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份免費報紙當中,不計算英文的那一份,《AM730》是我的首選。坦白說,論新聞編幅,《頭條日報》是最多最齊全的,但我最愛看的是別人對新聞的評論,而《AM730》卻比其他兩份多,加上他們的漫畫也很吸引我(例如以前有一個很藍調的四格漫畫《Work! Super Guy》),所以每次都先看它,有時間才看其餘兩份。
未搬到新居前,早上上班坐地鐵時剛好可以看一遍《AM730》,下班時則可以很快地看一遍《頭條日報》。搬到了新居後,坐地鐵的時間比以前短了很多,上下班時只可以匆匆地看幾個喜歡的專欄,所以現在都只拿《AM730》。
某日閒賦在家聽收音機,剛巧聽到《AM730》副社長馮振超的訪問,當中談到幾件有趣的事情。詳細對話實在記不起了,這裡就寫寫其大意和我自己的看法。
1)相比其他兩份免費報紙,《AM730》在新聞上的編幅較少,而專欄相對較多。因為他們認為當今資訊發達,新聞本身變得不值錢,但個別新聞的看法和評論則較受關注,所以《AM730》是朝著這個方向去辦的。其實的確是,例如政府出招去遏抑樓市,我第一時間就想到施永青先生,並想知道他怎樣看,因此就留意施先生在《AM730》的專欄。
記得傳媒大亨梅鐸最近曾經說過,新聞不可以再像現時這樣免費供應,所以報紙網站版應要收費,不知道現在的情況怎樣呢?
2)不會限制專欄作者寫的題材。例如財政版幾位的專欄作家,他們很多時候都不寫財經卻寫政治的。試過有位作者(畢明)在《AM730》的專欄中批評《AM730》近期的廣告宣傳,他們照樣刊登,而且於某天還特地出了一個專輯,將畢明過去的幾編批評文章剪輯出來。
3)很多人有個誤解,將APP等同Internet(網站)。對《AM730》來說,兩樣是不同的東西。至少在廣告收入上,APP比Internet和紙版都賺錢。另外,在開報初期,紙版的廣告客戶多是細公司,當發展至APP時,其客戶則多是大公司。
還有一點很有趣,印在紙版的優惠券反應通常都只是一般,甚至無人問津,但APP版或Internet版的卻出奇地受歡迎。不過,《AM730》的APP並不完善,因為不能看我喜愛的漫畫,特別是我每天都追看江記的《飯氣劇場》,圓頭先生的《圓頭先生》和甘小文的《經濟果人》。說也奇怪,《經濟果人》只能在紙版看得到,就算在Internet的揭頁版和PDF版,其版面卻被換上《AM730》自己的廣告,可能是版權問題吧。
4)繼iPhone之後,iPad將會對傳媒和報業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我也是這樣看,因手機的螢幕始終較少,而且處理器的速度也較慢,所以APP版的報紙比網站版的簡單很多。但有了iPad後,螢幕和處理器已沒有了限制,加上流動數據通訊的收費愈來愈便宜,變相提高了互動功能的可塑性,相信互動的iPad版報紙和雜誌將愈來愈普及。
&&&&&&&&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2011年6月20日星期一
在細行工作是死路嗎?
