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9日星期一

誤中副車

審計署最新的一份審計報告,揭露了為數不少的直資學校,在管治及行政上都出了問題。例如有學校座擁大量儲備仍加學費,有些學校將資金投資在風險較高的地方(難聽一點其實是炒股炒樓),有學校把部份振災慈善捐款留下來作其他用途,又有學校接受飯盒供應商的捐款。

本來呢,這份報告的被審單位是教育局,他們應負上監管不力的責任而受公眾批評。可是不知何故,直接學校卻成為是次事件的標靶,真是不得不配服高官們的手段。

話說回來,是次報告揭露了直資學校在管理上的種種問題,匆匆看過報告後,我的感覺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容易。不說別的,單說有學校接受飯盒供應商的捐款,更有學校在合約中寫明,供應商必需每年向校方捐款某個數額,夠竟這些學校的管理人知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一句「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福利著想」,就可以連這些基本的道德原則也可以放棄嗎?

有人可能覺得無傷大雅,但細心想一下,當下一個學年學校再度招標時,捐了款的供應商會不會因此而獲得優先考慮?就算校方不因此而賣人情,但如果最後由同一家供應商獲得合約,外界就必然會質疑校方是因捐款而同意續約,而學生看在眼裡,就會以為接受供應商捐款是理所當然,實在是「教壞細路」呀!

學校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希望相關的學校汲取這次教訓並好好改善,這樣才是「為了學生的著想」。

&&&&&&&&

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

瓊天大酒樓的運作審計

自己讀書的時候,大伙兒經常去「瓊天大酒樓」解決三餐溫飽,味道絕對不是原因,為的只是價錢夠平,而且不用走出校門去找吃,怱怱吃過飯後就可以打波去。

大家口中的瓊天大酒樓其實就是Canteen,取其諳音將「Can-teen」變成「瓊天」。瓊天最經典的出品莫過於「鼻涕飯」,濃濃的芡汁加上幾片肉,難吃程度可想而知,但讀書時沒有太多零用錢,能填飽肚子而且價錢實惠,對我們這些學生來說已是不錯的了。

在上一篇文章《Auditor應到的地方-飯堂》中,提及到飯堂的運作是屬於「高風險」類別,做內審的應該要去看。不過,大前題是擁有大規範生產的,例如工廠才值得看,一個只有幾十人的辦公室的飯堂就不是這裡所講的範圍。

飯堂運作屬於「高風險」,主要是出了事情後的影響甚大。試想一下,如果飯堂烹了些不潔的食物給員工享用,弄到部份員工身體不適,醫藥費及相關賠償雖然可能不少,但最大問題是影響生產。生產出了問題,隨時連貨期也有影響,公司除了掉了訂單外,以後的生意也別指望了。所以,飯堂的運作必然會在我的審計計劃當中。不過,將飯堂運作單獨立項成一個Audit Assignment的話就有點浪費資源,我慣常將飯堂歸入HR、Procurement或者
Administration的審計一併來做。

飯堂要如何審計,首先要看它是工廠自己營運還是外判給供應商來做。如果是前者,要看的東西就比較多,當中包括:

1)食材及消耗品的購買、檢查、儲存、過期管理等
2)飯堂人員管理,招聘、定期衛生及身體檢查等
3)飯堂牌照及相關衛生證明
4)廚餘的處理
5)飯堂衛生及安全的管理
6)廚房設備的購置和管理
7)消防及其設備的管理
8)飯菜的訂價(如果公司免費提供就不用看了)
9)飯堂收入的管理(如果公司免費提供就不用看了,但要看如何確保只是公司員工才可以用餐)

如果飯堂是外判的話,需要看的東西比自己營運的少一些,當中包括:

1)供應商的篩選及談價流程
2)飯堂承包合約的條款
3)供應商表現的監察(衛生、消防、安全)
4)飯菜的訂價(如果員工需要自付飯菜)
5)支付供應商的標準(如果公司免費提供飯菜,需要看如何計算菜價,例如按人頭計還是定額等)

