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新朋友給我訊息,訴說他公司的問題。新朋友剛剛畢業,並在一家Local audit firm工作,第一天返工已經很想辭職,因為公司沒有人肯教他,經理只扔給他一個細Job,讓他按上年的working papers跟著去做。
其實Local firm資源有限,很多公司都是用相同方法,讓新人邊做邊學。所以我也著朋友不要太著急,就先按上年的做法去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才向同事或經理請教。
因為朋友第一天返工,而且以前從未接觸過審計,所以甚麼都不懂。好了,當有問題了,問經理嗎?經理說要他自己去想,不要煩他;問同事嗎?同事說不用太認真,「求其」就算(潛臺詞即是叫他放飛機?)。其實這家Local firm在行內是頗為知名的,為何工作氣氛如此惡劣?
不單如此,得知他們連一個簡單的Audit program也沒有,我實在覺得很奇怪。細行資源不多,要弄一個像大行的Audit program當然不太實際,但連一個簡單的也欠奉,像他們這樣規模的Local firm,實在也太匪而所思了。其實只要設計得而,一個簡單的Audit program就能減少Auditor的錯漏,經理甚至合伙人出的Queries自然也能少些,何樂而不為?
其實沒有Audit program也不是重點,我反而擔心在這種氣氛下工作下,朋友會受到影響。
&&&&&&&&
2012年7月30日星期一
2012年7月27日星期五
即食麵
今時今日要在香港吃一碗「像樣」的餐蛋即食麵相當難。我公司附近有不少茶餐廳和快餐店,但他們造出來的餐蛋麵不單難吃,而且貴。
最便宜的那家,一碗餐蛋麵加一杯熱飲也要盛惠27大元。現在百物騰貴,27、8元早已是意料之內,若果好吃倒無所謂,最慘是難吃而且份量細。茶餐廳大多數採用那隻麵,本身以經很難造得好吃,加上淡而無味的湯底,吃了一口就擰頭;再看看麵上的餐蛋,只有可憐的薄薄兩塊餐肉,連煎一下也欠奉,煎蛋更是失望之極,不要奢望會給你煎燶邊太陽蛋,能有一塊流心的煎蛋已叫皇恩浩蕩。
份量也是愈來愈不濟,初時將罪名加在茶餐廳身上,以為他們為了節省成本而將兩個即食麵當三個來賣,最近才知道原來供應商的問題,一個麵餅的重量連100g也不到。
好了好了,既然在外面吃不到滿意的,唯有親身來造吧,但原來所費也不菲。在超市買一包出前一丁要4元,要平宜一點,就要一次過買8包拿折扣,平均每包3.6元。午餐肉也不便宜,小時候愛吃的豬仔牌圓罐裝(397g)賣22.9元,沒有那麼肥膩的外國牌子例如三花牌和荷美爾(340g)也分別要21.1和25.9元。雞蛋也一樣,在超市買的差不多2.4元一只,到街市買價錢比較化算,但也要1元一只。
在家煮兩碗即食麵,不計燈油火蠟只計食材也要32.1元(3.6+3.6+22.9+2),平均每碗要16元,但現在兩個即食麵的份量給兩個人吃根本不夠吃,三個麵餅煮成兩碗,平均就要差不多18元了。茶餐廳要有利可圖,毛利率至少要50%,假設一碗餐蛋出前一丁加一杯熱飲賣30元,即是食材成本只可控制在15元,在家自己煮也要16元,看來茶餐廳的價錢以相當克制了。
最近發現「大X活」的餐蛋麵頑算「抵吃」,一碗麵加一杯熱飲賣21元,雖然不是出前一丁,但是他們用的是「福字伊麵」,麵身尚算彈口,而且香。最能給我驚喜的是煎得香口的餐肉和流心太陽蛋,雖然份量不大,但用這價錢能吃到這個質素,實在是抵吃之選。
另外,「美X」的也不算差,一碗麵加一杯熱飲賣24.5元,雖然用的是公仔麵,但勝在份量足。遺憾的是餐肉雖厚,但只是略略煎過。至於「大X樂」,不知何解,公司附近的那一家已經很久不賣即食麵早餐,奇怪!
&&&&&&&&
最便宜的那家,一碗餐蛋麵加一杯熱飲也要盛惠27大元。現在百物騰貴,27、8元早已是意料之內,若果好吃倒無所謂,最慘是難吃而且份量細。茶餐廳大多數採用那隻麵,本身以經很難造得好吃,加上淡而無味的湯底,吃了一口就擰頭;再看看麵上的餐蛋,只有可憐的薄薄兩塊餐肉,連煎一下也欠奉,煎蛋更是失望之極,不要奢望會給你煎燶邊太陽蛋,能有一塊流心的煎蛋已叫皇恩浩蕩。
份量也是愈來愈不濟,初時將罪名加在茶餐廳身上,以為他們為了節省成本而將兩個即食麵當三個來賣,最近才知道原來供應商的問題,一個麵餅的重量連100g也不到。
好了好了,既然在外面吃不到滿意的,唯有親身來造吧,但原來所費也不菲。在超市買一包出前一丁要4元,要平宜一點,就要一次過買8包拿折扣,平均每包3.6元。午餐肉也不便宜,小時候愛吃的豬仔牌圓罐裝(397g)賣22.9元,沒有那麼肥膩的外國牌子例如三花牌和荷美爾(340g)也分別要21.1和25.9元。雞蛋也一樣,在超市買的差不多2.4元一只,到街市買價錢比較化算,但也要1元一只。
在家煮兩碗即食麵,不計燈油火蠟只計食材也要32.1元(3.6+3.6+22.9+2),平均每碗要16元,但現在兩個即食麵的份量給兩個人吃根本不夠吃,三個麵餅煮成兩碗,平均就要差不多18元了。茶餐廳要有利可圖,毛利率至少要50%,假設一碗餐蛋出前一丁加一杯熱飲賣30元,即是食材成本只可控制在15元,在家自己煮也要16元,看來茶餐廳的價錢以相當克制了。
最近發現「大X活」的餐蛋麵頑算「抵吃」,一碗麵加一杯熱飲賣21元,雖然不是出前一丁,但是他們用的是「福字伊麵」,麵身尚算彈口,而且香。最能給我驚喜的是煎得香口的餐肉和流心太陽蛋,雖然份量不大,但用這價錢能吃到這個質素,實在是抵吃之選。
另外,「美X」的也不算差,一碗麵加一杯熱飲賣24.5元,雖然用的是公仔麵,但勝在份量足。遺憾的是餐肉雖厚,但只是略略煎過。至於「大X樂」,不知何解,公司附近的那一家已經很久不賣即食麵早餐,奇怪!
