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星期五

會計選委選舉餘波

今屆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舉十分熱鬧,特別是會計界別,儘管結果塵埃落定,但餘波未了。先是宣布參選行政長官的葉劉淑儀,其「精英論」惹怒一眾會計選委。事緣葉太在一次電台訪問指,曾向會計師公會秘書處查詢一眾當選選委資料,但對方回覆從不認識,故認為有關選委為「非精英」。有趣的是,公會其後澄清從無收到相關查詢,故無作過有關回覆。究竟是有人講大話還是有人將個別人士言論當作公會官方意見,執筆時葉太未交代清楚。

其二是有份角逐會計界別選委的重量級前輩周光暉,最近以《會計界六位前會長被一鑊鏟起》為題撰文,指建制派在選委選舉中大敗,原因之一是「新年輕會計師大部分都未置業或未能置業,他們同時亦因為年資、職位及薪水較低要受氣而投反建制一票。」周前輩看法與瓜瓜早前寫的《會計選委ABC成功之謎》不謀而合。其實不難理解,社會渴望求變,英國脫歐公投如是,美國特朗普當選總統如是,故今年才現多宗黑天鵝事件。但更重要的是,會計選民不把票投予建制派,不信他們按選民意願投票才是致命傷。為何大部分選民有此想法,是往績使然,還是形象問題,值得建制派深究。

瓜瓜較感興趣的是周前輩對業界看法。對年輕會計師視大型會計師行為無良僱主,埋怨他們以低工資、長工時及上級刻薄等欺壓員工,周前輩不以為然,並提4點反駁。篇幅所限恕不盡錄,但簡單歸納為兩點,就是年輕會計師應「食得鹹魚抵得渴」和「飲水思源」。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用電腦數據分析甚至人工智能有助減輕核數工作,但當今審計仍算是人手密集行業,每年需聘大量專才入行。明知工作繁重,加班食鐘是常識,即使待遇較其他專業不算特別高,但每年仍有大批畢業生對大行職位趨之若鶩,為的只是一個較理想職業發展機會。

沒錯,絕大部分會計師不是被人拿著槍威逼入行,既然是自願,而且又清楚生活與工作無法平衡,理應無可怨言。可是,吃這樣的一小片「鹹魚」,是否值得像困在沙漠中一樣「抵得渴」。這個當然是個人取捨問題,但明知行業生態不健康,僱主有否盡力改善,還是擺著一副「老奉」心態,要求員工硬食,值得業界反思。另外,做人要飲水思源是應該,但不要忘記,不論是年輕會計師還是老闆,大家都同飲這一瓢水,一味叫人飲水思源,但對水質變壞卻置諸不理,怎樣說也說不過去吧?

當然,單單怪責大行也不公平,因食鐘文化與經營環境轉差不無關係。會計師行也是生意,既要顧及審計質素,同時須維持業務盈利。但近年會計準則修改頻繁,審計準則和相關規管更是愈收愈緊。例如被業界視為惡法的公司條例第408條,除了觸犯罪行的會計師外,連審計員也有機會負上刑責,名副其實的一鑊鏟起,睇少兩眼隨時惹禍。審計工作愈來愈重,客戶又不會乖乖追加核數費,成本壓力著實不輕。

無論如何,時移世易,跟年輕一代說教只會適得其反。聆聽他們的聲音,多從他們的角度考慮事情,會計業界才能持續發展下去。

廣告時間:拙作《讀財報.挖好股》已出版,內容主要講解如何運用財報關鍵指標,揭示股票真正價值,希望讀者朋友支持。謝謝!

文章刊於:am730 2016-12-30

&&&&&&&&

2016年12月23日星期五

致胡官:公共資產上市是毒藥

前大法官胡國興和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相繼宣布參選行政長官,細閱雙方在經濟和公共財政的政綱後,發覺胡官寫得較為具體,葉太則寫得較為虛無。例如雙方皆認為,香港須發展新產業,胡官明確認為,應以發展創新科技為香港第五大產業這方向來走,葉太只提到香港必須制訂新的產業政策,並審視目前的優勢,鞏固現有產業及物色適合香港人的新產業云云,大有「阿媽係女人」的味道。

在公共理財方面,兩人的概念明顯出現分歧。胡官對金融管理局年初設立的「未來基金」似乎相當滿意,因此建議再成立一個類似的基金,供強制公積金供款者選擇投資。葉太則認為,政府理財過度保守,既沒有扮演經濟領袖的角色,也未有提出振興經濟的政策,因此認為,未來特區政府不能繼續保守被動只管理盈餘,應學懂善用盈餘來振興經濟,縮窄貧富差距,以及協助弱勢社群。可是,善用盈餘的具體建議卻欠奉。

