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日前透過長和回應內地撤資爭議。 (資料圖片) |
回到正題,究竟李嘉誠是否從內地撤資?進一步討論前,我們必需搞清楚何謂撤資。據維基英文版,撤資(Divestment)是金融和經濟上一種行為,通過減持或出售現有資產以達到財務、道德或政治目的。撤資的動機可以有多方面,如企業出售非核心業務以專注本業發展或改善財政。又例如企業將部分業務分拆上市,以釋放其內在價值。此外,若某部分業務的營運表現欠佳,企業為止血,不時會選擇出售甚至終止該業務。企業亦基於政治或道德原因,有時不得不作撤資決定。綜合而言,所謂撤資離不開減持或出售現有資產。
了解何謂撤資後,接下來可討論李先生有否撤資。要討論當然需數據,我們看看李先生旗艦企業長和最新財務資料。長和於今年上半年投放在內地的資本開支總額為5,800萬元,主要涉固定資產及投資物業等。以期內總資本開支77.37億元計,金額佔總額約0.7%,去年上半年則為21.4%。雖然投資比例減少,但去年上半年內地資本開支只有3,300萬元,將今年上半年與之比較,增幅達75.8%。換句話說,長和對內地的資本開支不減反增。
現有資產又如何?截至6月底,在內地資產總額984.64億元,當中65%為公司和附屬公司資產,其餘35%為於聯營公司及合資企業權益,金額較去年12月底的459.57億元增114.3%。但若論資產分布比例,長和在今年上半年增加在歐洲和加拿大等地投資,令內地資產總值佔集團比例由去年12月底的10%降至今年6月底的9.1%。
接下來看看營運表現。首先是收益,若計入所佔聯營公司及合資企業部分,於今年上半年來自內地的收益增37%至124.49億元,佔收益總額約10.6%,較去年同期8.7%高出1.9個百分點。其次是EBITDA(除息稅折舊及攤銷前溢利),內地業務於今年上半年增65.5%至36.6億元,對整體EBITDA貢獻約13%,較去年同期9.1%高出3.9個百分點。
從上述數字可歸納出兩點:第一,長和在內地的投資並沒有減少跡象,相反金額正在增加。雖然內地資產佔集團總額比例下跌,但極其量之能說是減少對內地業務的依賴,根本談不上撤資。第二,無論是收益還是盈利,內地市場的貢獻均是有增無減。更重要的是,論收益增長,內地市場於今年上半年達37%,只略低於香港的37.7%,較其他市場如歐洲的11%,亞洲、澳洲及其他地區的25.7%,和加拿大的負29%為高。內地市場EBITDA增長更冠絕所有市場,今年上半年有65%,反觀亞洲、澳洲及其他地區只有44.5%,香港和歐洲分別只有34.8%和22.8%,加拿大更是倒退40.7%。
雖然內地經濟有減速跡象,但相比起全球各地來說,市況還算樂觀。生意人有一個特點,就是那裡有錢賺就到那裡去,李先生是成功的生意人,實在很難想像他會放棄中國這個龐大市場。當然,李先生是否有撤資打算,只有他本人最清楚,但按目前的數據,實在看不到李先生正在撤資。
原文刊於:am730 2015-10-07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