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日星期三

比純利更驚嚇的銀行全面收益

渣打去年虧損23.6億美元。 (資料圖片)
渣打集團(2888)去年全年業績,由於太過驚嚇,股價於業績公布翌日插水逾6%,最終收報44.75元。相信不少股東感到失望和憤怒,特別去年底為渣打投下信心一票,以每股55.6元供股的股東。簡單地以帳面計算,不到3個月就蝕近20%。

說渣打業績驚嚇,除是來港上市13年以來首見紅外,也因虧損達到23.6億(美元,下同)。不過,更嚇人的在後頭,只要翻開損益表後面那張全面收益表(Statement of comprehensive income),就會發現「其他全面虧損(Other comprehensive loss)」有22.94億元。加上全年虧損,渣打去年全面虧損(Total comprehensive loss)共錄得44.9億元!甚麼是其他全面收益和虧損?比較籠統的說法是任何不計入損益表的盈虧,包括可供出售投資(Available-for-sale investment)的公允值變動。如今天以10元買了一隻股票作可供出售用途,若年結時股價跌至8元,2元虧損將視為公允值變動,並須記入其他全面收益表內。渣打的全面虧損那麼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可供出售投資出現3.85億元虧損。此外,渣打還錄得19.13億元「海外業務匯兌差額」虧損。由於海外業務的財務報表以外幣結算,當編制綜合財務報表時須換算成美元,若果出現差額,按會計準則須計入全面收益表內。雖然匯兌差額只是帳面上而且屬於未實現,但金額之大確實嚇人,難怪渣打股價一蹶不振。

至於早前公布業績的滙豐控股(005),全面收益情況也差不多一樣壞,雖然2015年錄得150.96億元盈利,但海外業務匯兌虧損達到109.45億元,還有可供出售投資的30.72億元虧損,加上其他零碎雜項,將滙控辛苦賺回來的九成盈利抵消,全面收益最終只餘11.47億元。

其他銀行股又如何?東亞銀行(023)去年錄得56.38億(港元,下同)盈利,但其他全面虧損達到24.96億元,相當於盈利的44%,結果令全面收益僅得31.42億元。其他全面虧損這麼高,主要是21.57億元的海外業務匯兌虧損,以及2.77億元可供出售投資虧損。又例如恒生銀行(011),雖然去年大賺274.94億元,但其他全面虧損卻有137億元,差不多是盈利的一半,兩者相減後全面收益僅餘137.94億元。有別於上述3間銀行,恒生的其他全面虧損主要來自可供出售投資,相信與出售興業銀行股權有關,金額達到150.73億元,海外業務匯兌虧損卻只有5.4億元,按比例計算較東亞為少。為甚麼?相信是恒生的海外業務比重較低所致。於2015年,恒生的經營收入只有5%來自內地和其他地方,其餘95%則來自香港業務。反觀東亞,中國和國際業務收入佔總收入高達50%,香港業務和其他地區分別只佔47%和3%。從中可以推斷,在美元和港元持續升值下,海外業務比重愈高,銀行匯兌虧損就會愈大。

回說渣打,去年業績那麼差,其中一個原因是貸款減值撥備勁升87%,東亞更增加106%,反觀滙控和恒生則分別減少3%。不過,若計算減值撥備對貸款總額平均值的比率,渣打,東亞和恒生均上升,升幅最高是渣打有0.71個百分點,東亞和恒生則分別上升0.51和0.08個百分點,反映銀行貸款質素有轉差跡象。有趣的是,滙控卻反其道而行,比率減少0.04個分點。究竟是滙控對貸款質素過於樂觀,還是其他銀行過於悲觀,還是留待讀者自行判斷。此外,是次渣打業績大倒退,坊間不少評論認為是「Big bath」,因為現任總裁上任不夠1年,不用為去年業績擔帶太多,不趁現在盡情劈殺將基數拉低,下次未必有此良機。當然,實情是否如此就不得而知。綜合而言,當審視銀行股業績時不要只看損益表,還需留意全面收益表才能得知銀行的資產管理表現。

原文刊於:am730 2016-03-02

&&&&&&&&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