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I don't know食鬆糕

記得小時候每當有人問我事情,但我又不知道答案時,我必定會說“I don't know,食鬆糕,又香又甜又發霉(毛)"。剛剛在網上看到,原來這句話有下聯的,就是“阿婆食左唔會老,阿哥食左變肥佬"。

小時候學過了很多「童謠」,誰教我的已記不起了,可能是小學的同學吧。除了以上的這首外,現在還記起的有:

大笨象,揸支槍,去打扙,打完扙,番嚟食碗辣椒醬。

童子軍,食雲吞,打爛碗,賠十蚊,冇錢賠,賠碌棍。

河邊有隻羊,羊邊有隻象,象邊有隻馬騮仔,好似你噉樣。

肥佬肥騰騰,買舊豬肉去拜神,行到半路屎忽痕,返到屋企瓜老襯。

氹氹轉,菊花圓,炒米餅,糯米團,阿媽叫我睇龍船,我唔睇,睇雞仔,雞仔大,拎去賣,賣得幾多錢?賣得三百錢。

如有其他,請留言給我好嗎?

&&&&&&&&

2010年8月27日星期五

轉載:人才量變的續篇

早前借YAA在《信報》的專欄發表了一篇叫《會計師供過於求》的文章,當中引用了馮培漳前輩「人才量變」的說法。就這個題目,馮前輩在其《信報》的專欄再寫了一篇,當中很多地方值得我們深思。文章轉載如下,重點則用了紅色做標示。

--------

人才量變的續篇
香港執業會計師 馮培漳

  閱YAA的苦瓜君﹝未猜出是男是女﹞引了我對「人才量變」的胡謅,大感振奮!頓時明白為何大教授總喜歡說自己的觀點在學術討論中,得到第N次被引述的快意!前一段時間陪同某內地客戶在港面試了近十位求職者,對此問題又有了個較闊的看法。此客戶是內地的民營企業,已入表排隊在港上市。因工作之需要,欲聘請一位駐港之財務專才,協助其長駐內地的財務總監工作。

  此人需有香港會計師資格,能掌握兩文三語,熟悉上市條例,也要略懂公司秘書的操作。當初客戶提議薪酬幅度可否定在三萬以下時,我曾嗤之以鼻!豈料通知我出席協助觀人時,給我先予參閱的求職信竟有十多二十封,據云已是經過篩選的了。面試過的人有幾個特點是相同的:一是都已有專業資格;二是年紀都是三十來歲;三是皆有在內地工廠工作或曾為其審計的經驗;四是大部份人都是可以立刻上崗的

  換言之多已辭了職,或已與現任僱主有諒解,可讓其盡速求去。為什麼?原來是因為工廠已搬離或有計劃搬離珠三角地區,轉至一些較偏遠或來回不方便的地方,引起了勞資間不少「深層次矛盾」。例如某女生說由原來地方搬到河源,周一至周五都得留在此地,只有周六和周日可回港。她委婉地說這種情況勢必形成要在內地納稅。其實我覺得她要訴說的是因在內地居住的日子越來越長,離開香港日遠,不單止將成稅務定義上的內地居民,下一步更因在港蒲頭機會日少,很大可能要在內地覓偶,終則變成徹頭徹尾的內地居民了。

  河源是東江水的源頭地,位處粵省北部。說得好聽也是個「市」,但與香港比,或與深、莞比,又再與佛山、中山比,實在也有距離。在此覓偶,寧不委屈!不約而同地,大家都選擇先回香港灣灣水,再尋出路,故一時市面上此類人才的供應大增。上市公司必須聘請一位合資格會計師的要求又於數年前取消了,故求職者的需求便難與職位供應達成一致。雖云近幾年上市公司數目有所增加,但公司老闆均曉精打細算之道,當然會持能省則省的姿態,故未能助此類人群迅速就業也。