&&&&&&&&
Labels:
生活雜絮
2012年7月24日星期二
人生導師麥齊光
自少我們就受教導,做人要誠實正直,但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年輕時已經發覺,讀書、做人要誠實正直是很不方便的。例如不可以扮病不上學,回校遲到不能隨便作個藉口,不可以抄同學功課,留堂記過要乖乖回家自首等等。
出來工作以後,更加發覺在現今社會,做人誠實正直是很蝕底。例如報稅,很多人會故意多報可扣稅開支,又有人明明與父母分開住,但卻申報同住欲加大免稅額,目的就是令自己能交少些稅。又例如有同事做審計項目時放飛機,可以輕輕鬆鬆收job回家去。人人都做而自己不做,何其蝕底。
既然誠實正直既不方便又蝕底,為什麼我們還要去做?麥齊光先生因在廿年前涉嫌騙取政府的房屋津貼,於上周四被廉署拘捕,這件事啟發了我們。
當然此事還未審訊,我們不能那麼快就下定論,但倘若事件屬實的話,他就給我們證明了「出得嚟行」,的確是「預咗要還」的!就算今天能給你躲得過,難保十年廿載後會被揭發。
記得N年前我曾於某機構當內審,當時管理層要求部門做一項特別審計,就是抽查員工是否違反公司規定,在領取置業津貼的同時,又把物業出租圖利。雖然我沒有參與此項審計,但就記得當時公司內人心徨徨,因為有多位同事被揭發違規,受到公司重罰。我可以肯定,這些舊同事都一樣,在講大話時並不認為會有人發現,而且更會認為只是無傷大雅,人人都會做的小事。
為什麼做人要誠實?人的一生實在漫長,因一時之貪念而為自己添上污點,它就會跟隨你一輩子,就算當時能給你僥倖過關,難保他日會變成催命符,在你最風光之時給你重重一擊,永不翻身。
其實講大話是很難的,因為不是親身經歷,所以必定要記性好,把說過的大話牢牢記住,否則前言不對後話就會穿煲。
寫到這裡,我忽然明白,誠實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讓我們活得心安理得,每晚都能睡得安穩。
謝謝麥先生給我們上這一課。
&&&&&&&&
年輕時已經發覺,讀書、做人要誠實正直是很不方便的。例如不可以扮病不上學,回校遲到不能隨便作個藉口,不可以抄同學功課,留堂記過要乖乖回家自首等等。
出來工作以後,更加發覺在現今社會,做人誠實正直是很蝕底。例如報稅,很多人會故意多報可扣稅開支,又有人明明與父母分開住,但卻申報同住欲加大免稅額,目的就是令自己能交少些稅。又例如有同事做審計項目時放飛機,可以輕輕鬆鬆收job回家去。人人都做而自己不做,何其蝕底。
既然誠實正直既不方便又蝕底,為什麼我們還要去做?麥齊光先生因在廿年前涉嫌騙取政府的房屋津貼,於上周四被廉署拘捕,這件事啟發了我們。
當然此事還未審訊,我們不能那麼快就下定論,但倘若事件屬實的話,他就給我們證明了「出得嚟行」,的確是「預咗要還」的!就算今天能給你躲得過,難保十年廿載後會被揭發。
記得N年前我曾於某機構當內審,當時管理層要求部門做一項特別審計,就是抽查員工是否違反公司規定,在領取置業津貼的同時,又把物業出租圖利。雖然我沒有參與此項審計,但就記得當時公司內人心徨徨,因為有多位同事被揭發違規,受到公司重罰。我可以肯定,這些舊同事都一樣,在講大話時並不認為會有人發現,而且更會認為只是無傷大雅,人人都會做的小事。
為什麼做人要誠實?人的一生實在漫長,因一時之貪念而為自己添上污點,它就會跟隨你一輩子,就算當時能給你僥倖過關,難保他日會變成催命符,在你最風光之時給你重重一擊,永不翻身。
其實講大話是很難的,因為不是親身經歷,所以必定要記性好,把說過的大話牢牢記住,否則前言不對後話就會穿煲。
寫到這裡,我忽然明白,誠實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讓我們活得心安理得,每晚都能睡得安穩。
謝謝麥先生給我們上這一課。
&&&&&&&&
Labels:
有感而發
2012年7月20日星期五
向回購領匯說不
本文於今天(7月20日)《信報》的年青有計專欄內刊登。
--------
向回購領匯說不(作者:Bittermelon)
若果一只玻璃杯打碎了,大概你會買一只新的來代替,對吧?假若有人和你說,他要用萬能膠把它黏合還原,你會怎麼想?
新任特首梁振英先生早前曾說過,上任後會研究回購領匯(823)是否可行,當時筆者心想,只是研究又不是真正落實,不用杞人憂天。及至最近不斷有政客甚至立法會議員支持回購,筆者就愈來愈擔心,因為現實中竟然有人肯不惜工本,企圖把已散落一地的玻璃碎片,逐一黏合去將水杯還原,況且這些「工本」是港人的血汗錢,他們豈不是慷他人之慨?