雖然胡官在經濟和公共財政方面的政綱較葉太的用心,但當中一項瓜瓜極不同意,就是如何改善隧道塞車問題。胡官在政綱這樣寫道:「建議將所有汽車隧道(暫時撇除仍為私人擁有的西區海底隧道)注入公營機構後上市,由政府持有60%,公眾認購餘下股份作投資收取穩定回報。在西隧私人經營權屆滿或之前,將其回購並注入上市公司,政府可藉此將隧道收費合理化以疏導擠迫的交通,又可透過調控收費主導上市公司的財政。在此架構下,投資者可獲得穩健的回報,還富於民的同時,也能令政府更有效監管全港交通情況。」

不少人視上市是搵錢途徑,如當年領展(823)上市遭市民提出司法覆核,此舉就被人痛罵為「阻人發達」。以當年招股價10.3元和現價每股50.2元計算,不計股息,累計升幅有387%,若計入港人九折認購優惠,升幅更達442%,阻人發達一點沒錯。可是,將公共資產上市並非真正「還富於民」,實情只是「還富於富」,因為購入股票需要資金,以現價計算不計印花稅和手續費,入場費每手逾25,000元,試問窮等人家如何買得起?既不是人人有此財力,也不是每位市民能免費獲得該股,還富於民又如何說起?結果只會加劇貧富懸殊。

更重要的是,公共資產上市後須照顧小股東利益,對公眾利益無可避免出現矛盾。如胡官在政綱內提到將隧道收費合理化以疏導交通,但何謂「合理」?於市民來說當然是物有所值,愈平愈好。於投資者而言,合理就是要賺到盡,因上市公司有責任為投資者帶來最多利潤。若所有隧道皆由這家上市公司持有就更弊傢伙,因為變成獨市生意,日後收費只會有增無減。不要說得遠,看看港鐵(066)自上市以來,除了兩鐵合併首年凍結票價外,何曾試過降低票價?

現在政府庫房水浸,根本沒有實際融資需要,將隧道上市只是投資者受惠,拉闊貧富差距,相信不會是胡官的原意。相比起上市帶來的問題,發行債券或將隧道再融資較為可取,至少政府可以藉融資提高隧道資產的股本回報率。當然,美國加息周期已經開始,現時是否適合時機則另作別論。

總括而言,上市並非靈丹妙藥,將公共資產上市更是毒藥!

文章刊於:am730 2016-12-23

&&&&&&&&

2016年12月16日星期五

會計選委ABC成功之謎

選委會投票,泛民在會計界奪26席。(資料圖片)
上周日是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舉日,因抱恙在身兼票站離家甚遠,加上特首梁振英宣布不競逐連任,已經沒有動力去投票。但想深一層,是次選舉的選民人數才23萬多,自己有票都不出來投,實在對不起沒有票的市民,因此盡公民責任投票去。

瓜瓜所屬的會計界別,今屆有62位候選人競逐30個席位。未選之前,焦點均放在非建制派,看看能否乘今屆立法會選舉之勢再下一城,增加在選委會的影響力。豈料結果出乎意料地一面倒,不單泛民取得26席,連打著ABC旗號的親建制派也囊括餘下4席。換句話說,只要政綱有ABC就差不多穩操勝券。另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大部分當選者是新名字、新面孔。反觀建制陣營,候選人全是業內明星級人馬,如會計師大行老闆,還有歷任公會會長,可惜竟然沒有任何一位當選。

說也奇怪,梁特首在選舉前已表明放棄競逐連任,既然目標達成,按理ABC策略應不再奏效。再講,建制陣營打出的口號較為理性,例如承諾以既定標準及民調來選擇特首,按理應能打動講求理性的會計師選民,為何事與願違?究其原因,相信是階級矛盾的延續。

在今年9月舉行的立法會選舉,深得一眾會計明星支持的候選人以12,131票對6,836票大比數落敗。這次明星們親身披甲上陣不單鍛羽而歸,結果更是懲罰性的一面倒慘敗。坦白講,眾星對業界的貢獻無容置疑,是次選舉卻得到如此冷待,比較可取的解釋就是遭選民報復。

眾所周知,會計業界普遍工時過長,待遇卻不算特別高。據公會今年的調查,年薪在30萬元以下的會計師約佔38%,30萬元至60萬元以下的佔17%。要成為會計師,除了考試取得合格成績外,還要有至少3年工作經驗。但逾半數會計師的年薪在60萬元以下,加上漫長工時,待遇其實較其他專業差。