  現在時已移勢已易,董事學會和港交所似應重頭考慮,要求上市公司委聘合資格會計師,藉此令到僱員、僱主和投資者三方皆得受惠才對。我覺得也可能是這群同行一時未能適應吧。自從幾年前廣東省當局的立意騰籠換鳥,不少工廠遂要遷移至省外地區,如江西及湖南或福建等。適應其實確是有困難的。外資企業的外方人員素來享着高人一等的待遇。在珠三角工作,雖然左右隔離的人多是北方人,溝通需說北話,但要上街買點什麼、吃點什麼具廣東特色的總還是容易找到。

  深圳東莞某些地方更與香港無別。惟一出粵省境外,就是全說北話的世界,港人的得過且過或自以為已過關的「半鹹淡」普通話頓時會變成「鳥聲禽呼」。怎麼說也是不若原來的舒服。也有一些企業是越走越北,因要適應內地市場之需或是靠近資源產地之故也。還有一個人人可見但因事不關己故己不甚勞心的現象,就是許多新的投資項目已逐步轉向二、三線城市包括省會城市發展,所謂「逃離北、上、廣」也

  那麼管理人自也得亦步亦趨,結果是離開較繁華之大城市者日多。港人如不能盡速調節,自然也會怨聲載道。就這些因素來看,若要不放棄內地的就業機會和仍然憧憬其廣闊的發揮空間,那麼一切方便其人來回兩地,縮短兩地時距的措施應是受到他們歡迎的,例如高速鐵路的興建。以河源為例,目前由深圳火車站乘車到此地約需四小時。如附近有地方可連接高鐵,有望把時間減到一至兩小時之間,會對這類已慣於在內地搵食,反而回港更難適應的人是何等的方便!

  可別忘記了這不光是工作和吃飯那麼簡單,還有上面提過的可能影響到終身大事的艱難抉擇也。曾經大力反對建高鐵的人士,你們有從這個角度考慮過麼?為了保育一塊其產量不足自己食之菜地,要未來一代人付出多少非經濟指標可量度的人文代價?如你有適齡的兒女受此問題困擾,你還會一步一叩頭誓要反對到底麼?由此時往前望,我覺得香港人要有個較長遠的打算和清晰的信念,才好找出個解決之方。

  究竟是堅持以港為絕不改變的根基地,北上是暫時之計,搵到錢便班師回朝;抑是以外國寄居處為根基地,回流北上亦是暫時之計,搵到錢便轉回原居處;還是以內地為長期發展之新基地,一心一意,不再心掛掛於兩頭走,雙手下注雙腳卻隨時預備鬆人。會計服務是附生於工商經濟的發展之上的。前者若興則後者亦旺。很多人都會說全球未來經濟發展的機會在亞洲,因為亞洲與美歐相比仍未發展成熟。

  換言之經濟發展已成熟之地,機會會相對較少。前幾年也有人興起要去越南和蒙古找尋商機,大教授則看好朝鮮,也是這個「先進落後相對論」的道理。若信此論,香港與內地相比,你會認為那一邊的機會較多,搵到銀的可能性更大呢?

文章來源:
http://www.prodab.hk/redirect.php?fid=11&tid=4656&goto=nextoldset

&&&&&&&&

2010年8月26日星期四

默哀

今早在回公司的途中,發覺很多人都穿起黑衣或素色的服裝,我自己也特意穿了黑色恤衫和黑褲,以示對遇難港人的哀悼。

在八時前的一刻剛巧到達公司大廈的大堂,當時已經有幾位人士站在電視機前觀看升旗典禮的直播。到了八時正,當現場的主持說默哀開始時,大家便默默低著頭哀悼死去的香港朋友。對我來說,這三分鐘很漫長,初時還可以強忍著淚水,但到後來發覺自己的臉已滿是眼淚。怕失禮於人前,默哀完成後悄悄抺走眼淚,並急步搭乘電梯回到公司來。

