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星期三

徒勞無功的專業資格

經常收到會計行業朋友的電郵,詢問一些關於進修的事宜,例如這個學位或碩士課程好不好,僱主會否看重,又或者考取哪個專業資格,更能令自己有前途有希望等疑問。見到朋友們這樣上進,當然樂意盡力回答。不過,每當遇到這類提問時,瓜瓜通常都會先問一下他們的職業路向如何打算,比如喜歡在那個領域發展,五至10年後希望自己達到那個目標等。

其實說的就是職業計劃(Career plan),先搞清楚很重要,因為有了進修方向,才能避免走彎路。不然的話,縱使給你一身學歷和資格,但沒有幾個能真正幫助職業上的發展,最後也是徒然。例如註冊內部審計師(Certified Internal Auditor)這個資格,若非打算在內部審計發展,基本上考取回來是沒有用處的。又例如近年熱門的特許財經分析(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對從事實務會計和審計的朋友來說,於職業發展而言,似乎效用有限。況且,若沒有三年相關的投資工作經驗,即使考試合格也不能取得資格。

因此,選擇進修課程和方式應配合職業發展。比方說要成為會計師,基本要求先拿取會計學位,之後再考取會計師資格。比較「正路」的方法,是先修讀一個由會計專業團體認可的學位課程,完成後就可以直接考取會計師專業試了。又例如會計師,若希望在某個範疇發展,例如稅務策劃、公司秘書、破產管理、內部審計、欺詐調查等,可以考慮考取各專業團體的資格。

選擇進修除了要考慮方向外,程度合適與否也要留意。例如會計博士頭銜,坦白講,撇除興趣不說,若非從事專上教育工作,純粹以職業需要來看,作用實在有限。

於會計專業而言,持續進修是必需的,在決定如何選擇時,謹記要配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向。

文章來源:Education post 2013-07-26

&&&&&&&&

2013年7月30日星期二

百佳業務「無肉食」?

【am730專欄】很早以前已經想寫一寫百佳,直至上周才有機會。為甚麼要等那麼久?因為沒有資料。百佳只是和記黃埔(013)旗下屈臣氏集團的其中一員,貴為最頂層的母公司,和黃業務繁多。就算是零售,還再細分個人護理、保健及美容產品、高級香水及化妝品、超市和電器銷售。因此,年報不會披露個別業務細節。不要說百佳,就算是屈臣氏集團的詳細財務狀況,一概不會在年報中找得到。所以各項指標統統計算不出來,更遑論做詳細的趨勢分析,以及與其他競爭對手做比較了。因此,但凡看到有朋友做百佳的財務分析,都會分外留意。

最近在網上就看到一個分析,主要是比較和黃各項業務的EBIT margin,得出來的結論也很有趣,「零售業務無肉食,難怪百佳要賣盤了」。翻閱和黃最近的年報,零售業務EBIT margin的確較其他業務低很多。如港口業務,去年是23.7%,地產及酒店有52.8%,和記電訊香港(215)有11.3%,反觀零售業務僅6.8%。從年報披露出來的僅有資料計算一下,包括百佳在內的「其他零售業務」,其EBIT margin更只有6.2%。可是,以此來斷定百佳以至和黃的零售業務是「無肉食」,是否有點不準確,而且也未免以偏概全吧?

或許先解釋一下EBIT margin是甚麼。這是一個財務比率,英文全寫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ation margin,中文可以翻譯做「除息稅前溢利邊際比率」。顧名思義,EBIT就是指一盤生意在未扣除利息和稅務開支前的利潤。將EBIT與營業額相除,出來就是EBIT margin了。一般來說,若果企業沒有非經營收入和開支的話,EBIT可以視為經營溢利(Operating profit),因此有不少朋友將EBIT margin當成經營溢利率來看。不過有一點要注意,EBIT絕不是毛利(gross profit),也不是現金流。

說分析有點不準確,皆因EBIT本身的問題。以和黃管理層的角度去看,集團各項業務的性質不盡相同,融資方案和稅務政策多由集團來做決定,採用EBIT margin就能撇除利息和稅務開支對溢利的影響,用來比較就顯得較為「公平」。可是,好處也同時是壞處,因融資和稅務也是營運重要部分,不計算這些因素,出來的比較就不夠全面。如港口業務,相關長期借款及其他非流動負債,截至去年12月就高達279.45億元。一般來說,依賴機器設備的行業多以借貸形式購入機器,因此這些行業的財務開支較其他行業高,若撇開了財務開支,業務的盈虧就未能真實反映出來。所以,最理想還是用溢利率為佳。

然而在缺乏資料情況下,使用EBIT也無可厚非。不過,即使EBIT margin適合用來做比較,但比率偏低也不等於無利可圖。尤其是超市,業務模式主要是薄利多銷,每月的營業額龐大,加上超市的資金周轉期通常是負數,即是以賒帳方式先向供應商購入貨物,待貨物賣出時卻即時向顧客收款,因此能為集團帶來可觀的現金流。向銀行借錢要支付利息,自己開銀行雖然付出的息口低一點,但涉及營運和監管風險,開辦超市業務就像擁有Cash cow一樣,可利用「街數」為集團提供流動資金來周轉,最重要是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

薄利多銷另一個好處就是「山大斬埋有柴」,如和黃零售業務,去年收益(包括所有子公司和聯營公司)有1,486億元,佔集團總額37%,是所有業務中最高。此外,其EBIT也佔集團總額的17%,在九個主要業務中排行第三。還有一點,營運一盤生意,投資回報也是個重要考慮因素。由於和黃年報未有披露個別業務的淨溢利金額,卻只有EBITDA和EBIT,也沒有披露各業務的投資額,在沒有其他方法的情況下,唯有看EBIT對資產回報比率。於去年,包括所有子公司和聯營公司,零售業務的EBIT是100.48億元,相關總資產金額是572.86億元,按EBIT計算出來的資產回報率是17.5%,在主要業務中排行第二,只僅僅低於排行第一位的長江基建(1038)0.1個百分點。

綜合而言,零售業務對和黃的整體業績和財務有一定貢獻,因此並不是「無肉食」。至於為何要出售百佳這隻Cash cow,相信欠缺增長動力是原因之一,至於有沒有其他考慮?或許要等李生回答了。

文章來源:AM730 2013-07-30

&&&&&&&&

2013年7月29日星期一

為何一碗拉麵能賣680蚊?

日本潮流服飾品牌Mastermind與秀拉麵合作,推出了「骷髏頭拉麵」,每日限賣一百碗,在香港只賣三日,並剛於昨天結束。避免為別人賣廣告,所以此文今天才刊出。

未開賣之前,各大報紙和雜誌早已率先報導和介紹,瓜瓜是在開賣第二日幫襯的,就現場所見,有不少朋友在店門外排隊,看來相當受歡迎。這碗麵的特別之處有幾項,第一是沾麵吃法,湯與麵分開,客人需要將麵沾上特製的湯來吃,而且由日本總店的社長親自來港為客人烹調;第二是盛器,盛湯的那只拉麵碗是參照品牌的Logo來造,湯碗背面是骷髏頭3D造型,每位顧客還會獲贈一只作紀念;第三是貴,每碗盛惠680大元。

寫錯?沒有!此價位相當於一頓精美自助餐的價錢了,真的很好味嗎?坦白講,麵身軟硬度剛剛好,湯也造得很特別,味道清而不膩,而且溫度保持在室溫,端到客人面前時即能入口。最令人驚奇的是,湯的Aftertaste很強,味道在口腔內久久不散,不知是否下了松露油和白髪蔥的關係。雖則很好吃,但若不計算那只贈送的拉麵碗,個人認為要花6至7倍價錢去吃並不太過值得。


那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去吃?第一,相信是宣傳手法。推出前已經有不少報紙和雜誌幫忙做訪問,而且更找名人去試食,單是聽電台DJ每位都說要去試試,就已經令人心動了。加上此款拉麵早已在日本和台灣推出過,當時也引起過不少哄動,因此能吸引客人去吃。

第二是能夠成功營造口碑。其實想想也是,花那麼多錢去吃一碗麵,心理上已經覺得必定好吃。再講,若跟人家說不好吃,那不是代表自己做了蠢事?所以好口碑是必然的。

第三,Mastermind是著名潮流品牌,一件T裇都要賣過千元,一個限量版公仔在網上能炒至四千元,現在只花幾百元就能「又食又拎」,而且那只拉麵碗是限量版,感覺上已經值得,日後將碗賣出更有機會回本。


奇怪的是,早前賣128元的富貴餐蛋飯帶來很多負面報導,680大元的拉麵卻大受歡迎,為甚麼分別那麼大?看來是前者有被「搵笨」的感覺,後者卻是「物有所值」吧?說穿了,其實就是巧妙地利用了「高定價策略」,因為這款拉麵由宣傳到烹調方法夠特別,沒有代替品可以取代。反觀富貴餐蛋飯,所謂獨特的賣點根本不夠獨特,而且又可以自己回家動手自製,不給人家批評才怪。

高定價策略其實是Price skimming,多被奢侈品銷售商採用。策略能否成功要看幾個因素,包括市場上是否存在這批消費力強,而且也不介意付出的消費者、這批消費者的量不能少、暫時沒有類似的競爭對手、品牌在市場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以及當有競爭對手時,企業能夠轉換定價方法。除了最後一項不適用外,這款拉麵符合了上述的要求。

生意講噱頭,更要講策略,他們的拉麵就是近期又一例證。

&&&&&&&&

2013年7月28日星期日

執業與非執業會計師進修路徑

上一篇提及過,有志投身會計行業的中學畢業生,若以會計師為目標的話,路徑其實有很多,其中一條就是先考取香港財務會計協會(HKIAAT) 的財務會計員資格。

另外一條路,就是修讀一個香港會計師公會認可的銜接學位課程(Top-up degree),完成後就可以直接申請成為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的學生會員,去參加會計師專業考試(Qualification Programme)。當然,要報讀銜接學位課程的先決條件,是擁有相關高級文憑(Advance diploma 或Higher diploma)或者副學士(Associate’s degree)之學歷,要注意的是,銜接學位課程的入讀資格不一,修讀年期也不一樣,因此在選擇時宜因應自己的情況細心選擇。

