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的茶(2150)(簡稱「奈雪」)來港招股上市,當看到其商標,第一個印象就是日本文化。先別說「奈」字在日本女孩名字中常見,單是那個「の」字,就誤以為他們來自日本,最近才知道是地道的內地品牌。當然,使用一個日本化名字完全沒有問題,中港兩地不少商標也採用外國化名字。只是覺得,奈雪標榜的是中國茶文化而非日本茶道,配了個日本化名字,就有點摸不著頭腦了。
創辦奈雪的初衷也很有趣。創辦人有見奶茶和飲料茶難登大雅之堂(她的朋友在進入高級酒店前扔掉茶飲,拿咖啡的朋友卻自然地內進),因此希望建立新式茶飲,讓喝茶變得「時尚」。這就解釋了為何奈雪走高檔路線。不單茶飲和食物用料要優質,門店選址也是大城市高級商業中心的核心地段,裝潢也是極具設計感。換句話說,奈雪貌似賣茶(和優質麵包),其實主菜是賣「品味」。手執一杯奈雪,等於為自己貼上「我是中產」的標籤。似曾相識?這不就是星巴克(NASDAQ:SBUX)成功之路嗎?
說了那麼一大堆介紹,其實只想帶出一個信息,就是奈雪不可以走平民路線。一個簡單道理,名牌包包之所以受女士們趨之若鶩,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貴。手執一個名牌手袋是身份象徵,假如名牌將包包大幅降價至人人都買得起,奢侈品不再奢侈,還會受中產歡迎嗎?
作為茶飲界的奢侈品,奈雪雖然複製了星巴克的營銷模式,但仍未成功複製其賺錢之法,最近3年仍然要虧蝕。不過,若以非通用會計準則計量,即是撇除融資開支、上市費用、股權支付,以及增值稅免徵和不可抵扣等項目後,奈雪總算能轉虧為盈,由2019年蝕1,173.5萬元(人民幣,下同),至去年賺1,664.3萬元。雖然轉盈,但經調整的利潤率低得可憐只有0.5%,即是每賣出100元茶飲才賺5亳子利潤。
反觀星巴克,撇除重組成本和股權投資收益,2019年的經營利潤率有16.1%,在疫情下的2020年仍然維持在8.3%。究其原因,相信是奈雪目前的材料和配送成本較高所致。奈雪在這方面對收入的佔比,粗略估算於去年需要43.4%,較星巴克同期的32.7%,高出10.7個百分點之多。
奈雪在招股書也直言需要改善盈利能力,其盤算有二。首先是大量開設新店來維持收入增長。去年同店銷售額、利潤和利潤率皆下降,雖說可能受疫情影響,但管理層似乎也不太寄與厚望。因此,加速開新店是唯一能維持收入增長的選擇。於2018年,奈雪門店數目有155間,去年底已增至491間,目前更升至562間。收入由2018年的9.1億元,躍升至去年的28.71億元,平均增幅有107.8%,與店舖增幅相若。
另一盤算是提升成本效率。由於店舖數量持續增加,在規模效應下,攤分到每一店舖的總部成本將會減少。此外,隨著業務規模變大,也有助減低營運成本,典型例子是設立中央廚房以及原材料集中採購,增加己方的議價能力。
綜合來說,現在投資奈雪,就是押注於其收入和利潤將出現高速增長。可是,於前文所述,奈雪的業務不能走平民路線,意味只能在一、二線城市開店。這就不禁令人憂慮,目前內地高檔茶飲市場的規模,究竟可以容許奈雪擴張多少?而且不要忘記,內地茶飲市場競爭激烈,進入門檻又不高,奈雪能否成為內地茶飲的星巴克?我們拭目以待。
原文刊於:am730 2021-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