另外,內審突擊查看及訪問員工意見也是應該要做的。

順帶一提,在內審工作多年,審過的飯堂數目也不少。經驗告訴我,不論飯堂是自己營運還是外判,其監管都不容易。例如食材及消耗品的購買和存貨管理,價格差別大而且物品種類又多又瑣碎,使用數量多少又無法有限監控,所以問題極多。有些公司為免麻煩,索性將飯堂外判。但外判涉及的利益巨大,無論是續約或挑選新的供應商,各方勢力就會互相較勁,蔚為奇觀。

&&&&&&&&

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

Auditor應到的地方-飯堂

內審出差,如果當地辦事處是有飯堂的話,我每天必定至少有一餐到飯堂去吃,就算食物如何不對胃口,同事如何埋怨我也必定堅持。

慳錢慳時間不是原因(不過的確有些幫助,嘻嘻),主要是從中可以了解當地公司的管理和管理人的作態。印象中,如果當地公司的高層都不願意去飯堂用膳的話,飯堂的管理十之八九都是差的,而引申出來必然有很多問題,例如飯堂供應商的挑選,食材購買及儲存,甚至貪污舞弊等都有可能發生。

試過一次和某工廠的廠長在飯堂用膳(當然是我突然要求的),我們的出現就在飯堂內引起一陣騷動。後來得知,原來那位廠長是從來未到過飯堂用餐的,所以工人們都紛紛走過來看熱鬧,看看誰人可以請得動那位廠長,紆尊降貴來飯堂吃飯。

Auditor在飯堂吃飯,除了親身嘗一下工人的待遇外,也可以藉此和員工閒聊。不要小看這個做法,愈基層的員工說的話愈沒有機心,從他們口中不多不少都會得知公司存在的一些問題。不過,很多時如果我們太主動的話,反而會嚇怕他們甚麼也一敢說,所以先打開話匣子是很重要。例如先談談家常,家鄉在那裡,在廠內的工作了多久,現在的崗位是甚麼甚麼等等,然後談一下飯堂的飯菜、價錢、衛生等等,之後再慢慢談到工廠的其他方面。試過一次,在飯堂吃飯期間就有工人走過來訴苦,投訴工廠的種種問題。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某個工廠的新廠長,除了要會見客人外,他每天必定在飯堂用餐,並藉此主動和工人聊天。他而且還將高級員工餐廳取消掉,每天和工人一起排隊購買食物,吃完飯又和工人打籃球。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廠長是美國人。

內審除了要到飯堂體會一下外,其實飯堂的運作是屬於「高風險」類別,至於為什麼這樣說,及做飯堂內審的要點,下一篇再談。

&&&&&&&&

2010年11月19日星期五

會計師也有失算時

多謝年青會計師協會於今天(10年11月19日)在《信報》刊登這篇文章。

會計師也有失算時

香港的亞運會臨時申辦委員會早前宣布,將原先137億至145億元的預算開支大幅修訂為少於60億元,希望藉此得到社會支持申辦亞運。雖然主事人對香港能否舉辦亞運相當熱心,但看來他們還是不明白,市民普遍不支持的原因不是因為開支「太貴」,箇中原因其實是「物非所值」。

很多人認為付出那麼多錢但實際效益卻有限,所以普遍不支持。也有很多意見認為,既然申辦的目的旨在推動及提升香港體育運動,倒不如將經費直接資助運動項目及運動員,以及興建多些體育設施和場地更來得實際。有官員認為再次創造傳奇一刻是千金難買,但市民卻認為與其花費千金去買一刻的快感,不如還富於民,多做些實事更好。

好像股票投資,如果某隻股票預期有理想的回報,就算股價有多貴都會有人願意去買。相反,那些預期沒有理想回報的股票,股價再平也沒用一樣。所以,除非申辦委員會能夠提供客觀的實據來證明香港籌辦亞運真是「物有所值」,否則的話,就算預算開支再減也無補於事。

我們會計這一行,在工作上講的全是「物有所值」與否,所以有很多人都認為,給會計師算過度過的都會寸草不生,並且給我們「算死草」的稱號。而英語世界更稱呼會計師為Bean Counter,揶揄我們連一粒豆也要點算清楚。

會費也是物非所值?

