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9日星期二

廉潔指數靠印象


國際反貪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港譯「透明國際」)最近公布2014年「全球廉潔指數排行榜」,此指數主要反映各地政府的貪污情況。港人一向以政府廉潔而自豪,據廉政公署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涉及政府部門的貪污投訴只有341宗,較去年同期下跌13%。然而,透明國際公布的結果卻相反,香港的得分連續3年倒退,排名亦逐年下跌,2012年位列14,去年位列15,今年再跌兩位至第17。未進一步了解香港廉潔程度是否變差之前,究竟這個指數如何計算出來的?為甚麼結果與廉署的統計不相符?

首先,「全球廉潔指數」的英文是「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比較達意的翻譯是「貪腐印象指數」。顧名思義,指數是按受訪者的個人觀感來評分,0分代表貪污最嚴重,100分則代表最廉潔。不過,在現實中並沒有出現0分和100分,以2014年的指數排行榜為例,被認為最廉潔的頭三位是丹麥、新西蘭和芬蘭,分數分別是92、91和89。被認為貪污最嚴重的頭三位則是索馬里、北韓和蘇丹,分數分別是8、8和11。

問題來了,評分依賴觀感來計算,這樣可靠嗎?首先,貪污普遍被視為罪行,若沒有經過舉報、調查或檢舉,很大機會是不會曝光的。所以,依靠「見光」的實據去衡量某地的貪污情況並無意義。再者,若根據上報的貪污投訴,又或者經過法庭審理的案例來統計,但不同地方的司法制度和效率分別很大,因此難以比較。相反,根據專家對各地政府貪腐情況的觀感來評分,相對上卻較為可靠而且易於比較。

另一問題來了,這些觀感數據從何而來?涵蓋範圍又有多大呢?原來數據主要來自12個獨立機構所造的調查,調查數據經過標準化及統計轉換程序後,透明國際為每個國家和地方計算評分。這些調查包括非洲開發銀行的《治理評級》、經濟學人的《國家風險評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世界競爭力年報》、世界銀行的《國家績效與體制評估》,以及世界經濟論壇的《企業高級主管意見調查》等。

此外,由於上述各調查包括其他事項,因此透明國際只會抽取與貪污相關的數據來計算評分。例如《世界競爭力年報》,調查涵蓋60個國家和地區,受訪者涉及4,300位商界領袖。調查合共有333道題目,但透明國際只用了其中一題,即是「賄賂與貪腐是否存在?」來計算評分。

又例如《國家風險評級》,由650位專家對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分析,透明國際使用的題目包括「是否有明確程序和問責制度來監管公共基金的分配和運用?」、「公眾資源是否有被濫用?」、「是否設有獨立機構去審核公共財政的管理?」等。寫到這裡,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印象,「全球廉潔指數」涵蓋的範圍廣泛,收集數據的方法也較嚴謹,評分的確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好了,接下來看看香港,2014年的評分是74分,評分數據來自7個調查,包括《世界競爭力年報》、《企業高級主管意見調查》和《國家風險評級》等。在這些調查中,國際顧問公司PERC所造的《亞洲情報》給予香港的評分最低,只有64分,最高則是世界經濟論壇的《企業高級主管意見調查》有87分。7個調查出來的平均分數就是74分,與香港排名一致的包括西印度群島最東端的島國巴巴多斯、愛爾蘭,以及美國。
如前所說,香港於2013年的得分是75分,2012年更是77分,雖然與其他地方比較仍算是良好水平,但今年得分下跌,反映受訪者對香港廉潔的印象打了折扣。翻查2012年至2014年間的新聞資料,涉及特區政府官員貪污的醜聞著實不少,當中包括前特首曾蔭權被傳媒揭發曾多次接受富商款待、前政務司長許仕仁涉嫌受賄而受審、前發展局長麥齊光被法庭判定詐騙房津,還有前廉政專員湯顯明涉嫌在任期間,在酬酢、饋贈及外訪幾方面違規,一下子出現這麼多報道,難怪影響人們對香港廉潔的印象了。

不論指數如何計算,政府廉潔奉公是香港核心競爭力之一,我們一定要好好守護它。

文章來源:am730 2014-12-09

延伸閱讀:透明國際「2014年貪腐印象指數」

&&&&&&&&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