此外,除非打算日後成為執業會計師(即是能簽發核數師報告的會計師),若目標是非執業會計師資格,除了HKICPA外,可以考慮其他專業團體,例如ACCA以及澳洲會計師公會。由於不同的Top-up degree受不同的專業團體所承認,獲取試卷豁免的張數也會不同,因此在選擇時宜多加留意。

選擇Top-up degree的最大好處是,考取會計師資格之餘,還可以順道取得一個會計學位,畢竟時代不同,現在學歷通脹嚴重,以前一個會計師牌或者一個學位已足夠在職場馳騁。現在呢?即使擁有「學位+會計師資格」,也只不過是會計師之路的入場券,若非兩者兼得,就會倍感則寸步難行。不過,高級文憑課程的學費幾萬元少不了,銜接學位課程的學費更動輒10萬元以上,相比起HKIAAT,此路徑花費實在不輕。

不論是HKIAAT還是Top-up degree,前路都頗為漫長。例如前者,要取得財務會計員資格,除了要考取8張試卷外,申請人還需要具備1年的相關會計工作經驗。其後的專業晉階考試(Professional Bridging Examination),合共也有4張試卷,加上會計師專業考試的5張試卷,一般來說沒有5、6年光景是不能完成的。後者也一樣,兼讀制的高級文憑需時2年左右,銜接學位課程也需要2至3年,所需時間不少。再者,日間工作晚間讀書,精神負擔和壓力也頗大的。因此,若選擇會計師之路的話,就得做好心理準備,面對漫長的挑戰。

文章來源:Education post 2013-07-24

&&&&&&&&

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

百佳現值算算看

【am730專欄】傳聞和記黄埔(013)將出售百佳超市,坊間除了臆測是否出於政治考慮外,也有不少對百佳估值的傳聞和分析。例如早前傳和黃將以78億至156億元出售百佳,本周一更傳叫價高達234億至312億元。難得出現這個熱門話題,瓜瓜也來湊湊熱鬧,運用僅有一點小見識,嘗試計算百佳現值是多少。一盤生意的估值方法大致可分為兩類,第一類叫絕對估值法(Absolute valuation),主要是通過現金流貼現模型(Discounted cash flow model)來計算企業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簡單來說,首先找出百佳未來每年淨現金收入,再以貼現率(discounted rate)將之轉化為現值(Present value),然後把所有淨現金現值加起來,就能得出內在價值。此方法的最大好處是考慮未來現金流。但計算需要詳細的財務資訊,且涉不少預測、假設和估算,除非是和黃的內部人員,一般外人是拿不到這些資料的。

另一類方法較簡單,叫相對估值法(Relative valuation),只要找到百佳去年淨溢利,再以相同行業市盈率(PE)做估算。此方法除簡單外,好處還有考慮市場看法。記得PE的計算方法嗎?就是股價現價除以每股淨溢利,反映市場投資者願意以淨溢利多少倍的價錢去購入股票。但其壞處也不輕,如PE會受其他外在因素影響而升跌,大市出現超買或超賣時就是最佳例子。由於手頭上百佳的資料有限,現嘗試以這個方法估算。

據和黃最近年報披露,包括百佳在內的「其他零售及製造」業務,2012年EBIT(除息稅前溢利)是18.46億元,同期收益總額是369.51億元,將兩者相除,得出來的5%就是EBIT margin,姑且翻譯為除息稅前溢利邊際比率吧。和黃早前透露百佳去年營業額217億元,假設百佳EBIT margin也是5%,EBIT就是10.85億元了。若百佳EBIT相等於經營溢利的話,接下來只需估算利息開支和稅務支出,就能計算出百佳去年的淨溢利。

再翻閱和黃年報,截至去年12月,零售業務長期負債63.07億元,佔整個集團長期負債總數約2.3%。另外,集團於2012年度利息總開支92.43億元,假設此開支與負債成正比,按2.3%計,零售業務利息開支約2.13億元。但此數包括其他零售業務利息開支,但年報未有提及百佳長期負債額,唯有假設其利息開支與營業額成正比。撇開聯營公司不計,去年和黃零售業務營業總額1,215億元,百佳約佔當中17.9%。以此計算,百佳去年利息開支約0.38億元。

至於稅務開支,由於百佳主要業務在香港,假設百佳實際稅率與本港利得稅稅率相同,即16.5%,去年稅務開支1.73億元。埋單計數,百佳去年淨溢利約8.74億元,溢利率約4%。

最後一步是找出合適的PE做比較。綜觀在港上市的企業,從事超市生意而又比較有規模的要數聯華超市(980),執筆之時的PE是10.29倍。可是,聯華業務主要在內地,而且去年的溢利率只有1.17%,用來與百佳比較似乎不太合適。另外兩家世界級超市企業家樂福(泛歐交易所股票編號:CA)和沃爾瑪(紐約交易所股票編號:WMT),現時PE分別大約是12.77和15.36倍。然而,他們的業務分散在世界各地,去年的溢利率也只有1.61%和3.78%,看來也不適合做比較。百佳的主要競爭對手惠康又如何?惠康是牛奶國際(新加坡交易所股票編號:D01)旗下的子公司,牛奶國際目前的PE約是36.18倍,理論上用作比較最適合。可是,超市業務營業額較百佳大,去年有473.85億元,加上只佔牛奶國際營業總額約53%,其PE就不完全合用了。

既然沒有完全合用的PE,不如來個大膽假設,就以聯華的PE做估值下限,牛奶國際為上限,出來的估值將會介乎90億至316億元,若取上下限的平均數來計算,估值就約為203億元。

以上可見,為企業估值其實是很困難的,假設和推測的空間很大。其實不論收購或者出售一盤生意,估值固然重要。可是,出來的結果往往只能作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的參考,最終作價多少,還是看雙方的談判技巧、意向、作價底線、收購和出售目的等,直至一方認為抵買,另一方認為抵賣為止。

文章來源:AM730 2013-07-26

&&&&&&&&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翠華溢利增長能否維持

【am730專欄】上一篇提及過,翠華(1314)市盈率高達37.54倍,較另外兩家飲食股大快活(052)和大家樂(341)高。文章並以Benchmarking的方法,去分析翠華市盈率高企原因,得出來的結論是,翠華溢利高增長或許就是主因。

先想在此補充一下,影響股票市盈率的因素有很多,預期未來溢利高速增長,只是其中一個可能性。理論上,溢利錄得高增長能令股價上升,但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兩者沒有必然關係。很多時候,即使企業溢利大升,倘投資者看淡前景或受其他股票以外因素影響,股價亦可下跌。況且若單以翠華溢利增長強勁來解釋市盈率高企,其實沒有甚麼依據,正如古時每逢出現日蝕,人們都敲鑼敲鼓,以為鑼鼓聲趕走了天狗,卻不知道即使甚麼也不做,大地也能重見光明。

回到今日正題,翠華去年溢利表現出色,究竟能否維持呢?或許看看他們的盈利能力和成本結構。若只計算食材和相關耗材之成本,翠華去年毛利率是69.4%,按年微升0.4個百分點。另外兩家企業又如何?大家樂的毛利率略低於翠華,同期的數值是67.3%。但意外的是,大快活的毛利率竟然高達73.3%,高出翠華接近4個百分點之多,這樣看來,翠華除了要加把勁外,也反映出毛利率仍有上升空間。然而,根據翠華的業績通告披露,內地首個中央廚房已於今年6月投入服務,食材就能統一處理,損耗自然較少,相信毛利率將進一步改善。

至於成本結構,除食材外,經營餐飲最大的兩項開支是員工成本和舖位租金。於2012至2013年度,翠華員工開支是2.87億元,按年急升45.2%。看似是失控,但不要忘記,去年翠華開了不少新舖,員工開支必然大升。若要評定升幅是否合理,最佳方法是看該成本對營業額比例的變化,2012至2013年度比例是26.4%,按年微升0.5個百分點,顯示員工成本控制較理想。再者,若計算翠華員工人均年薪,2012至2013年度有10萬元,按年跌11.4%,相信因為內地開設新店關係,內地員工薪酬將人均數值拉低。無獨有偶,大家樂的員工開支對營業額的比例也是26.4%,但大快活卻是28.1%。有趣的是,兩家企業的員工人均年薪都有顯著的升幅,數值分別是5%和12%。由此推斷,當翠華業務穩定後,他們的人均年薪也難免有上升的壓力。

順帶一提,按金額計,大快活的人均年薪較其餘兩家高,於2012至2013年度有12.3萬元,翠華和大家樂分別只有10萬元和9.9萬元。究竟是大快活較為慷慨,還是翠華和大家樂聘用較多兼職員工?由於欠缺資料,所以未能進一步分析,但個人估計是後者居多。

接下來看看租金開支。於2012至2013年度,翠華在這方面的開支是1.43億元,按年急升60.1%。說員工成本時已提及過,單看升幅不能下結論,我們應要找出該成本對營業額比例的變化。2012至2013年度的比例是13.2%,按年升1.5個百分點,雖然不能說是失控,但若將租金開支除以舖位數量,翠華店舖的年均租金是448萬元,按年急升10.1%,這就令人有點擔心了。不過,由於翠華去年開設了不少新店,過一段時間應能對營業額有正面的貢獻。

另外兩家又如何?大快活未有公布租金數值,所以未能比較。至於大家樂,同期的租金開支佔營業額比例是11.1%,店舖的年均租金也只120.9萬元,明顯低於翠華。為甚麼?