不過,會計師也有失算的時候,每年向香港會計師公會繳納會費就是一例。

先不說執業的會計師會員,單是一個普通的CPA,每年的會費就盛惠差二千多大元。可是,繳納會費後會員有什麼「回報」呢?除了可以繼續使用CPA的頭銜外,我們每個月還會收到一本期刊,不定期也會收到幾本由公會印發的免費刊物,免費享用公會會址的設施,例如圖書館及會員酒吧,以及一些購物優惠,包括借貸、紅酒、旅遊、書刊等等。

每次和從事會計的朋友提及到會費,大多數的意見都認為是白給的。有人還說期刊厚度夠,最適合用來墊煲底云云;購物優惠嘛,所享用的折扣其實不多,使用信用卡的優惠更划算;圖書館呢,其實有等於沒有,開放時間都是大家在拚搏的工作時段,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又不開放,而且藏書只可在館內閱讀又不能借走,誰去?類似的意見在各大熱門討論版也經常看得到。

有CPA認為向公會繳納會費是「物非所值」,其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歸根究柢,主要原因來自對公會的不滿,其中最甚的就是認為公會對CPA缺乏支援,例如技術上的支援,若果現時CPA對會計制度等有什麼疑問,靠的就是參加由公會所舉辦的研討會,如果沒有時間參加,又或者研討會太受歡迎而爆滿,自己就要自求多福,找其他人去問了。

除了會計制度外,公會對實務會計的支援卻很少。例如要到海外開設分公司,要辦什麼手續、如何去辦、找什麼人、有什麼要注意、其商業模式可以怎樣等等,除了偶然辦幾個研討會或工作坊外,這些資訊公會什麼也沒有提供過。

其實,香港的CPA本身就是一個強大的知識寶庫,如果能集合起來,威力肯定無窮。現在缺乏的就是一個有效而且穩定的平台讓大家互相交流,不是多辦幾個研討會或者工作坊就可以取代的。

早前公會曾經在自己的網頁搞了一個討論版讓CPA互相交流,但最後因反應不理想而終止了。其實,公會的方向是好的,問題只是沒有找人維持,任由討論版自生自滅而已。

主動溝通可化解誤會

另外,公會在會員心目中的形象不佳,很多時都是出於誤解。在網上的言論所見,對公會的批評主要都是「估估下」。其實公會何不在網上「維持」一下言論,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向公眾及會員解釋呢?公會再不肯主動面對群眾的話,誤解只會愈來愈深。生病了要吃藥休息,誤會也是一樣,不主動溝通是不會痊癒的。

來年的會費需要在12月底前繳交,冀望公會為CPA多做點實事。筆者不求「物超所值」,但至少令大家在下次繳交會費時覺得是「物有所值」已經足夠。

Source: http://hkyaa.blogspot.com/2010/11/bittermelon.html

&&&&&&&&

2010年11月15日星期一

婆婆

我們習慣稱呼外婆做「婆婆」,婆婆個子矮小,但嫁了高個子的外公,一高一矮雙映成趣。

婆婆有一雙巧手,甚麼食物甚麼菜式都能做出來,特別是節慶食品,糉、蘿蔔糕、馬蹄糕、年糕、豬腳薑、芋角、煎堆等等,總之說得出的都幾乎能做出來。在眾多食品中,我最愛吃的就是婆婆做的白切雞,因為覺得甚有雞味(可是,姨姨們認為是婆婆沒有把雞洗淨所致,哈哈)。小時候婆婆曾經在我家短住,記得一次她問我想吃甚麼,我說要蕃茄蛋湯,她就將雞蛋煎熟,然後再加水及蕃茄滾出來。雖然這個煮法不是我最喜愛(我愛將雞蛋炒成黃布然後再煮湯),但也吃得津津有味。