埋單計數倒貼400億
首先,要回購領匯就需要資金。筆者就和當年支持領滙上市的人算一算「賬」。領匯於05年上市時市值約267億。好了,現在後悔了,按領匯本周四收市價每股$32.8計算,領匯的現有市值大約是744億。將此數與當年的267億相減,一來一回就是477億,即是政府需要倒貼近四百幾億公帑去回購。744億這估值不能說不高,但只能怪自己當初教兒不善,要送給老外調教,現在兒子學成歸來卻説學費過高,道理是説不過去的。
按領匯披露的資料,目前領匯的主要持有人是機構投資者,假設他們自05年上市時一直持有領匯至今,他們的投資回報足足179%,是回購的最大得益者,公帑就此「白白」給他們賺了。況且,假若市場得悉政府真的回購的話,必定有炒家把股價抬高而令市值大升,若到時升至千億,還回購不回購?
有說「貴買貴賣」,只要買回來的領匯是物有所值也不是問題。可是,目前領匯的市盈率7.7倍,而市值是基於市場期望領匯將來會有更高的盈利;但回購的目的是讓領匯不加價,將來的盈利必受影響。即是說,用744億買回來的領匯必會即時貶值。用生猛海鮮價買一條快死的魚,誰都知道不化算吧?
領匯加租要回購,港鐵(066)經常加價莫非又要回購?那麼東、西兩隧又如何?還有中電(002)、電能(006)、煤氣(003)、電盈(008)等的公用服務呢?一旦加價就要回購?雖則香港的財政儲備有6000億,我們能回購多少次?當然,倘若當年有份支持上市的政客肯承擔這一筆賬,筆者相信不單獲得市民掌聲,更能在9月的立法會選舉中贏盡議席,他們不妨考慮一下。
公眾批評領匯不應瘋狂加租,我認為是找錯對象罵錯人了。上市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爭取股東的利益最大化。站在公眾立場,當然可以批評領匯在巨額盈利下還加租,是妄顧社會責任和不合理。但何謂「合理回報」呢?市民可能認為5%叫合理,但站在股東的角度,他們可能嫌50%也太少呢!所以,問題不是領匯應不應瘋狂加租,而是領匯根本不應該上市。與其批評領匯,倒不如批評那些被利益沖昏頭腦而去支持上市的人吧!
回購之外的選擇
這個世界有很多東西是不能「還原」的,就像碎了的玻璃杯,即使用萬能膠黏合好,也不能回復原來的晶瑩剔透。所以,回購並不是好辦法。現在可以做的,就是好好利用現有和將來新建的公屋商場去引入競爭。就算不成功,至少也能向小商戶提供一個較廉宜的選擇,何樂而不為?再者,既然我們可以有「居者有其屋」及「租者置其屋」等的計劃,為何也不嘗試推行「租者有其舖」呢?
動用公帑去扶持小企業小商販去經營,總好過讓投資者「白賺」了吧?況且多些小商舖,就能讓巿民得到連鎖店以外的選擇。
有人質疑政府不應補貼經濟活動,但我們的競爭對手新加坡近年就推出「中小企業現金補貼」計劃,每年向合資格的小企業發放一次性的現金津貼,幫助他們應付不斷上漲的經營成本。為甚麼人家可以,我們就不能呢?
有學者提議政府可以回購一部份領匯的股權,從而用大股東的身份去影響領匯的運作。這個方法似乎比全數回購好。可是,領匯始終是上市機構,管理層同時也要向小股東負責,假若領匯因政治因素而影響盈利,對小股東並不公平;公衆也不願見翻版港鉄可加可減票價機制的鬧劇吧!
有立法會議員說回購領匯相當於要政府認錯,但知錯能改總比死不悔改值得尊重。筆者深表讚同,而且覺得此話不單適用於政府,也適用於當日支持領匯上市,但現在卻反過來說要回購的人,不過認錯的方法笨拙而已。筆者謹此公開呼籲支持回購的人在這問題上多聽意見,不要盲目支持,重蹈當年錯誤支持領匯上市的覆轍。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hk/
&&&&&&&&
--------
向回購領匯說不(作者:Bittermelon)
若果一只玻璃杯打碎了,大概你會買一只新的來代替,對吧?假若有人和你說,他要用萬能膠把它黏合還原,你會怎麼想?
新任特首梁振英先生早前曾說過,上任後會研究回購領匯(823)是否可行,當時筆者心想,只是研究又不是真正落實,不用杞人憂天。及至最近不斷有政客甚至立法會議員支持回購,筆者就愈來愈擔心,因為現實中竟然有人肯不惜工本,企圖把已散落一地的玻璃碎片,逐一黏合去將水杯還原,況且這些「工本」是港人的血汗錢,他們豈不是慷他人之慨?
埋單計數倒貼400億
首先,要回購領匯就需要資金。筆者就和當年支持領滙上市的人算一算「賬」。領匯於05年上市時市值約267億。好了,現在後悔了,按領匯本周四收市價每股$32.8計算,領匯的現有市值大約是744億。將此數與當年的267億相減,一來一回就是477億,即是政府需要倒貼近四百幾億公帑去回購。744億這估值不能說不高,但只能怪自己當初教兒不善,要送給老外調教,現在兒子學成歸來卻説學費過高,道理是説不過去的。
按領匯披露的資料,目前領匯的主要持有人是機構投資者,假設他們自05年上市時一直持有領匯至今,他們的投資回報足足179%,是回購的最大得益者,公帑就此「白白」給他們賺了。況且,假若市場得悉政府真的回購的話,必定有炒家把股價抬高而令市值大升,若到時升至千億,還回購不回購?