梁太,謝生謝太,傳太,綽瑤和政逸,我雖然不認識你們,但也很明白你們失去親人的心情,寫這篇文時我又哭了。。。無論如何,希望你們早日送走傷痛並好好的活下去。

梁太,很明白妳痛失丈夫和一對女兒的心情,但妳要撐下去,頌學還需要妳的照顧。在報導中得知梁生和頌儀都很勇敢犧牲了自己,我以她們為榮。

頌學,祝願你快點康復,並早日回來。

謝生謝太,請節哀,你們的兒子廷駿是位盡責的領隊,我為你們有這樣傑出的孩子而驕傲。

傅太,妳的機智和仁愛表現實在令人佩服,雖然傅生走了,但請妳不要太難過,妳的一對子女還需要照顧。

綽瑤和政逸,雖然你們的爸爸媽媽離開了,但你們要好好生活下去,他們在天上會守護著你們的。

&&&&&&&&

2010年8月24日星期二

與菲傭何干?

8月23日是「港殤」,由出事昨天至今,不論是身邊認識的,不認識的,搭訕的,路過的,大家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渠道,去表達對慘劇的悲傷和忿慨。

不過有一點我比較擔心,就是有些朋友將此事遷怒於菲律賓傭工。雖然菲律賓的警察以至政府在此事件中的都顯得無能,但問題不在其國民身上,何必將此種心情化成仇恨去敵視她們呢?這樣做和那位槍手挾持無辜的人質又有何分別呢?

&&&&&&&&

既悲哀又忿怒

相信很多香港朋友和我一樣,對有香港旅行團在菲律賓被槍手騎劫,而且還做成8死7傷的慘劇感到既悲哀又忿怒。

我悲哀,昨晚一直都在電視機前追看著事罷的發展,當傳來所有人質被殺後的那一刻,我的心幾乎停頓,而且眼睛也開始模糊起來。我不認識他們,也素未謀面,連我這些不相干的人也這樣,他們的親友有多傷心可想而知。可能連老天爺也覺得他們死得太過冤枉,當傳出他們的死訴時,上天忽然下大雨,並夾著陣陣如怒吼的雷聲。

我忿怒,因為那個所謂「好警察」的冷血舉動,那些比業餘更業餘的所謂「特種警察」的表現,還有電視直播中傳來一陣陣背景的笑聲(不知誰人在笑,但肯定時當地人,而且不只一次)。

除了今天穿上素色的恤衫以示哀悼外,這個網誌也用上了黑白色。

祝願無辜的受害者早日安息,還在醫院的早日康復,而生還的及其親友節哀順變。

&&&&&&&&

2010年8月23日星期一

淺談BCP and DRP

有位網友和我談及Business Continuity Plan (BCP)和Disaster Recovery Plan (DRP),說經驗上子公司怕煩不想去做,而總公司由認為這個項目太大,要慢慢來設計,最後變成不了了知,跟進時又敷衍了事。

相信很多同行都會遇過相同的問題。坦白講,BCP和DRP的確是一個大項目,很多人誤以為這是IT部門的責任,其實他們根本沒有資源和權力去獨自設計和推行BCP/DRP,因為涉及的部門不單只是IT,而且還必需包括所有營運部門,以及相關的後勤部門如Admin,HR,會計等,而且管理層的支持,資金,地方等等也很重要,可以說是缺一不可。

一般來說,DRP主要是涉及災難的預防措施,發生災難時及之後的應變措施。而BCP的範圍則更廣,主要是當公司面對不同災難時要如何去應變,務求使到公司的關鍵鏈可以繼續營運下去。

