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香港人「仇富」,其實相當冤枉!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人無端被人標籤為仇富。香港人從來都沒有仇恨有錢人,香港人仇恨的,其實是「奸商」。
有人認為香港社會「仇富情況」日漸嚴重,到底是未搞清楚,還是故意將港人標籤為「仇富」,企圖轉移社會視線以淡化「仇商」的情緒?
「仇商」情緒其實很早之前已經蘊釀,例如早年各大小超級市場為了擴大市場份額,紛紛以低價搶客,趕絕了米鋪和糧油雜貨鋪,其中公共屋村的小商鋪影響最甚。好了,市場份額差不多壟斷後,各大集團的超市又將其店鋪升級,連街市也納入其中,變身成真正的「超級市場」,鮮魚鮮肉鮮雞菜蔬一應具全,從前在街市擺檔的小商販唯有結業,或者索性到超市打工賣菜。
本來呢,幫大公司打工賣菜也不算差,可是大集團為了「股東利益」,紛紛將員工變成自僱或者索性將其工作外判。清潔工看更等的基層職位就更慘,工資有減無加,工時卻有加無減,基層市民早以怨聲載道,不過沒有人肯真心為他們發聲,去為他們爭取甚麼罷了。
基層市民如是,中產市民也一樣,他們用了畢生積蓄去買樓自住,為的只是有個安樂窩可以安居樂業。本來發展商買地起樓賺錢是天經地義,可是,又是為了「股東利益」而不斷興建發水樓。發水比例由從前的0%到現在的30%,而且還要處處賺到盡,建築用料手工差不在話下,單位到處都有柱位及橫樑,想買件傢俬剛好擺放在內也很難,難怪現在為客人度身訂做傢俬的公司成行成市了,而賣現貨的傢俬店則來來去去那幾家在掙扎求存。
發水高用料差也算了,都只是一次過被搵笨,但連選擇屋苑的管理公司、互聯網供應商、電話線供應商、電器維修供應商等等,發展商也要插一手,叫中產市民如何順氣?
近日又有企業在加時薪的同時卻又在計算工資時掦除吃飯時間,人工好像加了,但實際比以前更少,將「仇奸商」的情緒進一步升溫。
政府籌辦「關愛基金」能對「仇商」的情況起作用嗎?如果用錢可以解決的就根本不是問題了。問題徵結在那裡也未知,要化解仇商情緒?講笑吧!
&&&&&&&&
3 則留言:
所謂「仇富」,只是一些偷換概念的把戲而已。
鄙視奸商= 仇商= 仇富, 等於把年青一代的訴求簡化為80後, 再簡化為社運份子, 再簡化為少數人.....
香港傳媒早已被各大財團主導/控制, 香港人明明是對奸商憤懣, 傳媒就幾乎一律說香港人仇富; 香港人指責地產商不擇手段, 傳媒就一面倒說香港人不滿地產商賺到盡.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