有說「貴買貴賣」,只要買回來的領匯是物有所值也不是問題。可是,目前領匯的市盈率7.7倍,而市值是基於市場期望領匯將來會有更高的盈利;但回購的目的是讓領匯不加價,將來的盈利必受影響。即是說,用744億買回來的領匯必會即時貶值。用生猛海鮮價買一條快死的魚,誰都知道不化算吧?
領匯加租要回購,港鐵(066)經常加價莫非又要回購?那麼東、西兩隧又如何?還有中電(002)、電能(006)、煤氣(003)、電盈(008)等的公用服務呢?一旦加價就要回購?雖則香港的財政儲備有6000億,我們能回購多少次?當然,倘若當年有份支持上市的政客肯承擔這一筆賬,筆者相信不單獲得市民掌聲,更能在9月的立法會選舉中贏盡議席,他們不妨考慮一下。
公眾批評領匯不應瘋狂加租,我認為是找錯對象罵錯人了。上市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爭取股東的利益最大化。站在公眾立場,當然可以批評領匯在巨額盈利下還加租,是妄顧社會責任和不合理。但何謂「合理回報」呢?市民可能認為5%叫合理,但站在股東的角度,他們可能嫌50%也太少呢!所以,問題不是領匯應不應瘋狂加租,而是領匯根本不應該上市。與其批評領匯,倒不如批評那些被利益沖昏頭腦而去支持上市的人吧!
回購之外的選擇
這個世界有很多東西是不能「還原」的,就像碎了的玻璃杯,即使用萬能膠黏合好,也不能回復原來的晶瑩剔透。所以,回購並不是好辦法。現在可以做的,就是好好利用現有和將來新建的公屋商場去引入競爭。就算不成功,至少也能向小商戶提供一個較廉宜的選擇,何樂而不為?再者,既然我們可以有「居者有其屋」及「租者置其屋」等的計劃,為何也不嘗試推行「租者有其舖」呢?
動用公帑去扶持小企業小商販去經營,總好過讓投資者「白賺」了吧?況且多些小商舖,就能讓巿民得到連鎖店以外的選擇。
有人質疑政府不應補貼經濟活動,但我們的競爭對手新加坡近年就推出「中小企業現金補貼」計劃,每年向合資格的小企業發放一次性的現金津貼,幫助他們應付不斷上漲的經營成本。為甚麼人家可以,我們就不能呢?
有學者提議政府可以回購一部份領匯的股權,從而用大股東的身份去影響領匯的運作。這個方法似乎比全數回購好。可是,領匯始終是上市機構,管理層同時也要向小股東負責,假若領匯因政治因素而影響盈利,對小股東並不公平;公衆也不願見翻版港鉄可加可減票價機制的鬧劇吧!
有立法會議員說回購領匯相當於要政府認錯,但知錯能改總比死不悔改值得尊重。筆者深表讚同,而且覺得此話不單適用於政府,也適用於當日支持領匯上市,但現在卻反過來說要回購的人,不過認錯的方法笨拙而已。筆者謹此公開呼籲支持回購的人在這問題上多聽意見,不要盲目支持,重蹈當年錯誤支持領匯上市的覆轍。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hk/
&&&&&&&&
Labels:
《信報》年青有計
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職場的言論自由
最近朋友C君的公司發生了一件事,話說某部門的經理一向都和下屬不咬弦,很多同事都相繼離職。輪到其中一位同事辭職,公司的HR例牌轉閱「散水卡」給各同事簽名留言。不知是否年少氣盛不夠成熟,還是故意玩嘢要示威一番,該部門的supervisor竟然在卡上留言說「恭喜你不須要再睇狗的面色來做人了」,而且字行間盡是負面說句。由於散水卡是轉閱的,所以公司各同事都看見。
後果當然不難估計,這位supervisor不單給大老闆「照肺」,還即時收到公司的警告信,再犯即炒。事後supervisor大感不滿,認為自己只是講真話,公司扼殺言論自由云云。
其實C君的公司太仁慈,換了是我必炒無疑。或許你會說我有冇搞錯,但站在公司的角度去想,就算該經理是如何差勁,下屬也不應公然用「狗」這些字詞來侮辱人。雖則散水卡是寫給離職的同事,但會在公司互相傳閱,此舉等同公開宣戰。況且身為supervisor的,好歹也算是中層管理人員,不單沒有幫助公司安撫下屬去解決問題,反而帶頭散播負面情緒,下屬看見怎樣想?既然此人如此不滿,早晚會辭職,在公司來說,實在留不得。
職場從來只講權力不講公義,要求有言論自由,是否幼稚了點?
話說回來,其實那位經理應要負最大責任,與下屬不和而令職員大量流失,除了影響士氣,更重要是影響部門運作。或許經理想珍此機會來個部門大換血,但有過養魚的都會知道,為魚缸換水時不可以一下只全換上新水,一定要留下部份舊水,否則魚兒會不適應而死掉。況且新人訓練需時,又要投放大量資源,大換血是得不償失。
我一向認為,維持同事之間的和諧是很重要,這裡說的和諧不是「一言堂」或「統一思想」,而是大家彼此尊重,就算同事和自己有不同意見,做經理的也要虛心聆聽,並且解釋不同意的原因。抱著「我是經理說了算」的態度去管理一個部門,我不敢說一定會失敗,但可以肯定不適合我。
&&&&&&&&
後果當然不難估計,這位supervisor不單給大老闆「照肺」,還即時收到公司的警告信,再犯即炒。事後supervisor大感不滿,認為自己只是講真話,公司扼殺言論自由云云。
其實C君的公司太仁慈,換了是我必炒無疑。或許你會說我有冇搞錯,但站在公司的角度去想,就算該經理是如何差勁,下屬也不應公然用「狗」這些字詞來侮辱人。雖則散水卡是寫給離職的同事,但會在公司互相傳閱,此舉等同公開宣戰。況且身為supervisor的,好歹也算是中層管理人員,不單沒有幫助公司安撫下屬去解決問題,反而帶頭散播負面情緒,下屬看見怎樣想?既然此人如此不滿,早晚會辭職,在公司來說,實在留不得。
職場從來只講權力不講公義,要求有言論自由,是否幼稚了點?
