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早前發債共120億美元。 (資料圖片) |
一個有趣問題,蘋果以「疊水」見稱,為何仍要發債?截至去年12月底,蘋果手頭現金有166.89億元,可出售證券有1,990.5億元,換句話說,可變現流動資金高達2,157.39億元。可是,蘋果的負債水平不算高,負債總值是1,650.17億元,與資產總值2,932.84億元相除,負債比率只有56.3%。另外,蘋果年年賺大錢,過去5年純利介乎259.22億元和533.94億元,即使今年首季度,純利也有183.61億元。
從上述幾點可看到,蘋果並沒有融資需要,為何仍要發債?首先,蘋果於去年4月宣布擴大股東回饋計劃的規模,在2017年之前向投資者「歸還」2,000億元,包括動用1,400億元於股份回購,較之前900億元加56%。此外,由去年5月開始增加季度股息至每股0.52元,與早前的0.47元比較增加11%。根據蘋果早前的業績電話會議記錄,蘋果已花了1,350億元在該計劃上,若要兌現承諾,未來兩年還須動用650億元資金。
以蘋果目前的財務狀況,按理650億元不是問題。可是,由於流動資金主要存放於海外,一旦調回國內,就需要向美國政府繳納重稅,正所謂「有得睇,冇得使」。以今年首季度為例,手頭現金和可出售證券共是2,157.39億元,但約有93%,或2,001億元是存放在海外分公司。若這筆資金調回美國,簡單地以美國企業稅率35%計算,稅款將達700.35億元。翻查近五年的財務報表如2011年和2012年,存放在海外的流動資金佔總額比例其實分別只有67%及68%。到了2013年和2014年,此比例分別增加至76%和88%,去年更達到91%。海外流動資金增加,相信與海外銷售的比重愈來愈高有關。如2013年,美洲與海外的銷售比例為45:55,即是每100元收入,45元來自美洲,55元來自海外。2014年微跌至44:56,2015年則跌至40:60。來到今年首季度,比例更進一步跌至39:61。
蘋果發行債券,當然需要支付利息。例如2013年的利息開支只有1.36億元,隨著發行債券,2014年和2015年的利息開支分別增加至3.84億元和7.33億元。不過,若以稅款相比,利息開支只是小數目。再者,由於蘋果投資在可出售證券的表現不俗,利息和股息收入遠遠高於利息開支,如2013年至2015年,相關收入分別有16.16億元,17.95億元和29.21億元,足以抵消利息開支。此外,海外流動資金主要以美元資產為主,因此匯兌風險不大。
綜合而言,雖然蘋果依靠借錢來派息和回購股份,條數計落仍然有賺。一個有趣問題,蘋果一天不把資金調回國內,一天都不用繳納重稅。可是,存放在海外的資金愈來愈多,這個情況還可以維持多久?美國政府又可以容忍到何時呢?
原文刊於:am730 2016-03-04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