婆婆以前是個大近視,直到有一次她因白內障需要做手術,手術後近視也一併醫好了,連眼鏡也不用佩帶,婆婆開心地和我們說,她終於可以看清楚我們了。

婆婆最愛笑,每當見到她都會笑笑口問候我們。年紀愈大就愈愛搞鬼,每次都囑咐我們幾個孫兒快點生孩子,不然老了才生,對孩子對母親都不好云云。

婆婆是個很虔誠的基督徒,在教會中很有德望。聽先母說,她們以前很窮,有一次婆婆見到教會派發奶粉,她就去領取,就是這個機緣,婆婆一家就信了神。說婆婆虔誠,因為她堅信耶穌基督是唯一的。婆婆的姐姐(即是我的姨婆)是信摩門教的,她們倆姐妹就曾經因信仰而爭執。所以自那次以後,婆婆和姨婆就不再在大家面前提及信仰了。先母是個天主教徒,試過在家中擺放聖母像,婆婆見了勸說先母不要這樣,因為這和拜偶像沒有分別。每次到婆婆家探望她,吃飯時大家必定會祈禱,離開時大家也圍在一起禱告。

婆婆知道幾個孫兒生活擔子重,每次我們給她零用錢,她也例必給我們利事錢,有時給我們的利事比我們給她的還有多。

前幾天姨姨來電,說婆婆已回天家,走得很安詳。

婆婆,孫兒不孝,沒有真真正正侍奉過您。今天要給您送行,並僅此在這裡向您說聲「我愛您」。

主祐。

&&&&&&&&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毅行者

在對上的一篇文章《我是「秋生」!》中提及過,要在毅行者比賽中以48小時內完成100公里路程其實不太難,On dog留言要求講一下,我當然樂於分享。

毅行者比賽的路程是沿著麥理浩徑來走,起點是西貢的北潭涌,終點是元朗大棠渡假村。整段路程以第三及第四段的最難捱,因為上落差距很大,雞公山雷打石還算可以,攀上馬鞍山真是想死。不過,只要咬緊牙關,能捱得到基維爾營地的話,就已經差不多成功了一半(當然,路程的後段還有一個大帽山要征服)。所以,在開步時切勿去得太盡,見過有好多參賽者在頭段奔跑,最後卻未能完成全程。我認為除非想和解放軍和啹喀爭一日之長短,否則必需要留前鬥後。

能捱得到基維爾營地後,建議在這個站來個大休,睡個覺養足精神再上路也不遲。當年我們到了基維爾營地原本是想放棄的,大家抱頭大睡了差不多5小時。睡醒已後大家回復了體力,所以才能繼續行程。

出發前應做足熱身以預防抽根。另外,比賽是盡量輕身上路不帶任何沒有必要用途的東西,我當年就只帶了只足夠一段路程的水及少許乾糧(下一程的由支援隊伍在下一站補給),連指南針和地圖也不帶,因為當日沿路都有清楚指示,而且整條路程都是參賽者,其支援人員及大會工作人員,根本沒有機會迷途。

要能順利行畢全程,專業的支援隊伍是不可少的。以我的經驗,支援隊伍至少要有一輛汽車,方便支援人員往來各補給站去接濟。雖然大會有穿梭巴士接載支援人員到熱門的補給地點,但始終不及自己有車那樣方便。不竟自己的支援人員只是純粹義務幫忙,對他們好一些絕不過份,而且要他們携帶大量補給品走來走去,沒有自己的車輛實在難為了他們。

雖然大會設有補給站,但供應的東西未必適合自己的需要。當年我參賽時,我們兩隊共有八人,而我們的支援隊伍也總共有八人,分成兩組,每組有一輛汽車。並以梅花間竹的方式進行補給。例如支援隊A負責第一、三、五、七及九個補給站,支援隊B則負責二、四、六及八。以我們的經驗,如果只有一隊支援,而且沒有自己的車輛的話,很多時在完成了一站的補給後,都未必能趕得及到下一站進行補給。