就以一家工廠為例,當有颱風來臨前各部門在DRP下應如何做準備,颱風來臨時及吹襲之後如何做善後,確保工廠的生產在最短時間內恢復。

又以一家銀行為例,當身處的地方發生大規模停電時,BCP就涉及如何在停電下,銀行的幾個比較重要的業務也可以不受影響地繼續運作。

在考慮是否要求公司預先應制定BCP和DRP時,首先我們要衡量一下公司是否有這個需要。所以,先進行一個Business Impact Analysis 是必需要的。這個分析主要是評估當業務停頓時對企業的影響,當中可能包括財務,人力資源,公司聲譽等等。其次是Threat,當中可能涉及火警、地震、颱風、暴雨、水災、罷工、恐怖襲擊、流行性疾病、大規模停電、停水等等,但不是每家企業都需要包括以上所有災難的應變措施。例如位於香港的企業就可以不需要考慮地震,恐怖襲擊,長時間停電及水災,但就需要考慮颱風、火警、流行性疾病等等。

其次考慮的就是Recovery的程度,例如以時間為例,我們不會期望工廠的數據系統也像股票市場一樣,需要一個Mirror site來做即時的back-up和recovery。反之,股票市場在交易時段一刻也不可以停,我們也不會設計一個 Cold site來做back-up site。這種以recovery的時間來設計的就是recovery time objective。除了時間,我們也要考慮recovery point,即是一個系統的數據損失了,當要進行恢復時,那一個時間點的數據能夠完全恢復。例如系統於今天的中午時份所有數據全部損失,但企業在每晚都會為數據做備份,所要當要進行恢復時,就會將昨晚的數據恢復。

以一般中小型企業的情況來說,除非災難的風險特別高,否則重點多不會先放在有沒有BCP和DRP,而是其數據系統的Data back-up and recovery plan。不論數據系統是大還是小,Data back-up and recovery plan都是基本要求。如果連這個也欠奉,BCP和DRP就不需要再說了。

純粹經驗之談,在我從事過的公司當中,就只有兩家因其業務比較特殊關係,是必需要有BCP和DRP的。其余的公司主要的精力多集中於Data back-up and recovery plan,而 DRP/BCP只需要有限度的(例如主力放在火警、颱風、水災、流行性疾病如SARS等)。

Wikipedia對BCPDRP有一個簡單但清楚的解釋,有興趣可以到那裡參考一下。

&&&&&&&&

2010年8月20日星期五

在公司煲電話粥

在討論區內有版友說,有很多公司都不容許在辦公時間講私人電話。

記得第一份工作是在會計師樓,當時有一個同事經常在辦公時間「煲電話粥」,起初其上司也隻眼開隻眼閉,但他實在太過份,試過幾次連煲個幾小時,加上以前未有手提電話,公司的電話線路又有限,他在公司煲電話粥時便使到同事少了一條電話線用。

其上司見狀就勸了幾句,怎料這位同事不懂得收歛結果捱罵。有趣的是這位同事竟然屢勸不改,加上工作表現很差,最後給公司辭退。

以上是我見過唯一因煲電話粥而被炒魷魚的事例,不過,我覺得不同公司應該會有不同的文化或者規矩。就我從事過的公司為例,只要不是不太過份或者影響工作和別人的話,一般來說公司及上司都不會干涉的。

其實現在MSN、Facebook等那麼流行,應該沒有多少人會在公司煲電話粥吧?

&&&&&&&&

2010年8月18日星期三

買樓的入場資格

政府為了壓抑樓市的炒風,於上周五推出「新9招」,其中我比較關注按揭成數不可以高於九成,以及銀行需為借款人做壓力測試等的措施。根據報導,壓力測試是假設按揭加息2厘,然後估計供款人的供款和收入比率是否能在60%水平以內。 但昨日政府賣地成績遠比預期好,除非有甚麼突發的經濟危機,又或者聯儲局突然話美息將會上升,否則的話,相信樓市的升勢在短期內停不了。

有人認為新措施阻擋不了樓價飛升,但卻進一步扼殺了年輕人的置業需要,但我個人則認為對年輕人是件好事,因為借九成半按揭所承受的風險不輕,一旦經濟不景出現掉頭轉向時,因置業搞到破產的大有人在。

