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星期三

魏橋化身電力股?

魏橋紡織業務收入持續下跌。圖為其網站。
魏橋紡織(2698)早前公布本年度中期業績,細閱財務報告後嚇了一跳,究竟魏橋主業是紡織還是發電呢?有此疑問,因今年上半年「銷售電力及蒸汽」收益(即相關銷售收入減去所產生之成本)高達7.03億元(人民幣,下同),相較主業「紡織品銷售業務」毛利2.05億元還多。妹仔大過主人婆,出現收入減少但純利增加的有趣現象。此情況早於去年已發生,電力銷售全年收益7.57億元,紡織品銷售的毛利卻僅得7.43億元。

進一步探討前,先講主業營運表現。自2013年,紡織業務收入已開始下跌,2013年和2014年跌幅分別為9%和19.2%,今年上半年則減18.6%至48.59億元。因棉價大幅下滑,紡織產品售價隨之下降。此外,毛利不能幸免,如2013年毛利12.06億元,到2014年減38.4%至7.43億元。今年上半年情況更差,毛利減59.5%至2.05億元。除售價下降影響毛利外,存貨成本高企也是主因,魏橋去年以較高價錢買入不少棉花作庫存,但今年產品售價卻下降,引致盈利能力收窄。難怪毛利率續降,如2013年是8.7%,2014年降至6.6%,今年上半年更跌至4.2%。

接下來講講副業。嚴格來說,銷售電力及蒸汽並非魏橋業務,之所以自建發電廠,主要為了獲穩定電力供應,輔助性質居多。內地不少大型紡織企業也有相同做法,因內地早年電力供應常短缺,記得當年在大陸工作時,不少城市在用電高峰期需採取限電措施,不少工廠被迫暫停生產。

不過,自設電廠壞處是欠缺彈性,不可能要多少電量才發多少,若生產的電量超出自身需要,慣常做法是賣給其他工廠。魏橋也一樣,他們與控股母公司簽訂協議出售超發電量。因為發電是副產品,出售電力的收入並不會視為營業額,只會將相關收入減去成本後,其淨收益在「其他收入及收益」入帳。

既然是副產品,按理收入不會太多。可是,銷售電力的收益近年持續上升,如2013年增加22%至6.73億元,2014年增加12.4%至7.57億元。到了今年上半年更厲害,首6個月已經賺取了7.03億元,相當於去年全年的93%,較去年同期更大升106%。有趣的是,因主業表現持續欠佳,電力收益於2014年竟然超過紡織業務的毛利,兩者差距於2015年上半年更進一步擴大。

一個有趣問題,既然電力銷售表現如此理想,魏橋會否化身成電力股?魏橋最近一宗交易的確惹人有此遐想。於去年10月,魏橋與母公司簽訂一份熱電資產置換協議,魏橋以5.32億元現金連同已營運逾8年的熱電廠作代價,向母公司換取其第七熱電廠。完成交易後,魏橋發電設施的發電容量將由30至60兆瓦大幅提升至330兆瓦。此外,由於新設施每千瓦發電成本較舊設施低約30%,當時預期發電成本將會下降。結果呢?於今年上半年,電力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15.7%至12.26億元,相關成本卻減少27.2%至5.23億元,令電力銷售收益增加106%至7.03億元。計一計邊際利潤率,即電力銷售收益除以收入,2014年上半年只有32.2%,今年上半年則大幅增加25.1個百分點至57.4%,證明置換協議對魏橋有利。

話雖如此,魏橋當然不會化身成電力股,一來受限於國策,二來魏橋的電力銷售對象主要是母公司,以今年上半年為例,超過90%銷電收入來自母公司。若以母公司角度來看,極其量只是塘水滾塘魚,電力業務的發展相當有限。

原文刊於:am730 2015-10-28

&&&&&&&&

沒有留言:

LinkWithin

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