話說回來,其實那位經理應要負最大責任,與下屬不和而令職員大量流失,除了影響士氣,更重要是影響部門運作。或許經理想珍此機會來個部門大換血,但有過養魚的都會知道,為魚缸換水時不可以一下只全換上新水,一定要留下部份舊水,否則魚兒會不適應而死掉。況且新人訓練需時,又要投放大量資源,大換血是得不償失。
我一向認為,維持同事之間的和諧是很重要,這裡說的和諧不是「一言堂」或「統一思想」,而是大家彼此尊重,就算同事和自己有不同意見,做經理的也要虛心聆聽,並且解釋不同意的原因。抱著「我是經理說了算」的態度去管理一個部門,我不敢說一定會失敗,但可以肯定不適合我。
&&&&&&&&
Labels:
管理雜談
2012年7月13日星期五
因為399雞鳴狗盜要「斬手」
本文於今天(7月13日)《信報》的年青有計專欄內刊登。
--------
因為399 雞鳴狗盜要「斬手」(作者:Bittermelon)
最近會計業界的話題都離不開兩個,一是誰能成功接捧,代替陳荗波先生出任下一屆立法會議員,二是備受爭議的《公司條例草案》第399條。而今天筆者想講的就是後者。
先簡單講講「399」是什麼。根據法例草案,倘若核數師明知有問題,或者罔顧後果地在核數師報告中作出錯誤陳述,例如明知公司欠債累累,資不抵債兼經營困難,核數師還發出clean report(即無保留意見的報告),核數師就要面對「刑事」責任。
相信因為近年上市公司屢出賬目問題,所以社會有呼聲說要加強刑責。對此筆者絕對讚成,可是目前的草案對業界有欠公平。
牽連太廣 刑罰不對等
第一,條例不單規管核數師,就連負責管理審計項目的審計員也一併受株連。最慘是不分老手及新手都一網打盡。有人質疑筆者講得太過誇張,但事實上為一家規模較細的私人公司核數,整項工作通常都交由初級審計員去負責。若果初級審計員因經驗不足而犯錯,按法例也要負上刑責。
相反,若果公司賬目造假的話,就只有公司的管理層須要負上刑事責任。實在不明白,除了公司高層外,為何涉及造假的一干人等可以置身事外,查數的卻不論是有(核數師)牌和無牌也同受株連?
要控制河流的污染,最有效是在源頭阻截污染物,不理會上游而只拼命在下游加建濾網,污染始終不能停止。同樣道理,要有效打擊造假,不是應該加重源頭的刑責吧?所以,法例應將公司的員工也一併納入規管,而且應負上比審計員更重的刑責,以收阻嚇之效。
第二,此法只適用於香港公司,但目前在港上市的公司,大部份都是在外地註冊而不受新法例監管,即是受規管的大多數是香港的私人公司。核數師倘若犯法,受罰是應該的,可是,私人公司對公眾的影響實在有限,其核數師也要負上如此重的刑責就不對等吧?
舉個例子,在中東的某些地方,法例規定偷雞的小賊也要斬手,此法一直被西方社會抨擊為不文明。相比起上市公司,私人公司對於公眾利益只是「小雞」而已。可是,一旦核數師負上了刑事責任,其職業生涯就此完結,論程度跟「斬手」沒有分別。此等不對等的刑罰,難道香港也要效法?
山雨欲來 監察變追捕
執筆之時,立法會仍在審議條例草案,此文刊登之日或許已塵埃落定。無論如何,若法案通過,對業界必定有翻天覆地的影響。
首先是審計方式,目前核數師的角色主要是watchdog(監察者)而不是bloodhound(追捕者)。兩者的分別在於,前者只會在見到異樣時才會跟進和調查,後者則早已假定公司有問題,並像追捕者般到處去尋找血跡。其實watchdog方式早已廣泛被市場接受,而且已沿用超過百年,在保障股東與相關人士的權益和資源運用(特別是核數費用)上都取得了平衡。
可是,倘若「399」通過,為了減低負上刑責的風險,核數師日後將無可避免要採用bloodhound的方式。
就以公司存貨來舉例說明,按目前watchdog的方法,公司負責做盤點,核數師則查看其程序是否洽當,以及抽查存貨來證實程序是否可靠。若果發現公司的盤點不可靠,核數師會要求重點,或者在核數師報告中出具保留意見。
不過,日後恐防公司有所隱瞞,核數師就要採用bloodhound的方式,當公司完成盤點後,核數師自己再做一次去核實,結果是同一件事要雙重人手去做,拖低效率之餘,核數費亦無可避免大幅增加。
接著是行業發展,其實現在當個會計師已經不容易,只要稍為行差踏錯留有案底,那怕與會計工作完全無關,也有機會被停牌兼罸款。將來還要免對如此巨大的刑責,這倒也好,橫豎會計師供應愈來愈多,藉此阻嚇新人入行也未嘗不是好事。不過,一個吸引不到優質新手入行的行業,發展還會有希望嗎?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筆者讚成加強刑責來阻嚇造假數等罪行。問題是,現有法案未能有效打擊源頭。為政者及立法機關是否應三思立法原意,避免出現嚴重的立法及非預期的執法落差,以及於業界製造無謂的白色恐怖?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hk/2012/07/399-bittermelon.html
&&&&&&&&
--------
因為399 雞鳴狗盜要「斬手」(作者:Bittermelon)
最近會計業界的話題都離不開兩個,一是誰能成功接捧,代替陳荗波先生出任下一屆立法會議員,二是備受爭議的《公司條例草案》第399條。而今天筆者想講的就是後者。
先簡單講講「399」是什麼。根據法例草案,倘若核數師明知有問題,或者罔顧後果地在核數師報告中作出錯誤陳述,例如明知公司欠債累累,資不抵債兼經營困難,核數師還發出clean report(即無保留意見的報告),核數師就要面對「刑事」責任。
相信因為近年上市公司屢出賬目問題,所以社會有呼聲說要加強刑責。對此筆者絕對讚成,可是目前的草案對業界有欠公平。
牽連太廣 刑罰不對等
第一,條例不單規管核數師,就連負責管理審計項目的審計員也一併受株連。最慘是不分老手及新手都一網打盡。有人質疑筆者講得太過誇張,但事實上為一家規模較細的私人公司核數,整項工作通常都交由初級審計員去負責。若果初級審計員因經驗不足而犯錯,按法例也要負上刑責。
相反,若果公司賬目造假的話,就只有公司的管理層須要負上刑事責任。實在不明白,除了公司高層外,為何涉及造假的一干人等可以置身事外,查數的卻不論是有(核數師)牌和無牌也同受株連?