此外,雖然會計業界經歷了多年「好景」,但礙於人才供應充足,向上流動機會不多。每天辛苦工作兼進修卻得不到成果,基層會計師早已怨聲載道,但又礙於前途,大多敢怒而不敢言。適逢兩大選舉,年輕會計師藉投票予「對家」以宣洩不滿。與其說選民認同ABC政綱,倒不如說是對現有制度不滿的投射。

選舉後,曾與幾位年輕會計師交談引證了這點,他們清楚知道,即使特首換了人,香港的情況也不會有甚麼大改善。但為何仍要投票給ABC,就是要一眾金字塔頂端的會計師不順心,情緒宣洩多於寄望改變。

不要小看年輕會計師,他們才是候選人的老闆。根據會計界別的選委投票結果,30位當選者合共獲取191,078票,每位當選者平均得到6,253票。假設這些選票皆由非建制支持者投出,6千多人佔投票人數比例就是56%。他們的具體背景當然無從稽考,但按會計師公會最新年報,44歲或以下的會計師約佔總數的58%。當然,我們不能單單以此作結,認為投向ABC的選民必定是基層會計師,但幾可肯定,如何取信於他們才是關鍵。

除了會計業界,其他幾個專業界別的選委席位都由非建制派囊括,原因是否如會計業界般,瓜瓜不敢妄斷。但經此一役,相信眾多專業人士已意識到,自己的一票對特首選情何等重要。

文章刊於:am730 2016-12-16

&&&&&&&&

2016年12月9日星期五

Tesla Non-GAAP收入不再

Tesla提供回售保證計劃。
不論香港還是其他地方,常見上市公司公布業績時用「非通用會計準則」(以下簡稱Non-GAAP)計溢利。如騰訊控股(700)今年第三季溢利107.76億元人民幣,Non-GAAP盈利有119.29億元人民幣。如滙豐控股(005)今年第三季列帳基準除稅前利潤8.43億(美元,下同),經調整除稅前利潤(即Non-GAAP)則是56億元。

上市公司喜歡用Non-GAAP績效指標,除看起來較佳外,普遍認為較能反映業務實際營運表現。特別是非現金項目如以股權形式支付的開支及因收購合併出現的攤銷等,純粹是會計要求造成,與營運沒有多大關係。但也有評論認為採用該指標易造成誤導,因投資者應得每股溢利按通用會計準則計算。或許感到有濫用跡象,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終出手,於今年5月發指引,限制美國上市公司用Non-GAAP指標。首當其衝要數Tesla(NASDAQ:TSLA),由第三季起不再公布以Non-GAAP計算的收入。自2014年推出「Resale value guarantees」回售保證計劃及其後向銀行伙伴推出類似回購保證以來,Tesla公布的Non-GAAP收入惹來不少爭議。如今年第二季,按GAAP和Non-GAAP計算的收入分別是12.7億元和15.63億元,兩者差距足有2.93億元,因回售帶來的會計問題。

不少Tesla愛好者知道買指定汽車能有回售保證,可選擇在3年後以保證價格將汽車退回。當然有不少限制,如須通過指定財務機構「上會」、行車里數不能多於4.5萬公里,否則相應扣減車價及車身損壞再作扣減等。計劃推出後令不少車主心動,但於Tesla來說卻製造入帳問題。

若沒有回售保證,Tesla售車所得當然可袋袋平安。但回售保證安排卻跌入Lease accounting(租賃會計)範圍,按會計準則不能立即確認為收入。假設車價是10萬元及保證回收價是6.5萬元,Tesla須將6.5萬元列作負債,待保證期後才能全數確認為收入,餘下3.5萬元也須視作負債,但可在3年內以直線方式攤分並確應為收入。可見Tesla即使出售汽車,大部分所得款只能在3年後確認為收入,公司業績當然不會好看。為反映「實況」,加上回售宗數不算多,如今年第三季要求回售的汽車只佔合資格總數約2%,Tesla同時公布Non-GAAP收入。如上述第二季的2.93億元差額,就是撇除Lease accounting影響,假設車主3年後不行使回售權而計算出來。平心而論,Non-GAAP通常只將與實際營運無直接關係的項目剔除,Tesla卻無視回售風險來計算Non-GAAP收入,如此進取難免遭SEC質疑。

沒有Non-GAAP包裝,Tesla今年第三季表現其實不差,收入按年增145%至22.98億元。升幅那麼大,有賴汽車銷量升114%至24,821部。當中32%經回售保證出售,但汽車銷售仍增152%至21.49億元。今年第二季經回售保證出售的汽車佔當季銷量36%,第三季的比重下跌,相信因今年7月起美國市場不再推出回售保證計劃有關。