在會計的討論版中,經常會看到類似的話題,認為在不是四大(Big 4)或者二線(Second tier)會計師行出身的話,就只是死路一條,沒有前途可言。
雖然我不得不承認,比起大行出身的,細行出來的人在工作的機會上的確少一些,但絕不是死路那麼悲觀。至少,機會還是有的,包括:
1)邊做邊儲客,為日後自己創業舖路。考取得到CPA(Practising)資格的,可以開辦會計師行。就算不幸考不到,也可以開辦會計公司,向客人提供做賬及報稅的服務。當然,這條路絕對需要有創業的決心和能力,並不適合喜歡安穩生活的人。
另外,由於香港現時的營商環境不利於中小企,對賴以為生的中小型會計師行來說,情況當然也不會好。可是,現在很多年青會計師都不願自己掛牌,此消比長下,其實自己執業還是有可為的,不過就必須抱有在創業初期經營艱苦的心理準備。
2)過檔到客人的公司做會計。很多時候,中小企都喜歡找會計師行的人回來出任會計工作,好處是可以很快便上手,而且在每年的審計過程中大家已有了個大約的了解,比起從外面招聘好很多。
我自己就是細行出身,雖然我不是甚麼成功例子,但至少在我自己的會計生涯中,都遇過不少好機會。除了我以外,和我其他差不多背景的同學也不錯,有幾位(至少5位)都是有賴於在細行工作時儲了一批客人,而他們都已經擁有自己的會計師行。
路是靠人行出來,問題是看你自己願不願意去行去試。香港地,沒有死路一條的。
&&&&&&&&
雖然我不得不承認,比起大行出身的,細行出來的人在工作的機會上的確少一些,但絕不是死路那麼悲觀。至少,機會還是有的,包括:
1)邊做邊儲客,為日後自己創業舖路。考取得到CPA(Practising)資格的,可以開辦會計師行。就算不幸考不到,也可以開辦會計公司,向客人提供做賬及報稅的服務。當然,這條路絕對需要有創業的決心和能力,並不適合喜歡安穩生活的人。
另外,由於香港現時的營商環境不利於中小企,對賴以為生的中小型會計師行來說,情況當然也不會好。可是,現在很多年青會計師都不願自己掛牌,此消比長下,其實自己執業還是有可為的,不過就必須抱有在創業初期經營艱苦的心理準備。
2)過檔到客人的公司做會計。很多時候,中小企都喜歡找會計師行的人回來出任會計工作,好處是可以很快便上手,而且在每年的審計過程中大家已有了個大約的了解,比起從外面招聘好很多。
我自己就是細行出身,雖然我不是甚麼成功例子,但至少在我自己的會計生涯中,都遇過不少好機會。除了我以外,和我其他差不多背景的同學也不錯,有幾位(至少5位)都是有賴於在細行工作時儲了一批客人,而他們都已經擁有自己的會計師行。
路是靠人行出來,問題是看你自己願不願意去行去試。香港地,沒有死路一條的。
&&&&&&&&
Labels:
會計界的人和事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
是道歉還是做Show?
每逢颱風吹襲香港,總有些人喜歡到到海邊看大浪,甚至有些不怕死的,會到沙灘沖衝浪去。我很討厭這些人的行徑,因為太自私了。
說他們自私,除了因為他們沒有顧及親人的擔憂外,最可惡的是他們的行為會危害到一班搜救人員的性命。10號風球去滑浪,去與不去他們可以選擇。可是,當他們發生意外時,搜救人員包括消防員、警察和飛行服務隊成員,就在不得不去進行搜救了。
雖然昨天香港並沒有受到颱風吹襲,但類似的事情卻發生,最後還損了一條性命。詳情相信大家昨晚或今早已知道,在此就不再累贅了。不過,有件事情實在不吐不快,就是關於那位那位聲稱「要跳橋」但死不去的雞苗司機(其實他有沒有企圖去跳也是疑問)。
出事以後,這位劉姓司機在眾多記者面前,兩度向死者家屬叩頭認錯,貌似十分內疚,但誠心真意嗎?我看未必。向人道歉認錯,但不是親身面對當時人或其親屬,他的誠心卻很有限了。如果要真心認錯,至少要像那位涉及09年落馬洲6死車禍的司機般,在法庭外親身向死者家屬下跪認錯,並當眾受盡家屬指罵。
不敢面對當時人的親屬,這叫道歉嗎?別做Show了,好嗎!