要控制河流的污染,最有效是在源頭阻截污染物,不理會上游而只拼命在下游加建濾網,污染始終不能停止。同樣道理,要有效打擊造假,不是應該加重源頭的刑責吧?所以,法例應將公司的員工也一併納入規管,而且應負上比審計員更重的刑責,以收阻嚇之效。
第二,此法只適用於香港公司,但目前在港上市的公司,大部份都是在外地註冊而不受新法例監管,即是受規管的大多數是香港的私人公司。核數師倘若犯法,受罰是應該的,可是,私人公司對公眾的影響實在有限,其核數師也要負上如此重的刑責就不對等吧?
舉個例子,在中東的某些地方,法例規定偷雞的小賊也要斬手,此法一直被西方社會抨擊為不文明。相比起上市公司,私人公司對於公眾利益只是「小雞」而已。可是,一旦核數師負上了刑事責任,其職業生涯就此完結,論程度跟「斬手」沒有分別。此等不對等的刑罰,難道香港也要效法?
山雨欲來 監察變追捕
執筆之時,立法會仍在審議條例草案,此文刊登之日或許已塵埃落定。無論如何,若法案通過,對業界必定有翻天覆地的影響。
首先是審計方式,目前核數師的角色主要是watchdog(監察者)而不是bloodhound(追捕者)。兩者的分別在於,前者只會在見到異樣時才會跟進和調查,後者則早已假定公司有問題,並像追捕者般到處去尋找血跡。其實watchdog方式早已廣泛被市場接受,而且已沿用超過百年,在保障股東與相關人士的權益和資源運用(特別是核數費用)上都取得了平衡。
可是,倘若「399」通過,為了減低負上刑責的風險,核數師日後將無可避免要採用bloodhound的方式。
就以公司存貨來舉例說明,按目前watchdog的方法,公司負責做盤點,核數師則查看其程序是否洽當,以及抽查存貨來證實程序是否可靠。若果發現公司的盤點不可靠,核數師會要求重點,或者在核數師報告中出具保留意見。
不過,日後恐防公司有所隱瞞,核數師就要採用bloodhound的方式,當公司完成盤點後,核數師自己再做一次去核實,結果是同一件事要雙重人手去做,拖低效率之餘,核數費亦無可避免大幅增加。
接著是行業發展,其實現在當個會計師已經不容易,只要稍為行差踏錯留有案底,那怕與會計工作完全無關,也有機會被停牌兼罸款。將來還要免對如此巨大的刑責,這倒也好,橫豎會計師供應愈來愈多,藉此阻嚇新人入行也未嘗不是好事。不過,一個吸引不到優質新手入行的行業,發展還會有希望嗎?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筆者讚成加強刑責來阻嚇造假數等罪行。問題是,現有法案未能有效打擊源頭。為政者及立法機關是否應三思立法原意,避免出現嚴重的立法及非預期的執法落差,以及於業界製造無謂的白色恐怖?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hk/2012/07/399-bittermelon.html
&&&&&&&&
Labels:
《信報》年青有計
2012年7月9日星期一
如何選擇Career path
最近有不少新手朋友找我,問行業情況和入行事宜。問得最多的,是會計中那一個sector的前途比較好,他們大多數都很擔心一個情況,就是怕揀錯career path。其實也離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郞」太過深入民心,雖然政治不正確,但此觀念仍存於很多人的心目中。
每當有新手問我時,我通常都會提醒他們一下,於個人的職業發展來說,其實career path沒有好不好之分,只有適不適合自己之別,就算career path是如何光明,若果不適合自己也沒有用,因為最後必然是發展有限。就以內部審計為例,在近年算是前景比較好的sector。可是,Internal audit最講究interpersonal skill 及communication skill,若你的性格比較內向,又或者不懂得,不習慣甚至不願意與各階層的人溝通,那麼就算讓你進入了內審,發展也會很有限。所以,每當有人想投身內審行列,我都建議先了解一下內審人的特質,並問一問自己是否合適。況且,career path至少要走廿幾年,若投身了不適合自己的sector,那種長痛要如何承受?