我計算了一下,假設要買一個二百萬的樓盤,借九成,分二十年攤還並且息口在p-2.9%(5.25%-2.9%=2.35%)的水平,準買家的每月家庭總收入必需要至少有$18,814元,才可以付合按揭供款不可以超於收入50%的上限。如果要通過壓力測試,即是準買家的每月家庭總收入需要$18,737元。

另外,首期,律師費,印花稅,物業代理佣金等開支也需要先準備好。詳細計算如下:

首期=200,000
律師費=5,000
印花稅=100
物業代理佣金=20,000
管理費,水電煤按金=2,500
總計=227,600

再加上裝修費及各項雜費等等的開支,準買家沒有三十萬的話就很難置業了。即是說,現在要置業的話,目前必需要有三十萬的現金,並且月入不少於$18,814。

這個上車的入場資格,對很多會計年輕人來說的確不容易,因為考試進修的支出少不了,但是也未至於遙不可及。如果兩口子還未婚,大家的收入加起來剛好是$18,814,未有儲蓄,並各自與父母同住,若果每月能儲起$5,000-6,000,50-60個月(大既4-5年)就可以儲夠三十萬元了。

打算置業的年輕朋友經常抱怨樓價太高買不起樓,但經驗告訴我們樓市不會無此境上升,有升必有落的,就趁現在這幾年先儲起一筆首期,到樓市回落或到達自己的能力範圍時置業吧。

註:多謝網友Nicolas的提醒,上述計算忘了按揭保險。假設準買家選擇一次過付款而且包括在借貸當中,要通過壓力測試的話,準買家的每月總收入應該至少要有$19,736。當然,年輕的準買家可以選擇較長的供款年期,如果選25年的話,每月總收入至少要$16,910,選30年的話,每月總收入至少要$15,830。

不過,我個人則不讚成供款年期太長,因為Cash flow雖然可以改善,但利息支出將會大增,除了不合算外,貸款拖得太久也會影響日後的家庭計劃。

&&&&&&&&

2010年8月16日星期一

美國SOX的最新消息

早前在《淺談SOX》一文中提及過,美國Sarbanes-Oxley Act的第四章第404節b項(Section 404(b))對企業的影響很大,因為它要求企業每年出具一份內控報告,匯報企業在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方面是否足夠,而核數師也需要為這份內控報告出具證明,又因為涉及的範圍太廣太多,每年都需要做一次實在是勞民傷財,在很企業眼中是個惡夢。雖然核數費將會因此增加,但很多核數師也不太願意去做這個證明,因為工作量大而且風險太高。

為了減輕在美國上市的小型企業的財務負擔,美國證監會早前已一再推遲小型企業(Non-accelerated filers)對SOX 404(b)的遵循期限由原先12月15日推遲至今年6月,當時已表示是次延緩將會是最後一次,以後不會再有改變。

可能是商界的聲音很高吧,美國政府終於讓步,奧巴馬總統剛於7月21日簽署法令(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其中的Section 989G就是永久豁免小型企業(Non-accelerated filers)對SOX 404(b)的規定。這項法令還要求美國證監會需要開展一項研究,看看如何減輕大型企業(Accelerated filers)因SOX 404(b)的規定而產生的財務負擔。

&&&&&&&&

2010年8月13日星期五

會計師專業 艱辛漫長路

多謝年青會計師協會(Young Accountants Association),此文於今天(2010年8月13日)在協會於《信報》的年青有計專欄發表。

--------

會計師專業 艱辛漫長路 (作者:Bittermelon)

上星期中學會考放榜,翻開報章盡是鋪天蓋地的升學廣告,而最吸引筆者的,莫過於那些聲稱可以銜接會計師專業試的相關會計課程,單是看廣告,就令人誤以為只要報讀他們的課程,會考畢業生就可以在「幾年」內取得會計師資格。

