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6日星期五

加密貨幣突顯會計準則的矛盾

上星期拙作《Tesla長揸Bitcoin帳上注定有輸無贏》刊出後,在臉書反應熱烈,還收到不少朋友提問。無他,相信大部分朋友不會想到,Tesla投資的比特幣(Bitcoin),若日後產生未兌現盈虧,只有虧損才可以獲得確認(在損益表中),收益卻當成沒事發生。

在眾多朋友的問題中,大家比較關心的,就是Tesla購入比特幣明明是投資用途,為何會計處理方法與其他金融資產不一樣,而且在美國會計準則下還要有輸無贏?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根本未有專門對應加密貨幣的會計準則。現在所採用的方法,原先設計是用來處理商標(Trademark)之類的無形資產。將投資比特幣當成商標來入帳,因此才出現有輸無贏的怪現象。不知是否事有湊巧,比特幣一些特徵與商標相似,例如兩者都是可識別、非貨幣,以及無實物形態,完全符合會計準則內無形資產的定義

其實不單是美國,國際會計準則(等同香港會計準則)同樣如此。例如火幣科技(1611)2019年度持有7,839.4萬元等值的泰達幣(USDT),其會計政策就與Tesla一致。

不過,國際會計準則多了一個選擇,就是容許無形資產在後續計量時採用公允價值法,即是年結或季結時參考該資產的市值結帳。這種做法叫作重估價值模型(Revaluation model),不像如鐵板一塊的美國會計準則般,必定要採用成本模型(Cost model)作後續計量。值得一提,採用重估價值模型有一個條件,就是該資產必須具有一個活躍市場。比特幣與泰達幣的交投活躍,相信符合此項要求。至於火幣科技為何採用成本模型而非重估值模型,相信是核數師不贊成吧?不過,即使採用重估價值模型,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收益,也只可以在其他綜合收益中(此乃資產負債表的項目)確認,若虧損同樣需要計入損益表。

目前會計準則中,有沒有辦法令加密貨幣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計入損益表呢?有的!如雄岸科技(1647),他們從日常營運中獲取比特幣並用作買賣,這些比特幣在會計上被視為存貨。截至去年9月底,手持加密貨幣總值是331.91萬新加坡元,當中43.38萬坡元公平值變動收益就在該年度的損益表中獲確認。此乃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2-存貨》的規定,按公平值減銷售成本計量,變動計入損益。

綜合而言,若企業將加密貨幣用作投資,會計上會視為「無形資產」,通常採用有輸無贏的會計政策。若加密貨幣用作買賣,會計上被視為「存貨」,公允價值變動將計入損益表影響盈利。

寫到這裡終於明白,為何Tesla計劃未來會接受顧客以比特幣付款了。因營運需求下,從顧客收到的比特幣總要沽售套現,到時持有的比特幣就可以名正言順被視為存貨。持有待售的東西不是存貨又能當甚麼?結果是否如此,我們拭目以待。

最後一提,有朋友問目前會計準則是否未能與時並進,其實答案顯然易見。先別說加密貨幣這些新事物,就算是非通用會計(Non-GAAP)指標,如市場慣用的EBIDTA和經調整盈利等,計算方法雖未至於五花百門,但都是各施各法,統一標準卻遲遲未見,唯有相信企業自報數值及相關披露。

若企業持有大量金融資產作投資用,公允價值變動需要在損益表確認。有趣的是,同是用作投資的加密貨幣,卻只可以有輸無贏。如此矛盾,只會令市場愈趨看重Non-GAAP指標。情況若然持續,以會計準則編製的財報遲早遭市場唾棄,或淪為企業盈利管理的二次創作工具。會計準則的制定者,你們還在等甚麼呢?

原文刊於:am730 2021-02-26

&&&&&&&&

2021年2月19日星期五

Tesla長揸Bitcoin 帳上注定有輸無贏

今年2月頭,Tesla(NASDAQTSLA)在呈交美國證監會的年報中披露,於今年1月購入了15(美元,下同)加密貨幣Bitcoin,還計劃未來將接受顧客以Bitcoin付款。消息一出,刺激Bitcoin價格飆升至歷史新高,而且升勢持續至今。有趣的是,Tesla股價未有跟隨,反而在後來幾日輾轉下跌。

對於上市公司投資加密貨幣,身為會計師的瓜瓜是萬二分不贊同。Bitcoin支持者肯定會柴台,歷史數據不就證明了Bitcoin是一項可觀投資嗎?若於早年買入並持有至今,本金已經翻幾倍了,還大言不慚說Tesla長期持有注定有輸無贏,難道瓜瓜是神仙?簡直豈有此理!

請稍安毋躁,先聽一聽解說。沒有錯,近年Bitcoin價格的確持續向好,但歷史數據同時顯示其價格極之波動,單日升跌10%是等閒事。私人公司拿自己的錢去投資沒話說,但上市公司涉及公眾利益,保守一點是情理之中。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目前仍未有合適的會計準則,去處理加密貨幣的入帳事宜,導致財報未必能完全反映企業的資產實況。寫到這裡也覺得荒謬,加密貨幣推出至今已經超過10年,居然仍未有會計準則去配合。

回說Tesla,他們採用了一個「有輸無贏」的會計政策,去為這15億元加密貨幣入帳。根據最新的年報披露,Bitcoin這項投資將被視為「無限期無形資產(Indefinite-lived intangible assets)」,並在首次入帳時以成本計價。

可是,Tesla需於每個季度為這筆投資作減值測試。到那時,若然Bitcoin的公允價值低於購入成本,差價就會被視為虧損並在損益表入帳。若然Bitcoin的公允價值高於購入成本呢?抱歉,Tesla的會計政策已表明,不會為這些未兌現收益入帳。即是說,Bitcoin跌價Tesla就會確認虧蝕,Bitcoin升值就當沒有發生。這樣的會計政策,不叫「有輸無贏」還可叫甚麼?