大家樂旗下的餐廳有很大部分是快餐店,因此不能直接比較。不過,印象中大家樂開設了不少樓上舖和地庫舖,例如灣仔駱克道的快餐店,尖沙咀北京道的意粉屋,旺角中心地庫的快餐店等。反觀翠華,大部分舖位都是街舖,相信是這個原因,所以其租金佔營業額比例以及年均租金均高於大家樂。

綜合起來看,翠華的盈利能力應能維持,若成本佔營業額能控制在現有水平,相信高溢利率依然能夠維持。另外,由於翠華計劃於未來一年內再增設12家新店,若果成本比例能夠控制在目前水平,相信翠華今年的營業額仍會錄得高增長。

文章來源:AM730 2013-07-25

&&&&&&&&

2013年7月23日星期二

為何翠華PE那樣高?

【am730專欄】翠華控股(1314)最近派發上市後第一份全年成績表,表現看來不俗,2012至2013年度營業額和溢利分別錄得10.84億元和1.31億元。大快活(052)和大家樂(341)剛巧也公布了業績,3家公司同是飲食類股份,核心業務都在本港,本來打算將他們的業績互相比較,看看能否發現到有趣的東西。可是比較各項數據和指標後,發覺3家公司互有利弊,也各有千秋,因此寫出來的東西流於數字轉述,欠缺方向之餘,也得不出甚麼結論。思前想後,決定以翠華做主軸,大快活和大家樂只用作對照,實行來個簡單的Benchmarking。

古語有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企業通過Benchmarking,除找出對手成功之道外,更加能了解自己的優劣所在,若果能夠善用比較後出來的結果,企業價值就能提升。然而,這篇文章所做的,其實只是拿各方的公開數據互相對比一下,由於缺乏具體資訊,與真正的Benchmarking可謂相差十萬八千里。

言歸正傳,首先看看市場數據。執筆時,翠華股價是4.31元,市值約59.62億元,市盈率高達37.54倍。同一時間,大快活的市值和市盈率分別是20.56億元和14.61倍,兩個數值都較翠華為低。至於大家樂,雖然其市值有143.19億元,數值相當於翠華的2.4倍,但市盈率卻只有26.14倍,較翠華為低。

寫到這裡有一個疑問,大家樂堪稱飲食股一哥,其市盈率居然不如新紮師兄翠華,加上當時恒指的市盈率約是10.36倍,恒生工商業分類指數的市盈率也只不過是12.78倍,究竟翠華的市盈率為甚麼這樣高?一般來說,某股票的市盈率高企,其中一個原因是市場預期未來的盈利將有可觀的增長,翠華符合這個解釋嗎?

翠華剛上市不久,已經用了不少上市籌集得到的資金在中港兩地開設新店,店舖數目由去年3月底的22間增至今年3月底的32家,因此2012至2013年度營業額增長可觀,按年升42.2%。若將營業額按地區來分類,內地店舖增長最高,按年飆升152.1%至2.04億元,澳門升55.4%至1,022.7萬元,就算競爭激烈的香港業務,營業額也增28.9%至8.7億元。

反觀業務成熟的兩家飲食企業,大快活於2012至2013年度整體營業額雖然錄得19.29億元,但按年升幅只有5.5%,按地區劃分,香港店舖的營業額只增加6.2%至17.34億元,內地店舖更倒退0.8%至1.96億元。

至於大家樂,同期整體營業額高達63.94億元,但按年之升幅只有7.3%。按地區去看,只有內地業務錄得雙位數的升幅,按年增加16.3%至11.26億元,香港店舖只升6.1%至50.74億元,北美店舖更是倒退4.7%至只有1.94億元。由此可見,翠華營業額正在高速增長。當然,他們於2011至2012年度還未上市,基數較低令升幅顯著也不無關係。

除營業額,翠華於2012至2013年度溢利升幅也不俗,金額按年增18.9%至1.31億元。反觀大家樂雖錄得5.46億元的溢利,但按年升幅只有14.5%。大快活也一樣,溢利有1.39億元,雖然金額略高於翠華,但按年升幅只有7%。再者若看溢利率,翠華於2012至2013年度是12.1%,代表每做100元生意能賺到12.1元。此比率遠高於大快活的7.2%和大家樂的8.5%。綜合起來看,撇開其他因素不說,單就財務角度而言,翠華市盈率能如此高企或許與此有關。

不過,若細心看看翠華其他指標,其實是有些隱憂的。如剛才說的溢利率,翠華於2011至2012年度其實有14.5%,2012至2013年度比率卻跌了2.4個百分點。此外,股東權益回報率也偏低,2012至2013年度僅12.5%,代表股東每投資100元,翠華只能賺到12.5元的股東應佔溢利。可是,大家樂和大快活的比率分別是15.3%和26.8%,翠華明顯較為偏低。雖則如此,溢利率下降,相信部分原因與上市開支有關,由於業績通告未有披露,因此不知道影響有多大。再者年內有不少店舖都是新開設的,新店佔店舖總數31%之多,我們不能期望他們對翠華的財務有即時貢獻。

翠華盈利錄得高增長,但不能單單以此推斷,是市盈率高企的原因,但若翠華不是如此爭氣,相信高市盈率也難以維持。下篇嘗試探討他們的溢利增長能否維持。

文章來源:AM730 2013-07-23

&&&&&&&&

2013年7月22日星期一

人生要面對多少個筲箕

上星期馮議員向張主任送上筲箕,引發了一陣「筲箕論」。不論特首選舉應不應設有篩選機制,其實在我們的一生之中,究竟要面對多少個筲箕?

不用煮飯,所以甚少使用廚房那個紅A牌筲箕?不是住在港島東,甚少往筲箕灣裡轉?說的都不是這些筲箕,而是那些無形的。

例如,我們之所以能成為人,其中一個重要過程,就是數以億計的精子游向卵子。可是,母體的環境並不適合精子生存,只有最強壯的精子,才能游到卵子與之給合,才能有今天的你我。嚴格來說,這就是我們面對的第一個筲箕。

出生以後,為了在學業上有個好開始,父母安排我們入讀幼稚園。當踏上學業之路的那一刻,我們就注定要接受各場大大小小的挑戰。校內考試當然不在話下,還有一連串的重要考試,包括小一入學試,升中試、中三評核試、中五會考、中七A Level、大學畢業試等(現在就簡單得多,上了中學以後就是一試定生死)。狹義點去看,每場考試都是一個筲箕,過得了就能留下來,繼續接受學業上的挑戰。然而,過不了並不代表沒法前行,只是換到另一條道路罷了。就好像有人中三或會考成績未如理想,因此選擇出來工作一樣。廣義點去看,學業之路是一個大筲箕,將我們分門別類後派送到不同的道路上。

完成學業以後,就要出來社會工作,當中不乏面試、考試、表現評核、職位甄選等。其實每一次都是小小的筲箕,不斷將我們篩選。適合的就能留下,不適合的,就要跳到另處繼續被篩選,直至事業之路完結為止。有別於學業的那個筲箕,此筲箕很殘酷,若未能符合要求甚至與職場脫節,我們便會無情地被篩走。

若果不打工而選擇做生意的話,市場這個大筲箕就更加冷酷無情。客戶用手中的鈔票就是筲箕,緊握著我們的命運。加上供應商、競爭對手、新來者,以及替代品無時無刻都在互相⻆力,除非運氣極佳,否則的話,只要稍為鬆懈一點,隨時會被淘汰離場。

人生就是不停地被篩選,逃不了的吧?

&&&&&&&&

2013年7月21日星期日

社企也有靚咖啡

在朋友的FB上得知這一家餐廳,是匡智會經營的社企。碰巧相約朋友在附近吃早餐,因此走過來試試。

踏進門口第一刻的感覺已經很不同了,餐廳樓面潔淨,陳設簡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職員有禮地和每位客人打招呼。



早餐選擇不多,套餐的話只有Set A和B。我點了餐腸麵,並且加了10元將飲品升級為Lavazza coffee(某意大利咖啡品牌)。餐腸麵做得不錯,特別是那個公仔麵,麵身軟硬適中。至於咖啡就更不用說了,雖然看來應是由咖啡機全自動沖煮,但由於咖啡豆的關係,造出來的咖啡味香而且細滑。估計不得在此也能喝到如此美味的咖啡!


雖然41元略為貴了些,但論質素論環境,瓜瓜認為物有所值,加上是社會企業,就更加值得向各位推介!


餐廳名稱:HC Cafe
餐廳地址:灣仔太原街38號A-C號舖
社企名稱:匡智會以社會企業模式經營的餐廳,目的是為智障人士創造就業及職業訓練的機會。

文章來源:Openrice 2013-07-19

&&&&&&&&

2013年7月19日星期五

從比高業績看《西遊》

【am730專欄】對比高集團(8220)產生興趣,全因星爺周星馳。初時以為他是比高集團主席或行政總裁。可是,翻查最新一期年報,原來兩個職位仍懸空,星爺只是執行董事,但在通告和相關文件上,他的名字都是排在首位。「比高」這個公司名稱很討人喜歡,雖沒有明言要與誰比高,但很易令人聯想到「與天比高」,皆因星爺目前所居住的地方,前身就是稱為「天比高」。若故意隱去「天」字的話就更加不得了,盡顯其內斂。此外,集團英文名稱叫「Bingo」,音調與「比高」相近,也有「中咗」、「得咗」的意思,單看公司名稱已顯出其創意。

早前比高投資電影拍攝,近期代表作《西遊•降魔篇》由星爺執導,並於今年初上映。據新聞報道,截至今年3月21日,該片全球累計票房達到2.15億美元,相等於約16.78億港元,刷新華語片全球票房紀錄。此前,紀錄一直由2000年的《臥虎藏龍》所雄據,當年曾創2.13億美元,相等於約16.61億港元票房。既創如此佳績,理應大肆宣傳才對吧?可是,在年報內未有提及,只說該片至今於內地票房累積超過12.4億元人民幣,相當於約15.13億港元,莫非比高真的如名字般內斂?