--------
說他們自私,除了因為他們沒有顧及親人的擔憂外,最可惡的是他們的行為會危害到一班搜救人員的性命。10號風球去滑浪,去與不去他們可以選擇。可是,當他們發生意外時,搜救人員包括消防員、警察和飛行服務隊成員,就在不得不去進行搜救了。
雖然昨天香港並沒有受到颱風吹襲,但類似的事情卻發生,最後還損了一條性命。詳情相信大家昨晚或今早已知道,在此就不再累贅了。不過,有件事情實在不吐不快,就是關於那位那位聲稱「要跳橋」但死不去的雞苗司機(其實他有沒有企圖去跳也是疑問)。
出事以後,這位劉姓司機在眾多記者面前,兩度向死者家屬叩頭認錯,貌似十分內疚,但誠心真意嗎?我看未必。向人道歉認錯,但不是親身面對當時人或其親屬,他的誠心卻很有限了。如果要真心認錯,至少要像那位涉及09年落馬洲6死車禍的司機般,在法庭外親身向死者家屬下跪認錯,並當眾受盡家屬指罵。
不敢面對當時人的親屬,這叫道歉嗎?別做Show了,好嗎!
--------
Labels:
時事、政治、經濟
2011年6月14日星期二
收緊樓按只令中產更慘
為了遏止熾熱的樓市,金管局於上星期推出新措施去收緊按揭成數,如果買家沒有本地收入,按揭成數相應再調低至少一成。
不知道金管局怎樣想,但我認為新措施對內地買家影響有限,但對一批正等待樓市稍為回落而去換樓的香港中產來說,其影響則很大。
其實本地銀行對內地買家的按揭審批一向對得嚴謹,從相熟的地產經紀朋友口中得知,需要向本地銀行申請按揭的內地買家為數不多,大部份買家都是一次過付款的。
對香港中產的而言,他們換樓的目標通常是三房以上的大單位,而這類在市區的單位動輒也要六七百萬,而新措施中,七百萬至一千萬元的自住物業,按揭成數調低至最高六成,貸款上限不超過五百萬元。加上按揭保險計畫下的住宅物業價格上限,將由六百八十萬元調低至六百萬元。即是說,如果不希望受新措施影響,換樓目標不可以高於六百萬。倘若超過此數,買家就必須有充足的資金去支付三至四成首期。
除了金管局的新措施外,政府也會主動推出多幅土地拍賣,樓價會不會因此而回落,我們拭目以待。
--------
相關新聞:
金管收緊按揭 退樓市高燒
http://www.blogger.com/post-create.g?blogID=4425878502991016229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本港樓價屢超歷史高位,港府亦加大力度收緊樓按。金管局再出五招,包括將一千萬元的豪宅按揭成數上限收緊至五成,並首次針對非本地收入的借款人,下調至少一成的按揭成數。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新措施將保障銀行在樓市逆轉時免受衝擊。
財經組記者:李芳芳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指出,雖然今年三、四月樓市稍為淡靜,但近期賣地高價成交後,樓市又再升溫,銀行風險上升遠超九七年的水平,向銀行發出收緊按揭指引,將保障銀行在樓市逆轉時免受衝擊,這是○九年十月以來第四次推出逆周期監管措施。
新收緊樓按措施中,由原來的一千二百萬元以上的豪宅物業,按揭成數最高五成,收窄至一千萬元以上;七百萬至一千萬元的自住物業,按揭成數調低至最高六成,貸款上限不超過五百萬元;七百萬以下樓宇最多可借七成,貸款上限為四百二十萬元(詳見表)。
外來者借貸相應減10%
值得注意的是,金管局首次採取措施,針對主要收入並非來自香港的借貸人,不論物業類別和價值,按揭成數相應再下調至少一成。若貸款人能證明與本港有緊密聯繫,包括受聘於本地公司而被派往外地工作,或直系親屬在港定居,銀行則可酌情處理。因應炒家或海外人士慣常使用的資產淨值為依據的貸款申請,按揭成數上限由原來的五成降至四成。新措施即時生效,而昨日之前已簽訂臨時買賣合約的申請,則不受影響。