等等,為甚麼Tesla這樣笨,不把Bitcoin視作金融資產?每季出現的未兌現盈虧不就可以計入損益表嗎?個人相信Tesla也希望如此,但現實卻受限於會計準則!

首先,Bitcoin沒有國家或政府提供擔保,在會計上不被視作現金。另外,金融工具本質上是個雙方訂立的合約,但Bitcoin不涉及與其他方訂立合同關係,因此不符合會計中金融工具的定義。將會計準則翻箱倒籠,就只有無形資產符合要求。

上述Tesla的會計政策,就是按美國會計準則《ASC350 無形資產商譽與其他》規定的成本模型(Cost model)來編製。值得一提,國際會計準則多出一個選項,就是容許企業採用重估價值模型(Revaluation model)。不過,就算Tesla採用國際會計準則,從無形資產所產生的未兌現收益,極其量只會在其他綜合收益(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中確認,而不會在損益表中反映。期望Bitcoin價格趨升能帶動Tesla盈利上升?想也別想了!

話雖如此,Tesla一向重視Non-GAAP指標,若然未來幾個季結,Tesla仍然持有該筆Bitcoin,而且價格仍高於成本,將未兌現收益算進Non-GAAP盈利的機會不少啊!是否如此,留待今年首季業績發布自有分曉。

原文刊於:am730 2021-02-19

&&&&&&&&

2021年2月5日星期五

Tesla的大婆終於見得人

Tesla而言,2020年「應該」是意義重大的一年,皆因首次錄得盈利。等等,不是2019年已經開始有盈利嗎?Tesla於當年是這樣說呀!其實該年錄得的3,600(美元,下同)盈利,只是按非通用會計準則(以下簡稱Non-GAAP)計算,沒有任何法律地位,純粹只靠管理層加持。以通用會計準則(以下簡稱GAAP)編製的財報顯示,該年實際應是虧蝕8.62億元。

來到2020年業績大幅改善,Non-GAAP盈利升6,719%24.55億元,GAAP盈利則轉虧為盈至7.21億元。有趣的是,市場不太滿意這份成績表,業績公布當日盤後股價跌4%

有沒有發覺,上市企業以至市場愈來愈重視Non-GAAP指標。隨手翻看藍籌股的財報就會發覺,不少企業如長江和記實業(001)、滙豐控股(005)、騰訊控股(700)、阿里巴巴(9988)等都會提供和討論Non-GAAP指標,而且篇幅不少。

歸根究柢,就是目前的會計準則未能迎合市場需要。近年公允價值會計法當道,資產和負債需要按公允價值入帳。本來這是好事,但因為資產和負債的未兌現盈虧需要計入損益表,盈利隨時會變得波動,更有機會嚴重扭曲盈利以致誤導投資者。

瓜瓜亂說話?非也!股神巴菲特就說過類似的批評,詳見他於2018年初致巴郡(Berkshire HathawayNYSE BRKANYSEBRKB)股東的信函。於2019年他更以「瘋狂而反覆無常的波動」,來形容會計準則對巴郡盈利的影響。

現在GAAP就像一位喜怒無常兼且樣貌平庸的人妻,慘遭人夫疏遠而失勢,只靠一紙婚書維持大婆地位。Non-GAAP就是得寵而貌美的二奶,人夫不單愛她縱她,而且還帶她出席大小社交場合,儼如女主人一般。

回說Tesla去年業績,大婆(GAAP盈利)終於見得人,不過「貌美」程度與二奶(Non-GAAP盈利)仍有很大距離,後者高出前者17.34億元之多,主要是股份支付開支(Stock-based compensation expense)所致。甚麼情況下Tesla的大婆可以戰勝二奶?當發行給Elon Musk的股票市值低於行使價就成。至於有沒有這個可能,留待各位自行判斷。

值得一提,Tesla去年銷售升28.3%315.36億元,主要是拜汽車銷售收入升30.8%所賜。不過,當中包括了「法定減碳績效金(Regulatory credit)」收益,撇除後汽車銷售收入實際只升26.8%256.56億元。更重要的是,2020年的經營溢利是19.94億元,若撇除15.8億元的法定減碳績效金收益,去年的盈利只有4.14億元。換句話說,Tesla其實是靠出售績效金補貼汽車業務。

甚麼是績效金?美國有些州份要求汽車製造商生產零排放車輛。Tesla生產電動車因此累積了一堆績效金。不想或未能生產足夠零排放車輛的車廠,因為不想被罰款,所以向Tesla購買績效金作抵償。去年的績效金收益升幅達到166%之多,為Tesla提供可觀收入。但令人憂慮的是,售賣績效金始終不是長遠之計,Tesla何時可以不需依靠績效金收益撐起盈利,惹起部分市場人士關注。

最後一提,每次有企業採用Non-GAAP指標,其實都是對會計師兜巴星。辛苦做出來的財報,只是用來給別人「二次創作」(註:這句話不是在說Tesla),究竟會計師的工作意義何在?

原文刊於:am730 2021-02-05

&&&&&&&&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