根據年報,比高於2012至13年度以4,636萬元代價將該片30%權益售予一名獨立第三方。按早前公布,買方為文化中國(1060)。比高曾擁有該片60%權益,完成交易後只餘30%。電影製作涉龐大成本,究竟比高在此宗交易中實際賺了多少?按財務報表註腳披露,出售影片股權帳面收益僅756.4萬元。電影權益賣了四千幾萬元,但帳面只賺了七百幾萬元,毛利率只有16.3%。那麼,電影總成本應該很高吧?究竟是多少?

將影片股權出售代價與收益相減,得出來的3,879.6萬元就是30%電影權益的成本了。以此推算,整部電影總成本約1.29億元(3,879.6萬元除以30%)。按早前報道,此部電影總成本是1.06億元人民幣,按匯率1.2計算,相當於1.27億港元,若果報道屬實,就可引證出上述推算沒有錯了。

此外,按財務報表顯示,比高於2012至13年度從該片獲7,408.3萬元收益。由於比高佔該片30%權益,以此推算,整部電影收益約2.47億元(7,408.3萬元除以30%),若與全球票房16.78億元相比,電影投資者可分得14.7%。看起來好像很少,但不要忘記,影片在戲院上畫也涉及不少成本,以該片在內地放映為例,發行代理費是影片所得毛利的12%,還有5%的電影專項金,3.3%的營業稅和附加稅項,及電影院商分成等。但若將上述的2.47億元電影總收益減去1.29億元成本,毛利是1.18億元,毛利率高達47.8%,其實盈利頗為可觀。

寫到這裡有一個疑問,若果比高沒有把電影權益賣出,去年收益將更高。既然這樣,為甚麼還要出售?其中一個可能性,或許與現金周轉有關。翻看比高截至2012年9月30日的中期報告,當時30%的電影權益已經出售,但款項仍列作應收帳款而未收。

另外,比高當時手頭現金只有3,307萬元,但流動負債卻有5,772.5萬元,還有合共2,235.6萬元的資本承擔。再者,撇除出售權益得到的4,636萬元應收款,4,440.4萬元的投資影院付款,和3,471.7萬元在製作電影(相當於存貨),比高當時的速動資產只有3,592.1萬元,速動比率只有0.6,遠低於1的合格水平。單以財務角度去看,比高當時應該需要現金周轉,這就難怪有割愛的決定了。然而實情是否如此,則只有他們才知。

發現了一個有趣情況,目前比高仍然有貿易業務,主要涉及煤和原油,截至今年3月31日,全年收益合共1.1億元,佔總收益約55%。可是,減去出售存貨成本後,毛利只有25.3萬元,毛利率低至只有0.2%。減去其他銷售及行政開支,此業務的淨溢利更加錄得83萬元虧損。反觀電影開發和影院投資及管理業務,雖然對同期總收益的貢獻分別只有37.5%和7.3%,但淨溢利率卻分別有82.7%和16.7%,盈利能力遠勝貿易業務,難怪比高在年報中明言,他們已開始投入較少精力於貿易業務了。

文章來源:AM730 2013-07-19

&&&&&&&&

2013年7月18日星期四

OTO內地業務唔旺財?

上一篇提及過,豪特保健(6880)旗下OTO品牌的寄售專櫃,雖然數目於2012至2013年度增加了28間,寄售專櫃銷售金額也因而增加,但每間專櫃平均營業額卻下跌,加上百貨公司佣金對銷售金額比例增加,令專櫃盈利能力被拖低。

此外,豪特保健去年業績不太理想,除稅後溢利大幅倒退86.7%至只有204.6萬元,究其原因,相信是經營開支大增所致,當中以「其他開支」金額增長最大。據管理層解釋,開支增加涉多個原因,除在上一篇提及過的佣金開支外,另一個原因是擴充內地零售網絡,令其他經營開支增加約1,700萬元或97.5%。升幅那麼高,除因為豪特保健的零售網點(包括零售店和寄售專櫃)於去年新增28間或41.8%外,其他經營開支按每個網點計,2012至2013年度平均金額有36.2萬元,較2011至2012年度的26萬元,高出10.2萬元或39.3%。

究竟其他經營開支包括些甚麼呢?年報沒有詳細披露,但參考當年招股章程,除百貨公司寄售專櫃佣金外,此項開支還包括店舖租金、差餉及物業管理費、廣告及宣傳開支、客戶以信用卡付款的銀行費用,以及運費和運輸開支等。不過,管理層已表示,去年廣告及宣傳開支減少約290萬元或18.7%,香港店舖租金和其他相關費用也減少約140萬元或5.3%。豪特保健去年經營開支大增,若論上升幅度,最高的要數折舊開支,去年金額有359.5萬元,按年升144.4%;排行第二的是員工成本,去年金額有5,204.9萬元,按年增41.7%。

折舊開支增加,主要是添置了固定資產以擴充內地零售網絡,花費的金額約是1,040萬元,其中包括成本價46.2萬元的汽車。雖然通告沒有具體說明添置甚麼,但既然用於零售網絡,相信傢俬、裝置及設備,店舖裝修等的資產為數不少。至於員工成本增加,主要是員工數目增加所致。截至今年3月,豪特保健員工人數有302人,按年增126人或71.6%。據管理層披露,新增員工主要是配合內地業務擴充。難怪人均員工成本下降了,將員工成本與員工人數相除,2011至2012年度員工平均年薪是20.9萬元,到了2012至2013年度只有17.2萬元,金額減少3.6萬元或17.4%。

寫到這裡不期然湧起了一個感覺,豪特保健擴充內地零售網絡,究竟效益有多大呢?先看看營業額,於2012至2013年度,內地業務營業額達5,776.8萬元,按年升3,479.8萬元或42.6%。可是從以上已清楚看到,內地經營成本不輕,撇除未分配的行政開支,內地業務於2012至2013年度溢利有875.8萬元,按年僅增261.6萬元或42.6%。此外,同期溢利率也只有15.2%,按年跌11.6個百分點,是否有點「旺丁唔旺財」之感?

至於貢獻營業額和溢利最多的香港業務,前者只有1.83億元,按年減少2,736.2萬元,或倒退13%;後者也只有3,608.4萬元,按年減少1,737.4萬元或減少5.7%。反觀澳門業務,雖然營業額不及香港和內地,2012至2013年度的金額只有2,943.9萬元,但按年增加389.8萬元或15.3%;同期的溢利也有963.2萬元,按年急升216.8萬元或29%。

值得一提,在三地的業務之中,以澳門的盈利能力最高,其溢利率於2012至2013年度高達32.7%。若將澳門的數值與內地比較,澳門的營業額只及內地業務的51%,可是溢利卻是內地的110%。即是說,雖然澳門的銷售收益不及內地業務,但最後埋單計算,澳門賺到的盈利卻較內地多。

豪特保健當年上市集資合共籌得9,260萬元,管理層計劃動用4,590萬元用作擴展內地業務。截至今年3月31日,已經動用了1,070萬元於此計劃上,未動用的資金尚有3,520萬元。管理層在業績通告中已經透露,他會繼續在內地的擴充計劃,並且開設更多戰略零售網點。

可是,去年的業績有目共睹,繼續擴充內地業務是否明智呢?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然而,管理層認為OTO產品已逐漸受到內地消費市場的關注及接受,能否成功且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AM730 2013-07-18

&&&&&&&&

2013年7月16日星期二

OTO專櫃盈利能力轉弱

早前看醫生時發覺自己血壓偏高,做了個身體檢查後,證實膽固醇超標,除要吃藥外,醫生還囑咐要多做運動。說來慚愧,瓜瓜年輕時最愛跑步,但自從由新界搬到九龍居住後,就沒有再穿上跑鞋了。為甚麼?居住環境是原因之一。以前住在新界,舊居旁邊有一個很大的公園,經常在那裡跑步。搬到九龍後,現居旁邊也有一個公園,但面積細小。其實也不是問題,大不了多跑幾個圈,但公園位處兩條主要幹道中間,附近更因高鐵工程而弄至沙塵滾滾,與其將自己變成吸塵機般去吸入廢氣,不跑步或許更健康。此外,高鐵地盤的噪音也很煩人,不知何因,地盤的機械每天總是在早上7時就啟動,還不時傳來令人煩厭的叮叮噹噹金屬聲,在此等環境下,又何來心情做運動?