按揭證券公司同時宣布,按揭保險計畫下的住宅物業價格上限,將由六百八十萬元調低至六百萬元。七成按揭以上的貸款部分,獲得按揭保險保障之貸款,最高貸款額上限將由六百一十二萬港元調低至五百四十萬港元。六成按揭以上的貸款部分,獲得按揭保險保障之貸款,最高貸款額上限則由六百萬港元調低至五百萬港元,更特別指出,按保計畫不接受非本地收入人士申請。
收緊非本地收入貸款人的按揭成數,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承認,內地炒家是其中一類,但主要原因是難以追查該類借款人外地的收入和負債水平,一旦出現逾期還款,銀行亦較難追回欠款,強調並非針對內地買家。
按保下調樓價上限
至於類似於內地第二、第三套房的樓按政策,金管局則無作出硬性規定,阮國恒表示,對多於一項未償還按揭貸款或工商物業的按揭貸款,銀行可以彈性考慮在新措施底下,再調低按揭成數或要求借款人存入一筆供款作定期存款。阮國恒指出,今年首季按揭貸款的比重上升,至三月底,住宅物業按揭貸款的餘額佔在本港使用貸款的三成二,所有物業按揭貸款餘額則達五成二。以資產淨值作依據的新批貸款中,按價值計,○九年首次出招前的比重為百分之五至六,去年底已上升至約一成,並可見涉及的主要是大銀碼貸款。
&&&&&&&&
不知道金管局怎樣想,但我認為新措施對內地買家影響有限,但對一批正等待樓市稍為回落而去換樓的香港中產來說,其影響則很大。
其實本地銀行對內地買家的按揭審批一向對得嚴謹,從相熟的地產經紀朋友口中得知,需要向本地銀行申請按揭的內地買家為數不多,大部份買家都是一次過付款的。
對香港中產的而言,他們換樓的目標通常是三房以上的大單位,而這類在市區的單位動輒也要六七百萬,而新措施中,七百萬至一千萬元的自住物業,按揭成數調低至最高六成,貸款上限不超過五百萬元。加上按揭保險計畫下的住宅物業價格上限,將由六百八十萬元調低至六百萬元。即是說,如果不希望受新措施影響,換樓目標不可以高於六百萬。倘若超過此數,買家就必須有充足的資金去支付三至四成首期。
除了金管局的新措施外,政府也會主動推出多幅土地拍賣,樓價會不會因此而回落,我們拭目以待。
--------
相關新聞:
金管收緊按揭 退樓市高燒
http://www.blogger.com/post-create.g?blogID=4425878502991016229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本港樓價屢超歷史高位,港府亦加大力度收緊樓按。金管局再出五招,包括將一千萬元的豪宅按揭成數上限收緊至五成,並首次針對非本地收入的借款人,下調至少一成的按揭成數。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新措施將保障銀行在樓市逆轉時免受衝擊。
財經組記者:李芳芳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指出,雖然今年三、四月樓市稍為淡靜,但近期賣地高價成交後,樓市又再升溫,銀行風險上升遠超九七年的水平,向銀行發出收緊按揭指引,將保障銀行在樓市逆轉時免受衝擊,這是○九年十月以來第四次推出逆周期監管措施。
新收緊樓按措施中,由原來的一千二百萬元以上的豪宅物業,按揭成數最高五成,收窄至一千萬元以上;七百萬至一千萬元的自住物業,按揭成數調低至最高六成,貸款上限不超過五百萬元;七百萬以下樓宇最多可借七成,貸款上限為四百二十萬元(詳見表)。