會計課程成行成市,這正正反映出市場需求十分殷切。不知何解,坊間對會計業的前景都出奇地樂觀,「會計師」三字仿佛是成功的象徵,很多人認為只要「一牌在手,富貴無憂」。

行業發展存隱憂

可是,會計行業的發展正受着種種問題的困擾。例如愈來愈多的企業出於成本的考慮,將會計部門遷到內地去,工作機會比以前減少了許多,而且專業會計師的人數不斷增加,單是香港會計師公會的會員就剛突破了三萬人,即是每二百三十名香港人就有一位是會計師,所以競爭很大,加上香港監管當局有意讓內地的核數師簽發H股企業的審計報告,會計行業的前景並不如坊間所想般樂觀。

會計師的發展雖然存在隱憂,但好歹也是一個專業,而且會計專業的入行門檻比其他專業為低,不用持有大學會計學位也可以投身此專業。

其實,對社會來說是件好事,因為像遺材賽一樣,它給予在傳統讀書上稍為欠佳的人一個機會。可是,如果要走非大學學位這條途徑的話,就不要期望真的如廣告般說,花上幾年光景便能成為會計師,而且還要抱有無比的決心和恒心,否則是很難會成功的。

目前,會計師大致可分為兩個類別,即是「執業會計師」,和「專業會計師」。

執業會計師服務於會計師行,主要工作是為企業進行核數的工作,並根據審核的結果出具審計報告。

專業會計師則由企業聘用,主要工作是為企業的日常交易造冊入賬,並按會計準則編製財務報表,其他工作或者工種還包括實務會計、財務管理、出納、成本會計、管理會計、風險管理、維持銀行關係等。

在香港要成為專業會計師,只要取得會計專業團體的會員資格就可以了。
在香港,會員人數比較多的會計專業團體包括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英國特許會計師公會(ACCA)及澳洲會計師公會(CPA Australia)等等。要取得會員資格,除了需要成功考取其專業試外,也需要數年的相關工作經驗。

學位以外其他選擇

如果要成為執業會計師的話,考生必須先要成為香港會計師公會的學生會員,除了需要成功考取其專業試外,考生還需要擁有不少於四年的全職認可會計工作經驗,而其中最少一年經驗必須於獲得認可資格後取得。

要投身會計師行例,最平坦最好的方法是先取得大學會計學位,畢業後一邊工作一邊考試,最快便可以在三年後成為專業會計師,及四年後成為執業會計師。但如果沒有會計學位而仍然希望成為會計師的話,路徑還有很多,但就必須要抱有長期「戰鬥」的心理準備。

就以香港財務會計協會(HKIAAT)的認可財務會計員(AAT)為例,一般考生都先要花上三至四年時間去考取其資格。取得財務會計員的資格後,又再需要花上一至兩年時間去取得專業晉階考試 (Professional Bridging Examinations)的合格成績,才可以成為會計師公會的學生會員。加上會計師專業試的三年時間,除非是考試天才,否則從財務會計員這個途徑進身會計師,一般人來說前後至少需要花上八至十年的時間。持續不斷於日間工作及在晚間上課進修以預備考試,少一點耐力和恒心是不成的。

寫這篇文章不是想打擊非學位考生的信心,筆者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大家入行前要考慮清楚,畢竟因種種原因而半途而廢的考生實在太多,人生沒有多少個十年可以浪費的。

原文:http://hkyaa.blogspot.com/2010/08/bitterelon.html

&&&&&&&&

2010年8月11日星期三

經常犯小錯誤怎辦?