說穿了,其實以上純屬自己懶做運動的藉口。思前想後還是要多做運動的。因此,最近在豪特保健(6880)旗下的OTO零售店買了一部健身單車。最初選擇他們只因網上口碑不差,其實也曾考慮過在網上訂購其他牌子,但始終未試過實物,怕座位太細小「梗住」不舒服,剛巧現居附近有他們的分店,親身試過後感覺不錯,加上價錢算是合理,因此幫襯他們。

記得購買之日,售貨員姐姐說,單車於7個工作天內送到,當時心想:「唔係呀話,要7日咁耐?」雖然沒有講出口,但可能臉上呈現了不悅之色,醒目的售貨員姐姐馬上補充說,會在訂單上注明「盡快送貨」。豈料翌日就收到送貨部門的電話,說一天後送貨。換句話說,由購買至收到貨品只需兩個半天,效率也算不錯了。

好奇心作祟下,翻閱豪特保健最近的業績通告,閱後第一個感覺是「做乜搞成咁?」單看營業額, 2012至2013年度金額達到2.59億元,按年增加5.5%。同期毛利也有1.68億元,按年升2.9%。出乎意料的是,除稅後溢利卻大幅倒退,金額由上個年度的1,535.4萬元急瀉86.7%至2012至2013年度只有204.6萬元。不要忘記,豪特保健是於2011年12月上市的,因此2011至2012年度就有1,926.6萬元的上市費用入了帳。若撇除此項一次性開支的影響,該年度溢利其實高達3,462萬元,將2012至2013年度的溢利與之相比,溢利的實際跌幅其實高達94.1%。

等等!翻看他們2012至2013年度中期業績,期內除稅後溢利不是有483.3萬元嗎?到了年尾卻只有204.6萬元,那即是說,2012至2013年度下半年錄得278.7萬元虧損。為何會弄至如斯田地?相信是開支的增幅較營業額高所致。以金額計,其他開支的增長最大,金額由2011至2012年度的9,568.9萬元上升22.4%至去年的1.17億元。根據管理層的解釋,開支增加涉及多個項目,其中一項涉及向百貨公司支付寄售專櫃的佣金,金額按年增加約1,030萬元或37.9%。以此推算,2011至2012年度和2012至2013年度寄售專櫃佣金開支分別約為2,717.7萬元和3,747.7萬元。

既然佣金開支增加,那麼寄售專櫃的銷售金額是否也相應增加呢?查看各銷售渠道的營業額,2012至2013年度寄售專櫃的金額有1.17億元,按年增2,557.8萬元或28%。若計算寄售專櫃佣金開支對銷售金額的比例,2012至2013年度是32.1%,較2011至2012年度的29.8%高出2.3個百分點。換句話說,豪特保健於專櫃每賣出100元的產品,以前只需向百貨公司支付30元,現在則需要支付32元,盈利因此而被蠶食。

此外,寄售專櫃由2011至2012年度的52間增至2012至2013年度的80間,新增的28間全於內地開設。上面提及過寄售專櫃的銷售金額增加,驟眼看來這是新專櫃的功勞。可是若將銷售金額與專櫃數目相除,得出來的每間專櫃平均營業額,2012至2013年度只有146.1萬元,較2011至2012年度的175.6萬元減少了16.8%。若扣除佣金開支,每間專櫃的淨營業額,於2012至2013年度是99.3萬元,較2011至2012年度的123.4萬元減少了19.5%之多。或許這樣說,專櫃數目雖然增加,但盈利能力反而被拖低。

其他開支增加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豪特保健擴充內地零售網絡,令其他經營開支增加約1,700萬元或97.5%。

至於詳細情況,由於篇幅所限,下篇再續。

文章來源:AM730 2013-07-16

&&&&&&&&

2013年7月15日星期一

小心提防銀行促銷電話

近來經常接到一些電話,自稱由乜乜銀行打過來,若果對方說不出你的名字,大家可要小心了,因為可能是冒認的。

我早前就接過了一個電話,對方聲稱是渣打銀行的職員,向我推銷私人貸款服務。由於我是渣打銀行的客戶,不時也會收到他們的推銷電話。可是,這次就有點奇怪,因為他們第一句沒有問我是否XXX先生。

這時就起了戒心,問他知不知道我的名字。對方說不知道,因為只是隨機按電話來Cold call。再問他是屬於那一間分行,對方說港島區,再問他的姓名和職員編號,對方就立即掛線了。

當時感到十分奇怪,所以致電渣打的客戶服務中心查詢。得到的回覆是,渣打的確會做Cold call以推銷服務,可是只限渣打客戶,而且不會進行隨機抽樣電話推銷。另外,當他們致電客戶時,首先會說出客戶姓名,知道沒有打錯後才進行推銷。除了渣打銀行外,花旗銀行也有類似的情況,他們最近還發出了通告,呼籲公眾小心提防。

最近就聽過一個故事,某朋友相信了這些推銷電話,並且口頭申請了借貸。朋友按對方指示,到訪了聲稱是那家銀行的借貸中心。可是,到達了後才發現那裡是另一家財務公司,而且還是不知明的。朋友問其原因,得到的解釋是他的借貸申請被銀行轉介過來,而且息率較口頭申請時所說的高。這位朋友最後取消申請,幸運的是財務公司沒有留難他。

以後再遇到此情況,大家可要當心了。其實也十分擾人,試過一天內接到五、六次。若果不想接到這些電話,可以考慮安裝電話過濾程式,某些程式連接了推銷廣告電話資料庫,可以按自己的設定把這些來電過濾,一了百了。

&&&&&&&&

2013年7月13日星期六

中學生CPA之路如何走

暑假又來到了,炎炎夏日像提醒我們,中學文憑考試放榜在即,是同學們考慮升學和就業的時候。

香港經濟以金融和服務業為主,因此造就了會計行業,加上會計職位的需求較其他行業殷切,所以每年都吸引不少新手入行。會計專業是一個特別的行業,幾乎所有工商企業和公營機構都需要會計,加上行業的範疇多樣,例如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庫務、企業財務管理、企業稅務管理、內部審計和合規等,因此入行的選擇有很多。最近就有中學文憑考生詢問,若中學畢業後就投身會計行業,應要如何著手。

首先需要的,當然是擁有會計知識。要讓僱主相信你能勝任,考取相關的資格就少不了。以香港的情況來說,LCCI(倫敦商會)的簿記及會計考試廣受僱主承認,例如會計文員之職位,只要能考獲LCCI中級或高級程度合格成績,加上其他例如中學文憑畢業、中英文良好、熟悉電腦軟件操作等,基本上已經符合入職要求。其實未有中學文憑試之前,香港中學會考和高級程度會考也有會計科目,論程度其實一點也不低於LCCI,但不知何故,多年來都不被僱主看重。值得留意的是,LCCI只是最基本之要求,由於考試成績不能直接與香港的會計專業資格考試銜接,因此較為適合非學位的朋友修讀。

考取了LCCI而又成功找到會計工作的朋友,若果希望在會計之路繼續發展,並且以會計師為目標的話,接下來就應要考取會計專業資格了。要成為會計師,路徑其實有很多,其中一條就是先考取香港財務會計協會(HKIAAT)的財務會計員資格,之後再報考協會的專業晉階考試(Professional Bridging Examination),順利取得合格成績後,就能申請成為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的學生會員,去參加會計師專業考試(Qualification Programme)。這條路的好處,就是讓非學位持有人一個晉身會計師的機會,而且全程可以自修,彈性較大,支出也較為便宜。

詳情請參考協會網頁,網址是http://www.hkaat.org.hk,下一篇再續。

文章來源:Education post 2013-07-09

&&&&&&&&

2013年7月12日星期五

譚木匠應付帳之謎

上一篇提及過,特許加盟店的經營模式對譚木匠(837)至為重要,他們透過向獨立的加盟店出售產品以賺取收入。此模式有點像內地體育服裝股,將產品賣給分銷商後,收入就能確認入帳。可是,近年體育服裝股出現庫存問題,譚木匠會不會步其後塵呢?這篇將嘗試探討。

首先看看譚木匠的庫存,自2010年開始金額持續上升,該年的金額有5,321.3萬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26.6%;2011年升幅收窄,金額只上升14.1%至6,069.7萬元;到了2012年,金額卻掉頭下跌1.7%至5,968.9萬元。

至於存貨周轉期,即由原材料購入至產品賣出計,2010年需時251天;2011年增加19天至270天;2012年則減少25天至245天。

為甚麼存貨周轉期那麼長?相信與原材料有關。譚木匠的主要原材料是木材,特別是稀有的品種,為避免漲價,通常會多儲一些以備生產需要。因此,原材料佔存貨總額的比例較重,以2012年為例,金額約佔存貨總額的55%。

倘若只計算製成品,存貨周轉期在過去3年持續上升,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數值分別為61天、63天和65天。製成品的金額也一樣,2010年只有1,113.5萬元,及後的2011年上升了37.1%至1,527萬元,到了2012年進一步增加8.6%至1,658.5萬元。

製成品的周轉期和金額增加,年報沒有解釋原因,或許是特許加盟店的數目增加,所以須要儲存多一點以應付需求。不過,上一篇提及過,新開設加盟店的數目似有放緩跡象,若果周轉期和金額持續增加,未必是件好事,往後需要密切留意這一點。

接下來看看應收貿易帳款,周轉期在過去3年持續下跌,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數值分別為2.3天、1.9天和1.3天。若不計入呆帳撥備的影響,數值也只分別為1.6天、1.8天和1.5天。周轉期能夠那麼短,因為譚木匠一般要求加盟店「貨到即付」,只有信譽良好的才能有30天以內的信貸期。這個做法跟體育服裝股完全不同,例如李寧(2331),2012年的應收帳周轉期就長達97天之久。

就算是從事其他產品製造與批發的企業,一般周轉期也要30天以上,譚木匠的特許加盟店模式似乎在這方面甚為有利。此外,應收貿易帳款未減值前的帳齡也有改善,逾期的金額於2012年只有9.4萬元,較2011年的14.4萬元減少34.7%。不過,逾期金額佔應收帳未減值前的比例卻偏高,2011年是11.3%,2012年略為改善至10%。

綜合以上各點,譚木匠看來沒有庫存以及引伸出來的應收帳問題。不過,由於整個經營模式是依賴加盟店,但我們無法得知他們的經營狀況,因此現階段只能得出此結論。

無意中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譚木匠的應付貿易帳款周轉期在過去3年持續下跌。此數值反映向供應商支付貨款的時間,按理數值愈高愈好。但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數值分別只有16天、12天和8天。

一般來說,供應商都會給予30天的信貸期,為何譚木匠那麼早支付供應商呢?年報沒有解釋原因,不知是否與帳齡有關。截至2012年12月,帳齡超過30天的應付貿易帳款合共505萬元,佔應付貿易帳款總額的25.3%。

反觀2011年12月,數值分別只有312萬元和15.6%。數值的變化反映出某些應付帳款可能逾期支付。或許這個原因,所以供應商收緊信貸期。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主要供應商給予的預早繳款折扣優惠吸引,因此周轉期持續減少。

究竟是何種原因,在缺乏資料的情況下不敢貿然去評論。不過,應付帳周轉期縮短,若加上流動比率下降的話,一般來說都不是好信號。既然如此,不妨看看譚木匠的流動資產和負債情況。

