如盡能力先做好自己以爭取僅有的機會。就算最後不成功,但已盡過力,問心無愧,可以對自己有個交代。上兩個星期WYJIMMY在這專欄說出心底話,呼籲上一代的上司不要將對自己的要求放諸於下一代的同時,也希望新一代的會計人好好裝備自己,以實力爭取向上游的機會。
盡人事聽天命
有人覺得這些只是老生常談的廢話,更有人問要如何爭取?往哪處爭取? 路在哪兒?其實這些問題需要留待自己去發掘解答,因為各人的情況背景不盡相同,但大前提是先要認識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以及缺點在那裏。盡力做好自己的事,其他控制不了的就留給上天去處理,這道理其實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聽起來似乎消極又無奈,但其實不然,因為盡力爭取尚有一線生機,如果只是抱怨上一代不給予機會而不去爭取的話,就連那丁點兒的機會也沒有。記得曾有位名人講過,幸運從來都不是從天而降,要想「行運」的話,首先是要自己肯「行」出來,不然的話,那有「運」可言?
要知道自己在職場上的優勢以及缺點在那裏,我有一個簡單的測試。在招聘廣告中找出某個職級的所有空缺,如果發現自己能符合大部分職位空缺的要求,這說明你在人力市場有一定的優勢。相反,如果發現當中的某些要求未能符合,這就是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
以上所說的是個人層面的問題,至於整個業界應如何發展,這是我們每一位從業員急切需要探討的問題。與其坐以待斃,大家不如好好想一想,找一找出路才是,對吧?歡迎大家發表意見,請在年青會計師協會的網誌內留下你寶貴的意見。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com/2010/01/bittermelon.html
&&&&&&&&
Labels:
《信報》年青有計
2010年1月6日星期三
Employee Expense Review(二)
在《Employee Expense Review(一)》一文中己談過Air ticket及Accommodation,接下來特意談一下Entertainment。
3)Entertainment
這類費用是最容易出問題,除了金額較鎖碎外,也是因為缺乏足夠的憑證。常見的問題主要是費用混雜了私人甚至虛假的開支。
如果員工是在大陸出差,這一個問題比較難搞,因為找發票來報銷這個手法是無辦法有效杜絕的,唯一能夠做的就是通過各地方政府的稅局網站來查證發票號碼是否真實,以及事前員工必須向上司呈交費用預算,審批後落實並由會計部在員工報銷時監察。
如果員工在香港及海外出差,問題沒有大陸的難搞,但發票收據等各式各樣,審核時需要較細心。常見的問題包括提供虛假單據,竄改單據,故意使用錯誤的兌換率計算費用等等。提供虛假的單據較難查得出來,特別是一些落後的地方,有時可能連金額也是用當地語言寫成,如果銀碼很大的話,我們可以嘗試致電當地查問,又或者通過互聯網找找發票上的公司名稱,不過成效不高。
竄改單據是最愚蠢的方法,因為一旦被人找出來以後,這就是證據確鑿,無從抵賴。我有一個方法能夠有效檢查手寫單據是否經過竄改,幾乎萬試萬靈。這就是陽光測試,將單據背面反轉,從單據背面通過陽光觀看字跡的顏色的字痕的深度,如果單據經過竄改而且不是用同一支原子筆寫的話,原先字跡的顏色會明顯地和後加的不同。有時甚至是同一支筆,因為寫字的力度有別,字跡的先後,其顏色也未必相同。另外,字痕的深度有時會很明顯有分別。曾經審過一批單據,發現銀碼的字跡很不自然,經過陽光測試,發現原先開出單據的人是很用力寫字,所以單據背後能看到凸出的字跡,而竄改者沒有察覺這一點,在後加數字時用力較輕,令單據背後沒有出現字跡。
至於竄改的技倆不礙乎在銀碼的前端加一個數字,例如將50寫成150,又或者在銀碼末端加一個數字,例如將50寫成500。另一種方法是竄改原先的銀碼,例如將1字改成4或者7,0字改成6或者9,以及3字改成8。
故意使用錯誤的兌換率也是經常遇見的問題,例如員工以黑市價兌換金錢使用,但在報銷時卻用官方兌換價。要發現這個問題不難,如果水單上顯示只換了100元,但報銷的金額卻遠超過此數,就可以要求員工解釋。不過,如果員工是找其他人的水單來報銷的話,例如拾了兌換櫃檯前上一位客人留下的水單,這個就沒有辦法防止了。