有位網友給我電郵,說自己經常會犯一些不小心的小錯誤,覺得自己不適合再從事會計工作,問我好不好轉工。

首先,不論會計還是審計的工作,出了些小錯誤在所難免,因為人會受情緒,工作環境等等的因素影響,不似電腦般準確。

雖則錯誤難於避免,但我們也不可以視之為必然,並以此作為推卸責任的藉口。基層職位或者新人還可以,但當職位愈高,責任愈大時,一個小小的錯誤足以令自己的前途盡毀,所以以轉工來逃避不是好辦法,最重要還是改掉犯小錯誤的毛病。

和這位網友一樣,我初出來工作時都經常犯錯,特別是一些Silly mistakes,所以經常被上司責罵。直至遇到了一位上司,由於他忍受不了我這種惡習,所以教了我一個方法去減少犯錯的機會。

例如要向上司提交一個報告,當完成後先從頭到尾看一次,所有數字或者資料都要小心再三核實,修改至沒有問題後別忙著發送出去,先將報告放在一旁涼一涼。15-30分鐘過後,當成自己是第三者,或者以layman的角度再看一遍,修改至沒有問題後又再放在一旁。又再待15-30分鐘,再從頭到尾看一次,這時應該差不多可以,如果沒有問題的話就可以發送出去了。可是,如果到了第三次檢查還是發現有很多錯誤的話,那最好不要發送,重新再做一遍。

當然,上述的方法只適用於不急趕的情況。如果是需要追趕死線的話,最好自己先檢查一遍,然後找另一位同事檢查多一次。

&&&&&&&&

2010年8月9日星期一

Internal Control Questionnaire (ICQ)

應一位網友的要求,這篇講一講ICQ。不過,這裡講的ICQ不是很久以前的那個即時通訊軟件,而是我們審計工作中會用到的那種,全名為Internal Control Questionnaire。

其實ICQ是一個checklist,內裡會問一連串關於內部控制的問題,有相關的控制的話就填“Yes”,沒有的話就填“No”並配以解釋,Reviewer藉此評閱流程是否有足夠的控制。

例如小額備用金(Petty Cash)的ICQ內容一般都會包括下列問題:

1) Are petty cash funds kept in secure storage?
2) Are petty cash funds maintained on an imprest basis?
3) Is responsibility for each petty cash fund assigned to a specific responsible individual?
4) Are these individuals independent of employees who handle cash receipts and accounting records?
5) Is there a prohibition against petty cash disbursements over a specified amount?
6) Is a voucher used for all petty cash disbursements?
7) Is the voucher prenumbered?
8) Do all petty cash disbursements require original receipts for reimbursement?
9) Are surprise cash counts of organization petty cash and change funds performed on a regular, random, and unannounced basis?
10) Is the cashing of employee paychecks out of the petty cash fund prohibited?

如果看過我的網誌,可能會發現我從未講過ICQ。坦白說,不是應這位網友的要求的話,想信我不會講這題目的,因為內審人一般都不喜歡用它。

除非時間實在很有限,例如只餘下一兩天來審閱一個流程,否則進行內審的Review時是不會用ICQ的。究其原因是ICQ的著眼點不是Risk而是Control,不能配合現今流行的Risk-based 審計。就以上述的Petty cash ICQ為例,就算有很多題都是“No”的話,也不代表流程有問題而需要改善,因為其風險還未有考慮在內。例如Petty cash float的金額及其用量相當少,這時就未必有改善的需要。

另一點是因為ICQ的內容過於普通,如果以它來評審流程的話,很多時都未能全面涵蓋被審流程中的每一項細節。所以,除非將ICQ按被審流程來編寫,否則它根本用不上。可是,與其花時間來編寫,那不如直接用Risk Control Matrix 好了。

不過,ICQ也不是一無是處,閒時不妨看一下,因為內裡的問題全是以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來編寫,讀過之後可以對Best practice有一定的了解。

&&&&&&&&

2010年8月5日星期四

「小喇叭」頂硬上

最近有廣州市政協建議將廣州電視台的主要頻道改成普通話,加上東莞文化部門下令,要將明代名將袁崇煥雕像下「掉哪媽!頂硬上!」的名言鏟下來,觸發起廣東人包括香港人在內要捍衛粵語的聲音。