截至2012年12月,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分別有3.99億元和3,653.1萬元,流動比率高達10.9。即使撇除存貨,計算出來的速動比率也有9.3。

此外,手頭現金高達3.3億元,過去兩年的經營現金均是淨流入,金額有1.29億元和1.07億元。這樣看來,譚木匠不單沒有資金流動問題,而且現金流強勁。那麼,為何應付帳周期愈來愈短,莫非錢多?還是想盡社會責任而去公平對待供應商?相信這個要由他們才能解答了。

文章來源:AM730 2013-07-12

&&&&&&&&

2013年7月11日星期四

譚木匠不敗之謎

由於家住九龍西,卻在港島上班,所以每天都乘搭港鐵東涌線到中環轉車,每次途經香港站,都見到譚木匠(837)於站內的分店。就自己所見,不論是下班繁忙時間還是周休二日,店內顧客都不會多,見過最多那次也只有5名顧客。當然由於只是路過,匆匆看幾眼不能作準,實際情況未必是這樣,說不定在其他時段,門庭若市也未可知。

好奇下翻看他們最近年報,顯然發現去年全年營業額達2.72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內溢利和淨溢利率分別為1.26億元和46.4%。坦白講,靠賣木梳能有如此佳績,加上自己所見,瓜瓜實在才疏學淺想不通,直至細心翻閱其2009年上市文件後,終得出答案。

究竟譚木匠如何能做得到?相信主要靠其「特許加盟店」營運模式。特許加盟店是獨立於譚木匠的個體,沒有直接的從屬關係。加盟店向譚木匠採購產品,然後在其店舖向零售客戶出售。換句話說,譚木匠只要將產品售賣給特許加盟商後,收入就能確認,而不需要理會產品何時賣給零售客戶。模式有點像內地體育服裝股,將產品賣給分銷商後,收入就能入帳。不過,加盟店在營運方面受較多限制,如零售價必須統一、店舖不能售賣非譚木匠產品、櫥窗擺設及設計要一致等。

截至去年12月,特許加盟店共有1,423間,譚木匠向他們出售產品所賺到的收入,加上自營店舖銷售共2.71億元,按年增11.7%。由於年報沒有列出加盟店和自營店銷售明細,未能準確計算每間加盟店平均收入。但若以整體店舖數目來計算,去年平均收入是18.93萬元,按年升4.1%。此外,由於加盟店的數量按年增加了7.4%,這解釋了為何產品銷售於去年有11.7%增長。

雖然產品賣給加盟店後,好像一了百了,但譚木匠允許在某些情況下退貨,條款也有點辛辣。按招股章程內的風險因素所載,特許加盟商有權就貨齡超過6個月但少於1年的滯銷產品要求更換或退款,譚木匠將收取產品批發價的3%作服務費,而且相關運費也需由特許加盟商承擔。

此外,退貨金額設有上限,每年產品更換或退款金額不能超過該年向譚木匠採購總額的3%。另外,若特許加盟店結業,他們可以將過去1年內購入的產品退款,不過產品必須保存良好,而且譚木匠將收取產品零售價的6%作為服務費。

究竟銷售退貨情況如何呢?按2009年的招股章程,於上市前的三個年度,銷售退貨金額介乎360萬元至450萬元,佔集團營業額2.9%至4.1%不等。上市後的4個年度,年報並沒有披露。但自2010年開始,該集團開始為銷售退貨做撥備。由於近3年的營業額均上升,因此撥備結餘也隨之增加,金額由2010年的368.7萬元增至去年的567.5萬元。不單金額,撥備結餘與營業額的比例也一樣上升,2010年至去年介乎1.8%至2.1%。

除將產品賣給加盟店以賺取收入外,當加盟商開設新店時,譚木匠會收取一次性不可退還的加盟費。去年譚木匠在這方面收入有133.7萬元,佔總營業額0.5%。雖然去年的金額按年跌23.4%,但按新加盟店的數量計算,平均每間新店的加盟費收入是13,643元,較2011年的7,394元高出84.5%,也較2010年的6,664元高出104.7%。按招股章程所載,加盟費通常為5千元至2萬元,視乎加盟店地點而定。平均收入上升,顯示新店陸續在較佳的地點開設,這也貫徹去年年報所說,該集團銳意在內地一線城市開新店。

寫到這裡,大概可得出一個結論,特許加盟店對譚木匠至為重要。自上市以來,雖然新開設的加盟店舖數目每年都有增長,但近期似有放緩跡象。如2010年和2011年,新店數目分別是223間和236間,但去年卻只有98間。

眾所周知,內地體育服裝股是依靠分銷商,但近年出現庫存問題,譚木匠會不會步其後塵?下篇嘗試探討一下。

文章來源:AM730 2013-07-11

&&&&&&&&

2013年7月9日星期二

進擊吧!內審之翼

最近一位讀者朋友傳來一則新聞,主要是報道機場管理局某高層在批出舖位租約時,沒有按照既定機制辦事,因此,估算機管局損失數以億元計的租金。

報道還指出,此事由機管局的內部審計部門所揭發。瓜瓜的一位舊同事早前就加入了此部門,他說內裡位位都是精英。由於未有機會和他們共事,所以不敢說些甚麼。

然而,這位舊同事的工作表現一向優秀,也不輕易讚賞別人,能在他口中有此評價,想必並非泛泛之輩。若新聞報道屬實,這就難怪事件會被揭發了。

除了這則新聞外,近年政府的審計署屢屢揭發多個部門的不是,近有廉政公署的酬酢問題,遠有曾特首和平機會的外訪開支問題、東亞運的超支問題、地政總署對佔用官地的執法問題,還有旅發局、生產局和香港中樂團等多個機構的行政和管理問題等等。

當每次審計報告一出,必會引起公眾關注,甚至引起軒然大波。有見及此,讀者朋友問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內部審計這個行業的未來發展,是否應朝著「揭露問題」的方向走?

在探討這個問題前,或許先簡單介紹一下內部審計。

簡單而言,內審(Internal audit)是企業或機構內的一個職能,主要協助管理層建立和維持內部管理體制,藉此讓企業或機構有效規避風險。

一般大型跨國企業、銀行及政府機構等,都設有內審部門,這是由於此類企業和機構的規模龐大,管理層無法清楚了解各個分支的工作是否符合既定的方向和整體利益,因此借助內審進行監察。

內審是企業或機構的員工,角色有點像中國古時的欽差,不同的是,欽差擁有處置犯官的權力,但內審卻沒有,他們只可以如實將問題向管理層反映,並且向相關部門提出改善建議。因此,有人稱內審是管理層的線眼、金手指,甚至密探等。

或許你會問,內審與核數有何分別?在香港,不論是上市公司與否,所有在香港註冊的有限公司,其帳目都必須每年由香港的執業會計師(俗稱核數師)來審核。這項工作就是「核數」,也可以稱為「外部審計(External audit)」。

與內審不同,核數師是獨立於有限公司的第三者,他們受聘於公司股東。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審視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否「公允及真實地(True and fair)」反映實況。

每家企業都要面對各式各樣的風險,若以此來看劃分的話,外部審計主要顧及企業的「財務匯報風險」,內審則需要顧及企業的其他一切風險,包括企業策略、營運、匯報和合規風險。

至於內審的具體工作,主要是審視企業或機構的內部管理體制是否完備和有效運作,當發現問題時,內審就需要與相關部門商討,去設計和訂出改善措施。當措施落實和執行以後,內審還需要跟進問題是否完全解決。

有沒有看過最近廣受歡迎的日本動畫《進擊的巨人》?

故事中的人類滿以為建造了堅固的高牆,從此就能阻擋巨人的襲擊,因此,安心活於圍牆之內,卻沒有注意到超大型巨人已經出現。最後高牆被攻破,城內的人類被巨人捕食殆盡,死傷枕藉。

同理,即使內部管理體制如何完備和有效,但由於外部和內部環境不時都會轉變,管理體制就必須改變,以迎合新的需要,內審的介入,就能協助管理層達成此目標。

看到這裡,大概可以了解得到,內審的主要工作,是協助企業或者機構規避風險,而不是揭發違規事項。

或許這樣說,揭發問題只是「伴菜」,規避風險才是「主菜」。若果內審只顧著找出問題,極其量也
只是一個稱職的「Problem finder」。與其他部門合作,找出問題所在並加以改善,這種「Problem solver」才是內審應當擔起的角色。

正如動畫內的「駐屯兵團」,他們不知道巨人已經進化,見到圍牆那裡有缺口就盲目修補,其實作用有限。

至於內審的角色,其實應該像「調查兵團」一樣,主動走出城牆外,去追查巨人的真面目,這樣才能戰勝巨人,得到最終勝利。

文章來源:AM730 2013-07-09

進擊的巨人Logo 製作器:http://sngk.net/

&&&&&&&&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升半仙

最近電視台「女主播內鬥」之傳言盛囂塵上,聞說某新聞小花以「高級記者」身份,指令另一位只有「記者」身份的小花BB去工作,可能小花BB不甘受此委屈,因此在報導直播新聞時含淚當場。見到她楚楚可憐的樣子,真的令一眾宅男如瓜瓜者為之心碎。

高級記者即是Senior reporter。在職場裡,冠以Senior 的職位著實不少,例如審計和會計,我們就有Senior auditor、 Senior accountant、Senior audit manager和Senior accounting manager等等。其他行業之情況如何不太清楚,但以審計行業的Auditor一職為例,Senior auditor 和 Auditor在權責上其實沒有太大分別。例如一件企業賬目的審核工作,Senior auditor 和 Auditor都會向Audit manager匯報,不同的是,由於前者經驗較多,因此負責核查比較複雜的賬目,例如資產負債表內的項目。至於後者,由於經驗尚淺,因此獲委派的工作也相對簡單,例如核查經營開支、做vouching test、Send confirmation等等。