如果希望控制Entertainment的費用,最好的方法還是先訂一個大概的預算。這個Sales Department通常不會同意,會說客人的洗費沒法預算云云,我通常的回應是:「莫非每位客人要花費十萬九千七也可以?」其實預算只是一個約數用來控制上限,我們始終不能無止境地花費吧?另外,要求負責的同事提供參與者的名字也是控制的一個方法,不過,遇上需要保密的客戶時,這個就要小心處理。
防止竄改單據的發生,其中一個較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公司信用卡。很多公司都向有需要的員工申請公司信用卡,不過,這會產生另一個問題,就是員工利用公司信用卡支付私人開支。要避免這問題發生,信用卡月結單必需由員工審核,並且為每宗交易提供說明,之後再由主管審批。有些較嚴謹的公司,還會要求員工提供簽賬的底單及商店發出的收據做證明。
Messing 及 Local travelling 將在一下篇再談。
--------
上一篇文章:Employee Expense Review(一)
下一篇文章:Employee Expense Review(三)
&&&&&&&&
3)Entertainment
這類費用是最容易出問題,除了金額較鎖碎外,也是因為缺乏足夠的憑證。常見的問題主要是費用混雜了私人甚至虛假的開支。
如果員工是在大陸出差,這一個問題比較難搞,因為找發票來報銷這個手法是無辦法有效杜絕的,唯一能夠做的就是通過各地方政府的稅局網站來查證發票號碼是否真實,以及事前員工必須向上司呈交費用預算,審批後落實並由會計部在員工報銷時監察。
如果員工在香港及海外出差,問題沒有大陸的難搞,但發票收據等各式各樣,審核時需要較細心。常見的問題包括提供虛假單據,竄改單據,故意使用錯誤的兌換率計算費用等等。提供虛假的單據較難查得出來,特別是一些落後的地方,有時可能連金額也是用當地語言寫成,如果銀碼很大的話,我們可以嘗試致電當地查問,又或者通過互聯網找找發票上的公司名稱,不過成效不高。
竄改單據是最愚蠢的方法,因為一旦被人找出來以後,這就是證據確鑿,無從抵賴。我有一個方法能夠有效檢查手寫單據是否經過竄改,幾乎萬試萬靈。這就是陽光測試,將單據背面反轉,從單據背面通過陽光觀看字跡的顏色的字痕的深度,如果單據經過竄改而且不是用同一支原子筆寫的話,原先字跡的顏色會明顯地和後加的不同。有時甚至是同一支筆,因為寫字的力度有別,字跡的先後,其顏色也未必相同。另外,字痕的深度有時會很明顯有分別。曾經審過一批單據,發現銀碼的字跡很不自然,經過陽光測試,發現原先開出單據的人是很用力寫字,所以單據背後能看到凸出的字跡,而竄改者沒有察覺這一點,在後加數字時用力較輕,令單據背後沒有出現字跡。
至於竄改的技倆不礙乎在銀碼的前端加一個數字,例如將50寫成150,又或者在銀碼末端加一個數字,例如將50寫成500。另一種方法是竄改原先的銀碼,例如將1字改成4或者7,0字改成6或者9,以及3字改成8。
故意使用錯誤的兌換率也是經常遇見的問題,例如員工以黑市價兌換金錢使用,但在報銷時卻用官方兌換價。要發現這個問題不難,如果水單上顯示只換了100元,但報銷的金額卻遠超過此數,就可以要求員工解釋。不過,如果員工是找其他人的水單來報銷的話,例如拾了兌換櫃檯前上一位客人留下的水單,這個就沒有辦法防止了。
如果希望控制Entertainment的費用,最好的方法還是先訂一個大概的預算。這個Sales Department通常不會同意,會說客人的洗費沒法預算云云,我通常的回應是:「莫非每位客人要花費十萬九千七也可以?」其實預算只是一個約數用來控制上限,我們始終不能無止境地花費吧?另外,要求負責的同事提供參與者的名字也是控制的一個方法,不過,遇上需要保密的客戶時,這個就要小心處理。
防止竄改單據的發生,其中一個較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公司信用卡。很多公司都向有需要的員工申請公司信用卡,不過,這會產生另一個問題,就是員工利用公司信用卡支付私人開支。要避免這問題發生,信用卡月結單必需由員工審核,並且為每宗交易提供說明,之後再由主管審批。有些較嚴謹的公司,還會要求員工提供簽賬的底單及商店發出的收據做證明。