外來者借貸相應減10%
值得注意的是,金管局首次採取措施,針對主要收入並非來自香港的借貸人,不論物業類別和價值,按揭成數相應再下調至少一成。若貸款人能證明與本港有緊密聯繫,包括受聘於本地公司而被派往外地工作,或直系親屬在港定居,銀行則可酌情處理。因應炒家或海外人士慣常使用的資產淨值為依據的貸款申請,按揭成數上限由原來的五成降至四成。新措施即時生效,而昨日之前已簽訂臨時買賣合約的申請,則不受影響。
按揭證券公司同時宣布,按揭保險計畫下的住宅物業價格上限,將由六百八十萬元調低至六百萬元。七成按揭以上的貸款部分,獲得按揭保險保障之貸款,最高貸款額上限將由六百一十二萬港元調低至五百四十萬港元。六成按揭以上的貸款部分,獲得按揭保險保障之貸款,最高貸款額上限則由六百萬港元調低至五百萬港元,更特別指出,按保計畫不接受非本地收入人士申請。
收緊非本地收入貸款人的按揭成數,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承認,內地炒家是其中一類,但主要原因是難以追查該類借款人外地的收入和負債水平,一旦出現逾期還款,銀行亦較難追回欠款,強調並非針對內地買家。
按保下調樓價上限
至於類似於內地第二、第三套房的樓按政策,金管局則無作出硬性規定,阮國恒表示,對多於一項未償還按揭貸款或工商物業的按揭貸款,銀行可以彈性考慮在新措施底下,再調低按揭成數或要求借款人存入一筆供款作定期存款。阮國恒指出,今年首季按揭貸款的比重上升,至三月底,住宅物業按揭貸款的餘額佔在本港使用貸款的三成二,所有物業按揭貸款餘額則達五成二。以資產淨值作依據的新批貸款中,按價值計,○九年首次出招前的比重為百分之五至六,去年底已上升至約一成,並可見涉及的主要是大銀碼貸款。
&&&&&&&&
Labels:
時事、政治、經濟
2011年6月10日星期五
誰殺死了會計師?
這篇文章於今天(11年6月10日)在《信報》年青有計的專欄內刊登。這個標題所提及的「會計師」,除了下述的那位同工外,其實也指香港整個中小型會計師行業。相比起十幾年前,現今會計師要在香港執業實在艱難。
--------
誰殺死了會計師?(作者:Bittermelon)
早前有一位年青會計師,因自己開設的事務所的生意不理想,在壓力下一時看不開而輕生。聞悉這宗新聞後,有個問題不停地纏繞著我:究竟是誰殺死了會計師?抵受不住壓力,思想走入了死胡同,這位同工固然要負上最大的責任。然而,香港的營商環境對于中小企來說愈來愈差的事實,縱然說不上是元兇,幫兇之名卻怎也逃不了。
大家可能認為,近期的經濟和就業數據均顯示,香港整體經濟欣欣向榮,失業率又維持在低水平,為甚麼筆者說營商環境愈來愈差呢?沒錯,香港近期的經濟是相當不錯,在外來資金的帶動下,零售、地產、金融、旅遊等一片好景。可是,最終能受惠的都只是那些與地產和金融有關的大財團和大企業,普通的中小企要分一杯羹談可容易。
中小型會計師行經營艱難
香港商舖和寫字樓的租金冠絕全球,物價高企,通脹飛升,加上剛推出的最低工資法例,對很多苟延殘存的中小企來說已經是百上加斤。再加上未來息口有機會攀升,這將成為她們的催命符。中小企經營日見艱難,對賴以為生的中小型會計師行來說,情況當然也好不到那裡去。
近年來寫字樓租金和審計員的工資不斷上升,中小型會計師行的成本其實已經很重。加上以中小企為主的客戶在經營上也不容易,希望藉著加一點點審計費去幫補一下沉重的開支,這個想法可以說是死路一條。除了客戶自身也未必能負擔得起審計費的加幅外,同行的低價競爭也令會計師行不敢加價。筆者就曾經聽說過,有同行以三千元的「超荀價」作招徠,為客戶做年度審計。