那麼,Senior auditor 能否像傳聞中的小花一樣,可以向小花BB指派工作呢?一般來說是不能的,雖然Senior auditor的職級較高,但Senior auditor 和 Auditor沒有從屬關係,大家同樣向經理匯報。當然,在現實中有人喜歡自恃高級來欺壓同事,但經理又置之不理則另計。不過也有例外情況,而且經常發生,就是當Senior auditor成為某審計項目的Field in-charge時,即現場審計項目的負責人,Auditor就要乖乖聽話Senior 的order了。

於不少老闆而言,他們會覺得Senior之職銜頗為好用,特別是對待那些年資較長但又未能升職的員工,給予Senior銜頭,聽起來是升了職,或許工資也會隨之而增加,但實際上和未「升職」前分別不大。將Senior職銜用得最出神入化的,相信要數審計行業了。有些會計師事務所會將Auditor的職級按年資細分很多級,例如沒有經驗的為Audit trainee、1至2年的為Junior auditor、2至3年的為Semi-senior auditor、4至5年的為Senior auditor。有些事務所在Junior和Semi-senior之間還設有Intermediate的職級,因此初入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朋友,年年升職是很正常的。

為甚麼要分得這樣細?其中一個原因,相信是要營造「有前途」的感覺。Auditor一般的年紀較輕,而且不少朋友都會考取會計師資格,在此雄心壯志的階段,要他們待在同一職級太久的話,想必會另謀高就。公司要留人,自然就要出此計策了。說穿了,其實就是所謂「期望管理」的技倆。

最後一提,當升職做Senior auditor時,我們俗稱為「升仙」。那麼,升職做Semi-senior時又如何說呢?那自然是「升半仙」了,有趣吧?

文章來源:主場新聞 2013-07-08

&&&&&&&&

2013年7月6日星期六

只求回頭扶一把

此文刊於昨天(2013年7月5日)《信報》的年青有計專欄內。

--------

只求回頭扶一把(作者:Bittermelon)

上周本報專欄名作家卓文先生寫了一篇題為《公會工會》的文章,以回應拙作《搞會計工會豈是降級!》。文章大意是說,論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公會都較工會大,因此級別自然較高。雖然瓜瓜並不同意,但討論到這個地步,已經是個人觀點和看法的分別,正如最近演藝學院學生在畢業典禮上「招呼」梁特首一事,支持和反對同學舉措的兩派聲音就是最佳例子。

事緣梁特首最近以演藝校監身份出席畢業典禮,惹起部分畢業生不滿,因此發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抗議行動。就在特首向每位同學頒授學位的那一刻,同學在禮台上做出種種不同的動作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反國教的交叉手有之、Unlike手勢有之、三鞠躬的有之、不文中指有之(但我不認同做此手勢),背向特首鞠躬有之,總之各適其適,創意非凡。難得台上的梁特首沒有黑臉,還笑容可掬地拍手。

個人觀點難改變

就此事瓜瓜寫了一封信公開支持學生,文章在網上流傳,因此收到大量留言,支持和反對學生的各半。在支持聲中,某些是因為不滿梁特首和現屆政府表現,某些如我者則覺得,學生忠於自己不怕權貴,是非常勇敢和值得敬佩的。至於反對聲中,撇開保皇不說,大部分人認為同學們沒有禮貌,不尊重場合和出席典禮之人士。雖然沒有做過統計,但就認識的朋友當中,持反對意見的不少是專業人士,例如會計師、工程師、IT專家和律師等;至於支持學生的朋友,當中不乏文化人、作家、藝術工作者等。

其實雙方的取態不難理解,就好像會計師,我們事事講求合規,不論是會計準則、公司法、稅務條例,任何事情都是按規定而行。或許習慣了此思維模式,當看到同學們不按「傳統」行事,便認為他們離經叛道破壞了莊嚴的典禮,是不尊重其他人的表現。又例如藝術家,他們很多是搞創作的,思維較為天馬行空,不喜歡受框框約束,因此較容易接受新觀念。或許在此思維模式影響下,不認為同學們的舉措有問題。

曾經天真地以為,透過辯論可以令反對者對學生改觀,最後發覺大錯特錯,皆因個人觀點和看法受成長和自身背景影響,每人都會有一套價值觀,要改變幾乎沒有可能。因此,「會計師搞工會是否降級」沒有討論下去的必要,瓜瓜尊重卓文先生的想法。

不讓自己變加班惡魔

不過,卓文先生在其大作最後一段寫道:「奉勸年輕會計朋友,與其爭取有償超時工作,倒不如專心考試,早日取得專業資格。有了會計師名譽,若厭惡長期超時審核工作,便早日轉工。和低學歷工人不同,你們是專業人士,工作選擇很多」。正如卓文先生早前所說,話題牽涉很多年輕朋友的未來,所以想藉此再說幾句。

說得沒錯,年輕會計朋友宜及早取得專業資格。不過,成為會計師後,是否可以遠離厭惡性的長期超時加班呢?相信不是如此理想吧?不論會計還是審計,工作性質都是追趕死線,即使是企業會計師,為了趕及限期,超時加班是在所難免的,因此我們都願意「抵得諗」,無論如何都要把工作完成。

其實我們的問題不在加班本身,正如見血即暈的人不適宜當醫生,怕火的人也不能擔當消防員一樣,若果怕加班,要當會計師就很難了。我們之所以「抱怨」,只是在於很多僱主take it for granted,視我們的「抵得諗」為理所當然。

再講,即使如卓文先生所說,當了會計師真的可以不受加班之苦,其實只是在逃避,問題根本沒有解決。情況有點像眾人掉進海裡,誰夠力氣誰就能游到對岸保命。其他人?管得那麼多,各安天命吧!當然,這個絕對是個人價值觀的取捨,瓜瓜不是偉人,想必也無法做到捨生取義,但卻相信只要每人肯付出多一點,例如已貴為僱主或上司的會計師,不妨關心年輕會計師的身心健康,少一點老奉,不讓自己變成加班的惡魔,問題就有望解決。

雖然今日未必即時能見到成果,但願在年青會計人心中埋下這顆種子,他日當你游到對岸,請回頭扶身後的朋友一把,已經足夠。

文章來源:http://hkyaa.blogspot.hk/2013/07/bittermelon.html

&&&&&&&&

2013年7月5日星期五

靄華按揭息率高

上一篇談及過靄華押業信貸(1319)的典當業務,借出的平均息率高達43.9%,貸款金額也較低,只約為典當物品估值的50%至80%。即使「斷當」,將物品出售的毛利率也有57.5%。這一篇則講講靄華近年銳意發展的按揭業務。

按2012/13年度的年報所述,靄華將積極發展按揭抵押貸款業務,該年利息收入795.55萬元,增加476.32萬元或149.2%。另外,年內新造按揭宗數為84宗,按年大增53宗或171%。新造按揭總金額也大增8,080萬元或211%至1.19億元。若將期內按揭總金額除以宗數,2012/13年度每宗按揭平均金額為141.79萬元,較上一個年度的123.55萬元上升了14.8%。

至於按揭業務的淨息差,於2012/13年度只有12.5%,較上一個年度略為減少0.2個百分點,而且也遠較典當業務的43.5%為低。這還未止,由於按揭業務收入佔總營業額的比重提升,例如2011/12年度,此業務佔總營業額的比例只有4.8%,到了2012/13年度則增加了6.3個百分點至11.1%,因此靄華的整體淨息差被拉低,數值由2011/12年度的37.2%下降3.2個百分點,至2012/13年度的34%。

既然按揭的盈利能力較典當低,為何仍要發展?相信因每宗按揭淨利息收入較典當為高。於2012/13年度,每宗典當平均貸款額為3,900元,按其淨息差43.5%計算,每宗年均淨利息收入大約是1,697元。反觀按揭,同期的每宗平均貸款額為141.79萬元,按其淨息差12.5%計算,每宗的年均淨利息收入大約是17.72萬元,金額是典當的104倍。

另一個原因相信與風險較少有關。例如逾期還款方面,按年報所載的應收貸款帳齡分析,截至今年2月28日,應收貸款總額有2.31億元,其中逾期的合共319.73萬元。在逾期貸款金額中,屬於按揭抵押業務的是零。換句話說,逾期貸款全部屬於典當業務,佔其貸款額約2.7%。根據靄華早前刊發的招股書,他們徵詢法律意見後,由於靄華只以放債人身份發放按揭抵押貸款,因此不用跟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所頒布的貸款金額對物業估值比率之限制。雖則如此,按靄華於2012/13年度年報披露的信貸風險管理政策,按揭貸出的金額通常不會多於物業估值的七成。

此外,靄華主要參照物業估值師的估值報告,或香港銀行提供的網上估值服務。這裡有一個疑問,即使是同一項物業,各大銀行網頁估出來的數值通常都不會一樣,究竟靄華是固定參考某一家銀行的網上估值服務,還是參照幾家後再計算出平均值,又或者採用最高或最低值呢?

