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個星期一,財庫局長許正宇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就進一步改革會計專業規管制度發言,為業界新一輪監管改革拉起序幕。可有留意,2019年那次改革,政府強調的監管對象是「核數師」,這次變成「會計專業」。有甚麼分別?
首先,核數師一般是指執業會計師,他們大多從事核數工作,具有簽發核數報告的法定權力。會計專業則泛指整個會計師行業,當中包括執業和非執業會計師。顧名思義,這次監管改革的對象就是「所有會計師」。
為了要與國際接軌,所以另設財務匯報局(下稱「財匯局」)來監管上市公司核數師,我們明白。為了降低社會對核數師監管的成本,以及減輕核數師的合規成本,現在說要一併監管非公眾實體核數師(例如私人公司的核數師),我們也能理解。可是,為何一眾非執業會計師也納入監管?
香港會計師公會在上月舉辦了一個會員論壇,就上述疑問,財庫局的代表在當日作出了澄清和解釋。對日後非執業會計師的監管,其實只限於調查和紀律處分。當非執業會計師被投訴時,才由財匯局跟進,其他監管事宜仍然由公會負責。若上述理解有錯,請各方好友指正。若理解無誤,我們就立此存照,希望政府說到做到。除非下述原因,否則不要在幾年後,又以循序漸進為由,將公會僅餘的權力也移走。
說到財匯局,最近他們再獻新猷。在內地當局的協助下,該局取得相關審計底稿,不單成功找出某上市公司2015年的每股收益嚴重計錯,而且還要求該上市公司採取補救措施,在新一期年報的財務摘要中,追溯調整每股收益。可是,財匯局卻以避免影響紀律處分程序為由,暫不公開相關核數師名字,意味涉及哪間上市公司也不會披露。
說財匯局這次調查工作做得好,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可是,對沒有公布涉及哪間上市公司的做法,瓜瓜身為投資者就感到非常苦惱。曾按照財匯局報告的描述,嘗試找出是哪間上市公司。可是找了一天也找不到。
香港股票市場的監管以披露為本,故此財報是否可靠非常重要。對那些財報曾出現問題的股票,瓜瓜一向敬而遠之。現在財匯局不公布,萬一不幸選中該股,就要等到深入研究其基本因素後,才有機會發現問題而篩走。換句話說,本來可以立即排除在外的股票,要等到後續研究時才發現問題,費時失事。建議財匯局重新考慮暫不公開名字的做法,特別是涉及每股收益這些重要財務數據的時候。此外,也請當局定期發放一份黑名單,列出所有曾出現財報有重大錯誤的上市公司,讓投資者有所警惕。
值得一提,每當財報嚴重出錯,核數師往往成為代罪羔羊。以上述個案為例,每股收益出錯,核數師沒有發現當然要承擔責任,但始作俑者的公司CFO以至管理層,卻只須修改一下財務摘要就了事?沒有多少阻嚇作用的措施,能有效避免問題不再發生嗎?
財匯局的使命是維持香港上市公司的財務匯報質素,所謂一隻手掌拍不響,只規管核數師就顯得不足。既然政府現在銳意改革會計專業,建議趁此機會一管到底,恢復往年的合資格會計師制度,規定所有在港上市的公司必須聘有本地會計師,該會計師須為財報的編纂負責。若財報出現重大錯誤,財報負責人和核數師需一併處罰。這樣雙管齊下,財報質素還會差到哪裡去,對吧?
原文刊於:am730 2021-07-09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