Messing 及 Local travelling 將在一下篇再談。
--------
上一篇文章:Employee Expense Review(一)
下一篇文章:Employee Expense Review(三)
&&&&&&&&
Labels:
內審實戰經驗
2010年1月4日星期一
Employee Expense Review(一)
不論是從事審計還是會計,相信很多同行也審核過員工費用(Employee Expense)。這裡所講的員工費用包括Air ticket,Accommodation,Entertainment,Messing,Local travelling,Toll fee,Telecommunication等等。審核過員工費用人的都會知道,只要員工能提供發票收據之類,而其上司又批准了的話,要在審核中找到問題是相當困難的,而且要有限控制這些支出也不容易。就上述首五種費用,這篇文章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談一下幾個經常出現問題的地方及預防的方法。
1)Air ticket
這類費用容易出問題,因為涉及的金額一般都較大。常見的問題例如買了機票但沒有登機並自行安排退款,又或者將機票的等級改低並拿了差額,回公司後卻用了原先的發票報銷。另一個問題是向公司報銷機票的正價費用,但員工卻是從旅遊代理買機票的,自己則從中賺取差價。又例如買了travel package,事後報銷時說是提供給客戶,但其實是買給自己的親朋好友甚至外人,藉此以圖利。
曾經審核過一位派駐海外的行政人員的費用,發現他的航空費用全部都不經過公司指定的旅遊代理購買,而且只用了飛機票來報銷,要求他提供信用卡付款證明,他卻說是用現金購買。我們認為事有蹊蹺,經公司在當地的旅遊代理協助下,查出該些機票是通過另一家旅遊代理以折扣購買的。另外,也查到其中幾張機票是由其他人使用,事後經公司核實,這些人全部都不是公司的客戶。
要防止這類問題發生,公司應要規定機票時必須向公司指定的旅遊代理購買,如果公司有足夠資源的話,最好由公司統籌及代辦所有預訂,出票及付款事宜。例如由行政部負責預訂機票,這樣可以減低機票私用的機會,機票的費用則由會計部直接和旅遊代理結算,包括退款。另外,員工必需保留登機證,並於事後交回公司。如果使用人為客戶,使用部門必需得到預先的審批,並具體寫明用途及提供相關預算。
如果希望進一步控制航空費用,公司應制定一份Policies & Procedures,並且列明各級員工的費用水平,例如只有某職級或以上的員工,又或者航程超過某個時數的才可以乘坐商務客位等。
2)Accommodation
這類費用容易有問題,除了涉及的金額較大外,也是因為缺乏足夠的憑證。常見的問題主要是酒店的費用混雜了私人的開支。
要防止這類問題發生,和機票一樣,公司可以規定酒店必須要由指定的旅遊代理預訂,旅遊代理向員工發出Hotel Voucher,員工憑著Voucher入住酒店。如果由公司自行預訂的話,一般酒店都會要求公司提供書面擔保,列明公司只會負責那些費用,其他的則由員工自行付款。在結算時,酒店會將費用的清單提供給公司的會計部,經員工確認及其主管審批後付款。若果因情況需要由員工自行安排,在報銷時,除了由酒店開出的收據外,員工必需提供酒店的費用清單做憑證。
如果希望進一步控制酒店費用,公司的Policies & Procedures應列明各級員工的費用水平,某職級或以上的員工可以入住當地某星級的酒店,如果公司在當地設有宿舍,員工應先選擇入住。另外,很多公司會與酒店簽訂協議,酒店通常會給公司一個較優惠的 Corporate Rate,這樣也可以為公司節省金錢。
Entertainment將在一下篇再談。
--------
下一篇文章:Employee Expense Review(二)
&&&&&&&&
1)Air ticket
這類費用容易出問題,因為涉及的金額一般都較大。常見的問題例如買了機票但沒有登機並自行安排退款,又或者將機票的等級改低並拿了差額,回公司後卻用了原先的發票報銷。另一個問題是向公司報銷機票的正價費用,但員工卻是從旅遊代理買機票的,自己則從中賺取差價。又例如買了travel package,事後報銷時說是提供給客戶,但其實是買給自己的親朋好友甚至外人,藉此以圖利。