究竟靄華向顧客貸出的按揭利息是多少呢?按招股書所載,一按利率介乎7.8%至24%,二按利率則介乎13.3%至30%。若平均計算,靄華於2012/13年度的融資息率若是0.4%,同期淨息差是12.5%,以此推斷,按揭貸款息率大約12.9%左右。可是,現在各銀行的實際按揭貸款息率一般在3%以下,誰會向靄華借入按揭貸款?相信是信貸評級較差的客戶吧?因為他們較難取得銀行借貸,只要肯付較高的利息,就能向靄華這類持有放債人牌照的企業借貸了。

除了利息收入外,按揭業務增加也令信貸相關費用收入增加,當中包括提前還款收費和顧客沒有提取貸款的行政費等,金額由2011/12年度的6.75萬元急升185.7%至2012/13年度的19.3萬元。於本年3月上市時,靄華已打算在2013/14年度內動用約60%的上市所得款項,即約5,880萬元,於擴大按揭業務上,當中5,586萬元將會用作按揭貸款資金。假設全數借出並以淨息差12.5%計算,年均淨利息收入將會有698.25萬元。

最後一提,截至今年2月28日,靄華的流動資產有2.42億元,流動負債則有8,010萬元,因此流動比率是3,較2012年2月28日的19.5低了很多。流動比率下跌,是靄華因應業務需要,於2012/13年度向銀行借了6,026萬元,此舉連帶將借貸比率由2012年的34%增加1.5個百分點至35.5%。不過,由於本年3月上市時合共籌得約9,800萬元,假設其他一切不變,並且計入此數,流動比率即時大幅改善至4.25,借貸比率也因此下降至23.6%。

文章來源:AM730 2013-07-05

&&&&&&&&

我認我無聊系列:送聰聰一對翼

來到今天,千億元遺產案可算是落幕,謹以此圖送給聰聰。



相關新聞報導:《AM730》陳振聰兩罪成立

註:併圖中所用的圖像均來自互聯網

&&&&&&&&

2013年7月4日星期四

靄華典當息高額低

靄華押業信貸(1319)自上市後公布第一份成績表,由於上市日期是今年3月12日,但年結日卻是今年2月28日,因此上市籌集所帶來好處還未在此年度出現。無論如何,由於是首家在港上市的當舖,業務別具特色,加上有讀者朋友留言「點唱」,因此很有興趣看看。

翻開年報,赫然發現一位貌似藝員葉翠翠的肖像刊在第3頁,好奇之下上網查一下,原來真是她,早前她更為靄華拍攝一輯樓宇按揭廣告。將代言人印在年報上作宣傳非常普遍,如思捷環球(330)及霸王國際(1338)等等。

回說業績,靄華於2012至2013年度營業額達到7,173.99萬元,按年增8.1%。可是經營溢利卻按年跌32%至3,112.6萬元。根據年報解釋,主因是有部分金額為1,116.1萬元的上市費用於去年入帳。倘撇除此一次性開支,經營溢利將按年升216.76萬元或5.4%,是否有點未見官先打八十大板感覺?營業額上升,除核心典當貸款業務有8.4%或437.13萬元的增長外,按揭抵押業務增長更高達149.2%或476.32萬元。不過,出售經收回資產之收益,卻按年跌34.7%或375.52萬元。

據年報解釋,典當業務營業額上升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發放的典當貸款總額增5%至5.42億元,其二是每宗典當平均金額升11.43%至3,900元。等等!典當貸款總額不是由典當宗數乘以每宗平均金額嗎?既然總額的升幅遜於每宗平均,莫非年內典當宗數下降?要求證並不困難,只要將2011至2012年度典當貸款總額和每宗平均金額相除,得出來的146,600就是典當宗數。同樣2012至2013年度則是138,872宗。換句話說,靄華去年典當金額和收入雖然上升,但宗數卻下跌5.3%。

究竟靄華向顧客貸出的典當利息是多少呢?或許先計算靄華的融資息率。按年報披露,淨息差的計算是利息收入減融資成本,再除以年內之月尾貸款結餘的平均值。於2012至2013年度,靄華利息收入共6,467.76萬元,減去82.17萬元的融資成本,再除以整體淨息差34%,得出來的1.88億元,就是年內貸款結餘的平均值。將融資成本除以此數,得出來的0.4%就是融資息率了。由於典當業務的淨息差是43.5%,以此推斷,借出的息率大約43.9%左右。

從事典當的,若果顧客不來贖回已抵押物品,那就是「斷當」。將這些物品賣出所得,就會反映在「出售經收回資產之收益」中。據年報解釋,因2011至2012年度期間黃金價格上揚,靄華承升值之勢而獲益。反觀2012至2013年度,年內金價較穩定,因此獲利有限,金額按年不升反跌。眾所周知,金價自今年3月開始下跌,不知道此項收益於本年度會否進一步受影響。記得曾經看過一輯有關香港典當業發展的新聞專輯說,雖然當舖借出的金額遠較抵押物品的價值為低,但當舖其實並不希望顧客斷當。相反有借有還的顧客最受歡迎,如將一件貴重物品重複當出和贖回,當舖就能在這件物品上持續賺到利息。若果斷當,除非顧客拿出另一件物品出來,否則就失去賺息機會。

按年報披露,當顧客典當物品時,靄華貸出的金額約為物品估值的50%至80%,若果物品斷當,靄華究竟能賺得多少呢?據靄華的會計政策,每當斷當物品出售後,所得款項會先用來抵消典當貸款的帳面值,餘下來將會確認做收益。於2012至2013年度,斷當物品的帳面值約為521.5萬元,加上出售經收回資產之收益,年內出售斷當物品所得款應為1,227.74萬元,若將斷當物品的帳面值視為成本的話,出售斷當物品的毛利率高達57.5%。

綜合而言,若上述計算準確,靄華借出的息率那麼高,貸出金額與典當物品價值的比例又那麼低,為甚麼還有人肯去借?其實年報已經披露了玄機,由於香港政府近年對認可機構(即Authorized institutions,例如零售銀行)收緊控制,一些不容易在銀行借貸的顧客,例如信貸評級較差的,因而轉到靄華這類持有放債人牌照的企業借錢,商機因此而來。下一篇將繼續講講靄華的按揭業務。

文章來源:AM730 2013-07-04

&&&&&&&&

2013年7月2日星期二

May the force be with 金彩

金彩控股(1250)最近於香港招股,根據其招股章程介紹,他們是卷煙包裝供應商,主要於中國江西省從事卷煙(即香煙)包裝的設計、印刷及銷售。此外,金彩的主要客戶是省級卷煙製造商,香煙品牌包括「紅塔山」、「金聖」以及「卷煙品牌甲」等。

雖然招股章程沒有披露「品牌甲」是誰,但卻透露了此品牌與「紅塔山」同列於2011年中國零售銷量榜頭四位。翻查《新煙早》雜誌刊載的銷量榜,除了榜首的「紅塔山」外,接下來還有「雙喜」、「雲煙」和「白沙」,看來「品牌甲」應是其中之一吧?

或許是審計人的性格關係,看招股章程時習慣先看風險因素。究竟金彩面對甚麼風險呢?首先,他們的收益有九成九來自五大客戶,而且除了與幾家省級卷煙製造商訂立了銷售合約外,與其他客戶均沒有訂立長期供貨合約。即使訂了合約,部分並無訂明供應量,只靠客戶每月所落的購貨單來確認。

此外,貿易應收款及應收票據佔了總資產的大部分,以2012年為例,年尾的結餘金額是1.09億元人民幣,佔總資產的47.6%。雖然金彩給予客戶的信貸期一般為90天,但對於某些主要客戶,金彩接受具90天期限的銀行票據,因此實際收款期限最長可以是180天,這就難怪該年的周轉期長達178.1天。

另外,按風險因素披露,內地近年修改了法規,規定卷煙製造商在甄選包裝供應商時,必須以招標形式進行。可以想像得到,倘若競爭對手以低價去競投,小則降低毛利,大則隨時會失掉訂單。其實法規改變已對金彩造成了負面的影響,據財務資料顯示,其毛利率由2010年的40.6%,逐年下降至2011年的39.6%,以及2012年的36.6%。

除了銷售依賴五大客戶外,金彩的採購也依靠五大供應商。於去年,其採購金額佔總採購額的69.3%,加上原材料的成本佔總銷售成本約80.2%,供應商的供貨價格對金彩的盈利有舉足輕重之影響。此外,由於金彩希望維持採購的靈活性,因此沒有與供應商訂立長期供應協議。

雖則如此,金彩通常會與供應商簽訂一年期的固定價格合約,因此成本能夠鎖定在某個水平而不受市況波動影響。但有利也有弊,若果原材料的市價突然下跌,金彩就難以受惠了。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波特五力分析(Porter’s five forces analysis)」。此波特不是「哈利波特(Harry Potter)」而是「米高波特(Michael Porter)」,他是著名的管理學家和經濟學家,修讀過工商管理的人,大抵沒有誰未研習過這個分析方法。

波特先生認為,一個行業的基本競爭態勢來自五股力量,分別是客戶的議價能力、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新來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以及現有競爭者的威脅。

若將五力分析套用在金彩,業務高度集中在五個客戶、應收帳款比例偏高,加上周轉期又較長,金彩客戶的議價能力顯然較高;採購依賴五個供應商,加上原材料的成本對盈利影響重大,金彩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自然也較高;銷售以招標形式進行,同業之間的競爭轉趨激烈,顯示競爭者對金彩的威脅不少。在五力當中,金彩有三力相對看來較弱,這就不禁讓人對他們的業務前景有點擔心了。

可幸的是,其餘兩力似乎比相像中好。例如新來者的威脅,由於每家卷煙製造商,只會甄選兩至五間包裝生產商,加上政府近年鼓勵開發高端卷煙,因此,包裝生產商的技術和資本要求較高,新來者要加入競爭其實並不容易。至於替代品,卷煙包裝分紙質和非紙質,金彩主力從事前者,但後者作為替代品,市場份額只佔總規模約29%,因此估計此威脅暫時並不太大。

或許金彩有見及此,所以計劃擴展銷售網絡,除了加強現有客戶的關係外,也打算於鄰近地區設立辦事處,並且尋求機遇將產品擴展至其他範疇,例如藥品、酒類、茶或其他奢侈品的紙質包裝和紙杯等。

不過,按招股章程所披露,只有約為450萬元,或10%的集資所得款項用於擴展銷售網絡,是否少了一點呢?

無論如何,金彩的股份將於本月在主板掛牌,借用《星戰》的經典對白,「May the (five) force(s) be with you (願「五力」與你同在)」。

文章來源:AM730 2013-07-02

&&&&&&&&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