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8日星期三
一人一股救亞視可行嗎?
去年亞洲電視發生欠薪事件時,已很想寫篇關於他們的文章,奈何資料有限因此作罷。豈料亞視近期搞作多多,先有「借糧」事件,因而寫了篇《出糧變借糧,員工有乜後果?》。接著又來個「一人一股救亞視」運動,所以寫下此文。坦白講,亞視著實為一眾專欄作者提供上好的寫作題材。回說正題,運動發起人呼籲市民購買亞視股份,據報涉及法庭強制出售的10.75%股權,股份數目為3,000股,每股作價1萬元,目標希望籌得3,000萬元。一個有趣發現,據亞視向公司註冊處呈交最新周年申報表,截至去年4月6日,亞視股份總數達13.2億股,10.75%即是1.4億股,若按發起人所說每股作價1萬元,那豈不是要籌集1.4萬億元資金?究竟亞視的股份是於上述日期後整合了,還是該運動只在10.75%股權中抽出3,000股來出售,這些謎團有待亞視釐清。
先不論能否得到監管當局批准,3,000萬元只足夠支付亞視員工約兩個月薪金。不要忘記,亞視目前仍欠交1,000萬元牌照費及20萬元逾期罰款,還有燈油火蠟等日常開支,即使集資成功也只是杯水車薪吧?再講,要如此這般籌集資金,在技術上也是問題。據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亞視屬於「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可是,按《公司條例》第11條,除股份轉讓設限制外,私人公司股東數目限制在50名內,並禁止邀請公眾人士認購股份和債權證。換句話說,亞視若要公開招股,須先將公司類別轉變成公眾公司(public company)。第一步是修改公司章程,繼而召開特別股東會議,若獲75%股東支持,並且在修改生效日期後15日內通知公司註冊就成。不過,目前亞視最大股東持股佔總數47.58%,他的取態至為關鍵。
有朋友獻計說,亞視可以先行開設一間離岸公司,然後將相關的亞視股份注入,之後再將離岸公司股份售予公眾,就可避開公司條例限制。此法看似可行,但如上述所言,亞視是私人公司,股份轉讓設有限制,將股份轉到新公司需得到股東同意。此外,籌到的資金怎樣也要調回亞視吧!這樣就有可能涉及「集體投資計劃」,必須受《證券及期貨條例》監管及事先批准。再者,若亞視有任何股權變動,也必須得到通訊事務管理局批准,相信不是一時三刻能夠成事。
好了,假設一切順利,亞視能否如願找到3,000人認購股份呢?就以最近的《萬眾同心撐亞視》節目為例,當日錄得1點收視,相當於6.4萬人收看。假設他們全部支持亞視,而且又相當慷慨不怕蝕本的話,要籌3,000萬元相信不難,但如上述所言,金額是否足夠亞視的短期營運實在成疑,即使撐得過一、兩個月,往後日子又如何呢?說到底,亞視目前最大生財工具是廣播頻道,只是節目太過差勁而被觀眾離棄。所謂有數據才有真相,只要翻閱一下亞視呈交通訊局的周年報告,以2013年度四類指定播放節目報告為例,在約94個曾播放節目中,至少有16個是標明「重溫」或「重播」的,叫觀眾如何支持?更遑論拿出真金白銀去購買股份吧?亞視要有轉機,歸根究柢需回歸基本步,即設法提高收視以吸引廣告收入。瓜瓜不懂廣播不敢亂說,但亞視目前仍有些節目是別台沒有的,如賽馬直播和六合彩攪珠,加上新聞報道和時事節目口碑仍佳,不妨多向這些時段廣告打主意,如加插更多廣告,甚至在視頻畫面四邊播放廣告字句的可行性。另外,香港有不少朋友喜愛拍攝微電影,不如索性以低價出租廠房及器材給予公眾,在亞視專業人員協助下製作電影並且安排在頻道播出,即使賺不到錢,至少也能製造話題引起大眾注意吧?
與其籌旗等人救,倒不如發揮自身優勢救自己,就算最後不成功,至少也贏得港人尊重!不先做好自己但又想靠別人打救?我們不禁會問,憑甚麼?一人一股救亞視可行嗎?
文章來源:am730 2015-02-18
&&&&&&&&
Labels:
《am730》審計密探CIA專欄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