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0日星期一
四萬會計師的意義
最近無意中瀏覽香港會計師公會(下稱公會)的網頁,原來會計師人數快要突破四萬大關。截至今年4月底,公會合共有39721名會計師,較去年6月底的38699人增加3%。其實在過去10年,會計師以年均5%的速度增加,不論是人數和增速,其他本地專業團體只能望其項背。
所謂「一枝竹仔會易折彎,幾枝竹一紮斷折難」, 會計師雲屯雨集,除了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外,也代表公會收入不菲。不計其他收入,單是會員每年繳交的年費,以去年每人2250元計算,四萬人就是9000萬元。再者,年費只佔公會總收入約55%,按去年度總收入1.33億元推算,今年度有望超過1.5億元,試問有多少本地專業團體能有此收入水準?
法例監管會計師審計業
公會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規模,都是拜《專業會計師條例》所賜。條例規定,公會是本地唯一法定專業會計師註冊組織,專責監管、培訓及發展香港的會計專業。要取得香港執業會計師資格,就必須成為公會會員,因此形成多寡頭壟斷。
今時今日,壟斷屬負面詞,但由本地單一團體負責,人才質素較易控制和獲得保證。值得留意,目前法例只監管會計師以及審計行業,至於會計、稅務和公司秘書等服務不在監管之列。在香港,任何人都可以提供這些審計以外的服務,質素難免良莠不齊。例如代客處理會計和報稅事宜,做得不好客戶不會知悉,只有出了狀況,如遭稅局查問甚至調查,客戶才知遭殃。
香港貴為最自由經濟體,暫時未有聽聞要管制會計服務行業。不過,有見最近有不少財務中介借「會計公司」之名,為客戶進行所謂財務評估從而收取高昂仲介費,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梁繼昌因而建議修例,限制不得隨便使用「專業會計」、「註冊會計服務」等作公司名稱。有意見認為此舉違反競爭法,但既然行業出此敗類,加強管制實在無可奈何。
說到會計師資格,就不得不提公會舉辦的會計師專業資格試Qualified programme(簡稱QP)。QP於1999年推出至今已有17個年頭,2010年曾試過一次小改動,來到今天將進行改革,新制將於2018年推出。按公會公布的諮詢文件,新制將由現時的兩級「4+1」制(即第一級4個單元和第二級期終考試),改成三級「10+4+1」制。簡而言之,新制是在現有架構外多加一級名為「Associate」包括10個單元的考試,供非會計學位及非學位持有人(如會計文憑或副學士)投考途徑。
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等等,這不是走回頭路嗎?記得在1999年以前,要成為會計師就必須參加公會與ACCA合辦的聯合考試,當年的考試架構與新制類似,也是分為三個級別。
不過,為了進一步發展本地會計專業,當時公會的方向是考生必須具備會計學位,但ACCA堅持必須照顧非學位人士,因此兩會分道揚鑣。好了,現在QP多加一級,豈不是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其實昨日的我早已被打倒,因為在現有QP下,非會計學位持有人只要修讀公會認可的Conversion programme,完成後就可以參加QP。非學位持有人也可以參加HKIAAT的專業試,完成後再考取專業晉階考試(PBE),通過後就能取得QP門票。
新制只不過是將Conversion programme、 HKIAAT考試和PBE納入QP架構而已。無論是否有違初衷,在新制下學生不用再無所適從。例如會計文憑畢業生,以HKIAAT途徑參加QP,還是先修讀一個認可會計學位課程再晉身QP行列,往往是兩難抉擇。新QP卻像一道階梯,讓學生有更清晰的目標向會計師資格邁進,而且考取時間也有望縮短。
職業訓練局《2015年會計業人力調查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會計行業的經理級人數在過去幾年續增,而且人手短缺依然。
如此推斷,除非經濟轉趨惡劣,在人力需求帶動下,投考會計師資格的人數將會有增無減,而且新制將會吸納更多學生,考試收入也自然滾滾而來。不少朋友擔心,公會失去會計師監管權後會變為「同樂會」,但新制有助公會進一步壯大,成為本地「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的第一大會。不得不說一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原文刊於:《信報》年青有計專欄 2016-06-17
&&&&&&&&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1 則留言:
人手短缺依然 同平衡收入增加好似冇咩關係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