另外,發覺有很多人都喜歡將自己與別人比較,最典型的是Local firm vs Big 4出身,認為自己細行出身無前途,無前景,讓這種自卑感不斷發酵,最後不單令自己失去信心,最怕是將這種自卑感擴散出去,影響身邊的人。
其實每人的career path都不一樣,就算起步線比人後,只要肯去跑最終也會到達終點。記得讀中學時就有一位亞sir講過,人生就像馬拉松,在起跑的初段,總有很多人跑得快過自己,但只要自己肯堅持,到了中段就會發覺自己已經追過了原先跑得快自己的人,而且也有不少人在中途已經放棄。
所以,我一向認為在career path上不用,也不必和別人比較,唯一要去比較的,就只是自己。只有自己比較自己,你才會有真正的進步。
&&&&&&&&
每當有新手問我時,我通常都會提醒他們一下,於個人的職業發展來說,其實career path沒有好不好之分,只有適不適合自己之別,就算career path是如何光明,若果不適合自己也沒有用,因為最後必然是發展有限。就以內部審計為例,在近年算是前景比較好的sector。可是,Internal audit最講究interpersonal skill 及communication skill,若你的性格比較內向,又或者不懂得,不習慣甚至不願意與各階層的人溝通,那麼就算讓你進入了內審,發展也會很有限。所以,每當有人想投身內審行列,我都建議先了解一下內審人的特質,並問一問自己是否合適。況且,career path至少要走廿幾年,若投身了不適合自己的sector,那種長痛要如何承受?
另外,發覺有很多人都喜歡將自己與別人比較,最典型的是Local firm vs Big 4出身,認為自己細行出身無前途,無前景,讓這種自卑感不斷發酵,最後不單令自己失去信心,最怕是將這種自卑感擴散出去,影響身邊的人。
其實每人的career path都不一樣,就算起步線比人後,只要肯去跑最終也會到達終點。記得讀中學時就有一位亞sir講過,人生就像馬拉松,在起跑的初段,總有很多人跑得快過自己,但只要自己肯堅持,到了中段就會發覺自己已經追過了原先跑得快自己的人,而且也有不少人在中途已經放棄。
所以,我一向認為在career path上不用,也不必和別人比較,唯一要去比較的,就只是自己。只有自己比較自己,你才會有真正的進步。
&&&&&&&&
Labels:
會計界的人和事
2012年7月6日星期五
愷子豐
在我讀書的時候曾經看見過一幅豐子愷先生的漫畫,不記得是那一幅了,只記得自那時開始就喜歡他的作品。不過,我初時經常鬧笑話,由於攪不清楚豐先生的名字應由左至右還是由右至左讀,所以一直誤會他的名字是「愷子豐」。
最近香港藝術館舉辦了豐先生的作品展,我當然不肯錯過。
有看過豐先生作品的,大抵都會知道他有很多漫畫都是以尊重生命為題的。印象最深的包括以下幾幅:
螞蟻搬家
圖片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w.writers/article?mid=453
開棺
圖片來源:http://hk.plm.org.cn/gnews/2009423/2009423122541.html
我的腿!
圖片來源:http://hk.plm.org.cn/gnews/2009423/2009423122535.html
親子丼
圖片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3272f0101445y.html
遇赦
圖片來源:http://hk.plm.org.cn/gnews/20061122/2006112229130.html
倘使羊識字
圖片來源:http://hk.plm.org.cn/gnews/2009423/2009423122560.html
當中「親子丼」印象最深,因為未看見這幅漫畫之前,我也有相同的想法,就是吃「親子丼」等於大小通吃,要雞闔家富貴。還有「開棺」,現在每當我開罐頭食品時,就必定記起這幅圖。
看完展覽走到書店,想買由香港藝術館出版的《人間情味》畫冊,可是原來早已搶購一空,好在有訂書服務,需時約一個月,這也沒辦法,唯有等等吧。
&&&&&&&&
最近香港藝術館舉辦了豐先生的作品展,我當然不肯錯過。
有看過豐先生作品的,大抵都會知道他有很多漫畫都是以尊重生命為題的。印象最深的包括以下幾幅:
螞蟻搬家
圖片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w.writers/article?mid=453
開棺
圖片來源:http://hk.plm.org.cn/gnews/2009423/2009423122541.html
我的腿!
圖片來源:http://hk.plm.org.cn/gnews/2009423/2009423122535.html
親子丼
圖片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3272f0101445y.html
遇赦
圖片來源:http://hk.plm.org.cn/gnews/20061122/2006112229130.html
倘使羊識字
圖片來源:http://hk.plm.org.cn/gnews/2009423/2009423122560.html
當中「親子丼」印象最深,因為未看見這幅漫畫之前,我也有相同的想法,就是吃「親子丼」等於大小通吃,要雞闔家富貴。還有「開棺」,現在每當我開罐頭食品時,就必定記起這幅圖。
看完展覽走到書店,想買由香港藝術館出版的《人間情味》畫冊,可是原來早已搶購一空,好在有訂書服務,需時約一個月,這也沒辦法,唯有等等吧。
&&&&&&&&
Labels:
生活雜絮
2012年7月3日星期二
造假測試工具──Benford’s law
先和各位玩一個小遊戲,請到政府統計處網站,下載最新一期的《香港統計數字一覽2012》,看看第四頁的「主要統計指標」,那裡列出了20行統計數字(即「數值」一欄),由「1」到「9」計,當中那個字頭出現的次數最多?答案如下:「1」有6次,「2」有4次,「3」有5次,「4」至「6」有0次,「7」有1次,「8」有2次,最後「9」有2次。
好了,再隨意翻閱一下那部統計數字一覽,有沒有發覺,字頭低的數值,即數值的字頭是「1」、「2」或「3」出現的次數較其他字頭多?原來這個現象存在已久!