粵語最有趣最精彩的,我認為要算是粗口。粵語的粗口千變萬化,如果怕太粗俗,又可以將其變音,以諳音的方式來說。例如我小時候最愛將「掉哪媽」唸成「小喇叭」,老師聽了後明知我講粗口也沒有辦法。類似的諳音粗口實在太多太好玩,隨手拈來的包括劉華的名句「杏加橙」和發哥的「Scout 跳彈床」,還有「大檸樂」、「大家樂」、「多嚿魚」、「凍檸水」、「做乜捻野」、「Macau friend」、「冚包散」、「聖人尿布」,以至最近G.O.D的「Delay no more」及網絡流行用語包括「硬膠」(想起林忌的每日一膠)、「戇dog」(想起網友On dog一名)「福街」、「Poor guy」等等。試想想,就我們比較熟悉的語言內,有那種像港式粵語的那樣既生動活潑而又精彩抵死?

曾認識幾個住在香港的外國人,他們不懂說粵語,但卻可以講字正腔圓的粵語粗口。問他們為什麼會懂,他們都說到港的第一天就由同鄉教他們用以「傍身」了。

聽說字數最多的粵語粗口有十二個字,有說在黃霑先生的《不文集》中介紹過的,我的那本在搬家時不見了,誰有的話能否幫忙給我抄錄一下?謝謝!

&&&&&&&&

2010年8月2日星期一

做到病

在網上看到一篇新聞報導,有一位姓蔡的會計同業在公司工作期間突然暈倒,而且更曾一度沒有心跳,經搶救後雖然恢復心跳,但情況危殆。家人說這位同業向來是「緊張大師」,最近又睡眠不足,加上可能患有隱性心臟病,好有可能弄成這樣。

據報蔡先生目前仍留在醫院的深切治療部,衷心祝福他早日康復。

不是說笑,我最近也經常睡眠不足,剛巧我也是個「緊張大師」,兩個條件全中,希望我不會見報吧。。。哎!會計人真辛苦!

--------
相關新聞:

暈倒公司勤奮會計命危

年輕男會計在辦公室工作期間突然昏迷,送院後性命垂危。向來是職場「緊張大師」的顧家男子,去年失業後,四個月前覓得新工作,拚搏勤力,惟昨午他在長沙灣公司內突然昏厥倒地,一度心跳停頓。經救護員搶救後心跳恢復,送院後情況危殆。

事主姓蔡(二十六歲),已婚,未有子女,與家人同住屯門兆麟苑。事發於昨午十二時許,蔡在位於長沙灣道七八八號一商業大廈工作時,突然昏厥倒地,發出砰然巨響,當時正在房內開會的老闆及同事聞聲查看,赫見蔡倒地昏迷不醒,於是報警。

妻:丈夫最近唔夠瞓

救護員到場後發現蔡的心跳停頓,隨即施心外壓急救,蔡送抵明愛醫院時恢復心跳,目前留醫深切治療部,情況危殆。家人包括母親及妻子得悉後趕到醫院探望,憂心忡忡。警方調查後認為事件無可疑,不排除蔡患有隱性心臟病,因病發昏厥。

據蔡的家人透露,蔡十分孝順顧家,過去並無大病痛,只是「做嘢(工作)時緊張啲」,有點過分擔心。最近他遇上種種不如意事,外公逝世,妻子又因意外弄傷腳。

蔡去年失業,四個月前才覓得會計新工作,為人勤力,上司滿意其工作表現。其妻表示,蔡最近「唔夠瞓」,送院後昏迷不醒,她會守候丈夫身邊,全力支持他。

心臟科專科醫生何鴻光指出,突然昏厥、心跳呼吸停頓或猝死個案,當中不乏年輕人,原因大多與心臟病有關,有不少人原本並無心臟病病歷,但可能本身已有遺傳性心臟病,未能察覺,遇到突變時便會病發,就好似「屋企電線突然短路停電」。他又指,若本身有心臟病,而個人情緒特別緊張,腎上腺素上升,誘使心臟病發的機會亦相對較高。

&&&&&&&&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