另外,審計標準和相關的要求愈來愈嚴格也令會計師行的成本大增。就以剛生效不久的《香港審計準則第六百號》(HKSA 600)的最新修訂版為例,如果客戶擁有子公司的話,核數師就必須完成一系列煩瑣的審核程序和填寫臃長的工作底稿。在一個由會計師公會所舉辦關於上述準則的工作坊上,主講者就開玩笑地問參與者,是否要考慮「炒掉」那些擁有子公司的客戶,以省卻符合新標準所帶來的麻煩。
年青會計師不願意執業
受惠於經濟好景,香港各大財團和大機構都賺個滿堂紅,大型會計師行的生意也自然滔滔不絕。為了應付業務的需求,近期大行都紛紛以高薪招聘新人和留著現有的員工。付不起高薪的中小型會計師行就不得不面對人手長期短絀的問題。有些會計師行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一下,,唯有招請多幾位資歷較淺甚至沒有經驗的審計員回來,讓他們負責一些簡單的審計程序和文書工作,自己則親身上陣,每周七天,每天十幾小時做過不停。
中小型會計師前途似「咁」,這就正好解釋為何在這近十年期間,會計師人數以倍數上升,但執業會計師人數的升幅卻很少。翻查公會2000年和2010年的年報,獲得香港專業會計師資格的人數由十年前只有一萬七千多人,大幅彪升至現時的三萬多人,升幅高達七成二。相反,執業會計師人數十年前約有二千九百人,十年後的今天也只有約三千七百人,升幅不到三成。換句話說,十年間約有一萬三千人成為會計師,但當中卻只有八百人申請成為執業會計師。
現今營商環境有利大企業卻不利小企業,大氣候如此,其實公會以至業界能做的不多。在可見的將來,不難看到大型會計師行會日益壯大,而中小型會計師行則會日漸息微,最後要靠併購才能繼續生存。和其他行業一樣命運,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愈來愈多會計師不得不為大企業和大財團打工,有能力自立門戶的將會變成鳳毛麟角。在社會角度而言,這是浪費和錯配,花了那麼多資源去訓練和培育會計師,但最後大部份人卻無可選擇地只能為大企業打工,任由大財團支配我們的經濟,這是我們樂見的嗎?
YAA文章連結:http://hkyaa.blogspot.com/
&&&&&&&&
--------
誰殺死了會計師?(作者:Bittermelon)
早前有一位年青會計師,因自己開設的事務所的生意不理想,在壓力下一時看不開而輕生。聞悉這宗新聞後,有個問題不停地纏繞著我:究竟是誰殺死了會計師?抵受不住壓力,思想走入了死胡同,這位同工固然要負上最大的責任。然而,香港的營商環境對于中小企來說愈來愈差的事實,縱然說不上是元兇,幫兇之名卻怎也逃不了。
大家可能認為,近期的經濟和就業數據均顯示,香港整體經濟欣欣向榮,失業率又維持在低水平,為甚麼筆者說營商環境愈來愈差呢?沒錯,香港近期的經濟是相當不錯,在外來資金的帶動下,零售、地產、金融、旅遊等一片好景。可是,最終能受惠的都只是那些與地產和金融有關的大財團和大企業,普通的中小企要分一杯羹談可容易。
中小型會計師行經營艱難
香港商舖和寫字樓的租金冠絕全球,物價高企,通脹飛升,加上剛推出的最低工資法例,對很多苟延殘存的中小企來說已經是百上加斤。再加上未來息口有機會攀升,這將成為她們的催命符。中小企經營日見艱難,對賴以為生的中小型會計師行來說,情況當然也好不到那裡去。
近年來寫字樓租金和審計員的工資不斷上升,中小型會計師行的成本其實已經很重。加上以中小企為主的客戶在經營上也不容易,希望藉著加一點點審計費去幫補一下沉重的開支,這個想法可以說是死路一條。除了客戶自身也未必能負擔得起審計費的加幅外,同行的低價競爭也令會計師行不敢加價。筆者就曾經聽說過,有同行以三千元的「超荀價」作招徠,為客戶做年度審計。
