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4日星期五

施政報告是「難得之作」

此文於今天《信報》的年青有計專欄內刊登。想補充一下,說施政報告是「難得之作」,皆因報告內的措施是十分難得到的,不是大家幾經爭取的話,政府都未必肯採納民意。如果報告是90分的話,至少一半分數是大家,而不是特首及政府的。

--------

施政報告是「難得之作」 (作者: 馬振峰、WYJIMMY、Bittermelon)

行政長官曾蔭權剛於本周發表了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相比過往幾年,今年的報告確實是涵蓋面濶以及針對性強。說其涵蓋面濶,因為長者、青少年、低收入人士、勞工、殘疾人士、新來港人士,以至動物全也顧及得到。說其針對性強,因為樓價高企、人口老化、生活困難等幾個大問題,也有一系列措施去專門解決。

如果所有措施真的能完全落實的話,相信的確能做到福為民開。可是,假如這些措施能於幾年前就推出的話,大家就能早點受惠,而不需要在這幾年叫個聲嘶力竭才能爭取得到。

應及早回應市民訴求

例如早年已有復建居屋的訴求,若果當時政府肯聽取民意的話,至少一眾在大市狂升時期入市的市民就不需要捱貴樓了。又例如長者高齡津貼,如果政府於幾年前肯接納建議,讓在內地養老的長者也能領取津貼的話,就能令多些長者早點受惠,不須要他們長途跋涉中港兩邊走。

至於施政報告是否可行性高,筆者認為有待觀察。例如新居屋計劃的定價是以合資格家庭的供樓能力掛鈎,而不是像以往般參考市價,若果市民日後將單位於自由市場出售,如何做到公平則有待政府好好研究。

總體來說,今年的施政報告是曾特首「難得之作」。雖則如此,但還是有不足的地方,扶持中小企就是一例。目前外圍經濟不景,中小企的經營日漸困難,但施政報告沒有提出具體的紓困措施,只輕飄飄地說政府會密切監察外圍形勢變化,有需要時會推出措施去協助他們渡過難關。

此外,施政報告對中產人士,尤其是N無人士的照顧亦欠奉。公屋租戶可以得到兩個月租金的寬免,而綜援人士又例牌地出「雙糧」,但這些都不能惠及N無一族。雖然報告推出了新居屋計劃,但最快要在2014年後下才見成效,所謂遠水難救近火,未能為中產提供及時的支援。

另外,居屋有入息限制,而且以綠表人士居先,對一般非綠表或收入超過3萬元的家庭就未能受惠了。即使合資格申請居屋的家庭,據報也只能負擔得起四至五百呎的單位。以剛好3萬元家庭收入來計算,減去用作供樓的四成收入,每月只餘下1.8萬元用作生活開支。可是,在通脹壓力下百物騰貴,有兒有女又要面對所費不菲的教育開支,但加薪幅度又未必追得上,經濟倍感吃力之餘,生活質素也必須一併下降。

未能解決核心問題

此外,政府對幼兒教育及照顧仍是隻字不提。已有報道指學券的增幅不能彌補幼兒園雜費的升幅,家長的負擔可謂實在百上加斤。加上近十數年仍未正面處理過在職人士照顧小孩的問題,反觀星加坡,當地早已提供充足的地方托兒中心,以便在職父母可以專心工作,這方面施政報告可謂「交白卷」。

另外,眾所周知香港正面臨人口老化問題,在可預見的將來,墓地及骨灰龕位的需求將會比目前更加殷切。雖然施政報告曾點出了部分社區人士反對公共建設,認為這是不合理及不負責任的,置社會整體利益不顧,而且也承諾會檢討現時的設施,致力提供更多設施以應付未來的需求,但就缺乏長遠規劃。

至於貧富差距這個大問題,報告只提及要靠投資教育和提高社會流動性等的長遠措施來減少跨代貧窮。可是具體要如何去做就乏善足陳。筆者一向認為,要提高社會流動性,扶持小企業以及改善其營商環境,去為基層市民營造向上望的機會才是辦法。政策一味向金融業傾斜只會適得其反。發展社區經濟似乎是一條出路,但政府卻不肯去做,整份報告也隻字不提。

所謂「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筆者認為曾特首這份施政報告已經做到了前者,但報告中有很多措施都需要由下一屆政府去執行,是否能做到後者,大家還要拭目以待。身為香港市民,希望報告內所有的措施都能盡快全面落實,真正做到福為民開,真的不要再變成「無以為繼」吧。

原文:http://hkyaa.blogspot.com/2011/10/wyjimmybittermelon.html

&&&&&&&&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