曾經審核過一位派駐海外的行政人員的費用,發現他的航空費用全部都不經過公司指定的旅遊代理購買,而且只用了飛機票來報銷,要求他提供信用卡付款證明,他卻說是用現金購買。我們認為事有蹊蹺,經公司在當地的旅遊代理協助下,查出該些機票是通過另一家旅遊代理以折扣購買的。另外,也查到其中幾張機票是由其他人使用,事後經公司核實,這些人全部都不是公司的客戶。
要防止這類問題發生,公司應要規定機票時必須向公司指定的旅遊代理購買,如果公司有足夠資源的話,最好由公司統籌及代辦所有預訂,出票及付款事宜。例如由行政部負責預訂機票,這樣可以減低機票私用的機會,機票的費用則由會計部直接和旅遊代理結算,包括退款。另外,員工必需保留登機證,並於事後交回公司。如果使用人為客戶,使用部門必需得到預先的審批,並具體寫明用途及提供相關預算。
如果希望進一步控制航空費用,公司應制定一份Policies & Procedures,並且列明各級員工的費用水平,例如只有某職級或以上的員工,又或者航程超過某個時數的才可以乘坐商務客位等。
2)Accommodation
這類費用容易有問題,除了涉及的金額較大外,也是因為缺乏足夠的憑證。常見的問題主要是酒店的費用混雜了私人的開支。
要防止這類問題發生,和機票一樣,公司可以規定酒店必須要由指定的旅遊代理預訂,旅遊代理向員工發出Hotel Voucher,員工憑著Voucher入住酒店。如果由公司自行預訂的話,一般酒店都會要求公司提供書面擔保,列明公司只會負責那些費用,其他的則由員工自行付款。在結算時,酒店會將費用的清單提供給公司的會計部,經員工確認及其主管審批後付款。若果因情況需要由員工自行安排,在報銷時,除了由酒店開出的收據外,員工必需提供酒店的費用清單做憑證。
如果希望進一步控制酒店費用,公司的Policies & Procedures應列明各級員工的費用水平,某職級或以上的員工可以入住當地某星級的酒店,如果公司在當地設有宿舍,員工應先選擇入住。另外,很多公司會與酒店簽訂協議,酒店通常會給公司一個較優惠的 Corporate Rate,這樣也可以為公司節省金錢。
Entertainment將在一下篇再談。
--------
下一篇文章:Employee Expense Review(二)
&&&&&&&&
Labels:
內審實戰經驗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悲觀未必一定是壞事
如果看過我的文章,例如《香港會計業前景悲觀》和《會計新手需知:會計業界生態 》,你會知道我對業界的前景頑為悲觀的。有同業勸告說,面對目前不明朗的前景,業界不應心存悲觀,認為大家應要抱著樂觀的心情去面對。坦白講,在這樣的前景下,要看得開而且心存樂觀真的有點強人所難呀!
其實對前景感到樂觀未必一定是好,而悲觀也未必一定是壞,為什麼我這樣說?因為對前景樂觀的話便會對日後有一定的期望,萬一期望最終落空,失望之情也會較大,換句話說即是「爬得越高,跌得越傷」。相反,如果大家心存一點悲觀,一來期望的落差不會像樂觀的大,二來看得悲觀一點自然會產生危機感,有了危機感就會為未來做準備。
有人面對悲觀會變得消極,但我倡議的是「積極悲觀」,即是要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困境盡能力做好準備。有點像歪理,也有點像說教...哈哈!無論如何,大家共勉之!
祝大家新年快樂,事事如意,身體健康!
&&&&&&&&
其實對前景感到樂觀未必一定是好,而悲觀也未必一定是壞,為什麼我這樣說?因為對前景樂觀的話便會對日後有一定的期望,萬一期望最終落空,失望之情也會較大,換句話說即是「爬得越高,跌得越傷」。相反,如果大家心存一點悲觀,一來期望的落差不會像樂觀的大,二來看得悲觀一點自然會產生危機感,有了危機感就會為未來做準備。
有人面對悲觀會變得消極,但我倡議的是「積極悲觀」,即是要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困境盡能力做好準備。有點像歪理,也有點像說教...哈哈!無論如何,大家共勉之!
祝大家新年快樂,事事如意,身體健康!
&&&&&&&&
Labels:
有感而發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