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京東與阿里巴巴確不同

被譽為中國第二大電商的京東(NASDAQJD9618),終於成功來港作第二上市。不論是市值還是總資產,京東都較一哥阿里巴巴(NYSEBABA9988)為低。可是,大家可有留意,京東一年的收入卻比阿里巴巴還要多?就以2019年度為例,京東的收入有5,768.88億元(人民幣,下同),反觀阿里巴巴於2019/20年度只有5,097.11億元。為甚麼?其實與兩者的營運模式有關。

首先,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相對簡單,主要是提供一個平台,促成顧客和供應商造買賣,然後從中抽取佣金,這些佣金就是阿里巴巴的收入。例如2019年度阿里巴巴的商品交易總額(GMV)7.053萬億元,將上述總收入與之相除,變現率有7.2%。換句話說,阿里巴巴促成每100元生意,就能大約賺到7.2元佣金收入。

反觀京東的電商業務就複雜得多,預先購入商品,然後在自家平台向顧客銷售,商品的淨售價就是京東的收入。此外,也有第三方供應商將商品放在京東的平台上寄賣,京東從中抽取的佣金也計入收入中。由於京東的收入包括了貨價,加上收取的第三方佣金,其收入較阿里巴巴高並不奇怪,同時也解釋了為何京東的變現率有27.7%,較阿里巴巴為高。

不過,若比較兩者的GMV,就會發覺阿里巴巴的生意量遠超京東。於2019年度京東的GMV2.085萬億元,金額只是阿里巴巴的30%左右。

或許這樣說,阿里巴巴的營運模式與美國eBay接近,而京東的營運模式則與美國的亞馬遜和香港的HKTVMall相似。

那個營運模式較好呢?視乎在那一個角度去看了。站在客戶角度,因為商品先由京東購入,賣出後又經其自營物流送至客戶手中,無論在商品質素、包裝、配送速度,以至售後服務都由京東控制,用戶體驗似乎較有保障。至於阿里巴巴,商品質素以至配送服務全賴供應商自律。雖然平台對供應商設有評分制度,用戶一個負評足以斷送其前程,但這些都只是間接手段,而且等到出了問題才去解決,不像京東般直接施以預防控制。

站在管理者角度來看,阿里巴巴較為容易管理,因為只需要將大部分資源集中在平台的建立和維護就成。相反京東由採購、銷售、配送一條龍服務,都需要完善管理。此外,當中最大問題是自營物流,其容量限制了業務發展。京東想多做生意,就要多建物流倉和運送設施,彈性不及依靠第三方物流商的阿里巴巴。

站在股東角度來看,暫時來說阿里巴巴佔優,因為其盈利能力較佳。2019/20年度,阿里巴巴的經營溢利率有17.9%,反觀京東於2019年度只有1.6%,而且是自2014年在美國上市以來首度錄得盈利。無他,因為京東自營物流需要龐大的前期投資,是阻礙盈利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不過,隨著業務量提升,物流的規模效應漸現,因而帶動盈利能力抽升。

不過,阿里巴巴利用自身優勢,已經將業務拓展至金融、娛樂、健康、雲計算等領域,對比還在電商平台拼搏的京東,阿里巴巴似乎稍勝一籌。

原文刊於:am730 2020-06-26

&&&&&&&&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