經過連蝕3年,Tesla終在今年第三季轉虧為盈並錄2,187.8萬元溢利,因製造效率改善及生產規模擴大以至提升經濟效益,毛利率增3個百分點至27.7%,毛利多賺175%至6.37億元。經股東大會表決通過,Tesla將與太陽能面板製造商SolarCity合併,管理層相信SolarCity於未來3年能為Tesla帶來5億元資金及預期合併後首年因協同效應節省1.5億元成本。合併後Tesla的表現能否進一步改善?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刊於:am730 2016-12-09

&&&&&&&&

2016年12月2日星期五

周大福與六福 零售復甦誰較受惠?

周大福半年度收入減23.5%。(資料圖片)
說股市是「向前看」一點不假,最近周大福(1929)和六福集團(590)股價表現足以證明。於2017財政年度上半年,兩者收入分別減23.5%和21.5%,純利也分別少賺18.8%和6.4%。如此醜樣的成績表,股價理應受壓。但一句「最壞時候差不多已過去」,股價於業績公布後翌日收市價計,周大福升8.8%,六福升3%。

業績雖差勁,但兩者毛利率皆於期內提升。周大福增3.8個百分點至31.7%,即使計入黃金借貸未變現對沖虧損,經調整毛利率仍增1.6個百分點至30.1%。至於六福毛利率也增5.3個百分點至28%。兩者毛利率升,主因受黃金需求下跌影響,令毛利率較低的黃金產品銷售佔比下降及珠寶鑲嵌首飾與黃金產品毛利率提高所致。特別是黃金,根據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數據顯示,於今年4月1日,九九金收市價每両11,408元,半年後(即今年9月30日)升7.2%至12,230元,假設珠寶行以此價賣出黃金金飾,不計算手工費和買入賣出差價等費用,毛利也即時拉升。雖則如此,但期內收入減少太厲害以至毛利跟隨下跌。如周大福,毛利率雖增,令毛利多賺10.64億元,但收入減少令毛利少賺20.93億元,互相抵消後,毛利淨減10.29億元。六福也一樣,毛利率增加令毛利升3.72億元,但收入減少令毛利減4.19億元,最後毛利淨減4,738.9萬元。

零售著重同店銷售增長,能反映老店(即營業超過1年的店舖)表現,但兩者於上半年度比率極難看。周大福港澳區情況續惡劣,去年倒退18.2%,今年擴闊至25.7%。中國內地更差勁,去年增0.1%,今年卻倒退20.9%。六福也不遑多讓,港澳區去年倒退12.6%,今年擴闊至32.3%,內地由去年增長1.2%到今年倒退23.7%。

其實不用看數據也可知,即使在五一黃金周,店內顧客也是寥寥可數,減肥瘦身無可避免。這也解釋為何影響經營溢利較重的銷售及分銷成本均下降,周大福和六福分減16.8%和1.7%。前者減幅較大,主要是員工人數和薪金浮動部分下降引致成本跌11.3%,店舖租金(包括專櫃分成)更因關閉部分店舖降15.2%。至於六福,雖然員工人數靠自然流失略減1.4%,但人均薪金卻增5.2%,令員工成本不跌反升3.7%,店舖租金則略減2%。

一個有趣問題,若香港零售真的見底並復甦,周大福還是六福受惠較大?個人認為是六褔,因港澳區業務較重,收入佔比達68%,內地只佔32%。反觀周大福,港澳和內地佔比分別是40%和60%。更重要是六褔在內地的業務主要是通過特許經營,相比自營店投資不算多。因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貶值,資產換算產生並計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匯兌虧損8,256.5萬元,相當於期內溢利19%。周大福面對的情況較差,因在內地的投資規模較大,換算產生的匯兌虧損達5.95億元,相當於期內溢利46.9%。

還有實際稅率,今年上半年六福略升1個百分點至19%,但周大福卻增9.3個百分點至32%。六福實際稅率較低,因僅55%經營溢利來自稅率較高的內地業務,周大福有91%經營溢利來自內地。周大褔需從內地調撥資金以支付特別股息,期內產生額外稅費以致推高實際稅率。

最後一提,金價由10月開始反覆回落,執筆日(即11月25日)九九金收市價每両10,980元,若與年初和半年結價格相比分別跌4%和10%。若情況持續,周大福和六福今年上半年毛利率能否維持是未知之數。但金價回落加上人民幣貶值,或許吸引內地民眾來港購買黃金,以致帶動營業額回升也未可知。

文章刊於:am730 2016-12-02

&&&&&&&&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