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0日星期五

中糧油「麵粉貴過麵包」


某外國品牌的急凍魚手指,相信不少朋友都吃過吧?瓜瓜小時候就很愛吃,以慢火煎香至金黃色,再配以番茄醬或沙律醬來吃,其味無窮。為了尋回兒時回憶,特意到超市找找看,可是翻了翻價錢牌後嚇了一跳,一盒12件裝竟然索價86.9元,另一家超市更貴,同一件貨品盛惠99.9元。諷刺的是,盒上印有售價2.5英鎊字樣,相信這批魚手指是從英國採購,若以1英鎊兌12.7港元計,相當於32元,較香港售價低很多。

以平價採購食品然後高價出售圖利,這是正常生意手法,特別是沒有代替品時,超市自然能肆意提高價格,消費者只有買與不買的選擇。相反,若市場有同類產品供應,售價比進口價還低,那就隨時血本無歸了。

有可能嗎?類似情況發生在中國糧油控股(606)身上,根據早前公布的中期業績,由於進口大豆成本續強勁,但內地油籽產品價格卻非常疲弱,令油籽加工業務於期內錄10.48億元虧損,較去年同期的9.13億元盈利大跌214.8%。不幸的是,此業務佔中糧油總收入約60%,是主要收入和盈利來源,表現倒退令今年上半年錄得2.9億元股東應佔虧損,與去年同期的7.07億元純利相比,跌幅達到141.1%之多。實際情況或許更差,因中糧油今年改變商品期貨合約公允值計量的會計政策,銷售成本減少6.01億元,扣除稅項後令股東應佔虧損減少5.02億元。換句話說,若撇除此項變動,相關虧損將有7.9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6億元純利比較,跌幅高達220%。

不單如此,中糧油同時發出盈利警告,預示今年1至7月股東應佔虧損將進一步擴闊至6.64億元。計一計數,這表示7月中糧油虧損達3.74億元之多。為甚麼?按管理層解釋,主要是上半年採購回來的大豆成本較高,但產品售價於7月顯著下跌而造成虧損,以「麵粉貴過麵包」來形容也不失為過。雖然國際油籽價格於近期回落,令採購成本得以舒緩,但由於內地市場供應充裕,令產品售價難有起色。

其他業務又如何呢?收入排行第二的生化及生物燃料業務(生化一詞很嚇人,但這裡是指農業生物化工),收入增11.2%,至80.65億元,分部業績也升6.8%,至4.17億元,抵銷部分油籽業務的虧損。但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3.9%,減少至今年的12.7%,跌1.2個百分點,反映產品盈利能力下跌,但管理層沒有解釋原因。

說到此業務就不得不講一件有趣的事情,按財報附註披露,中糧油與國有企業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中儲糧)簽訂了代理採購協議,前者為後者向農民採購糧食,但所需的47.08億元資金卻由中糧油向銀行借入,待中儲糧出售糧食後才歸還借款。說有趣,因為中糧油需要「出錢出力」來做其代理,而且還要冒上財務風險,但這宗生意的收入僅得9,198.7萬元,相當於銀行借款的1.95%。也因為這筆貸款,令中糧油的銀行貸款總額增加了14.1%,至381.05億元,淨負債比率(債項淨額對股東權益的比率)也上升7.2個百分點至74.3%。借貸需要支付利息,為此中糧油向銀行支付的利息支出也增加32.3%,至2.78億元。不過,中儲糧承諾將會承擔相關利息。

大米加工及貿易收入下滑23.9%,至28.88億元,分部業績仍錄虧損,且較去年同期擴闊67.3%至8,872.4萬元。雖然小麥加工收入增13.4%至41.9億元,但分部業績卻跌38.4%至只有3,484.7萬元。論表現最好則是啤酒原料,因世界盃帶動啤酒需求,麥芽產品需求明顯增長,令此業務收入大升59.8%,至15.71億元,分部業績也水漲船高,按年增71.6%至1.82億元。綜合而言,生化及啤酒原料業務是盈利增長來源,但小麥加工的盈利受壓,油籽加工和大米加工則「累街坊」。

目前中糧油的毛利率僅得3.7%,較去年同期減少3.3個百分點。由於油籽加工業是主要業務,大豆價錢波動將會影響其毛利。雖然他們利用商品期貨合同來做對沖,但似乎成效不佳,相信仍有改善空間。觀乎下半年前景,看來都是「輸少當贏」居多。

文章來源:am730 2014-10-09

&&&&&&&&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