另外,審計標準和相關的要求愈來愈嚴格也令會計師行的成本大增。就以剛生效不久的《香港審計準則第六百號》(HKSA 600)的最新修訂版為例,如果客戶擁有子公司的話,核數師就必須完成一系列煩瑣的審核程序和填寫臃長的工作底稿。在一個由會計師公會所舉辦關於上述準則的工作坊上,主講者就開玩笑地問參與者,是否要考慮「炒掉」那些擁有子公司的客戶,以省卻符合新標準所帶來的麻煩。
年青會計師不願意執業
受惠於經濟好景,香港各大財團和大機構都賺個滿堂紅,大型會計師行的生意也自然滔滔不絕。為了應付業務的需求,近期大行都紛紛以高薪招聘新人和留著現有的員工。付不起高薪的中小型會計師行就不得不面對人手長期短絀的問題。有些會計師行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一下,,唯有招請多幾位資歷較淺甚至沒有經驗的審計員回來,讓他們負責一些簡單的審計程序和文書工作,自己則親身上陣,每周七天,每天十幾小時做過不停。
中小型會計師前途似「咁」,這就正好解釋為何在這近十年期間,會計師人數以倍數上升,但執業會計師人數的升幅卻很少。翻查公會2000年和2010年的年報,獲得香港專業會計師資格的人數由十年前只有一萬七千多人,大幅彪升至現時的三萬多人,升幅高達七成二。相反,執業會計師人數十年前約有二千九百人,十年後的今天也只有約三千七百人,升幅不到三成。換句話說,十年間約有一萬三千人成為會計師,但當中卻只有八百人申請成為執業會計師。
現今營商環境有利大企業卻不利小企業,大氣候如此,其實公會以至業界能做的不多。在可見的將來,不難看到大型會計師行會日益壯大,而中小型會計師行則會日漸息微,最後要靠併購才能繼續生存。和其他行業一樣命運,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愈來愈多會計師不得不為大企業和大財團打工,有能力自立門戶的將會變成鳳毛麟角。在社會角度而言,這是浪費和錯配,花了那麼多資源去訓練和培育會計師,但最後大部份人卻無可選擇地只能為大企業打工,任由大財團支配我們的經濟,這是我們樂見的嗎?
YAA文章連結:http://hkyaa.blogspot.com/
&&&&&&&&
Labels:
《信報》年青有計
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銷售流程的營運審計(Cash sales)之二
上一篇《銷售流程的營運審計(Cash sales)之一》談過,要有效控制Cash Sales,首要先需要有一個可靠的存貨記錄,這篇則談一下其他控制措施。
首先,每件貨品售出時都要開出發票做證明,貨品名稱、單價、數量、折扣、日期、發票金額、付款方式以至經手人等都應記錄在發票上。為了方便追蹤及確保開出的發票沒有遺漏,每張發票應有一個序號。如果有留意一些服裝店的付款流程時,大家可能會發現店員會在信用卡簽賬單上抄上一個編號,這個編號其實是發票序號,方便他們在關店時埋數。而某幾家大型服裝連鎖店,更利用POS(Point-of-sale)系統將發票和信用卡簽賬單二合為一,減省付款程序和時間。
服裝店的現金銷售,其收款方法主要是現鈔和信用卡。先說前者,店舖要有一個可靠的地方存放現鈔,最通常的收銀機。如果每天現鈔的數量很多的話,店舖應有一個規定,當收銀機的現鈔到了一定數量後就要轉送到店內的保管箱。另外,店舖也應有個規定,何時將現鈔存入銀行,而大型連鎖店更會找保安公司,負責每天到個店舖收集現鈔。還有,店舖不應存放太多現鈔過夜,但也要預留一些作為第二天找續之用。
在每天關門後,店舖應核對當天的銷售記錄、現鈔和信用卡簽賬單。如果發現不一致就需要立即跟進並找出原因。