另外,在途上隊友互相支持是很重要的。就算隊友大家體力相近,但因受傷或抽根等種種原因,必然有隊友在途中會稍為落後的。而很多時,稍為落後的隊友例必著其他人先行,自己慢慢追上來。我不建議這樣做,除了落後的隊友得不到照顧可能出意外,更重要的是影響整隊的士氣。最好還是整隊人保持著一個不太遠的距離,大家互相打氣,互相照應。由於路程漫長,不妨由其中一位隊友帶備一部有擴音器的收音機,大家邊行邊聽,也是樂趣。

以上是比賽時要注意的事項,但事前的練習其實最重要。坦白講,要在賽前集合一起練習行山真是很困難,我當年只能試過一次能全隊人一起練過一段。所以,平時自己也要多練習。自己練習不用上山,就地取材就可以了。例如自己是居住在大廈的話,那麼就每天或隔幾天到後樓梯練習「行樓梯」。另外,在賽前的一個月要每天渴多些水,務求令自己的每個細胞都有足夠的水份。

今年的毅行者將於11月19日舉行,祝各位參賽者順利完成!

&&&&&&&&

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

誰說香港人仇富?

說香港人「仇富」,其實相當冤枉!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人無端被人標籤為仇富。香港人從來都沒有仇恨有錢人,香港人仇恨的,其實是「奸商」。

有人認為香港社會「仇富情況」日漸嚴重,到底是未搞清楚,還是故意將港人標籤為「仇富」,企圖轉移社會視線以淡化「仇商」的情緒?

「仇商」情緒其實很早之前已經蘊釀,例如早年各大小超級市場為了擴大市場份額,紛紛以低價搶客,趕絕了米鋪和糧油雜貨鋪,其中公共屋村的小商鋪影響最甚。好了,市場份額差不多壟斷後,各大集團的超市又將其店鋪升級,連街市也納入其中,變身成真正的「超級市場」,鮮魚鮮肉鮮雞菜蔬一應具全,從前在街市擺檔的小商販唯有結業,或者索性到超市打工賣菜。

本來呢,幫大公司打工賣菜也不算差,可是大集團為了「股東利益」,紛紛將員工變成自僱或者索性將其工作外判。清潔工看更等的基層職位就更慘,工資有減無加,工時卻有加無減,基層市民早以怨聲載道,不過沒有人肯真心為他們發聲,去為他們爭取甚麼罷了。

基層市民如是,中產市民也一樣,他們用了畢生積蓄去買樓自住,為的只是有個安樂窩可以安居樂業。本來發展商買地起樓賺錢是天經地義,可是,又是為了「股東利益」而不斷興建發水樓。發水比例由從前的0%到現在的30%,而且還要處處賺到盡,建築用料手工差不在話下,單位到處都有柱位及橫樑,想買件傢俬剛好擺放在內也很難,難怪現在為客人度身訂做傢俬的公司成行成市了,而賣現貨的傢俬店則來來去去那幾家在掙扎求存。

發水高用料差也算了,都只是一次過被搵笨,但連選擇屋苑的管理公司、互聯網供應商、電話線供應商、電器維修供應商等等,發展商也要插一手,叫中產市民如何順氣?

近日又有企業在加時薪的同時卻又在計算工資時掦除吃飯時間,人工好像加了,但實際比以前更少,將「仇奸商」的情緒進一步升溫。

政府籌辦「關愛基金」能對「仇商」的情況起作用嗎?如果用錢可以解決的就根本不是問題了。問題徵結在那裡也未知,要化解仇商情緒?講笑吧!