根據ISACA的一篇文章《Assessing Data Authenticity with Benford’s Law》所介紹,這個現象原來有以下一段故事。
於1881年,數學家Simon Newcomb發現用過的對數表的頭幾頁特別破爛,Newcomb想信這是因為研究人員時常翻閱那幾頁所致,而那幾頁所載的,正是字頭較低的數目字,例如「1」和「2」字頭的數字。Newcomb因此推斷字頭低的數值較字頭高的數值常用。其後他將此發現於《Americ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發表。可是,由於缺乏實證,他的文章在當時沒有被重視。
到了1938年,當時身為通用電器實驗室的物理學家Frank Benford有同樣的發現,據說他當時對Simon Newcomb的發現並不知情。Benford相信對數表的頭幾頁特別破爛,原因不在研究人員對低字頭的數字有偏好,他相信因為大部份數字都是低字頭。為了證實他的想法,Benford從不同而且沒有關連的數據集(Datasets)收集了兩萬多個數值來做字頭分析,當中包括河流長度,美國各州份的人口數值,以至門牌號碼等等,之後他將結果寫成了一篇文章於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發表。Benford從分析中發現,若數值是關係到一個現象或者一宗事件(例如公司的銷售),其數值以「1」、「2」或「3」為字頭的機會較「7」、「8」或「9」大。
經過其他人的不斷努力,Benford’s Law應運而生。簡單來說,「1」字頭的出現比率最高,有30.1%,其他字頭卻很低,而且字頭愈大,出現比率愈低,詳細如下:
不過,世上不是所有數據集都能適用於Benford’s Law,例如隨機數值。另外,適用於Benford’s Law的數據集都有以下特點:
1) 數據集必需是數值。
2) 數據集內的數值必需有關連,而且與同一種現象或同一宗事件有關,例如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
3) 數值不會有上限和下限,例如實施最低工資的地方,其工資數值就不適用了。
4) 數值必需是自然產生,而且不是發明或分配出來的,例如電話號碼就不適用了。
5) 數值最好是四位數或以上。
在實際應用方面,有人就曾經利用Benford’s Law來檢查數據或者賬目是否造假,甚至有人試過利用它來檢查2009年伊朗總統大選的選舉結果,發現有部份選區的結果有問題。
目前的兩大審計軟件ACL和IDEA均有Benford’s Law測試功能,Auditor只要將數據集輸進就能找出異常的交易。其實我也曾經試過採用此功能於實際的審核工作中,不過發覺並不容易操作。例如要檢視的數據集是否真的適合使用Benford’s Law,數值要怎樣再算「異常」等等。
除了維基外,香港專欄作家Nick Lee也曾寫過一篇關於Benford’s Law的好文章,有興趣的話,不妨按以上的連結看看。
&&&&&&&&
好了,再隨意翻閱一下那部統計數字一覽,有沒有發覺,字頭低的數值,即數值的字頭是「1」、「2」或「3」出現的次數較其他字頭多?原來這個現象存在已久!
根據ISACA的一篇文章《Assessing Data Authenticity with Benford’s Law》所介紹,這個現象原來有以下一段故事。
於1881年,數學家Simon Newcomb發現用過的對數表的頭幾頁特別破爛,Newcomb想信這是因為研究人員時常翻閱那幾頁所致,而那幾頁所載的,正是字頭較低的數目字,例如「1」和「2」字頭的數字。Newcomb因此推斷字頭低的數值較字頭高的數值常用。其後他將此發現於《Americ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發表。可是,由於缺乏實證,他的文章在當時沒有被重視。
到了1938年,當時身為通用電器實驗室的物理學家Frank Benford有同樣的發現,據說他當時對Simon Newcomb的發現並不知情。Benford相信對數表的頭幾頁特別破爛,原因不在研究人員對低字頭的數字有偏好,他相信因為大部份數字都是低字頭。為了證實他的想法,Benford從不同而且沒有關連的數據集(Datasets)收集了兩萬多個數值來做字頭分析,當中包括河流長度,美國各州份的人口數值,以至門牌號碼等等,之後他將結果寫成了一篇文章於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發表。Benford從分析中發現,若數值是關係到一個現象或者一宗事件(例如公司的銷售),其數值以「1」、「2」或「3」為字頭的機會較「7」、「8」或「9」大。
經過其他人的不斷努力,Benford’s Law應運而生。簡單來說,「1」字頭的出現比率最高,有30.1%,其他字頭卻很低,而且字頭愈大,出現比率愈低,詳細如下:
Digit | Benford’s expected frequency (%) |
1 | 30.1 |
2 | 17.6 |
3 | 12.5 |
4 | 9.7 |
5 | 7.9 |
6 | 6.7 |
7 | 5.8 |
8 | 5.1 |
9 | 4.6 |
不過,世上不是所有數據集都能適用於Benford’s Law,例如隨機數值。另外,適用於Benford’s Law的數據集都有以下特點:
1) 數據集必需是數值。
2) 數據集內的數值必需有關連,而且與同一種現象或同一宗事件有關,例如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
3) 數值不會有上限和下限,例如實施最低工資的地方,其工資數值就不適用了。
4) 數值必需是自然產生,而且不是發明或分配出來的,例如電話號碼就不適用了。
5) 數值最好是四位數或以上。
在實際應用方面,有人就曾經利用Benford’s Law來檢查數據或者賬目是否造假,甚至有人試過利用它來檢查2009年伊朗總統大選的選舉結果,發現有部份選區的結果有問題。
目前的兩大審計軟件ACL和IDEA均有Benford’s Law測試功能,Auditor只要將數據集輸進就能找出異常的交易。其實我也曾經試過採用此功能於實際的審核工作中,不過發覺並不容易操作。例如要檢視的數據集是否真的適合使用Benford’s Law,數值要怎樣再算「異常」等等。
除了維基外,香港專欄作家Nick Lee也曾寫過一篇關於Benford’s Law的好文章,有興趣的話,不妨按以上的連結看看。
&&&&&&&&
Labels:
內審知識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