為了減省現鈔的處理及其風險,很多企業鼓勵客戶使用電子貨幣或信用卡付款。雖然信用卡的手續費並不便宜,但為了減省行政上的麻煩,很多企業也樂於採用。
有些連鎖店為了減低員工偷竊現金的機會,加上保安上的需要,會在店內的收銀處附近安裝攝像頭。在減低員工偷竊來說,其實這個做法姿態大於實際,因為正常來說不會有人去翻看全部錄像,但正是因為這個攝像頭的存在,對店舖員工在心理上做成震懾的效果,想偷也不敢。
有網友在討論區說,為了減低員工故意調高售價,並將差額據為己有,有些企業(相信是外地)會在收銀機旁貼上告示,鼓勵顧客舉報售出了貨品後不開具發票的員工,成功舉報的還會有奬金。另外,要避免員工故意調高售價,每件貨品貼上公司的指定價錢標籤,再配合POS系統也有幫助。例如標籤印有Bar code,收銀員必需通過系統的Bar code reader掃瞄標籤,才可以開出發票。而且在香港的情況,大多數顧客都會要求發票。
最後一點想提一下的,是關於貨品的安全問題。特別是那些售賣名貴時裝或高價商品的,需要留意是否有店員將店舖的正貨被換了次貨或假貨,又或者被店員偷用。因為一旦被客戶發現而投訴,對公司的聲譽會有很大的影響。
上一篇文章:銷售流程的營運審計(Cash sales)之一
&&&&&&&&
首先,每件貨品售出時都要開出發票做證明,貨品名稱、單價、數量、折扣、日期、發票金額、付款方式以至經手人等都應記錄在發票上。為了方便追蹤及確保開出的發票沒有遺漏,每張發票應有一個序號。如果有留意一些服裝店的付款流程時,大家可能會發現店員會在信用卡簽賬單上抄上一個編號,這個編號其實是發票序號,方便他們在關店時埋數。而某幾家大型服裝連鎖店,更利用POS(Point-of-sale)系統將發票和信用卡簽賬單二合為一,減省付款程序和時間。
服裝店的現金銷售,其收款方法主要是現鈔和信用卡。先說前者,店舖要有一個可靠的地方存放現鈔,最通常的收銀機。如果每天現鈔的數量很多的話,店舖應有一個規定,當收銀機的現鈔到了一定數量後就要轉送到店內的保管箱。另外,店舖也應有個規定,何時將現鈔存入銀行,而大型連鎖店更會找保安公司,負責每天到個店舖收集現鈔。還有,店舖不應存放太多現鈔過夜,但也要預留一些作為第二天找續之用。
在每天關門後,店舖應核對當天的銷售記錄、現鈔和信用卡簽賬單。如果發現不一致就需要立即跟進並找出原因。
為了減省現鈔的處理及其風險,很多企業鼓勵客戶使用電子貨幣或信用卡付款。雖然信用卡的手續費並不便宜,但為了減省行政上的麻煩,很多企業也樂於採用。
有些連鎖店為了減低員工偷竊現金的機會,加上保安上的需要,會在店內的收銀處附近安裝攝像頭。在減低員工偷竊來說,其實這個做法姿態大於實際,因為正常來說不會有人去翻看全部錄像,但正是因為這個攝像頭的存在,對店舖員工在心理上做成震懾的效果,想偷也不敢。
有網友在討論區說,為了減低員工故意調高售價,並將差額據為己有,有些企業(相信是外地)會在收銀機旁貼上告示,鼓勵顧客舉報售出了貨品後不開具發票的員工,成功舉報的還會有奬金。另外,要避免員工故意調高售價,每件貨品貼上公司的指定價錢標籤,再配合POS系統也有幫助。例如標籤印有Bar code,收銀員必需通過系統的Bar code reader掃瞄標籤,才可以開出發票。而且在香港的情況,大多數顧客都會要求發票。
最後一點想提一下的,是關於貨品的安全問題。特別是那些售賣名貴時裝或高價商品的,需要留意是否有店員將店舖的正貨被換了次貨或假貨,又或者被店員偷用。因為一旦被客戶發現而投訴,對公司的聲譽會有很大的影響。
上一篇文章:銷售流程的營運審計(Cash sales)之一
&&&&&&&&
Labels:
內審實戰經驗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