&&&&&&&&

2010年11月4日星期四

樓價兩極化

施政報告發表至今,在報章及網上看過很多人的言論和意見,自己再想了一想,如果施政報告的措施真的是有效落實的話,我覺得未來香港的樓市將會出現兩極化,即是細價樓會愈買愈平,貴價樓則愈買愈貴。

我這樣說,因為措施太過側重「上車難」的問題,並且嚴重地忽略了很多市民特別是中產「轉車」的需要。

政府推出多些土地,並且今後會用各種手段去興建多些面積較細的單位,這對希望上車的人當然是好事。可是,細單位的業主就沒有那麼幸運,因為市場多了一手的細單位,加上政府限制發水比例令新樓更實用,到時細單位的二手樓就不再受歡迎。需求少了,二手細單位的樓價就會下跌。

可是,因為上述的政策,一手大單位的供應會減少,希望換樓的人就無可選擇地要在二手市場裡去找,需求多了而新供應又少,二手大單位的樓價就自然會上升。

另外,限制發水的措施雖然是很好(其實來得太遲,不過好過沒有),新樓的私人會所及其他公共設施,其規模及數量必然會減少。老實講,現在的中產在選擇樓盤時,私人會所及其設施是個重大考慮的因素,他們之間經常比較,並以住在這些名牌屋苑為榮。例如會所有沒有室內泳池、私人宴會廳、網球場、壁球室、燒烤場(不是郊野公園的那種,而是酒店式的那種)、美容院、私人影院、卡拉OK室等等,新樓沒有了這些設施,中產自然對這些新樓沒有興趣,要換樓市就唯有去現有的二手屋苑去找。

其實這是出於虛榮心作祟,但香港的中產就是這樣愛比較好虛榮。有人可能覺得中產這想法很無謂,但這是目前的現實,要他們改變這個想法,我看機會不大。

所以,不計算利息等的其他因素,當政策落實若干年後,不難想像細單位的二手樓價不會再有太大的上升的空間,甚至可能下跌。但是大單位的二手樓價,特別是豪宅及假豪宅,將會高踞不下。

其實我的想法沒有甚麼大道理在裡面,只是循著身邊認識的人的心態去想,而且主要也受兩篇文章的啟發,分別是施永清先生的《年供兩萬個住宅夠嗎?》和馬沙兄的《樓價痴線系列 (四)》,有興趣不妨看看。

&&&&&&&&

2010年11月1日星期一

我是「秋生」!

我當然不是著名演員黃秋生,但因我是在秋天出生,所以是名副其實的秋生。

我喜歡秋天,除了因為氣溫適中外,更是只有在秋天的黃昏時份,才能看得到那種獨特的藍色。想深一層,其實喜愛的是那份藍調。能到海邊去看當然最好,但在暄嘩的閙市中,在高樓大廈之間,有時也可以感受得到這股藍憂憂的色調。

喜歡秋天也是因為吃,這個時候盛產各類食材,例如肥美的大閘蟹、滋潤的梨子,還有栗子、南瓜、葡萄等等,全是我最愛吃的。所謂秋風起,三蛇肥,各種動植物都趕在冬天來臨前養肥自己去過冬,所以食材特別肥美!

秋天氣溫適中,穿一件外套就剛剛好了。我既怕冷更怕熱,冷還可以多穿衣,熱就慘了,就算脫下身上所有衣服,熱還是繼續熱。香港的夏天不但熱,而且還潮濕,加上因溫室效應下夏季的時間愈來愈長,這就令我更加喜歡只有短短個幾兩個月的秋天。

秋天是個行山的好季節,由樂施會舉辦的毅行者比賽就是在每年的11月中舉行。個人覺得如果能在10月底或是11月初進行會更好,因為天氣不會太冷。這個比賽我曾經參加過一次,要在48小時內完成100公里的路程其實不太難,但最困難的是整個小隊都要完成才可獲得證書,隊員之間的鼓勵和支援隊伍的沿途補給就非常重要。那次比賽的經歷甚為回味,有機會寫一下和大家分享。

&&&&&&&&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