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6日星期二

碼頭公司加薪底線

上星期寫了篇《碼頭公司企硬之謎》,約略探討了HIT(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在罷工工潮一事上企硬的原由。這一篇則深入一點,嘗試找出他們在工友加薪方面的底線。

由於HIT隸屬的HPH(和記港口信託)在新加坡上市,管理層的決定或多或少受信託基金持有人的取態所影響。上一篇講過,HIT每個貨櫃平均單價有下跌跡象,但碼頭運作效率已經很高,再能提升的幅度相信有限,加上成本又省無可省,自然不願意向合約員工加薪。再者,雖然HIT目前盈利可觀,但依靠主要是貨櫃吞吐量。可是,與鄰近地區競爭激烈,香港貨櫃碼頭「靠量」的日子不知道還可以維持多久。在此情況下,碼頭必然要繼續嚴控成本,以維持各項財務指標,否則難以向信託基金持有人交代。

不論任何企業(銀行除外),其中一個看得比較重的指標就是毛利率。究竟此比率變動多少,才會接觸動管理層的神經呢?由於受各種因素影響,例如管理層薪酬與財務指標掛鈎的程度,以及管理層就未來表現向股東許下甚麼承諾,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不過,純粹個人意見,若果沒有特別原因,毛利率下跌1至2個百分點以內的話,相信還可以推搪過去,超過此數就要預備向股東解釋,若然高於5%,那就甚麼都不用做,只需要執包袱便可以了。

HPH的財務報表沒有披露HIT的毛利率,就算自己計算也不成,因為缺乏具體數字。不過,翻查2011年的上市文件,於2010年,HIT每個貨櫃的處理成本(Cost of service rendered)是275.7元。將該年的收入,除以貨櫃吞吐量,得出來的574.1元,就是每個貨櫃的平均收入,再與成本相減,計算出來的毛利是298.4元,毛利率則是52%。

根據上市文件,HIT的每個貨櫃成本當中,50.4%或138.9元是直接成本(Direct cost),由外判商提供的合約員工,其開支也包括在內。假設合約員工的實際薪酬佔直接成本的75%,若按工友23%的加薪要求來計算,以及假設收入和其他一切開支不變,每個貨櫃的處理成本將上升8.7%,至299.6元,而毛利將會下跌8%,至274.5元,毛利率因而下跌4.2個百分 點,至47.8%。

若合約員工薪酬佔直接成本的50%,每個貨櫃處理成本將升5.8%,至291.6元,而毛利將跌5.3%,至282.5元,毛利率因而減2.8個百分點至49.2%。可以想像得到,若HIT的毛利率跌2.8至4.2個百分點,股價必然受影響,到時管理層就難於向信託基金持有人交代。所以,除非得到信託基金持有人首肯,否則很難想像,HIT會接受工友23%加薪要求。

究竟HIT肯接受多少的加薪幅度呢?利用相同的數據計算了一下,若毛利率降低1個百分點,每個貨櫃處理成本將升5.7元或2.1%。若果將此增幅全數撥給合約員工,並且假設他們的薪酬佔直接成本的75%,收入和其他一切開支不變,加薪幅度可以有5.4%。如上面所述,若毛利率下降2個百分點是HIT管理層願意接受水平,加薪幅度應可以有10.8%。要聲明一下,由於缺乏資料,上述計算和假設全是估算,而且可能已經過時,所以未必反映現況。

或許你會問,眾多上市企業年年賺大錢,為何沒有幾家肯犧牲多一些毛利去改善員工待遇,其實是次工潮已給了我們答案。要企業盡社會責任很難,一來社會責任沒有具體定義,何謂「盡」很因人而異。例如在某些僱主眼中,支付最低標準工資已經是盡了責,有些僱主卻認為,多付一些令員工安心才算叫盡責;二來,僱員和僱主有著天生的利益衝突關係,甚麼「街外錢齊齊搵」、「水漲自然船高」等說法,極其量只能減輕對立,但化解不了雙方根本的矛盾。此外,對很多上市企業而言,財務指標決定一切。即使業績亮麗,但若果不達標,減省員工成本就是最快最見效方法。近年就有不少金融機構以裁員來改善盈利,股價往往都有支持。

瓜瓜認為,將員工福祉與一堆堆冷冰冰的數字掛鈎,是現代資本體制最可悲的地方。

文章來源:AM730 2013-04-16

&&&&&&&&

1 則留言:

Wilson 說...

也可以考慮減管理層人工呀,管理層已經肥到褲都著唔落了。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